個人資料
【詞語】:蒯越 【注音】: kuǎi yuè
終屬:魏籍貫:荊州南郡中廬縣【今襄陽 南漳】
容貌:魁傑有雄姿
官至:光祿勛
容貌:魁傑有雄姿
相關人物:蒯良、劉表、曹操、蔡瑁
人物生平
預料其果
蒯越是荊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年輕時頗具名望。大將軍何進也因為聽聞他長於計略,於是聘請他作東曹掾。蒯越曾勸何進要先發制人,儘快把宦官殺掉,但何進猶豫不決。蒯越因而預料何進必會敗亡,於是便向何進申請出任為汝陽令。果不其然,何進最後為宦官所害, 蒯越卻轉危為安。
佐平荊州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北軍中侯劉表應朝廷命詔赴任荊州刺史,卻對當時的局勢感到彷徨,因此就在宜城筵請蒯越及其兄長蒯良與同蔡瑁共謀大事。
劉表問道:“此時宗賊橫行,民眾不附,袁術在南陽又蠢蠢欲動,禍亂至今已經難以解決。我又希望在這裡徵兵,但怕民眾不願從軍,兩位有何對策?”
蒯良首先提出只要當政者能夠並行仁義,百姓自然會樂于歸附,徵兵亦不再會是問題。
但蒯越不認同蒯良的說法,而表示:“太平盛世的統治者都是重視仁義,亂世的統治者則會重視權謀。士兵亦是貴精不貴多的,重點在於能夠得到他們的忠心及支持。袁術為人勇有餘而智謀決斷不足,蘇代、貝羽都是一介武夫,根本不必憂慮;然而,宗賊的首領則大多貪婪殘暴,其部下對他們也心存憂慮。我手下有些具備修養及能力的人,只要派遣他們到宗賊首領處加以利誘,宗賊首領們必定率眾而來。然後閣下只要把握時機,誅殺那些殘暴無道的,再安撫收編他們的部眾。如此一來,本州的軍民和百姓,都會因為閣下的恩德而扶老攜弱而至。屆時閣下軍民歸附,就要占據南面的江陵,並且扼守北境的襄陽,那么荊州八郡只要傳遞檄書就可以平定了。以後,即使袁術等人再擁兵而至,亦無能為力了!”
劉表聽完後即大加讚賞蒯越的計策有如臼犯的謀略一般,並採納了他的計謀。
其後,蒯越總共誘使得五十五個宗賊頭目(一說十五人),劉表依從蒯越之前的建議,把他們一併殺掉,吞併他們的部眾。然而,當時江夏賊黨張虎、陳生仍然據守襄陽,劉表又派蒯越和龐季前往遊說,張、陳二人被說服而答允出降。因此劉表大致得到了荊州的支配權,自此理兵襄陽。而蒯越也因功而被拜為章陵太守、封樊亭侯。
聲望攝人
在曹操勢力逐漸強大後,蒯越與蔡瑁就成為了當時有名的親曹派。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袁、曹雙方在官渡對峙時,蒯越勸說劉表不應支持袁紹,而該結交曹操。劉表最後雖然沒有幫助曹操,卻也不回響袁紹的請求而共討曹操,因而間接助長了曹操在官渡之戰的勝利。
最初,黃祖是劉表陣營中最有力的反曹派人士。基於黃祖一向為劉表所倚重,又是荊州的大族出身,故黃祖等尚能與親曹派抗衡,遏制著蒯越的勢力。然而,孫權在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春天西伐黃祖,黃氏兵敗被殺,荊州境內的反曹派代表意外地逝亡。而以蒯越為首的親曹派的實力從此大增。
同年秋天,曹操亦正領十三萬大軍南征荊州。八月,劉表病逝,蒯越於是與蔡瑁等人擁立了劉表的次子劉琮為繼任人。當曹操移軍至新野時,劉琮本有意聯兵劉琦及劉備共抗曹操,但遭到蒯越和傅巽等人反對,最後劉琮唯有順從諸權臣的意願而投降曹操。後來,當曹操聽聞蒯越歸降後,就高興得不得了,立即寫信給荀彧說:“我不因為得到荊州而高興,卻因為得到異度(蒯越)而高興。”從而可見蒯越的聲望和才幹,以及其冠絕荊襄的影響力。曹操安頓在江陵後,就大肆封賞親曹派人士,而蒯越就在此時獲封九卿之一的光祿勛。
病逝托家
自投降曹操以後,蒯越就再沒有什麼顯著的表現。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蒯越病危,於是寫信給曹操請他代為照顧家小。曹操回信答道:“我不會辜負你所託,好好照顧你的家人,自言問心無愧。孤王以往亦常受人委託,你絕對可以放心。蒯越你在天有靈,一定明白我的意思。”
家族成員
先祖:蒯通
兄弟:蒯良
歷史評價
劉表:“異度之計,臼犯之謀也。”
曹操:“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
《傅子》:“深中足智,魁傑有雄姿。”
《通鑑輯覽》:蒯良兄弟數語,當時所僅聞,昭烈偏安之業,有與此暗合者,表不能善用之耳。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蒯越是延平人,蒯良之弟,為人深中足智,兄弟二人輔助劉表,佐其成業。討董諸侯聯盟解散後,孫堅暗得國璽歸南,劉表因袁紹通知此事,遂遣蒯越截擊孫堅,大破其軍。
後劉備依附荊州,並送的盧馬與劉表,蒯越知的盧乃凶馬,是以勸劉表奉還。蔡瑁深忌劉備,欲於宴會上構殺之,蒯越用計調開趙雲,使劉備幾為所害。
劉表死後,次子劉琮嗣位,蒯越與傅巽等勸其降曹操。曹操平定荊州後,蒯越隨劉琮降,封為江陵太守樊亭侯。曹操更親加撫慰道:“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
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馬吉春飾演蒯越。
三國時期曹操的所有謀士
曹操的謀士真叫一個字--多。到底有多少呢,細數之下,102位,不要為此驚嘆了,看看都是那些吧。智囊中包含:骨幹謀士、重要謀士、以及各級掾屬,直到曹操去世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 |
三國時代的文臣武將
更多三國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001:三國百科。 | |
曹操帳下 | 文臣: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晚期)、陳群、華歆、鍾繇、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賈逵、杜幾、田疇、王修、楊修、辛毗、楊阜、田豫、王桀、蒯越、張既、杜襲、棗祗、任峻、陳矯、郗慮、桓玠、丁儀、丁廙、司馬朗、韓暨、韋康、邴原、趙儼、婁圭、許攸、郭淮,等等。 武將:張遼、徐晃、夏侯敦、夏侯淵、龐德、張合、李典、樂進、典韋、曹洪、曹仁、于禁、徐晃、許褚、張頜,等等。 |
劉備帳下 | 文臣:孫乾、簡雍、糜竺、糜芳、龐統、法正、馬良、徐庶、陳震、諸葛亮,等等。 武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關平、關興、張苞、陳到、李嚴、姜維,等等。 |
孫權帳下 | 文臣:張昭、張泓、魯肅、虞翻、顧雍、諸葛謹、陸凱、駱統、周舫,等等。 武將:周瑜、陸遜、呂蒙、徐盛、甘寧、太史慈、周泰、程普、黃蓋,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