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溪集

《芝溪集》,胡傳淮著,2003年8月四川省遂寧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編印。胡傳淮,四川蓬溪縣文井鎮人,生於1964年,文學學士,蓬溪縣政協常委、文史委主任,系蓬山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問陶詩社名譽社長、四川省楹聯學會理事、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張船山研究會學術顧問、四川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員。該書共收錄作品128件,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文集》,共收論文、隨筆等80篇。第二部分為《詩集》共收詩詞聯38件。第三部分為《附錄》,共收有關評論文章10篇。

芝溪集》,胡傳淮著,40餘萬字,448頁,2003年出版。

前言

胡傳淮
我熱愛故鄉,酷愛文史,尤致力於巴蜀文化、蜀中鄉邦文獻的宣傳、整理與研究。為了把中華文化的研究向縱深拓展,人們已充分認識到有必要把審視的目光由其總體向各地域的鄉邦文化推進。因為中華文化是由多個地域文化相互接觸、影響和交融而成的,地域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離的有機組成部分。要了解中華文化,就必須了解地域文化,這是起步之地。若連地域文化都不了解,又怎見得是了解了中華文化?因此,探索地域文化對於研究中華文明史是非常重要的。
蜀中遂寧,位於四川盆地腹部,是川中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乃巴蜀第一奧區,傳統文化根基殷實豐厚。僅明清兩代就出了席書呂大器張鵬翮三位大學士(相當於宰相

胡傳淮主編《蓬溪文獻叢書》
胡傳淮主編《蓬溪文獻叢書
),在政界頗有影響。歷史文化名人更多:有開唐代詩風的陳子昂;有宋代學者王灼;有明代著名女詩人、散曲家黃峨:有清代著名詩人、蜀中詩冠張船山:還有唐代神僧德誠、宋代高僧重顯、高道劉安勝、元代學者謝端、明代詩書畫家呂潛、清代語言學家李實、詩人張問安等先賢,為繁榮發展中華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貢獻,我們為此深感自豪!
為了學習、徵集、整理與研究蜀中尤其是遂寧古代文獻和歷代文化名人,十餘年來,我極少出遠門,很少應酬,幾乎沒有節假日,全把精力投入到讀書和寫作上,不知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四川地方文獻,我大都認真學習過。如清代《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錦里新編》《遂寧縣誌》《蓬溪縣誌》《南充縣誌》《射洪縣誌》《三台縣誌》《潼南縣誌》等數十部川中地方志,我都或購買、或抄錄過:巴蜀歷代詩文總集、別集,尤其是遂寧歷代鄉賢之詩文集,如唐代陳子昂《陳伯玉集》、德誠《撥棹歌》;宋代王灼《碧雞漫志》《糖霜譜》《頤堂先生文集》、楊甲《棣華館小集》、重顯《頌古百則》《瀑布集》《祖英集》、劉安勝《文昌大洞仙經》;明代黃峨《楊夫人樂府詞餘》、呂大器《東川詩集》、呂潛《懷歸草堂詩集》《守閒堂詩集》《課耕樓詩集》;清代李實《蜀語》張鵬翮《張文端公全集》、張問陶《船山詩草》《船山詩草補遺》《船山詩草選》、張問安《亥白詩草》、張問彤《飲杜詩集》《飲杜文集》、陳慧殊《香遠齋稿》、楊繼端《古雪集》、張崇階《遂寧張氏族譜》等數十部鄉邦文獻,我都仔細研讀過,有的還複印或抄錄備查。其他有關鄉邦的正史、方誌、野史、家譜、政書、檔案、報刊、日記、回憶錄、文史資料、縣誌資料、文物、碑記等等,也涉獵頗廣。
通過博覽,使我受益良多。平時研究所得,積累所至,圍繞地域文化這箇中心,或論文,或隨筆,不拘體裁,源源不斷地寫了出來。從1991年迄今12年來,我出版了專著11部(其中3部為公開出版,8部為內部刊印),編輯和主編了書籍20部,參加撰寫著作5部;在《文學遺產》《社會科學研究》《紅樓夢學刊》《中國韻文學刊》《川北教育學院學報》《鹽城師專學報》《巴蜀史志》《江海詩詞》《劍南文學》《川中文學》《少年文史報》《中華讀書報》《四川日報》《遂寧日報》《蓬溪報》等數十家報刊發表學術論文、文史隨筆、札記、散文、詩詞、小說等200餘篇。在研究清代著名詩人張船山及其家族詩人方面,用力尤多,編著有《張問陶年譜》、《張船山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執行副主編)、《船山詩草全注》(副主編)、《張問安詩選》《張鵬翮詩選》等。我的研究成果還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同和高度評價,專著多次榮獲遂寧市哲學社會科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被遂寧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推選為副會長,被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張船山研究會聘為學術顧問。在寂寞而艱辛的跋涉中,在學術界同行和廣大讀者中,我贏得了許許多多知音!
不少領導、朋友都建議我將發表在報刊上的文章匯集成冊出版,以便更好地發揮其社會作用。因此,我深受鼓舞,說明在世風浮燥的今天,還有人願意看這類不登大雅之堂的小玩藝兒,社會還需要它。於是,我從過去發表過的文章、詩詞中選出了部分較有特色、影響較大的作品,30餘萬字,包括論文、隨筆等文80篇、詩詞楹聯38件,付梓問世,奉獻給社會,也算是我在年近不惑時對自己以往學習、研究中的心得,作一次小結吧。
蓬溪縣城東邊,有一條美麗的小溪,名叫洗芝溪,又名芝溪,是蓬溪河的支流,也是蓬溪的象徵。清代嘉慶本《四川通志》載;“洗芝溪,在縣東二里,水入涪江。”小小芝溪水,芳名四海傳。其涓涓清泉,注入江、流入長江,最後匯入汪洋大海!因我這些文章、詩詞大都是寫的故鄉人、故鄉事、故鄉歷史、故鄉風物、故鄉文化、故鄉傳說……,並且都是在故鄉芝溪畔寫成的,故名之曰《芝溪集》。
拙著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文集》,共收論文、隨筆等80篇,大致以類相從,分為七組。
第一組:收入研究張船山、張氏家族詩人、《張氏族譜》的論析、考辨文章16篇。其中有的論文,頗得學界同行關注。
第二組:收入介紹遂寧市從唐代到民國期間湧現出來的政治家、詩人、學者、翻譯家等著名人物的文章16篇。這些文章,大都在史學界產生了一定影響。
第三組:收入介紹從唐代至今有關高僧、高道生平成就的文章6篇。除貫休一人外,其餘5人都是遂寧市籍人。
第四組:收入介紹歷代外籍名人在遂寧市留下的遺蹤、事跡的文章21篇。通過這些文章,可以看出外地文化與遂寧文化的交流、影響。
第五組:收入介紹、論述遂寧文化、文物、風物等方面的文章10篇。
第六組:收入從不同角度對遂寧市所轄區縣的建置沿革、重大歷史事件、人物等問題進行介紹、考辨和校正的文章9篇。
第七組;收入有關建議和經驗交流文章2篇。
每組文章,均按照內容而不是發表的先後順序編排,以便讀者閱讀。其中,已發表過的文章,一般都保持原貌,並註明發表時間、報刊。
第二部分為《詩集》,共收詩詞聯38件。其中詩23首,詞5闋,聯10副。
第三部分為《附錄》,共10篇文章。這些年來,一些師友為我的著作寫過多篇序和書評,或紛紛來函評論,對我的一得之見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評價,根據友人的建議,我從中選出、輯錄一些文章、評說,一併列為附錄。重讀這些序言、評說,我又一次深深感到莫大的激勵和鞭策。
拙著付印,得到了書法家歐陽福先生封面題簽、畫家杜倫德先生封面設計,得到了劉受益先生、薛正順先生精心校對,得到了呂歷、湯曙東、廖凱榮楊培元、陳偉、蘇知海、鄧家源、張科等先生熱情支持。在這裡,我謹向長期關心、鼓勵我的師友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在巴蜀文化,特別是遂寧地域文化研究中,我奉獻了綿薄之力,取得了一些成績。宣傳、弘揚巴蜀文化,是蜀人尤其是文化人的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我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為了推動巴蜀文化、鄉邦文獻研究向縱深發展,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我將繼續努力,努力,再努力!
今天,我懷著虔敬的心情,把這本《芝溪集》奉獻給研究巴蜀文化的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誠然,一如荷花出水有高有低,我沒有奢望這本小集子能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但我確信,讀者將開卷有益。不妥之處,懇請方家賜教。
二零零三年六月

目錄

前言………………………………………………………………………………………胡傳淮(1)

文 集

遂寧張氏家族詩人………………………………………………………………………胡傳淮(1)
張船山世系……………………………………………………………………………胡傳淮(19)
《遂寧張氏族譜》淺談…………………………………………………………………胡傳淮(33)
洗百年奇冤 還高鶚清白——高鶚非“漢軍高氏”鐵證之發現……………………胡傳淮 (46)
船山詩注隱玄機 紅學研究起紛爭…………………………………………………胡傳淮(56)
《遂寧張氏族譜》解開紅學研究中一大懸案…………………………………………胡傳淮(67)
張問陶的妹夫不是高鶚………………………………………………………………胡傳淮(69)
袁枚推崇誰……………………………………………………………………………胡傳淮(71)
《船山詩草》原名是《推袁集》嗎……………………………………………………胡傳淮(73)
清代宰相張鵬翮詩詠飛雲樓…………………………………………………………胡傳淮(76)
張鵬翮與成都青羊宮…………………………………………………………………胡傳淮(78)
張船山黑柏溝尋根……………………………………………………………………胡傳淮(80)
張船山嶽父禮部侍郎左都御史周興岱事略…………………………………………胡傳淮(81)
張船山嶽父四川布政使林儁事略……………………………………………………胡傳淮(84)
清代女詩人畫家楊古雪………………………………………………………………胡傳淮(88)
性靈派研究的開山之作——王英志《性靈派研究》評述‥…………………………胡傳淮(101)
遂寧市歷代宰相尚書侍郎巡撫布政使榜眼探花簡介‥……………………………胡傳淮(105)
陳子昂與遂州山水……………………………………………………………………胡傳淮(115)
宋代名臣馮楫與大足石刻瀘州報恩塔………………………………………………胡傳淮(117)
宋代學者王灼事跡補考………………………………………………………………胡傳淮(120)
王灼詠長江縣風物……………………………………………………………………胡傳淮(124)
王灼著述中的遂寧地區地名考釋……………………………………………………胡傳淮(128)
宋代詩人六經地圖學家楊甲…………………………………………………………胡傳淮(139)
元代文學家謝端………………………………………………………………………胡傳淮(142)
明代文學家王王遂……………………………………………………………………胡傳淮(144)
明代最傑出的女散曲家黃峨初探……………………………………………………胡傳淮(146)
“詩書畫三絕”奇才呂潛……………………………………………………………胡傳淮(155)
毛澤東主席喜愛的遂寧籍詩人………………………………………………………胡傳淮(164)
蓬溪歷代多英才………………………………………………………………………胡傳淮(166)
明清兩代的蓬溪籍進士………………………………………………………………胡傳淮(170)
清代蓬溪詩人奚大壯…………………………………………………………………胡傳淮(175)
一代奇才逐逝水 暮雲衰草倍傷情——紀念死後寂寞的翻譯家敬隱漁…………胡傳淮(179)
唐代高僧克幽禪師……………………………………………………………………胡傳淮(184)
唐代詩僧貫休…………………………………………………………………………胡傳淮(186)
唐代高僧船子德誠……………………………………………………………………胡傳淮(188)
宋代高僧雲門宗大師重顯……………………………………………………………胡傳淮(195)
宋代高道劉安勝與洞經音樂…………………………………………………………胡傳淮(202)
鶴影翩翩逐水漚——記當代詩僧惟賢………………………………………………胡傳淮(205)
楊炯為長江縣孔子廟堂碑撰文………………………………………………………胡傳淮(207)
杜甫未曾到蓬萊……………………………………………………………………胡傳淮 (209)
唐代詩人賈島與大英縣………………………………………………………………胡傳淮(213)
晚唐詩人會聚長江縣…………………………………………………………………胡傳淮(218)
崔毅敬慕賈島葬長江…………………………………………………………………胡傳淮(223)
晚唐著名古文家孫樵漫遊蜀中龍多山………………………………………………胡傳淮(225)
宋代詩人文同詠贊蓬溪令……………………………………………………………胡傳淮(227)
蘇黃詩讚遂州冰糖美…………………………………………………………………胡傳淮(229)
宋代學者魏了翁過長江驛…………………………………………………………胡傳淮(231)
明代狀元楊慎遂寧行吟………………………………………………………………胡傳淮(233)
明代四大名臣暢遊大英長灘寺………………………………………………………胡傳淮(235)
明代詩人書法家黃輝與蓬溪…………………………………………………………胡傳淮(238)
蔣超游蓬溪 多處留墨寶……………………………………………………………胡傳淮(240)
清代蜀中古文家彭端淑詠遂寧白雀寺………………………………………………胡傳淮(241)
清代蜀中才子李調元與蓬溪…………………………………………………………胡傳淮(243)
清代蓬溪知縣潘之彪…………………………………………………………………胡傳淮(245)
兩江總督周馥詠蓬溪…………………………………………………………………胡傳淮(253)
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在蓬溪……………………………………………………………胡傳淮(255)
詞壇巨匠周岸登與蓬溪………………………………………………………………胡傳淮(258)
儒梟吳佩孚留墨蓬溪城………………………………………………………………胡傳淮(264)
畫虎大師張善子任河邊鹽場知事記略………………………………………………胡傳淮(267)
宋代遂州文化概述……………………………………………………………………胡傳淮(269)
現代石油鑽探之父——四川卓筒井…………………………………………………胡傳淮(283)
寶梵有幸藏國寶………………………………………………………………………胡傳淮(285)
洗芝溪命名由來考…………………………………………………………………胡傳淮 (287)
明代宰相席書墓祠……………………………………………………………………胡傳淮(291)
川北名剎佛子寺………………………………………………………………………胡傳淮(293)
蜀中名勝高洞廟………………………………………………………………………胡傳淮(301)
蓬北名勝三台觀………………………………………………………………………胡傳淮(304)
巴蜀一絕——川中大樂………………………………………………………………胡傳淮(306)
風光秀麗的赤城湖……………………………………………………………………胡傳淮(308)
大英縣建置沿革………………………………………………………………………胡傳淮(310)
宋元戰爭在蓬溪………………………………………………………………………胡傳淮(321)
蒙軍大將石抹乞兒陣亡蓬溪寨………………………………………………………胡傳淮(323)
元人蒲謙益科第官職辨………………………………………………………………胡傳淮(326)
客館鎮更名為蓬萊鎮時間考…………………………………………………………胡傳淮(329)
漫談清代蓬溪知縣……………………………………………………………………胡傳淮(332)
楊狀元考………………………………………………………………………………胡傳淮(347)
文井胡氏先世考………………………………………………………………………胡傳淮(349)
《蓬溪縣誌》版本知多少……………………………………………………………胡傳淮(355)
加強遂寧歷史文化名人和古代文獻研究為遂寧經濟文化建設服務………………胡傳淮(357)
淺談如何做好文史資料寫作隊伍的建設……………………………………………胡傳淮(364)

詩 集

赤城湖風景區 (五絕) ………………………………………………………………胡傳淮(371)
春綠(七絕) ……………………………………………………………………胡傳淮(371)
青城山攬勝 (七絕) …………………………………………………………………胡傳淮(371)
秋遊蓬溪高峰山(七律) ……………………………………………………………胡傳淮(372)
春遊高峰山 (七律) …………………………………………………………………胡傳淮(372)
游遂州靈泉山題詠 (七絕六首) ……………………………………………………胡傳淮(372)
常樂寺攬勝 (七絕二首) ……………………………………………………………胡傳淮(373)
秋遊高洞環灘懷古(七律)……………………………………………………………胡傳淮(374)
游赤城湖有感 (七律) ………………………………………………………………胡傳淮(374)
慶澳門回歸祖國 (七絕二首) ………………………………………………………胡傳淮(374)
南充北湖公園即景 (七絕) …………………………………………………………胡傳淮(375)
南充西山公園 (七絕) ……………………………………………………………胡傳淮(375)
漫遊白塔禪院 (七律) ………………………………………………………………胡傳淮(375)
石龍山攬勝 (七律) …………………………………………………………………胡傳淮(375)
讀《船山詩草》有感 (古風) ………………………………………………………胡傳淮(376)
讀《亥白詩草》有感(古風) …………………………………………………………胡傳淮(376)
滿庭芳•春遊赤城湖…………………………………………………………………胡傳淮(376)
一萼紅•秋登高峰山…………………………………………………………………胡傳淮(377)
賀新郎•游蓬溪寶梵寺………………………………………………………………胡傳淮(377)
西江月•游遂寧靈泉山………………………………………………………………胡傳淮(377)
浪淘沙•游大英縣魁山………………………………………………………………胡傳淮(378)
遂寧市臥龍山公園聯 (八副) ………………………………………………………胡傳淮(378)
蓬溪縣赤城湖聯………………………………………………………………………胡傳淮(380)
蓬溪縣白塔禪院聯……………………………………………………………………胡傳淮(380)

附 錄


《張問陶年譜》序………………………………………………………………朱則傑(381)
《張問安詩選》序………………………………………………………………馮佳才(385)
《張問陶年譜》問世………………………………………………………………唐 瓊(388)
《張問安詩選》問世…………………………………………………………………胡 雪(389)
全國張問陶學術研討會召開…………………………………………………………蔣均濤(390)
張問陶與高鶚有無姻親關係…………………………………………………………胡邦煒(392)
專家學者評說《王灼集校輯》………………………………………………………胡雲柯(398)
專家學者評說《張問陶年譜》………………………………………………………胡云柯(406)
鍾情文史 勤奮筆耕——胡傳淮先生的學與人……………………………………李朝正(415)
胡傳淮出版著作發表論文目錄……………………………………………………………(422)

胡傳淮《芝溪集》封面胡傳淮《芝溪集》封面

作者

胡傳淮,四川省蓬溪縣人,生於1964年8月。畢業於四川教育學院中文系本科,獲文學學士學位。系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理事、中國散曲研究會會員、四川省楹聯學會理事、四川省詩詞學會會員、張船山研究會學術顧問、四川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員,蓬溪縣政協常委、文史學習委員會主任,蓬溪縣家譜收藏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致力於清詩、巴蜀文化、四川方誌族譜及鄉邦文獻之研究,對清代蜀中第一家——宰相張鵬翮、大詩人張問陶家族研究用力尤勤。出版專著五十餘部、發表論文三百餘篇。
胡傳淮在成都古鎮胡傳淮在成都古鎮
專著主要有《張問陶年譜》(2000年巴蜀書社出版、2005年修訂再版);《張問陶研究文集》(主編,2009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張鵬翮研究》(主編,2011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船山詩草全注》(180萬字,第一副主編,2010年巴蜀書社出版);《燼餘錄注》(編注,2010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溝張氏家族》(編著,2012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王灼集校輯》(與劉安遇合著,1996年巴蜀書社出版);《大英風物誌》(與劉安遇合著,1999年巴蜀書社出版);《張鵬翮詩選》(編選,2006年香港銀河出版社出版);《張問安詩選》(選注,2002年四川省蓬溪縣政協印行);《胡氏族譜》(纂修,2000年四川省蓬溪縣胡氏族譜編委會印行);《蓬溪文史資料精選》(主編,2011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蓬溪詩存》(編選,2005年四川省蓬溪縣政協印行);《芝溪集》(專著,2003年四川省遂寧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印行);《張船山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執行主編,2002年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川北名勝高峰山》(主編,2004年四川省蓬溪縣統戰部印行);《蓬溪縣詩詞志》(總編,2007年四川省蓬溪縣蓬山詩詞學會印行);《千年逸響:蓬溪詩詞史略》(主編,2008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笑問君從何處來:蓬溪姓氏備征》(主編,2008年四川省蓬溪縣家譜收藏研究中心印行);《蓬溪家譜序跋集》(主編,2010年四川省蓬溪縣家譜收藏研究中心印行);《蓬溪縣誌》(1986—2005,副總編,2012年方誌出版社出版);《張問陶家族詩歌選析》(主編,2012年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編著,2013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蜀中西子赤城湖》等。 發表論文主要有《清代詩人張問安行年簡譜》(《川北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洗百年奇冤,還高鶚清白——高鶚非“漢軍高氏”鐵證之發現》(《紅樓夢學刊》2001年第三輯);《張船山世系》(《川北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明代遂寧黃氏家族詩人初探》(《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詩書畫三絕”奇才呂潛初探》》(《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3期);《簡論張問陶在在清詩史上的地位》(《聊城大學學報》2006年04期);《清代遂寧張氏家族詩人初探》(《西華大學學報》2007年01期);《民國本〈遂寧張氏族譜〉初探》(《譜牒論叢》2007年02輯);《張船山書畫年譜》(《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入選《四川省第三屆書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清代女詩人楊繼端考略》(《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09期);《張門三才子探析》(《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宋代高僧雲門宗大師重顯考略》(《空林佛教》2009年03期);《唐代詩僧船子德誠事略》(《空林佛教》2009年08期);《王灼著述中的遂寧地名考釋》(《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清末蜀中客家詩人兼學者鍾瑞廷考述》(《四川客家通訊》2010年01期、《客家研究輯刊》2011年第2期);《張鵬翮簡譜》(《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清代著名詩人張問陶研究綜述》(《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蓬溪寶梵寺及其明代壁畫》(《大慈》2011年01期);《宋代臨濟宗高僧痴絕道沖禪師事略》(《空林佛教》2011年02期);《李調元<雨村詩話>不錄張問陶原因初探》(《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明末清初蜀中名僧寂光印豁禪師》(《空林佛教》2011年06期);《船子和尚與<撥棹歌>》(《大慈》2011年04期);《清代蜀中第一家——遂寧張氏家族興衰探原》(《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6期);《清代蜀中第一家遂寧黑柏溝張氏家族簡論》(《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2期);《明代遂寧席氏家族詩人初探》(《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5期);《明代禮部尚書加武英殿大學士席書世系》(《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6期);《民國版<蓬溪河西鍾氏族譜>解讀》(《客家研究輯刊》2012年第2期);《近代蜀中客家學者鍾瑞廷探析》(《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2期),等等。 專著《張問陶年譜》,《光明日報》評其為“一部學術品格很高的好書”,被《清史》《中國文學編年史》《中國詩歌通史》《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清詩考證》《巴蜀文學史》《遂寧市志》《蓬溪縣誌》等文獻引證或著錄;論文《洗百年奇冤,還高鶚清白——高鶚非“漢軍高氏”鐵證之發現》,解決了紅學中的一大懸案,已載入《紅學通史》。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四川省社科規劃項目3項,十餘次獲得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