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峨[明代蜀中才女]

黃峨[明代蜀中才女]
黃峨[明代蜀中才女]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峨(1498-1569),明代蜀中才女、文學家,字秀眉,四川遂寧人(今遂寧市安居區玉豐鎮)。明南京工部尚書黃珂之女。黃峨為明代文學家楊慎之妻,人稱“黃安人”。能詩詞,散曲尤有名。所作有《楊夫人樂府》,其中多與楊慎《陶情樂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將兩人之作合編為《楊升庵夫婦散曲》,又有《楊狀元妻詩集》。黃峨與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並稱“蜀中四大才女”。

人物生平

蜀中才女黃峨 蜀中才女黃峨

黃峨(1498-1569)明女文學家,字秀眉,明朝工部尚書黃珂之女。少年時其詩名已為時人所知。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與新都狀元、翰林院修撰楊慎(升庵)結為伉麗。婚後居新都桂湖之濱的榴閣。次年,隨楊慎回京。世宗嘉靖三年(1524),楊氏父子在“議大禮”的政爭中,忤觸嘉靖,楊慎兩受“廷杖”,後被謫戊雲南永昌衛。她回到新都居處。其間以詩詞寄情,她的《黃鶯兒》詞四闋最為感人。五年,楊慎回家探父病,獲允同赴雲南戊所。八年,楊慎夫婦由戊所奔父喪,後升庵返戊所,她獨居榴閣。此期間寫有深情感人的《寄處》詩:“雁飛曾不到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詔風煙君斷腸。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相聞空有刀環約,何日金雞下夜郎?”隆慶三年(1569)病逝與楊慎合葬。

楊黃之戀

明弘治十一年(1498),黃峨誕生在遂寧縣的一個官宦之家。父親黃珂,字鳴玉,成化二十年(1484)舉進士,初授農陽(今湖南漢壽縣)知縣,由於他吏治精勤,升遷為御史,在京供職,母親聶氏,為黃梅(今屬湖北省)縣尉聶新的女兒,知書識禮,嚴於家教,她既是黃峨的慈母,又是黃峨的啟蒙老師。黃峨自幼聰明伶俐,在母親的教導下,謹守閨訓,好學上進,寫得一手好字,彈得一手好琴,而對於做詩文、填詞曲更有著高深的造詣。她在《閨中即事》一詩中寫道: 金釵笑刺紅窗紙,引入梅花一線香;螻蟻也憐春色早,倒拖花瓣上東牆。

由此可見,黃峨這位天真爛漫的少女,不堪閨中寂寞,嚮往春日美景;觀察生活細緻,寫作技巧高明。因此,長輩們十分器重她,常指導她比喻為東漢時的女才子班昭。

正德四年(1509),黃珂擢升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治所在今陝西榆林縣)。因延綏為明代九個邊鎮之一,戰事頻繁,故家眷仍留在京城。正德六年(1511)春,韃靼首領亦不刺侵入河套地區,黃珂帶兵一舉擊潰入侵者後,派人回京報捷。這時,恰逢當朝首輔楊廷和的大公子楊升庵考中狀元,明武宗欽賜朝服冠帶,授官翰林院修撰。黃珂與楊廷和在朝共事多年,早結為道義之交,兩家關係甚為密切,升庵謝過皇恩,拜了主考後,本應拜見黃珂這樣的長輩。因黃珂不在家,故僅派人給黃府送去一張拜貼。這時的黃峨,已有十二歲,她聽說楊世史金榜題名,獨占鰲頭,心裡非常傾慕,從而激勵著她更加勤奮地讀書。

黃峨雕像 黃峨雕像

這年秋天,黃珂奉調回京,任戶都右侍郎,接著升遷為刑部左侍郎。正德九年(1514)再升遷為南京右都御史,不久又拜為南京工部尚書。黃珂的連連升遷,卻解脫不了一樁心事:女兒黃峨已到及笄之年,品貌端莊,才藝超群,前來求婚的顯貴子弟,風流少年絡繹不絕,但黃峨一再向父親表明心跡,一定要選擇象楊升庵那樣學識淵博,志趣高尚的郎君。尚書疼愛女兒,常為黃峨的終身大事沒有訂下而憂慮。後來,黃珂有感於朝廷腐敗和年事高邁,便辭官不做,攜帶家眷回到老家遂寧。冬去春來,在遂寧的閨閣之中,黃峨憶及京城舊事,遂調動琴弦,彈唱了新作的《玉堂客》散曲,抒發了她對昔日親朋好友的眷跡之情:

東風芳草竟芊綿,何處是王孫故園?夢斷魂勞人又遠,對花枝,空憶當年……

後來,楊升庵讀到這道散曲,對黃峨的才情讚嘆不已。

正德十二年(1517)明武宗終日遊樂,不理朝政,楊升庵憂國憂民,上疏勸諫,未被採納,遂以養病為名,回到新都,讀書自娛。不久,升庵的原配夫人王氏病故。次年,升庵得知聰明有才、美麗多情的黃峨年過二十尚未許人,便徵得父親的同意,遣人做媒。黃楊二家交誼深厚,門當戶對,一說即成。於是,升庵備辦豐厚的聘禮,親往遂寧迎娶黃峨。當彩轎到了新都,傾城震動,人們都爭先恐後來看這位“尚書女兒知府妹、宰相媳婦狀元妻”的綽約丰姿。

黃峨和升庵住在狀元府西端的榴閣,這裡瀕臨桂湖,環境清幽,經庭院中栽種石榴樹而得名。他們樂度新婚之際,正值紅榴怒放之期。喜看枝頭,緋花掩映,朵朵如霞,這怎不激起黃峨的詩情!她展箋命筆,寫出了情意纏綿的《庭榴》詩:

移來西域種多奇,檻外緋花掩映時。不為秋深能結實,肯於夏半爛生姿。

翻嫌桃李開何早,獨秉靈根放故遲。朵朵如霞明照眼,晚涼相對更相宜。

在古代,石榴籽粒眾多,象徵婚後子女繁衍。黃峨托物抒懷,自比榴樹,以含蓄的語言,巧妙的譬喻,向升庵傾注了火熱的純真的愛情。

黃峨是一位教養深厚、卓識遠大的婦女。她珍惜光陰,注重學問,常和升庵一起吟詩論文,彈琴作畫,切磋砥礪,孜孜不倦。她關心國事,考究民瘼,竭力鼓勵升庵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第二年秋天,當他們觀賞了桂湖馨芬嬌艷的桂花之後,黃峨便陪同升庵,告別故鄉到京復職。

江陵惜別

黃峨 黃峨
黃峨 黃峨

黃峨在京城的官邸里,成為升庵的有力內助,夫妻生活倒也愜意。第二年暮春,淫樂無度的明武宗死去,因為他沒有兒子,便由在安陸州(治所在今湖北鍾祥縣)的堂弟朱厚聰繼皇帝位,即後來的明世宗。明世宗登位不久,就想把他亡故的父親興獻王尊為“皇考”,享祀太廟。這個與明朝皇家禮法相違背的決定,遭到了以楊廷和為首的內閣派的竭力反對,爭議相持不下。明世宗為了提高皇權,扶持自己的勢力,便將這次“議大禮事件作為打擊內閣派的機會。嘉靖三年(1524)二月,內閣首輔楊廷和被迫辭職還鄉;七月,明世宗更肆無忌禪地迫害議禮諸臣。他派出錦衣衛,將聚眾請願、竭力抗爭、勇頭邪惡的楊升庵等一百九十人囚入監獄。楊升庵兩次受到廷杖,死而復生,最後被謫戍雲南永昌衛。秋風蕭瑟,寒氣逼人。楊升庵身披紅色的囚衣,項系沉重的枷鎖,帶頭被廷杖後的創傷由解差押送出京城。他從潞河登舟南下,連和家人告別的機會也沒有。黃峨聽到這不幸的訊息,肝腸寸斷,悲憤滿腔。她急忙收拾行裝,帶領僕人,趕到渡口,誓與丈夫同生死,共患難。黃峨、升庵乘船沿著北運河向南行駛,在黃峨的精心護理下,升庵的杖傷逐漸好轉。可是,升庵被害充軍,朝廷中的奸佞們還不善罷甘休。“荒村聚豺虎,夾岸鳴蛟鼉“。他們又派遣刺客,伺機暗害升庵。黃峨早有提防,加意保護,刺客們從京城跟到千里以外的山東臨清,一直沒有下手的機會,只好悻悻離去。

“畏途險已出,勝地心猶驚“。船行一月,升庵、黃峨來到燈紅酒綠的秦淮河和美麗繁華的楊州府。他們心有餘悸,無意賞玩,徑直駛南京而去。南京這座明太祖朱元璋開國時的都城,楊升庵有許多友人宦遊於此。他們得知升庵慘遭迫害,倍加同情,特備下美酒佳肴,聚會雨花台上,舉觴暢飲,一抒情懷。然後,黃峨偕升庵溯長江西上,頂風破浪,路過李太白捉月的采石磯、白居易落淚的潯陽江、蘇軾謫居的黃州、屈子行吟的洞庭等處。當黃峨提起這些憂國憂民、才華滿腹、壯志未酬的古代文化名人時,更激勵著升庵的逆境中奮進的決心。隆冬時節,船已行至江陵(今屬湖北省),升庵將從這裡起岸,經湖南、貴州到雲南。此後山川險惡,道路崎嶇,升庵不忍累及愛妻,堅持要黃峨順長江回蜀。“江陵初解帆,倉皇理征衫,家人從此別,客淚不可緘”。升庵與黃峨即將離別,他們冒著朔風飛雪,立於江陵古渡,難分難捨,悲淚縱橫。升庵觸景生情,作了《臨江仙.江陵別內》:

楚塞巴山橫渡口,行人莫上江樓。征驂去桌兩悠悠,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

卻羨多情沙上島,雙飛雙宿河洲。今宵明月為誰留,團團清影好,偏照別離愁。

黃峨讀罷此詞,悲痛欲絕,縱有萬語千言,也不知從何說,從何寫了,她在回蜀途中,心潮起伏,難以安定。忽然,她情思奔放,一口氣寫下了《羅江怨·閣情》四首,其一云:

空庭月影斜,東方亮也。金雞驚散枕邊蝶。長亭十里、陽關三疊,相思相見何年月。淚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結,鴛鳶被冷雕鞍熱。

黃峨這首用血和淚寫成的散曲,追憶了她與升庵在江陵惜別的景況和心情,讀起來感人至深。

情寄滇南

黃峨 黃峨

黃峨回到新都,靜居榴閣。她強壓悲憤,茹苦含辛,孝敬公婆,教哺子侄,為遠謫在外的升庵操持家務,排難分憂。中秋節到了,黃峨孑然一身,來到桂湖,見升庵沿湖種植的桂樹正綻蕊飄香,她觸景生情,想起了往事: 就在升庵到京復職的那年中秋之夜,夫妻二人在桂湖賞月。他們偎依湖邊,一對倩影倒映水中,和桂影一起晃動著。她油然地吟誦出友人瀘雍所作的《桂湖夜月》:“月白湖光淨,波寒桂影繁,人間與天上,兩樹本同根”。她藉此詩表達了與升庵相依相存,天上人間,永不離分的的願望。就在那時,升庵摘一枝金桂花插上黃峨烏黑的髮髻,隨即口占道:“銀漢無聲下玉霜,素娥青女斗新妝;折來金粟枝枝艷,插上烏雲朵朵”。黃峨高興地將此詩記下,題為《桂林一枝》……現在,景物依舊,升庵去遠,黃峨怎不思念啊!

秋更深了。桂湖風雨連綿、桂花搖落,黃峨登上城垣,遙望南天,頓添惆悵。她回到榴閣,以深沉的思念之情,寫下了長為藝林傳誦的《黃鶯兒》散曲:

積雨釀春寒,看繁花樹殘。泥途江眼登臨倦,雲山幾盤,江流幾灣,天涯極目空腸斷。寄書難,無情征雁,飛不到滇南。

後來,升庵讀到這首情深意遠、字字佳絕的散曲,倍加讚賞,他不甘落後於夫人,乃用心計,另外和作了三首《黃鶯兒》。結果,每首的意境和字句都趕不上黃峨所作的,真真愧煞了這位狀元郎。

嘉靖五年(1526),被迫辭職還鄉的楊廷和擔憂國事,思念兒子,憂思成疾,病勢沉重。升庵聞訊,回蜀探望,當父親痊癒後,黃峨便隨同升庵,跋涉千山萬水,去到雲南連陲,成為升庵講學、著書的好幫手。他們生活雖然淡泊,但夫妻同甘共苦,互相體貼,並常以詞曲唱和,交流心聲。

黃峨唱道:

休教鶯語學蠻聲,萬里長途辛苦行。迢迢遠別情,盈盈太瘦生。

升庵和道:

休教眉黛掃蠻煙,同上高樓望遠天。天涯新同懸,故鄉何處邊。

過了三年,楊廷和病故,黃峨回蜀挑起了家庭重擔。暑往寒來,花前月下,她怎不思念千里外的親人?飛雁不到,錦書難寄,升庵何年才能被赦歸來啊!黃峨聲淚俱下,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篇《寄外》詩:

雁飛曾不度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三朝花柳妄薄命,六詔風煙君斷腸。

日歸日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相聞空有刀環約,何日金雞下夜郎。

遠在滇海之涯的楊升庵,“辭家衣線綻,去國履痕穿”,以何賞不思念黃峨這位賢淑而有才情的妻子呢!他接連寫了《畫眉關憶內》、《青蛉行·寄內》、《離思行》等詩篇,發出了“易求海上瓊枝樹,難得閣中錦字書”、“相思離恨知多少,煩惱淒涼有萬千”的哀嘆。在明世宗的嚴密控制下,升庵被赦還的機會十分渺茫。黃峨由盼望而失望,最後只有自我安慰了。她在《寄升庵》一詩中寫道:

懶把音書寄日邊,別離經歲又經年。

郎君自是無歸計,何處青山不杜鵑!

詩中說,黃峨強壓自己長期思念親人的感情,後來連書信也懶寄了,應當是升庵永遠回不來了。

桂湖流韻

楊升庵在雲南流放期間,著書講學,傳播文化,受到了各族人民的愛戴,但為封建統治者所不容。根據明朝的律例,罪犯年滿七十即可歸休,不再服役。可是,當白髮蒼蒼的升庵老人七十歲歸蜀不久,又被明世宗的鷹犬派遣四名指揮將他抓回雲南。升庵悲憤到極點,不到半年,即含恨死在一座古廟中。 噩耗傳來,黃峨悲傷萬狀,泣不成聲。她不惜以花甲之年,贏弱之身,徒步赴雲南奔喪。走到瀘州,遇上升庵的靈柩,她仿照南北朝才女劉令嫻的《祭夫文》自作哀章,詞語悽愴哀惋,聞者無不垂淚。靈柩運抵新都,家庭中人和親戚朋友都主張厚葬升庵。黃峨料到兇殘的明世宗連死了的升庵也是不會輕易放過的,便力排眾議,強忍悲慟,以簡單的喪儀裝斂了升庵的遺體。不久,明世宗果然派人來查驗,見死去的楊升庵穿戴著戍卒的衣帽靜躺棺內,一副服罪的樣子,也就不好再刁難了。眾人從心裡佩服和讚賞黃峨有先見之明。這時,黃峨憶及夫妻一往情深和升庵生前死後的不幸遭遇,悲泣不止。次年冬天,黃峨將升庵附葬在新都西郊其祖父楊春墓的左邊。

嘉靖四十五年(1565)十二月,明世宗晏駕,由裕王朱載垕即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隆慶。他頒發世宗遺詔,寬赦“議大禮”獲罪諸臣:活著的召用,死的撫恤,被關押的開釋復職。升庵已死七年,被恢復原官,並追贈為光祿寺少卿,後來又謚封為文憲公。黃峨也由安人晉封為宜人。隆慶三年(1569),黃峨病故。她和升庵一樣,出活了七十一歲,並實現了與丈夫“生同心,死同穴”的誓願。

文學成就

黃峨 黃峨

黃峨能文工詩,更擅詞曲,這早見於與之同時而略晚的朱孟震《續玉笥詩談》:“博通經史,能詩文,善書札。”但詩不多作,亦不存稿。而其詞曲,則比詩作為多。她的許多詩還輾轉傳抄,分別散收於明、清人集中。至於黃峨作品以集名,則始見於《楊狀元妻詩集》一卷。這是隆慶四年(1570)俞憲刻本,輯入《盛明百家詩選後編》,但僅詩三首,曲一支。《楊夫人樂府詞餘》五卷,署萬曆戊申(即三十六年,公元1608),楊禹聲刻本。《楊夫人詞曲》五卷,著錄於《明史·藝文志》,未見其書。《楊夫人曲》三卷,民國十八年(1929)任中敏編校,與《升庵陶情樂府》合編為《楊升庵夫婦散曲》,商務印書館排印。《黃夫人樂府》四卷,乃民國二十五年(1936)黃緣芳編校,與《升庵先生樂府》四卷合訂為《升庵夫婦樂府》,由中華書局排印。盧前《飲虹簃》也收入黃峨作品,名《楊夫人樂府》。以上專集,內容都大同小異,有的還輯錄諸家評論。此外,《錦字書》一卷,書目僅見於清初王士祿《然脂集例》。 對於黃峨的作品,早有異議:認為有傳抄之誤;有疑為升庵代作;有書賈牟利而杜撰,以淫褻詞標新立異。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學術問題。她的詞曲,好多都同楊升庵的作品混在一起,很難辨別,這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黃峨作品的內容,歷來論者都只提到她寫個人離情別緒,幽懷怨致。然而仔細吟讀,在個人幽怨中,也不乏具有社會意義的詞章。

歷來對黃峨的作品,評價都很高。萬曆版《楊夫人樂府詞餘》序中,稱她“才情甚富,不讓易安、淑真”。徐文長稱讚她。“旨趣閒雅,風致翩翩,填詞用韻,天然合律”。“積雨釀春寒”這闋《黃鶯兒》,被明代騷隱居士《衡麴塵談》譽為“字字絕佳”。王世貞《藝苑卮言》說《寄外》一律和《黃鶯兒》一詞,“升庵別和三詞,俱不能勝”。

黃峨的才德都堪稱頌,人品高尚。錢謙益《歷朝詩集小傳》說她“閨門肅穆,用修亦敬憚”。故升庵為她祝壽,有“女洙泗、閨鄒魯”之辭。洙泗、鄒魯,代指孔孟。升庵是把她作為女中聖賢來尊敬的。

楊升庵有這樣一位德才兼備的夫人,又何止“郎才女貌”而已?徐文長讚頌他們夫婦“著述甲士林”,“才藝冠女班”,這實在是歷史上罕見的。黃峨同楊升庵一樣,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也該得到應有的地位。

作品賞析

《苦雨》

《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①

積雨釀輕寒,②

看繁花樹樹殘。

泥途滿眼登臨倦。

雲山幾盤,

江流幾灣,

天涯極目空腸斷。

寄書難,

無情征雁,

飛不到滇南。

注釋:

①此曲牌屬南商調,句式為五六七、四四七、三四五、共九句八韻。

②釀:此處這造成的意思。

品評:

黃峨與楊慎分別達三十年之久,她對丈夫的苦苦思念,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她在一首《寄外》曲中說:“金雞驚散枕邊蝶”,與楊慎的[黃鶯兒]曲對照來讀,真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一首題為《苦雨》的小令,情景結合,抒寫她思念夫婿的愁苦,是歷來傳誦的名篇。全曲九句,每三句可分為一層。第一層寫主人公所為。其中一、二句寫“積雨”所造成的花木凋零、道路泥濘的景況,起到渲染環境、襯托人物心情的作用。第三句寫主人公臨途遠眺、翹首佇立的場面,才觸到作品的主旨。一個“倦”字,可見痴情的“她”不知已期待了多久,她就象一尊“望夫石”,沉默著,企盼著。第二層寫主人公所見。“雲山幾盤,江流幾灣”,象徵著阻隔在她與丈夫之間的萬水千山。然而望斷天涯無覓處,“空腸斷”三字,見出多少哀怨,多少失望,多少痛苦!第三層寫主人公所想。盼人不歸,只有靠鴻雁傳書了。但自古以來,便有“雁飛衡陽不到郴”之說,更何況“滇南”那樣遙遠的地方呢!“無情”二字,真是痛極而怨,錯怪候鳥了。三層之間環環相扣,情感層層推進,真摯感人。語言纏綿悲切,而又凝鍊含蓄,代表了黃峨作品的主要風格。據說楊用修寫曲以和,不能勝。

《捲簾雁兒落》之三

捲簾雁兒落①

難離別,情萬千。眠孤枕,愁人伴。閒庭小院深,關河②傳信遠。魚和雁天南,看明月中腸斷。

注釋:

①捲簾雁兒落:曲牌名,屬小令。

②關河:關山江河。此處是路途遙遠的意思。

譯文:

與你分別是那樣難捨難分,情真意切

到如今,只留下我一個人抱著孤枕

無人相伴,孤影隨著人行

清靜的庭院冷落陰森森

遠隔千山萬水,難以傳信

魚和雁被分割在天南地北

遙望天空的明月我肝腸寸斷

賞析:

這支散曲寫女主人在孤寂中,對長久外出而未歸家的親人的思念。 曲作由回憶離別時的難忘難棄情景入手。句中“萬千”即“無窮盡”之意,這既是對離情的概括,又飽含著引人遐想的無窮意味。接著寫別後自己的生活及對離人的思念。“眠孤枕”、“閒庭小院深”寫自己孤寂一人,在陰冷落的家中深居簡出,過著與世隔絕、無援無助的生活。句中“閒”、“深”既寫出庭院冷落、親朋故舊極少來往,更含有處境孤淒、無援無助的意思。句中的閒深既寫出庭院的冷落,親朋友故舊極少過往,更含有處境孤淒,無援無助的意思。關河傳信遠,長久的離別,本想寄書問語,要遠隔千山萬水。句中的遠表明傳遞訊息的艱難,魚和雁天南,借魚雁傳書吧,又天南地北,根本辦不到,怎么寄託自己的相思呢?看明月中腸斷,只希望天空的明月將自己的思念捎給遠在天涯的親人。作者用此浪漫的詞句,形象地表達出女主人無可奈何,悲苦至極的情狀。

這支小令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無過多的寫景而將女主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讀來感人至深。

《天淨沙》

哥哥大大娟娟,風風韻韻般般,

刻刻時時盼盼,心心原原,

雙雙對對鶼鶼!

娟娟大大哥哥,婷婷弱弱多多,

件件堪堪可可,藏藏躲躲,

嚌嚌世世婆婆。

賞析:全篇用疊詞,音韻偕調,節奏鮮明,風致翩翩,妙趣橫生。

後世紀念

《黃峨傳奇》

《黃峨傳奇》,遂寧胡雪松著,綿陽古蜀畫院繪,總計一套6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