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張鵬翮,字運青,出生於四川遂寧。
據《清史稿》、民國本《遂寧縣誌》、民國本《遂寧張氏族譜》、胡傳淮《張鵬翮研究》《張鵬翮簡譜》等史料記載,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張氏在其入川始祖張萬帶領下,遷居四川省遂寧縣黑柏溝(今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任隆鎮黑柏溝村),至張鵬翮已經傳到第九代。
張鵬翮曾任刑部尚書、兩江總督等,頗有廉名。世宗即位,加太子太傅。雍正元年(1723年),任文華殿大學士。時黃河決口,再往治理。雍正三年(1725年),於相位上病逝,諡文端,葬於遂寧縣慶元山(今重慶市潼南區小渡鎮慶元山)(有張鵬翮之墓及碑文)。雍正帝親為其撰寫碑文。
主要著述有《治河記》10卷、《奏議》12卷、《奉使俄羅斯記》、《如意堂詩文》、《張文端公全集》等。
為官清廉 一生正氣
張鵬翮為官重民生疾苦,深受百姓愛戴。1683年擔任兗州知府三年,清正廉潔,查判昔日積壓疑難案件,昭雪許多冤案,釋放冤民30人;重視農桑,興辦教育,百姓安居樂業,民風大變,離任時官吏百姓攔路哭留。
1689年,張鵬翮任浙江巡撫,抵任後即退還室內華麗陳設,生活儉樸,勤理政務,革除陋規惡習,嚴懲貪官污吏。重視教化以正民風,禁止攤派減免賦稅,賑濟災民保其生活穩定。社會穩定,百姓豐足。
1694年,張鵬翮升兵部右侍郎,離浙時,百姓感恩戴德,攔路阻轎涕泣挽留,後繪其像於竹閣之上,要子孫後代“勿忘我公之惠政”。
1694年,張鵬翮任江南學政,當時科舉考試營私舞弊甚重。他鐵面無私,公正嚴明,使一些考生雖持有京城權貴的親筆推薦信卻不敢呈交。他秉公主持科考,所選之才不少為貧寒有識之士。康熙褒獎他為“天下第一等人”。江南士子亦深念其節操,“每言及輒欷噓流涕”。
1713年至1722年,張鵬翮任吏部尚書近10年。在清代,吏部居六部之首。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均歸吏部負責。為了對付有人來說情、請託,張鵬翮在府邸的廳堂上,樹了一尊關聖帝君塑像,周倉持刀威嚴旁立。神座的側面,擺一書案。每逢親朋好友有私事請託時,他便指著塑像說:“關帝君在上,豈敢營私徇隱?”有些交誼甚篤的人,硬要求得一好的差使,張鵬翮微微一笑,詼諧地說:“周將軍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很鋒利,你不懼怕嗎﹖” 打消登門請託者的邪念妄想。
公正廉明 不避權貴
1698年,張鵬翮任刑部尚書,由於他公直廉明,“不避權貴,人皆憚之”,凡有重大的案件,總是派他去處理。他就任刑部尚書不久,總督噶禮誣告蘇州知府陳鵬年,說陳所作《重遊虎丘詩》是反詩,康熙帝派張鵬翮查處此事。當時張鵬翮的兒子系噶禮的部下,專橫暴戾的噶禮揚言:“張鵬翮若整到我的頭上,我就殺了他的兒子?”但剛正不阿的張鵬翮並沒有被噶的威脅所嚇倒,照樣作出“直鵬年而曲噶禮”的實事求是的結論。
1699年,陝西巡撫布喀彈劾川陝總督吳赫等侵蝕挪用百姓的糧食和銀兩。康熙帝又命張鵬翮等前往陝西查處此案。張鵬翮秉公執法,嚴懲貪污,督撫以下有違法都皆按法律治罪。康熙帝對此很賞識,諭大學士曰:“鵬翮往陝西,朕留心訪察,一介不取,天下廉吏無出其右。”
清代著名學者趙慎畛《榆巢雜識》卷下《天下第一清官》載:“遂寧張文端公鵬翮官巡撫,有清望,聖祖褒之為天下第一清官,至今家堂猶懸此額。累葉外任,皆守清白家風。官開化太守者名顧鑒,船山先生翁也。聞船山少時,御冬曾無絮袍雲。”
水利專家 功高垂世
1700年,張鵬翮任河道總督,正值黃河泛濫,水患連年。張鵬翮鑽研治河理論,總結前人經驗,博考輿圖,仔細勘察,提出“開海口,塞六壩”的治河主張和“借黃以濟運,借淮以刷黃”的治河構想,採取“築堤束水,借水攻沙”的作法。康熙倚重張鵬翮治河,稱他得治河秘要,諭大學士曰:“鵬翮自到河工,日乘馬巡視堤岸,不憚勞苦。居官如鵬翮,更有何議?”
張鵬翮按治河方案指揮數十萬民工治河,歷時8年,黃、淮大治,漕運通達,下河連年大熟,人民安居樂業。他將治河經驗寫成《治河書》10卷,《中國水利史》列專章介紹,高度評價“這不僅於國計民生貢獻巨大,而且就其科學水平,也居當時世界水利工程最先進行列”。
2014年8月,江蘇省二河閘管理所為“二河始挖者、天下第一廉”張鵬翮製作了全身坐姿塑像,既進一步提升了二河閘的文化氛圍,又增加了一處廉政教育的景點。
以身許國 膽識超人
1688年5月,張鵬翮奉命為副使,隨索額圖所率使團到俄商定中俄邊界。一行人進入荒漠時,常遇風暴,滴水皆無,有人渴死途中,張鵬翮兩腿被馬鞍磨得血肉模糊,仍艱難前行。他在家書中寫道:“願效張騫,以身許國,予之志也。”經過克魯倫河時,恰遇兩個少數民族部落發生戰事,張鵬翮主張派使者前去說明路過原因,以免誤會,但未被採納。結果遭襲擊被俘去先鋒。使團眾人驚惶欲退,張鵬翮厲聲阻止說:“事出危險,正臣子捐軀效命之時,公等皆怯,某獨當之!”後按張鵬翮意見派人前往解釋原委,方消除誤會,額諾德認錯謝罪,放了先鋒,讓出通道。同行者無不嘆服張鵬翮的義勇和膽識。這次深入漠北,顯示了清王朝捍衛邊疆的決心,為次年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作出了積極貢獻。張鵬翮更是“揚名中外,以清節著”。他曾為眉州三蘇祠撰聯: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清代楹聯家梁章鉅《楹聯叢話》云:“眉州三蘇祠中,楹聯林立,殊少佳構。惟大門有張鵬翮一聯,最為大雅。”可見,張鵬翮一聯,是清代三蘇祠楹聯中寫得最好的一聯,實為三蘇祠楹聯之冠軍。
今見不少介紹三蘇祠的書中,對此聯作者,大都語焉不詳,說作者為乾隆時一文人;甚至將作者名字錯寫為“張鵬翔”、“張鵬融”;或張冠李戴,不一而足。特此說明,均應訂正。鵬翮有知,亦當含笑九原矣!
學術著述
《遂寧張文端公全集》
《遂寧張文端公全集》,張鵬翮撰,清光緒八年(1882)刻本。八冊,半頁九行二十二字,黑口,左右雙邊,單魚尾。扉頁題“遂寧張文端公全集”,卷首有李星根序,末有其孫張知銓跋,俱為光緒七年(1881)作。每卷末左下署“裔孫知銓、後學歐陽紹同校字”。卷首為張希良《河防志序》,次為《國朝名臣傳》本傳、張知銓編《遂寧張文端公年譜》。卷首為一組治河論文,由論、志略、圖說三部分組成,卷一、卷二、卷三為奏章,主要奏報修築河道事宜。卷四為雜文。卷五為七言律詩、五言律詩,卷六為七言絕句、五言絕句,多紀事。卷七為雜記,主要記述入朝為官後的一些事情,包括與皇帝對話,與同僚往來,所思所感等,內容不一,採取雜記體逐條記載。卷末附親朋友好所記張氏生平事跡之文。全書標註八卷,正文其實只有七卷,故有書目著錄為七卷。此集雖名為全集,然張氏很多著述都沒有收入。就此集內容看,主要是詩文,冠以全集,似為不妥。鈐印有“江油張氏珍藏圖書”。《遂寧張文端公全集》七卷首一卷,清光緒七年刻本,收錄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第一七六冊,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聯合主持編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影印出版。
詩學成就
張鵬翮工詩善文。清中葉四川學者李調元《蜀雅》云:“ 文端論詩,以性情為主”,並稱讚其《自嘆》詩“恬退實從肺腑中流出,不愧曲江(唐詩人張九齡)風度”。清末四川學者孫桐生《國朝全蜀詩鈔》云:“文端平生居官以清節重,揚歷中外,早著循聲。詩亦純實簡質,自是正聲。”民國總統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詩話》云:“文端為治河名臣,行役之作,意境獨超。”清詩研究專家錢仲聯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清代卷)也對張鵬翮之詩作了中肯評價。
張鵬翮現存詩600餘首,題材廣泛,體裁多樣,語言清新,格調剛健。七言律絕,佳句絡繹。諸如民間疾苦、旅思羈愁、離懷別緒、英雄肝膽、兒女柔情、山川景色、鄉土民俗、歷史人文、異域風光等在其詩中均有呈現。尤其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張鵬翮出使俄羅斯,往返百餘日,寫下不少紀行詩,表現出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毅頑強的意志,詞精句美,詩意濃郁,氣格高亢,盛世英氣,勃勃有聲;俄羅斯異國風光,歷歷在目,這在整箇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也是前無古人的。
張鵬翮論詩主性情,開清代性靈派先聲。張鵬翮比清代性靈詩派主將袁枚早60餘年,其詩論主張直接影響到其玄孫性靈派大詩人張問陶。著名學者吳庚舜說:“張問陶的詩歌理論一般文學史只著眼於袁枚對他的影響,而忽略了他的高祖張鵬翮對他的直接影響”。由此可見,張鵬翮對後世詩歌的影響是不小的。
代表詩詞
遂寧 城
十年重到德陽城,人事田疇幾變更。
仙井晴霞朝氣散,鶴鳴夜月野煙輕。
郊原幾度餘烽火,父老頻經厭甲兵。
所願殘邦霑化雨,桑麻從此樂深耕。
大樟祖居
柏溝樟樹蔭茅廬,始祖由來卜此居。
三派辛勤躬稼穡,百年清白事詩書。
宅心忠厚貽謀在,傳世淳良積慶餘。
佑啟後人培福德,莫忘高大耀門閭。
赤崖山讀書處口占
殷勤學孔顏,寂寞在深山。
明月臨窗靜,清風拂戶閒。
青燈照四壁,光氣徹雲間。
風雨連床夜,談經數往還。
報國丹忱盡,殘年致政還。
秋風思故里,晴里愛家山。
知止心能靜,無機意自閒。
歸來相聚首,免老別離難。
書台應瑞
擎天柱石拂清霄,餘韻流風未覺遙。
敢謂科名高井絡,願將忠藎答清朝。
蓬萊雲近朝霞滿,閬苑春深宿霧消。
指日山靈重應瑞,三台光映大江潮。
仙井晴霞
精靈長傍落星池,散作霞光映日時。
節與英名垂國史,魂應絕地享崇祠。
松風夜靜聞金馬,仙井年深見古碑。
若使當年身怕死,世間何處有男兒?
思家
一春遠夢動悲笳,不盡長空霧靄遮。
隔渚始波漂落絮,空山初霽咽殘霞。
百年風木三江淚,萬里星河八月槎。
誰在遂州高處望?碧天無際月痕斜。
史書記載
張鵬翮,字運青,四川遂寧人。康熙九年進士,選庶吉士。改刑部主事,累遷禮部郎中。十九年,授江南蘇州知府,丁母憂。除山東兗州知府,舉卓異,擢河東鹽運使,內遷通政司參議,轉兵部督捕副理事官。從內大臣索額圖等勘定俄羅斯界,還擢大理寺少卿。二十八年,授浙江巡撫。疏言紳民原畝捐谷四合,力不能者聽。鏇以杭州、嘉興等府秋收歉薄,請暫免輸谷。上曰:“昨歲浙江被災,循例蠲賦,並豁免錢糧,豈可強令捐輸?鵬翮原題力不能者聽,自相矛盾。”下部議,奪官,上寬之。尋授兵部侍郎,督江南學政。三十六年,遷左都御史。三十七年,遷刑部尚書,授江南江西總督。三十八年,上南巡,命鵬翮扈從入京,賜朝服、鞍馬、弓矢。初,陝西巡撫布喀劾四川陝西總督吳赫等侵蝕貧民籽粒銀兩,命鵬翮與傅臘塔往按。還奏未稱旨,命鵬翮與傅臘塔復往陝西詳審。三十九年春,還奏布喀、吳赫及知州藺佳選、知縣張鳴遠等侵蝕挪用,各擬罪如律。上諭大學士曰:“鵬翮往陝西,朕留心訪察,一介不取,天下廉吏無出其右。”尋授河道總督,入辭,上諭令毀攔黃壩通下流,濬芒稻河、人字河湖入江。鵬翮到官,請撤協理徐廷璽及河工隨帶人員,並乞敕工部毋以不應查駁之事阻撓,並從之。尋疏言:“臣過雲梯關,見攔黃壩巍然如山,下流不暢,無怪上流之潰決。應拆攔黃壩,挑濬河身,與上流一律寬深。”又言清口淤墊,應於張福口開引河,引清水入運敵黃,建閘以時啟閉。又言人字河至芒稻山分二派,又名芒稻河,應濬使暢流;並濬鳳凰橋引河及雙橋、灣頭二河,皆匯芒稻河入江。俱下部議行。尋以攔黃壩既撤,河身開濬深通,暢流入海,疏請賜名大通口。上嘉鵬翮章奏詞簡意明,治事精詳,遣員外郎拖抗拖和、中書張古禮馳驛令鵬翮舉所規畫入奏。鵬翮疏陳開濬引河、運口,培修河岸堤壩諸事,並下部速議行。尋又疏陳河工諸弊,並請河員承挑引河,偶致淤墊,免其賠修;夫役勞苦,工成日請給印票免雜徭。上嘉其陳奏切要周備。尋又請於歸仁堤五堡建磯心石閘,並於三義壩舊中河築堤,改入新中河,合為一河,便糧艘通行。上謂所議甚當,並如所請。上倚鵬翮治河,謂鵬翮得治河秘要,諭大學士曰:“鵬翮自到河工,日乘馬巡視堤岸,不憚勞苦。居官如鵬翮,更有何議?”鵬翮以修治事狀遣郎中王進楫入奏,上諭進楫歸語鵬翮,加意防守高家堰。鵬翮乃增築月堤及旁近諸堤壩。洪澤湖溢,泗州、盱眙被災,上詢修治策,鵬翮言:“泗州、盱眙屢被災,即開六壩亦不能免。”上怒曰:“塞六壩乃于成龍題請,不自鵬翮始。頃因泗州、盱眙災,令與阿山議修治,非欲開六壩救泗州、盱眙而令淮、揚罹水患也。鵬翮何昏憒乃爾!”
四十一年,鵬翮疏請加築清河縣黃河南北岸戧堤,天妃閘改築運口,草壩建石壩,改卞家莊土堤為石堤,皆議行。又以桃源城西煙墩黃水大漲,請加築衛城月堤,並於邵家莊、顏家莊開引河,上慮部議遲延,特允之。四十二年,上南巡視河,制河臣箴、淮黃告成詩以賜,並書榜賚鵬翮父烺。山東泰安、沂州等州飢,上命截漕二萬石交鵬翮往賑。鵬翮令河員動常平倉谷二十八萬餘石散賑,疏請以山東各官俸工補還。上責鵬翮河員發倉谷邀譽,乃令山東各官補還,鵬翮謝罪,仍以“殫心宣力、清潔自持”,加太子太保。河決時家馬頭,數年未堵塞。鵬翮以淮安道王謙言劾山安同知佟世祿冒帑誤工,奪官追償。世祿再叩閽,上令尚書徐潮按治,鵬翮、謙坐誣劾當譴,上特寬鵬翮。工部侍郎趙世芳又劾鵬翮浮銷十三萬有奇,請逮治。上曰:“河工錢糧原不限數,水大所需多,水小所需少。如謂鵬翮以十三萬入己,必無之事。河工恃用人,鵬翮用人不勝事,故至此耳。”因還世芳疏。上南巡,閱清口,見黃水倒灌,詰鵬翮,鵬翮不能對。上曰:“汝為王謙輩所欺,流於刻薄。大儒持身如光風霽月,況大臣為國,若徒自表廉潔,於事何益?”上舟渡河閱九里岡,嘉鵬翮修治如法,御製詩書扇以賜。及秋,淮、黃並漲,古溝、清水溝、韓家莊並溢,廷臣議奪官,上命仍留任。尋督塞諸處漫口。四十五年,疏請開鮑家營引河,尋用通判徐光啟言,擬開引河出張福口,分洪澤湖異漲,即為高家堰保障,謂為溜淮套。鵬翮與總督阿山、總漕桑額合疏請上蒞視。
四十六年,上南巡,閱所擬引河道,諭曰:“朕自清口至曹家廟,見地勢甚高,標竿錯雜。依此開河,不惟壞田產,抑且毀冢墓。鵬翮讀書人,乃為此殘忍事,讀書何為?”詰責鵬翮,鵬翮謝罪。上以議為河山所主,非鵬翮意,削太子太保,奪官,仍留任。四十七年,以黃、運、湖、河修防平穩,命復官,並免應追帑銀。尋遷刑部尚書。四十八年,調戶部。
五十一年,江南總督噶禮與巡撫張伯行互劾,命鵬翮與總漕赫壽往按。鵬翮等右噶禮,請罷伯行。五十二年,調吏部。伯行劾布政使牟欽元,赫壽時為總督,與異議。五十三年,命鵬翮與副都御史阿錫鼐往按,復請雪欽元,議伯行罪斬。尋丁父憂,以原官回籍守制,服闋還朝。六十年,汶水旱涸阻運,命往勘。請疏濬坎河、雞爪諸泉分注南旺,而於彭口築堤,障沙水入微山湖。河決開州,橫流至山東張秋,阻運,命往勘。請築南旺、馬場等湖堤,蓄水濟運;並陳引沁入運利害,謂地勢西北高於東南,若沁水從高直下,而河躡其後,害且叵測。六十一年,世宗即位,加太子太傅。雍正元年,授武英殿大學士。河決馬營口,久未塞,命往勘。議並塞詹家店四口,濬治黃、沁合流處積沙,從之。三年,卒,加少保,命於定例外加祭,漢堂上官、科道皆會賜葬,諡文端。
人物評價
張鵬翮歷官五十餘年,立志遠大,以身許國,品行高尚,作風嚴謹,一生精覃,清操自矢,才幹非凡,政績卓著,名滿天下,時稱“賢相”、“清官”。
康熙
康熙帝對他的評價是:“ 天下廉吏,無出其右”。
雍正
雍正帝讚譽他:“ 志行修潔,風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評價之高,無出其右。集政治家、水利專家、詩人、文學家、外交家、教育家於一身,為清代四川人中官位最顯赫、名聲最響亮的人物。
影視報導
四川經視2013年攝製播放了巴山蜀水之城市故事《清官張鵬翮》,對張鵬翮進行了全面評價。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7年12月12日發布專題片《四川蓬溪張鵬翮:仕宦不得以賄敗官,貽辱祖宗》。
研究組織
張鵬翮文化研究會
2015年11月2日,四川省蓬溪縣成立了張鵬翮文化研究會,對張鵬翮及其家族進行全面研究。
研究成果
張鵬翮詩選
《張鵬翮詩選》,胡傳淮編選,2006年香港銀河出版社出版。該書以清代光緒八年(1882)刻本《張文端公全集》為底本,精選出張鵬翮詩歌288首,並附錄有關研究資料,是第一部關於張鵬翮的詩歌選本。張鵬翮以名臣著稱,其詩也自成一家。然而後世對他的介紹和研究做得很不夠,許多人不知道張鵬翮在清史上那段輝煌。數典不應忘祖,張鵬翮是一位不該湮沒的詩人,他的詩應該進行研究,應該為人們所了解。有鑒於此,胡傳淮用數年時間,遍查有關資料,以清代光緒八年(1882)刻本《張文端公全集》為底本,對張鵬翮現存詩作,一一認真審讀,反覆斟酌,選出288首,編成《張鵬翮詩選》一書。當然,他的精華之作,並不止此;而且所選之詩,也不一定全是精華。只是為了對張鵬翮詩歌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並力圖從題材、體裁、思想、藝術上,能夠基本反映作者的面貌。張鵬翮之詩直抒性情,清淺自然,平實易解,毋須煩瑣箋注,所以本書沒有對張鵬翮詩作註解。為了知人論世,在詩選之後附錄了有關張鵬翮的生平、家世資料,對人們了解張鵬翮其人其詩,也許有用處。本書作為三百年來第一本張鵬翮詩歌選本,希望在介紹張詩和推動張詩的研究上起到一定作用。
燼餘錄注
《燼餘錄注》,清代張烺撰,當代胡傳淮注,2010年11月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燼餘錄》,起於明天啟七年(1627年),止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記錄了明末清初張獻忠起義軍在巴蜀地區活動情況,以及四川人民遭受到了今人難以想像的災難。
張鵬翮研究
《張鵬翮研究》,胡傳淮主編,2011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該書分上編、中編、下編三部分。上編收錄張鵬翮世系、年譜;中編收錄有關張鵬翮的家書、傳略、行述等史料;下編選錄張鵬翮研究論文。本書是研究張鵬翮的第一本專著。
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溝張氏家族
《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溝張氏家族》,胡傳淮編著,2012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清代蜀中蓬溪黑柏溝張氏家族是一支興盛時間長達兩百年左右,在政治上和文學上都有重要影響的大家望族,被稱為“清代四川第一家”。
張鵬翮傳奇
《張鵬翮傳奇》,遂寧人張帆著。《張鵬翮傳奇》講述的是四川遂寧市“八名"文化之名人,清代康熙、雍正兩朝皇帝所讚譽過的“天下第一清官”,官居文華殿大學士的文端公張鵬翮的傳奇故事。
文端遺蹟
四川省遂寧市張鵬翮紀念館
張鵬翮紀念館位於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鏡園百廉廣場北側,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按照川中民居院落風格設計。主廳展示清代康熙帝褒之為“天下第一清官”的張鵬翮的史料。張鵬翮一生功績主要在“四治”,即在治國、治家、治河、治學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這“四治”中,又具體落實到了一個“勤”字。治國做到了“勤政廉潔”,治家做到了“勤儉和睦”,治河做到了“勤勉科學”,治學做到了“勤奮嚴謹”。張鵬翮紀念館為國家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湖北省麻城市張鵬翮紀念館
張鵬翮祖籍湖北省麻城市,其先祖張萬於明代洪武初年遷居蜀中遂寧黑柏溝。為了紀念張鵬翮,湖北省麻城市龍池橋街道辦事處白塔河社區建立了張鵬翮紀念館,供人們參觀。
御書樓
御書樓為遂寧張文端公鵬翮故居,位於遂寧市船山區小東街。民國時火毀。今於船山區海琪古鎮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