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鎮[都江堰]](/img/4/d0a/nBnauM3XzUjMwcjN4YzMzE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2M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都江堰石羊鎮
![石羊鎮[都江堰]](/img/5/032/nBnauM3XwYjM4UDOyUzMzE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1M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石羊鎮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1·C,雨量充沛,日照較光,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
石羊鎮處於都江堰市河西平壩腹心地區,地處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市下游,海撥635米。鎮境內主要河流有泊江河,黑石河夾鎮而過,金馬河從鎮域東側流淌,農業灌溉以岷江自然灌溉為主。
鎮域內的農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薯芋為主。經濟作物以川芎、蘭花、澤瀉、油類為主,有常年四季蔬菜。
建制沿革
石羊鎮古為蜀族人聚居之地,盛於漢晉,宋時取名為竹瓦鎮,屬永康軍轄。元代初更名為三陽鎮,屬灌洲。清代乾隆年間,掘出石羊一隻,遂以“石羊場”命名。民國初年屬三陽鎮轄,鎮治設於石羊場上。民國十九年(1930)推行鄉建制時屬石羊鄉轄。建國後成立石羊鎮人民政府,1954年,改變石羊鎮人民委員會,1958年與石羊鄉合併為石羊人民公社,鎮區設場鎮委員會,1962年恢復石羊鎮建置,2004年9月將徐渡鄉合併入石羊鎮。
區位優勢
![石羊鎮[都江堰]](/img/a/c1b/nBnauM3X3YDN5QTOwYzMzE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2M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石羊是地道中藥材——川芎種植基地,也是大蔥、青萵筍、沙蘿蔔等優質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
石羊境內遺存的“古青城遺址”、“花蕊夫人”出生生長地和“川西名剎馬祖寺”等眾多古青城特色的歷史人文沉澱,既是發展都江堰市文化旅遊事業的又一動力之源,又是都江堰市提升文化旅遊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
石羊鎮金羊村擁有“中國銀杏第一村”的美譽。
旅遊景點
古青城遺址
![石羊鎮[都江堰]](/img/3/fcc/nBnauM3XwYDN2gTMxcTMzE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3E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從文獻資料上看:《元豐九域志》載:青城縣距“蜀州五十里”,“青城山在縣西北三十二里”。蜀州,即今崇州市。石羊杜家墩子的位置與《元豐九域志》記載的距離、方位完全吻合。又據《寰字記》載:青城縣“轄一十五鄉”,這一十五鄉,是今都江堰市河西各鄉鎮和崇州市的街子、上元、茂汶地區的水磨、漩口等鄉鎮;東北面以岷江為界;西南面臨薛家山、水磨溝、與茂汶地區接壤,方圓約800平方公里。
從出土的文物看:清道光年間,當地農民在墩子上翻地,掘得殘碑一道,上書“青城縣西門羊市”數字。1974年,村民在墩子上改土,挖出銅印一枚,上有篆刻“緘滕”二字,據考為當時縣官收文封坭用章。之後還多次在墩子出土漢、唐、宋代的陶瓷、磚瓦碎片,採集有單耳、雙耳罐等物。
從文人著作上看: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任蜀州通判時,曾多次到下屬的青城縣巡視,有一次正逢炎夏烈日,寫下了“赤日黃塵行路難,青城縣裡得偷閒”等詩句。晚清詩人劉光旭路過青城縣遺址時,懷古之情油然而生,吟道:“江水帶平沙,江天一望斜;即今余石壘,當日盡人家;城闕空山色,樓台逐浪花;滄桑經幾變,古渡剩寒鴉。”
馬祖寺
石羊鎮境內的馬祖寺,系唐代著名高僧馬祖道一得名的佛教寺院,在川西四大佛教文化寶藏中享有很高地位。
馬祖寺始建於漢光武三十二年乙酉(公元25年),漢稱“承天寺”。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八十二年,歷史悠久,系川西宗教活動四大叢林古寺之一。
據馬祖寺迎聖橋碑云:灌南有馬祖承天寺,又稱“承天馬祖寺”,宋稱“香林院”,元明以來或稱“馬祖寺”或“承天寺”,清朝專稱“馬祖寺”。
唐德宗建國四年庚申(公元780年)佛祖第八代祖師馬祖道一弘揚佛法,說法度人。一年四季居士香客絡繹不絕。暮鼓晨鐘,周年不息,成為一邑佛教聖地。
花蕊湖
![石羊鎮[都江堰]](/img/5/0e8/nBnauM3XyIDNxMDN1YTMzE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2E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相傳一千多年前,這裡是青城縣城區,城內居住著大員外徐國璋,一城街房他占一半,家業殷實富有,膝下無子,女兒徐惠經常在這泓湖裡嬉戲玩耍,也許是這方水土的靈氣,女兒長到十四歲就出落得嬌艷美麗,能歌善舞,深得眾人喜愛。不久,被後蜀王孟昶選美入宮,深得蜀王寵愛,封為慧妃,位居六宮之首。她作的《宮詞百首》開創宮廷詩之先河,被收錄進《全唐詩》。政治上她也有很高的建樹,輔佐後主治理蜀國,施行了四大治國方略:一是實行抑制權貴,誅除了飛揚跋扈、聲威震王的老臣李仁罕,使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鞏固;二是擴大地盤,出兵攻取了鳳、秦、階、成四州;三是頒發了《勸農詔》,發展農業經濟;四是聚人才,興文教,使蜀國民富物豐,強盛起來。青城縣民為了感激花蕊夫人的恩德,把她少女時嬉戲遊玩的一泓湖水喚名為花蕊湖。
大姚縣石羊鎮
![石羊鎮[都江堰]](/img/2/736/nBnauM3X0MjN2kTN2czMzE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3M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從大姚縣城出發,經過35公里的盤山公路,便可到達白草嶺下的雲南歷史文化名鎮--石羊古鎮,又名“白井”,。在這裡,重疊的山峰,古老的寶塔、整潔的街市與純樸墩厚的民俗融為一體,給人一種古樸典雅、禮儀之邦的感覺。但這裡最為引人注目的還是鎮上金碧輝煌的孔廟建築群和廟內端坐了數百年的孔子銅像。
![石羊鎮[都江堰]](/img/e/6c0/nBnauM3XwAzM4ITNzgzMzE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4M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廟內的孔子銅坐像,鑄於康熙年代,歷經9年鑄成。高2.3米,淨重2.5噸,頭戴琉璃玉冠,手執象牙朝笏,正面端坐於大成殿正中。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最大的孔子銅像。其體積之高大,形態之逼真,鑄工之精妙均屬當今絕無僅有。
在孔廟坐落地象嶺山腳、香水河南北還有始於漢、盛於唐的古鹽井。同時,天台高眺、文殊夕照、寶岫朝煙、香河夜月、象嶺燕方、柳暗春波、西谷早梅、鹿洞天清等羊城八景可使遊客一飽眼福。光輝燦爛的石羊歷史文化,不但吸引著四面八方的名流學者,而且哺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中華英傑。
新田縣石羊鎮
石羊鎮位於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境南部,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人民政府駐地龍泉鎮19公里。鎮境東與高山鄉、陶嶺鄉相鄰,南鄰寧遠縣和郴州市嘉禾縣,南與金盆圩鄉、梘頭鎮接壤,北連三井鄉和新圩鎮。鎮人民政府駐石羊圩,轄地頭、石羊
![石羊鎮[都江堰]](/img/7/8f8/nBnauM3X1UjM2EjMwkzMzE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5M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鎮沿用駐地自然地名。石羊圩因村前洞中有許多石頭似羊,村內開有圩場,故名。境內解放初屬第四區。1956年設石羊圩鄉。1958年設石羊公社。1961年石羊公社析分為徐家、陶嶺、三井、石羊四個公社。1984年撤社為石羊鄉。1995年撤銷石羊鄉,改建石羊鎮。
全鎮總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1108公頃,總人口2.92萬人。石羊鎮屬丘陵區,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糧食作物以稻穀、紅薯、黃豆為主;經濟作物以烤菸為主;畜牧業生產較為發達。境內多石灰石,形成了採石、石灰、水泥為主的民營經濟。鎮內公路可通鄉達村,交通條件較好。
設有中學1所,國小19所,醫療機構18個。境內龍眼頭村的鵝井和清水灣的雞井是縣內著名的自然泉井。境內“古洞石羊”是縣內八景之一,洞的面積約400公頃,洞中和周圍的石山形似羊群,頗為壯觀。
新田縣石羊鎮下轄村簡介
地頭村居坪地頭部而得名。村委會駐地頭,轄地頭、井窩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32.5公頃,270戶,983人。
石羊圩村前石頭像羊,故名。村委會駐石羊圩,轄石羊圩、石古寨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75.9公頃,460戶,1854人。
樂山村中嶺下田洞形似籮筐,得名“放籮山洞”,後雅化為今名。村委會駐放樂洞,轄放樂洞、小山下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30.6公頃,250戶,956人。
宋家村宋姓人建村得名。村委會駐宋家,轄宋家、下背嶺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2.7平方公里,耕地40.5公頃,310戶,1246人。
張家灣村張姓人建村,地處山灣得名。村委會駐張家灣,轄張家灣、和尚嶺、大塘背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42公頃,276戶,1031人。
立新村1969年擴建立新水庫時,從金盆圩公社遷來建立新村得名。村委會駐立新,轄立新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17.1公頃,115戶,411人。
塘羅村周圍大小山塘星羅棋布得名。村委會駐塘羅,轄塘羅、國塘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4.2平方公里,耕地95.8公頃,535戶,2119人。
樂大晚村樂姓人在此開村較晚得名。村委會駐樂大晚,轄樂大晚、天鵝砠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43公頃,303戶,1120人。
田頭村處清水洞上頭得名。村委會駐田頭,轄田頭、宏發圩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47公頃,458戶,1755人。
水車洞村以“水車洞”命名。村委會駐水車洞,轄水車洞、龍坪鋪、大井頭、鵝井塘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31.3公頃,255戶,1002人。
東田村位於蘭溪之東得名。村委會駐東田,轄東田、馬崗嶺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64.6公頃,385戶,1522人。
三元頭村梁、吳、黃三姓人來此建村得名。村委會駐三元頭,轄三元頭、臘樹下、白米窩、婆婆嶺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22.5公頃,170戶,668人。
田心村址位於田洞中心得名。村委會駐田心,轄田心、田心鋪、未連坪、馬山嶺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36.7公頃,275戶,1060人。
文明開村始祖望子孫講文明而得名。村委會駐文明,轄文明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28.6公頃,224戶,842人。
周山村周圍是山得名。村委會駐下周山,轄下周山、珠山頭、上珠山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27.8公頃,210戶,802人。
坪山村址地勢平坦,村周圍是山得名。村委會駐坪山,轄坪山、山塘背、上山塘背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28.6公頃,195戶,799人。
山口洞村前是田洞,村後是山得名。村委會駐山口洞,轄山口洞、周家、大山砠、水窩塘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30公頃,261戶,1036人。
沙田村周圍田土系沙泥得名。村委會駐沙田,轄沙田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27公頃,194戶,795人。
龍眼頭村對面石山上,有兩個岩洞形似龍眼得名。轄龍眼頭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33.7公頃,290戶,1129人。
下源村處鵝井源頭的下方得名。村委會駐下源,轄下源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32.5公頃,200戶,771人。
長亭村旁有一長涼亭得名。村委會駐長亭,轄長亭、下山塘背、長亭鋪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29.1公頃,200戶,772人。
歐家窩村原歐姓人在此建村,地處低窩得名。村委會駐歐家窩,轄歐家窩、塘頭下、雙巴砠、崩石腳等16個村民組。總面積4.8平方公里,耕地92.6公頃,520戶,2076人。
清水灣村前有一河灣,其水常清得名。村委會駐清水灣,轄清水灣、牛欄灣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11平方公里,耕地184.9公頃,120戶,453人。
赤灣頭村處山灣而得名。村委會駐赤灣頭,轄赤灣頭,象形窩等3個村民組。總面積0.9平方公里,耕地18.4公頃,120戶,453人。
史家村因史姓人建村得名。村委會駐史家,轄6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24公頃,175戶,700人。
廖宅晚村因廖姓人建村得名。村委會駐廖宅晚,轄5個村民組。總面積1.12平方公里,耕地18公頃,141戶,734人。
安岳縣石羊鎮
四川安岳縣石羊毗鄰大足,也有著珍貴的石刻,其中一觀音雕塑被譽為東方的維納斯,前幾年因為觀音手臂被盜,現在已經把維納斯關在了籠子裡。石羊的刀具遠近馳名,有刀皇之稱。
相關詞條
南潯鎮 溪口鎮 大濟鎮 塘棲鎮 留下鎮 慈城鎮 石浦鎮 梁弄鎮 臨浦鎮 王江涇鎮 李莊鎮 盤石鎮 後溪鎮 清泉鎮 元通鎮 福寶鎮 寶山鎮 和順鎮 黑井鎮 晉城鎮 陳貴鎮 洈水鎮 新溝鎮 蔡家榨鎮 五里界鎮 安山鎮 張灣鎮 鐵山鎮 金山店鎮 保全鎮 興國鎮 白沙鎮 龍港鎮 洋港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