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浦鎮

臨浦鎮

臨浦鎮為蕭山市南部的重鎮,鎮人民政府駐地戴家橋村。東依進化鎮和所前鎮,南和浦陽鎮接壤,西連義橋鎮和戴村鎮,北與城廂鎮和所前鎮部分相連。浙贛鐵路、杭金公路穿鎮而過,浦陽江自東向西橫貫境內,北距蕭山市區17公里,距離省級小城市瓜瀝城區30公里。1997年被命名為杭州市小康鄉鎮、蕭山市十強鎮鄉、蕭山市文明鎮。

基本信息

概況

臨浦鎮臨浦鎮

臨浦鎮位於富饒的錢塘江南岸,全鎮總面積42.48平方公里,下轄21個行政村、12居民社區,駐臨浦省市區屬單位45個,總人口6萬,是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浙江省中心鎮,省百強鎮,杭州市發展"臨浦組團"核心鎮,蕭山區發展"一核三組團"成員。

臨浦新城就是現在的臨浦鎮。2010年臨浦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5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大關,臨浦建成區面積加上工業園區面積總和為1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4萬,常住人口超過6萬人。(瓜瀝新城:瓜瀝新城是航塢山經濟區和蕭紹邊界區域的區域政治、經濟、商貿和居住中心——瓜瀝鎮,同時是蕭山區唯一的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鎮。瓜瀝鎮2010年建成區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5萬,常住人口11萬,地區生產總值56億,財政總收入8.44億元。瓜瀝新城將按照省政府關於小城市培育試點的要求,今後三年投入130.3億元發展工業、商貿、居住、基礎設施、環境和保障這六個方面共100個項目,計畫在2013年底建成一個建成區增加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15萬,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億,財政總收入超過20億的現代化小城市。)

臨浦區位優勢突出,交通便捷,03省道複線穿鎮而過,杭金衢高速公路設有臨浦接口,浙贛鐵路設有客貨兩用火車站,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半小時車程,境內的西小江、浦陽江、杭南運河等構成了暢通的水系,水、陸、空的交通網路體系,拉近了臨浦與外界的聯繫。

臨浦歷史悠久,早在宋代就形成集市,曾是"浙江六大米市"之一,自古商貿發達,物資繁盛,素有"小上海"的美譽。臨浦人傑地靈,古代四大美女西施就出生在臨浦施家渡村,至今尚存有西施古蹟群;現代歷史演義家蔡東藩在這裡教書育人、著書立說;還有追隨孫中山湯壽潛及老一輩革命家俞秀松等都留下了歷史的足跡。這裡還有峙山、茅潭江等秀山勝水,構成了臨浦典型的"魚米之鄉"。

臨浦鎮臨浦鎮

改革開發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臨浦經濟、社會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跨越。主要體現在: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新口徑統計)24.71億元,財政總可用資金1.91億元。全年完成企業總產值100.3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88億元。實現工業利潤4.1億元,稅金及附加3.2億元,工業增加值20.1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03家,其中億元企業11家,分別比年初增加了20家和4家。

建置沿革

臨浦鎮臨浦鎮東嶽行宮
臨浦歷史悠久,早在宋代就形成集市,宋時稱臨浦里、臨浦市,因瀕臨浦陽江而得名,曾是“浙江六大米市”之一,自古商貿發達,物資繁盛,素有“小上海”的美譽。臨浦人傑地靈,古代四大美女西施就出生在臨浦施家渡村,至今尚存有西施古蹟群;現代歷史演義家蔡東藩在這裡教書育人、著書立說;還有追隨孫中山的湯壽潛及老一輩革命家俞秀松等都留下了歷史的足跡。這裡還有峙山、茅潭江等秀山勝水,構成了臨浦典型的“魚米之鄉”。
民國19年(1930),始稱臨浦鎮,歷史上長期分屬蕭山、紹興,解放初屬紹興縣管轄的部分劃歸蕭山。1951年,鎮境內設橫山、桃北、浦南、通濟、臨東、薴東、大莊、自由等鄉,1956年為臨浦鎮和浦南、大莊、通濟鄉,1958年為臨浦公社,1961年為臨浦鎮及浦南、桃北、通濟、大莊等公社,1969年通濟劃歸所前,1971年通濟又單設為公社。1984年,浦南、大莊、通濟3公社改為鄉建制(其中桃北劃歸浦陽鎮)。1992年5月,3鄉併入臨浦鎮,設浦南、通濟、大莊3個辦事處;1998年5月,辦事處撤銷。

歷史名人

蔡東藩

臨浦鎮蔡東藩
蔡東藩(1877-1945),名郕,字椿壽,號東藩,蕭山臨浦鎮人。清光緒十七年(1891)秀才。宣統元年(1909)考取省優貢生。二年朝考入選。翌年春去福建為知縣候補。因不滿官場惡習,不久託病回鄉。

辛亥革命後,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國小論說文范》、《中等新論說文范》、《清史概論》等書。從民國5年(1916)至15年的10年時間裡,先後完成演義體歷史小說《歷朝通俗演義》,全書共11部、45冊、1040回、600餘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民國9年(1920)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既保持了演義體歷史小說的風格,又自寫批註、評述。蔡東藩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其著作除歷史演義外,還有《留青別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錄》、《楹聯大全》、《內科臨症歌訣》及詩集《風月吟稿》、《寫憂草》等。

16年,因病辭職回家,居鄉期間,曾隨岳父習醫,並任臨浦國小國語教師,後又設私塾授學。晚年以行醫、賣文為生。

傅彬然

臨浦鎮傅彬然
傅彬然(1899-1978),又名冰然,出生於蕭山臨浦田頭莊村的一戶小康之家。13歲進杭州模範國小讀書,不久因父亡,家道中落。國小畢業後,於1916年考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

五四運動前後,傅彬然開始投身於反帝反封建的愛國學生運動,與同學宣中華等發起成立了一師學生自治會等組織,參加罷課鬥爭。同時在新文化、新思潮的啟發下,他又和同學施存統、俞秀檢等創辦了浙江第一個宣傳社會主義思潮的旬刊《浙江新潮》,提出改造舊社會,實現自由、互助、勞動的新社會的奮鬥目標。

王烈

王烈(1887-1957),字霖之,蕭山臨浦鎮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入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讀格致科,並跟從德籍學者梭爾格學習地質。宣統元年(1909)考取公費出國留學,三年,赴德國勿蘭保大學攻讀地質學。民國2年(1913)學成回國,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博物系教授,後又在農商部地質研究所任教,併兼任地質調查所的工作。7年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還先後擔任北大地質系主任、總務長、理學院主任、北大秘書長、《自然科學》編輯委員會委員等職。王烈熱愛地質,熱心教育,對地質的理論研究和實際調查尤為關注。早期所寫的《河北省懷來縣八寶山煤田地質報告》,是我國最早的地質報告之一。9年甘肅發生大地震,帶人前去調查研究,歸途中,在漢口一帶作了地質調查。中國古生物學中的“王烈石燕”,就是當年所採集,由葛利普定名為新種。

解放後,為中國地質學會26位創立會員之一。

趙漢卿

趙漢卿(1887~1950)名建藩,字叔屏,號漢卿,山陰臨浦(今蕭山)人。

畢業於中國公學,早年參加光復會,曾任陶成章機要秘書。宣統元年創辦《越報》、增刊《越恨》,反清言詞激烈。紹興光復後,與周樹人、王鐸中等創辦《越鐸日報》。陶成章被刺後,為紀念陶成章,與周樹人蔡元培、王子余等創辦成章女校,並任校董。後任浙江軍政府參議,在杭州主辦《浙事新聞》。又歷任福建龍溪縣知事、浙江省自治會議代表、江蘇電報局長等職。

民國16年(1927)“四·一二”政變後,隨經子淵反蔣被捕,由蔡元培、邵力子保釋,從此脫離政界,在上海銀行工會任職,1950年去世。

邱關興

邱關興(1908-1967),又名阿興,蕭山臨浦鎮邱家橋村人。13歲在所前鎮趙泉源米店當學徒,後回家務農。解放初,邱關興回響政府號召,積極鑽研防治水稻螟蟲技術,並開展“掘稻根、挖螟蛾”的工作。由於治螟成績顯著,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先後受到中央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的嘉獎。1950年9月,赴北京參加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的接見。1951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4月當選為蕭山縣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常務委員會副主席;10月,列席全國政治協商會議。1952年,在邱家橋村辦起全縣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邱關興農業生產合作社。8月,當選為蕭山縣副縣長。10月,參加中國人民赴朝鮮慰問團。1958年春,主動要求到基層工作,先後在通濟公社、臨浦區公所任職。

魯光釗

魯光釗(1917—1948),蕭山臨浦鎮人。1936年考入浙江省立民眾教育實驗學校,其間,受進步書刊和馬列文獻影響,曾發起組建“荊山共學社”,宣傳革命理論。“蘆溝橋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不久,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轉入中央馬列主義學院學習,於次年畢業被分配在黨中央社會部工作,以摘錄編寫《書報簡訊》供中央領導參閱。因其工作出色,1939年被評為延安“十模範青年”之一。毛澤東主席親自為他們頒發“延安好青年”紀念章。1946年又被評為黨中央直屬機關一級勞動模範。1947年隨社會部工作組,參加晉西北土地改革。1948年春,在赴解放石家莊的行軍途中病逝。

大事記

臨浦鎮臨浦水網改造工程
1982年10月,全鎮農村集體耕地承包到戶,實行大包乾。改革開放20年來鎮村企業發展迅速,從18家增加到349家,現有職工8851人,固定資產2.9億元,年產值13.6億元,利稅9270萬元,所有者權益3.5億元。建成集市貿易市場4處,總投資4102.5萬元,建築面積52200平方米。鎮境內占地794畝、總投資58億元的蕭山發電廠於1993年7月併網發電。總投資1850萬元的臨浦公路大橋(二橋)於1993年10月通車。投資1374萬元的峙山閘改建工程於1995年12月開閘通水。

20年來,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5180萬元,建築面積84萬平方米;鎮內蕭山市第三醫院等4個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投入資金960萬元,建築面積18838平方米,有醫務工作人員468人;小城鎮建設發展快,集鎮由1978年前的0.89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2.6平方公里,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總投資5億元;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已完成,鎮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撤銷辦事處,機關人員分流48.44%;建立鎮級金庫;戶籍改革改變傳統的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

經濟建設

工業

臨浦鎮浙江悍馬集團
臨浦鎮工業經濟繼續保持穩步發展態勢,至5月底,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35.41億元,工業銷售34.2億元,利潤達到16010萬元,出口交貨值達68889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23.22%、22.87%、10.83%和23.46%。

面對國家巨觀調控形勢,臨浦鎮緊緊圍繞“企業總產值跨百億,規模企業超百家”的“雙百”目標。完善工業經濟發展激勵政策,開展“創億沖強”,工業企業競賽活動,鼓勵“小型企業上規模,中等企業超億元,億元企業進百強”,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全鎮90家規模企業,到5月底完成產值24.0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36%,規模企業占全鎮工業產值比重70%,為臨浦經濟挑大樑。同時,鼓勵企業加大技改投入,科技創新力度,提升傳統產業層次,永翔紡織有限公司投資8000萬元,從德國引進先進設備,又增加了8條生產流水線,已在試投產。浙江加蘭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年產業25萬平方米節能塑鋼門窗生產線也在抓緊進行中,浙江三弘集團投資料4000萬元,床上保健用品也在實施中。

農業

臨浦鎮茶花
俞苗興是錢江農場的種植大戶,2004年與別人合夥在臨浦鎮浦南村“安營紮寨”承包了300畝土地種植鮮食毛豆,日本高菜等,經濟效益可觀。去年他還首個在該鎮成立了蔬菜合作社。今年他又在原有120畝的基礎上,在該村又承包了130畝土地種上鮮食毛豆。他說:我很有信心在臨浦發展,因為臨浦鎮對外來承包戶十分重視關心,這裡不但有連片土地,還有高標準的農業基礎配套設施,鎮政府在信息、技術、種子、種苗上都提供各項優質服務,出台的農業優惠扶持政策,外來承包戶大戶享受同等獎勵待遇。

臨浦鎮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積極實施"北菜南移"工程,在全區率先推出土地經營權流轉,實行規模經營,從而吸引了不少外來蔬菜大戶到臨浦連片建起高優質蔬菜種植基地,前年坎山人沈月芳通二村承包了150畝土地種植美國提子並套種鮮食毛豆獲得成功,並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連體葡萄大棚。今年初新街鎮蔬菜種植大戶陳水根在新聯村落戶,承包了150畝土地種上了鮮食毛豆。通一、塘郎孫、三峰等村,也吸引了許多外來蔬菜種植大戶。今年來該鎮已有6個蔬菜承包大戶落戶,承包面積分別在100畝以上建優質蔬菜基地。實施"北菜南移",推進了臨浦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給土地帶來了更高的產出率。據了解,該鎮目前的蔬菜面積已達到3200畝,今年新增面積600多畝,蔬菜品種除常規一些設施蔬菜外還有西瓜、榨菜、馬鈴薯草梅、鮮食毛豆等,20多個品種,大大豐富了廣大民眾的菜籃子,也為農民增加了收入。

旅遊景點

西施古蹟群

臨浦鎮臨浦西施廟
西施的家被安在諸暨,但實際上,所有西施的遺蹟全留在臨浦鎮內。在鎮北部,有西施出生地——施家村渡村、浣紗溪、西施廟、日思庵、范蠡廟等一個龐大的古蹟群,除了紅粉石(相傳西施每次化妝後將水倒在該石上)因當地採石受損外,其他保存完整。

說到西施故里,一般人都會說是諸暨,但事實上,真正的西施故里是在蕭山臨浦鎮。古代,沿浦陽江有“上諸暨”和“下諸暨”之分,西施出生在下諸暨,下諸暨即浦陽江下游之地。秦時置諸暨縣包括這兩部分,西漢時把下諸暨單獨置縣,稱“余暨”,三國吳時改稱“永興”,唐天寶元年正式改名為“蕭山”,一直沿用至今。西施的故里雖在今蕭山縣境內,但它屬諸暨縣故地,所以人們習慣上稱西施為諸暨人。歷史上臨浦行政區劃確實多變,自古以來,臨浦鎮歸蕭山和諸暨兩地共同管轄。尤其是鎮上山陰街,自古就有“山陰不收,會稽不管”之說。再如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當時籍貫越州(紹興)永興人,永興即蕭山。蕭山解放以前一直隸屬於紹興,後改屬杭州。現就有許多書籍說賀知章是杭州人了。從事實上講賀知章是蕭山人,當然也是杭州人。但從文化這個角度上講說他是紹興人更加合適。因此關於西施故里的考辨也就可以解釋。西施是諸暨人,也是臨浦人,只是當時的臨浦屬諸暨管轄。

峙山公園

臨浦鎮峙山公園
在蕭山縣臨浦鎮浦陽江濱,因山形如伏牛,又有伏牛山之稱。唐會昌元年(841年),山下建有海覺寺,後山巔又建東嶽廟,山間樹木茂盛,幽景迷人。80年代經蕭山縣人民政府整修,成為一座山頂公園,山腰新建四角方亭,山頂兩層琉璃瓦八角亭。東嶽廟正殿開設茶室、小賣部,兩廂為圖書閱覽室、地方名人事跡陳列室。

臨江書舍

蔡東藩先生教授學生,撰寫歷代通俗演義的主要場所,因此已在1999年被蕭山市政府公布為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通往臨江書舍的路,是一條彎彎的小巷,踩著布滿青苔的青石板,我們來到一幢白牆黑瓦的老房子前,在周圍馬賽克建築的烘托下,非常的顯眼:凹字形的老式民國房子,三間樓房和廂房,窄小的天井,再也普通不過。可是一想到當年的蔡先生就坐在西廂房裡20多年筆耕不輟的情景(1914—1937),這幢普通的房子就有了特殊的韻味。走出書舍,望著前面的小巷,仿佛看到一位清瘦的老人手提裝著豆腐、青菜、螺螄的竹籃躑躅走來的模樣。抗日戰爭爆發後,蔡先生幾經顛沛流離,病重又回到蕭山所前的故居:二層三開間的四合院建築,目前仍有其後裔居住。

梅里十景

梅里村位於鎮南端,郭墓峰下,村內有優質泉水,村民稱之為龍潭,又叫梅里井。村中有數棵百年以上的樟樹,以及紀念傳說中的打虎英雄汪長之的梅里廟等。村莊前為南河,後背山,山麓里果木成林,尤柿子為佳,風光秀麗,自古以來有十景之說,即:郭墓春曉、龍潭夕照、普寺疏鍾、橫江飛帆、麗湖雲影、梅井泉聲、灘頭夜月、洞口桃花、蒼松翠疊、古梅遺香。

西施公園

蕭山臨浦鎮以“西施”為名的公園於2003年8月底動工。

自古以來,臨浦鎮歸蕭山和山陰(紹興縣)兩地共同管轄。尤其是鎮上山陰街,一邊由蕭山管,一邊則屬山陰(山陰縣與會稽縣合併成紹興縣)按古書記載,西施的出生地是在由諸暨管轄的臨浦鎮境內。西施的家被安在諸暨,但實際上,所有西施的遺蹟全留在臨浦鎮內。西施文化公園完善了這條西施文化旅遊線路:從西施出生的施家渡村出發,經浣紗溪、薴蘿山、往南到介紹西施生平經歷的西施文化公園,再至經古浴美施閘(傳說西施沐浴過的地方)至浦陽江。

機構改革

1998年5月,撤銷鎮所轄的大莊、浦南、通濟3個辦事處,原鎮黨委、人民政府委託辦事處管理的各項職能由鎮黨委、人民政府直接承擔。根據小城鎮改革試點模式進行機構改革,建立黨政(人大)辦、黨群部、人武部(政法辦)、經貿局、農業發展局、建設規劃局、社會事業發展局、財政局等管理機構。同時,鎮財政設立一級金庫,使鎮人民政府的各項規費留成比例提高,鎮人民政府調控資金的力度加大,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37.89%,部門幹部分流,在職幹部實行一般幹部雙向選擇、中層幹部競爭上崗。

9月,撤銷石塔、前孔、臨東、自由孔、戴家橋5個村民委員會,選舉產生5個居民委員會。同時將5個行政村的1028戶、2747個農業戶口以土地劃撥的形式轉為城鎮居民戶口,還對符合條件辦理農轉非(農業戶口轉變為城鎮居民戶口)的1400人辦理了手續。至此,全鎮全年辦理農轉非4147人。

社會事業

12月,全鎮60個行政村中最後1個行政村梅里村開通有線電視,並全數與蕭山有線電視台聯網。年末,全鎮最大的舊城改造項目西江塘南伸拆遷工程實施,預計工程耗資2000萬元,需拆遷房屋1.6萬平方米,新建商住樓2萬餘平方米。鎮境內有蕭山二中、峙山職高以及4所國中、4所中心國小、19所村完小,在校學生8137人。臨浦鎮小被評為杭州市示範學校、峙山職高為省示範職高、臨浦國中為省農村示範學校、鎮第二幼稚園為杭州市示範幼稚園。1998年列杭州市教育強鎮。

交通

臨浦鎮交通圖
杭金衢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我區從錢江六橋(又稱下沙大橋,大橋一頭位於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沙高科技園區,另一頭是我區的紅墾農場。主橋長2400米,橋寬34.5米,雙向六車道)開始,從紅墾農場到所前段,既可稱繞城高速公路又可稱杭金衢高速公路,是兩條高速公路的“共名”路段。當駛過所前互通立交後,名正言順地叫杭金衢高速公路了。

繞城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在我區的起點與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我區的起點位置相同,終點位於義橋鎮漁浦街,然後上錢江五橋(又稱袁浦大橋,起點位於義橋鎮漁浦街,終點位於杭州西湖區袁浦鎮東江咀,跨越富春江、浦陽江、錢塘江之匯的三江口,全長3126米,雙向四車道)進入杭州。繞城高速公路在我區境內的紅墾農場、所前、郁家山、浦前橋有進出口。

機場路機場路的起點位於錢江三橋,一直往前,直抵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中間有與杭金衢高速公路和杭甬高速公路互通的立交,車輛可互換道路。機場路還在市心北路段、新街段有進出口。

03省道東複線03省道東複線的起點位於新街鎮的塘下金,終點位於浦陽鎮,與諸暨湄池公路貫通。

地方特產

梅里方頂柿

“梅里方頂柿”產於梅里村,果大、味鮮甜、核少。春季開花結果,秋末冬初成熟採摘,經特殊加工,成大紅色。已有500多年歷史,最多時年產10多萬斤,是村民一筆可觀的收入

集體榮譽錄

省首批村鎮建設現代化示範鎮試點,全國體育工作先進鎮鄉,杭州市新農村鄉鎮,蕭山市計畫生育先進集體,蕭山市十強鎮鄉,市第十三屆全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二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