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儲

皇儲

皇儲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已確定的皇位繼承人。

詞語

皇儲 huáng chǔ

解釋

crown prince】 已確定繼承人

中國皇儲

在我國古代,皇儲的確立被視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皇儲作為國家未來的君主,皇權的繼承人,它的確立是對於維持江山社稷的延續以及國家穩定有著巨大的影響。

皇儲確立制度

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儲確立制度不同,但以立皇子居多,其中又以立皇嫡長子居多。但也有例外,如金國初年采兄終弟及制,清朝雍正後多實行密建皇儲制度。除了皇太子,也有立皇太弟、皇太孫甚至皇太叔為皇儲的事情發生。嫡長子繼承制度,就是以皇后所生的長子為太子,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是普遍存在於幾乎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一種皇儲確立制度。也因為嚴格遵守這一制度,中國古代曾產生過白痴皇帝。

密儲制度,產生於清代雍正朝,並廣泛套用於之後的清代各帝的繼承。密儲制度就是在皇帝生前不對外宣布皇儲是誰,而是將皇儲的人選寫在紙上,密封於特製的匣內,將這個匣放在乾清宮正中“正大光明”匾的後面,為保萬無一失,再另寫一份相同內容,放在圓明園。將來,皇帝如預不測,可當眾打開此匣,確定皇位接班人。

立儲的重要性與矛盾性

  太子之位應該及早確立,否則一旦皇帝有測,國家權力的交接就會出現問題,別的不說,就拿清朝來說,清初入關之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就是突然死去,沒有來得及確立皇位繼承人,這直接導致了兩朝交替間所產生的朝局動盪。

雖然太子儘早確立有利國家的穩定,但也會產生很多弊病。由於太子是未來的皇帝,再加上皇帝的兒子眾多,很多人都不認同這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這個傳統,人人都想爭這個太子之位,導致兄弟間明爭暗鬥,手足相殘,在朝中結交大臣,形成黨派。

中國皇儲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經正式冊封的儲君,與君主關係中未標明頭銜者皆為皇太子,並僅限於君主頭銜為皇帝的政權。註:中國自秦朝以後的君主雖然大多數以皇帝為尊號,但仍有相當部分的君主不稱皇帝。比如西楚霸王項羽,前秦天王苻堅,十六國北燕和五涼的君主,五代十國吳越、荊南這樣的半獨立政權,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等等。中國君主稱皇帝的政權列表參見詞條“中國皇帝”。

秦漢

秦漢時期,在中國產生的眾多政權中,君主稱皇帝的有:秦朝、楚、西漢、南越、新、玄漢、赤眉漢、成家、東漢等,下表中只列出了秦朝、兩漢和新的各個皇儲。

朝代皇儲(是否登基)皇帝(是否作過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時間備註
秦胡亥(秦二世)秦始皇帝趙政(是)第十八子前210年始皇帝在沙丘病逝後,趙高矯詔立為太子,回鹹陽即位
西漢劉盈(漢惠帝)漢高祖劉邦(否)嫡子,次子前202年至前195年呂雉所生,以太子即位
劉恭(西漢前少帝,表下注1)漢惠帝劉盈(是)庶子前188年前188年,惠帝薨,劉恭登基。前184年,劉恭揚言報復呂雉殺其母之事,被廢黜,並被處死
劉啟(漢景帝)漢文帝劉恆(否)嫡長子前179年至前157年竇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劉榮(否,臨江閔王)漢景帝劉啟(是)庶長子前153年至前150年栗姬所生,被廢黜,後被迫自盡
劉徹(漢武帝)同上嫡子,九子前150年-前141年王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劉據(否,戾太子)漢武帝劉徹(是)嫡長子前141年-前91年衛皇后所生,被殺
劉弗陵(漢昭帝)同上庶子,六子前87年趙婕妤所生,以太子即位
劉詢(漢宣帝)漢昭帝劉弗陵(否)侄孫前74年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和衛子夫的曾孫,戾太子劉據和史良娣的孫子,史皇孫劉進和妾王翁須的兒子。巫蠱之禍家人蒙難,襁褓中的劉詢曾下獄,後被祖母史家收養,直到武帝下詔掖庭養視,上屬籍宗正。元平元年昌邑王被廢后,霍光等大臣將他從民間迎入宮中,先封為陽武侯,於同年7月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本始”。
劉奭(漢元帝)漢宣帝劉詢(否)嫡長子前67年-前49年許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劉驁(漢成帝)漢元帝劉奭(是)嫡長子前47年-前33年王政君所生,以太子即位
劉欣(漢哀帝)漢成帝劉驁(是)侄子前8年-前7年漢成帝弟定陶恭王劉康之子,成帝無子,劉欣被立為太子,以太子即位
劉嬰(否,孺子嬰)漢平帝劉衎(否)堂侄6年-8年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6年立時年2歲的劉嬰。未正式即位,僅當一個“皇太子”。王莽自稱“攝皇帝”,8年王莽強迫劉嬰禪位給他,建國號“新”,尊劉嬰為定安公。25年,劉嬰被更始帝殺死
新王臨(否,繆王)新皇帝王莽(否)嫡子,三子9年-21年王皇后所生,因與王莽的侍妾私通,謀殺王莽,被逼令自殺。
東漢劉強(否,東海恭王)漢光武帝劉秀(否)嫡長子26年-43年郭皇后所生,辭位為東海王
劉莊(漢明帝)同上嫡子,四子43年-57年陰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劉炟(漢章帝)漢明帝劉莊(是)庶子,五子60年-75年賈貴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劉慶(否,清河孝王)漢章帝劉炟(是)庶子,三子79年-82年宋貴人所生,被廢為清河王
劉肇(漢和帝)同上庶子,四子82年-88年梁貴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劉隆(漢殤帝)漢和帝劉肇(是)庶幼子105年後宮所生,年僅百天,以太子即位
劉懿(東漢前少帝,北鄉侯,表下注1)漢安帝劉祜(否)
125年3—125年11安帝皇后閻姬立章帝之孫北鄉侯劉懿為帝,在位半年卒。
劉保(漢順帝)同上庶長子126—144李宮人所生,被廢為濟陰王。安帝死後,閻氏立劉懿,7月後死。宦官曹騰,孫程等十九人發動宮廷政變趕走閻太后,將十一歲的劉保擁為帝。建康元年144年死。享年30歲,在位19年。
劉炳(漢沖帝)漢順帝劉保(是)
144年8—145年18月登基,改元永嘉,梁氏被尊為皇太后。145年3歲的沖帝病死在位半年。
劉纘(漢質帝)
皇族145—146劉纘是漢章帝的玄孫,145年即位,在位不到一年,被外戚梁翼毒死。
劉志(漢桓帝)
皇族146——167劉志是漢章帝的曾孫,質帝劉纘的族叔。質帝被毒死後被立為帝。一生於外戚,宦官和黨人捆綁在一起。永康元年十二月28日,死於德陽前殿。
劉宏(漢靈帝)漢桓帝劉志(是)堂侄168—189劉志死後無子嗣,竇皇后立劉宏。其父親與桓帝師堂兄弟,即位時只有12歲。靈帝時設立中常侍12人,以張讓,趙忠等被稱為“十常侍”。184年爆發黃巾起義。中平六年189年駕崩。
劉辯(東漢後少帝,下注)漢靈帝劉宏(是)嫡長子189年4—189年9何皇后之兄大將軍何進被宦官殺死。董卓率兵進軍洛陽廢少帝,後被鴆殺,年18歲。劉協追贈為“弘農懷王”。
劉協(漢獻帝)同上次子189—220生母是王美人。189年董卓將少帝廢殺,立劉協為帝。196年曹操控制劉協,遷都許昌。公元220年,曹操病死,被曹丕控制。隨後禪位於曹丕,封為山陽公。234年,病死。享年54歲。
劉馮(否,早逝)漢獻帝劉協(是)嫡長子
早逝
劉康(否,山陽公)同上嫡長孫?—285第二任山陽公,在位51年,西晉代魏仍舊襲爵山陽公。西晉太康六念85年去世。
 注1:漢少帝是對沒有被列入漢朝二十四帝的4位皇帝的統稱,漢朝的少帝共有4位。西漢時期漢惠帝死後呂太后前後立了的前少帝劉恭和後少帝劉弘。東漢安帝之後的少帝劉懿及靈帝之後的少帝劉辯。需要說明的是,在漢代可視為“帝”的有30多位,這4位少帝或未跨年度或未及改元,不能列入漢朝二十四帝之中。

三國

三國時期,曹丕、劉備、孫權相繼稱帝,稱皇帝的君主數目分別為5、2、4。但曹魏皇帝曹芳、曹髦、曹奐均被廢去帝號,東吳文皇帝孫和雖未當過皇帝,諡號為其子追謚。國別皇儲(是否登基)諡號皇帝(是否作過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時間備註
蜀漢劉禪(是)劉後主漢昭烈帝劉備(否)嫡長子221年-223年甘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劉璇(否)後主劉禪(是)庶長子238-263王貴人所生,蜀漢滅亡後,264年,鍾會在成都反魏,劉璇為亂兵所害。
曹魏曹叡(是)魏明帝魏文帝曹丕(否)嫡長子
226年甄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曹芳(是)齊王(厲公、哀帝)廢為「邵陵縣公」魏明帝曹叡(是)堂侄
齊哀王/邵陵厲公,史稱魏廢帝239年曹操之曾孫、任城王曹彰之孫、曹楷之子,魏明帝養子,以太子即位,254年,曹芳被司馬師廢去帝號,貶為齊王,晉朝立國後封為邵陵縣公
曹髦(是)高貴鄉公同上2/3堂侄254-260曹髦是曹丕的孫子,東海定王曹霖的兒子。曹芳被廢,他即位後被司馬氏的黨羽賈充指使成濟用戈刺死,並被廢掉皇帝名位。年20歲,在位6年。
曹奐(是)元帝(302年西晉王朝追尊)禪位後封為『陳留王』同上3/3族弟260-265本名璜,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265年禪讓給司馬炎,廢為陳留王。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逝世於許昌,享年58歲。
東吳孫登(否)宣太子吳大帝孫權(是)庶長子229-241徐夫人所以養母身份撫養他,241年,孫登病逝
孫和(否)文皇帝(孫晧追謚)同上2/3三子242-250王夫人所生,後來被廢黜,253年,被宗室孫峻賜死,264年,其子孫晧即位,追謚孫和為文皇帝
孫亮(是)廢帝(會稽王)同上3/3七子250-252潘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258年,孫綝廢孫亮為會稽王,260年,貶為候官侯,自殺
孫(雨+單,音灣)(否)吳景帝孫休(否)嫡長子262-264朱皇后所生,266年為孫晧所殺
孫瑾(否)吳末帝孫晧(否)長子269-280
兩晉
朝代皇儲(是否登基)皇帝(是否作過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時間備註
西晉司馬衷(是)晉惠帝晉武帝司馬炎(是)嫡長子267年-290年武元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司馬遹(否)愍懷太子晉惠帝司馬衷(是)庶長子290年-299年謝夫人所生,300年,被皇后賈南風陰謀殺害
司馬臧(否)濮陽哀王同上2/6皇太孫,司馬遹次子300年-301年300年,惠帝之後賈南風害死太子司馬遹,趙王司馬倫以此為藉口政變,殺賈后,復以太子之子臨淮王司馬臧為皇太孫,301年,司馬倫篡位,司馬臧被改封為濮陽王,不久被司馬倫所殺
司馬尚(否)沖太孫同上3/6皇太孫,司馬遹三子301年-302年301年,趙王司馬倫篡位稱帝,不久敗死,復以太子之子襄陽王司馬尚為皇太孫,302年去世
司馬覃(否)同上4/6侄子302年-304年清河康王司馬遐之子,晉武帝之孫,302年,齊王司馬冏上書建議封司馬覃為皇太子。304年,司馬穎控制政府,廢太子司馬覃復為清河王,永嘉初被害
司馬穎(否)成都縣王同上5/6皇太弟,晉惠帝十六弟304年304年,司馬穎控制政府,廢太子司馬覃,河間王司馬顒上書建議封司馬穎為皇太弟,後為司馬顒所擊敗,同年即被廢,復稱成都王
司馬熾(是)晉懷帝同上6/6皇太弟,晉惠帝二十五弟304年-306年304年,河間王司馬顒控制政府時所遴選,306年,惠帝去世後登位,是為懷帝
司馬詮(否)晉懷帝司馬熾(是)侄子
307年-311年清河康王司馬遐子,永嘉之亂被俘
司馬端(否)同上2/3侄子311年清河康王司馬遐子,永嘉之亂後,大將軍苟晞立豫章王司馬端為皇太子,70天后被漢趙俘虜
司馬鄴(是)晉愍帝同上3/3侄子312年-313年吳王司馬晏之子,晉武帝之孫,311年,晉懷帝於洛陽被俘之後司馬業逃亡許昌,後在雍州刺史賈疋的護送下逃入長安,312年,自立為皇太子。313年晉懷帝於平陽遇害之後,司馬業於長安即帝位
東晉司馬紹(是)晉明帝晉元帝司馬睿(否)庶長子318年-322年荀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司馬衍(是)晉成帝晉明帝司馬紹(是)嫡長子325年庾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司馬聃(是)晉穆帝晉康帝司馬岳(否)嫡長子344年褚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司馬曜(是)晉孝武帝晉簡文帝司馬昱(否)庶子,三子372年李陵容所生,以太子即位
司馬德宗(是)晉安帝晉孝武帝司馬曜(是)庶長子387年-396年陳淑媛所生,以太子即位

五胡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這個時期也被稱為“五胡亂華”時期。這一時期由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及漢族建立的政權其實不止十六個。其中君主稱帝的有:成漢、漢趙(前趙)、後趙、冉魏、前燕、後燕、南燕、西燕、前秦、後秦、胡夏、桓楚共12個。

北涼皇儲列表

君主皇儲諡號在位時間備註
涼王段業部將沮渠蒙遜武宣王401——433。4段業殺害其兄長沮渠男成,401年攻破張掖殺段業。412年10月遷都姑臧,稱河西王。421年滅西涼,433。4月病死。
太祖沮渠蒙遜三子沮渠牧鍵哀王433。4——439439年北魏大軍圍攻姑臧,牧鍵投降,北涼滅亡。447年,因毒殺公主,被拓跋圭逼令,後自殺。
哀王沮渠牧鍵弟沮渠無諱酒泉王439-444.6441年4月,北魏進攻酒泉,沮渠無諱投奔弟弟安周,442年9月占據高昌,改元承平元年,被宋文帝封為涼州刺使,河西王。444。6月病死。
酒泉王沮渠無諱弟沮渠安周河西王446。6——460460年柔然攻占高昌,被殺。北涼滅亡。
 成漢皇儲列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成武帝李雄李班侄子成哀帝324年-334年李雄之兄李盪之子,以太子即位,同年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殺。
漢昭文帝李壽李勢庶長子史稱漢末主338年-343年李宮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漢趙皇儲列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漢光文帝劉淵劉和嫡長子
310年呼延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鏇被劉聰所殺
漢昭武帝劉聰劉乂皇太弟
310年-317年劉淵單皇后所生,310年,劉聰政變,殺其兄皇帝劉和,劉聰為劉淵庶子,而劉乂為嫡子,故立其為皇太弟,317年,被劉聰皇子劉粲誣告劉乂謀反,被廢為北部王,不久為劉粲派人所殺
同上劉粲嫡子漢隱帝317年-318年呼延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漢隱帝劉粲劉元公嫡子318年靳皇后所生
前趙末帝劉曜劉熙嫡子319年-329年
羊皇后所生,328年,劉曜兵敗為後趙所俘,劉熙成為漢趙實際上的領導人,但並未登基稱帝。329年,後趙中山公石虎大破漢趙軍,劉熙被擒,不久被殺,漢趙自此滅亡
 後趙皇儲列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後趙明帝石勒石弘庶子,次子
330年至333年程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被後趙武帝石虎廢為海陽王,處死
後趙武帝石虎石邃嫡長子
337年鄭櫻桃所生,330年立為齊王,333年由於石虎立為魏王,石邃立為魏太子。337年立為皇太子,同年被處決
石宣嫡子,次子
337年-348年杜珠所生,333年立為河間王,337年立為皇太子,348年被處決
石世嫡子,幼子
348年-349年劉皇后所生,初為齊公,348年立為皇太子,349年繼石虎為皇帝,同年改封為譙王,被石遵所殺
後趙彭城王石遵石衍侄子
349年石遵兄燕王石斌之子,被冉閔處死
 冉魏皇儲列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冉魏平帝冉閔冉智嫡子
350年-352年冉魏亡後被俘。
 前秦皇儲列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前秦明帝苻健苻萇嫡長子獻哀太子351年-354年強皇后所生,354年為流矢所中死
苻生嫡子,三子前秦厲王355年強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前秦宣昭帝苻堅苻宏嫡子
357年-385年苟皇后所生,苻堅死後南逃東晉,隨桓玄篡晉,失敗被殺
前秦哀平帝苻丕苻寧嫡子
385年-386年楊皇后所生,苻堅死後南逃東晉,投奔叔父苻宏
前秦高帝苻登苻懿皇太弟,族弟獻哀太弟387年-388年387年,苻懿為哀平帝苻丕之子,封勃海王,苻丕被晉軍所殺之後,大臣護送苻懿及弟弟濟北王苻昶到遠房堂兄南安王苻登所控制地區。苻登起初提議擁護苻懿繼位,但在大部分部下擁護之下自己繼位,封苻懿當太弟,388年,苻懿去世,苻登改封兒子苻崇當太子
苻崇子史稱前秦末主388年-394年苻登被殺後,以太子即位
前秦哀平帝苻崇苻宣
394年苻崇死後投靠仇池楊盛
 後秦皇儲列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後秦武昭帝姚萇姚興嫡長子後秦文桓帝386年-394年蛇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後秦文桓帝姚興姚泓長子史稱後秦末主402年-416年以太子即位
 後涼皇儲列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後涼懿武帝呂光呂紹嫡子後涼隱王396年-399年石皇后所生,呂光內禪,以太子即位,被呂纂所殺
 前燕皇儲列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慕容俊嫡子,次子前燕景昭帝335年-348年段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前燕景昭帝慕容俊慕容曄嫡長子獻懷太子352年-356年可足渾皇后所生,356年七月十二日病逝
慕容暐嫡子,三子前燕幽帝357年-360年可足渾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前燕幽帝慕容暐慕容沖皇太弟,慕容暐幼弟西燕威帝
384年-385年384年,西燕濟北王慕容泓先為部屬高蓋所殺,慕容沖才被擁立為皇太弟,未登帝位前實際上已是國家元首,但因兄長慕容暐仍然在世,而原為前燕皇帝,當時由前秦所扣留,所以慕容沖只稱太弟,到慕容暐被前秦所殺才稱皇帝,385年,慕容沖即帝位
 後燕皇儲列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後燕成武帝慕容垂慕容寶嫡子,四子後燕惠愍帝384年-396年成昭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後燕惠愍帝慕容寶慕容策嫡子獻哀太子396年-398年惠德皇后所生,被蘭汗謀殺
後燕昭武帝慕容盛慕容定子
400年-401年慕容盛死後,被慕容熙所廢。
 北燕皇儲列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北燕惠懿帝慕容雲慕容彭嫡子
408年-409年李皇后所生,被馮跋所殺
北燕文成帝馮跋馮永嫡長子
409年-426年孫皇后所生,病逝
馮翼次子
426年-430年被北燕昭成帝馮弘遣使賜死。
北燕昭成帝馮弘馮王仁嫡子
432年-436年慕容皇后所生,被高句麗王高璉處死。
 南燕皇儲列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南燕獻武帝慕容德慕容超侄子史稱南燕末主405年慕容德哥哥北海王慕容納之子,以太子即位
 夏國皇儲列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夏武烈帝赫連勃勃赫連璝長子
413年-424年424年,赫連勃勃欲廢太子赫連璝,改立酒泉公赫連倫,赫連璝發兵攻殺赫連倫,後赫連昌再襲殺赫連璝平亂,赫連勃勃遂以赫連昌為太子。
赫連昌三子史稱夏秦王424年-425年425年,赫連勃勃去世,赫連昌繼位,428年,北魏俘赫連昌,43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封其為秦王,434年,赫連昌叛魏西逃,途中被抓獲格殺。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宋武帝劉裕劉義符庶長子史稱宋少帝420年-422年張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被劉義隆、徐羨之所殺,廢其為營陽王
宋文帝劉義隆劉劭嫡長子
429年-453年袁齊媯所生,弒殺宋文帝,以太子即位,被劉駿所殺
宋廢太子劉劭劉偉之嫡長子
453年殷玉英所生,被劉駿所殺
宋孝武帝劉駿劉子業嫡長子史稱宋前廢帝454年-464年王憲嫄所生,以太子即位
宋明帝劉彧劉昱庶長子史稱宋後廢帝466年-472年陳貴妃所生,以太子即位

南朝 宋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齊高帝蕭道成蕭賾嫡長子齊武帝479年-482年劉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齊武帝蕭賾蕭長懋嫡長子齊文帝482年-493年裴夫人所生,493年去世
蕭昭業皇太孫史稱齊前廢帝493年武帝太子蕭長懋之子,蕭長懋去世後被立為皇太孫,493年,武帝去世後以皇太孫繼位。494年,被貶為鬱林王,被蕭鸞派兵殺害。
齊明帝蕭鸞蕭寶卷嫡子,次子東昏侯494年-498年劉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後被廢為東昏侯
齊東昏侯蕭寶卷蕭誦庶子
498年-501年黃淑儀所生
南朝 梁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梁武帝蕭衍蕭統庶長子昭明太子/昭明皇帝502年-531年丁貴嬪所生,531年去世
蕭綱庶子,次子梁簡文帝531年-549年丁貴嬪所生,以太子即位
梁簡文帝蕭綱蕭大器嫡長子哀太子549年-551年王靈賓所生,被侯景所殺
臨賀王蕭正德蕭見理長子
548年
梁武陵王蕭紀蕭圓照嫡長子
552年-553年
梁元帝蕭繹蕭方矩庶子,四子愍懷太子552年—554年袁貴人所生,被西魏所殺
梁貞陽侯蕭淵明蕭方智堂侄,梁元帝九子梁敬帝555年梁元帝夏貴妃所生,當梁元帝在江陵被殺之時,555年陳霸先、王僧辯擁立蕭方智以太宰承制於建康,但是之後北齊將貞陽侯蕭淵明送回之後,王僧辯又擁立蕭淵明為皇帝,以蕭方智為太子,之後陳霸先誅殺王僧辯,立蕭方智為皇帝
西梁宣帝蕭察蕭巋嫡長子西梁明帝555年-562年王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西梁明帝蕭巋蕭琮嫡長子西梁孝靖帝(後主)?-585年張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南朝 陳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陳文帝陳蒨陳伯宗嫡長子史稱陳廢帝559年-566年沈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陳廢帝陳伯宗陳至澤嫡長子
567年-568年王皇后所生
陳宣帝陳頊陳叔寶嫡長子長城煬公,史稱陳後主569年-582年柳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陳後主陳叔寶陳胤庶長子吳興王582年-588年孫姬所生,被廢
陳深庶子,四子枹罕太守588年-589年張麗華所生
北朝 北魏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拓跋燾庶長子北魏太武帝422年-423年杜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拓跋晃庶長子景穆皇帝427年-451年賀夫人所生,451年去世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拓跋弘庶長子北魏獻文帝456年-465年李貴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元宏庶長子北魏孝文帝469年-471年李夫人所生,獻文帝內禪,以太子即位
北魏孝文帝元宏元恂庶長子
493年-496年貞皇后所生,被廢
元恪庶子,次子北魏宣武帝497年-499年高照容所生,以太子即位
北魏宣武帝元恪元詡庶子,次子北魏孝明帝512年-515年胡貴嬪所生,以太子即位
北魏孝明帝元詡元氏女
528年潘充華所生,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詡突然去世,靈太后先是將孝明帝之幼女偽稱為皇太子擁立為帝,後發覺真相不可藏,擁立年僅3歲的元釗為帝
北朝 東魏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元長仁嫡長子
549年-550年高皇后之子,高歡外孫
北朝 西魏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西魏文帝元寶炬元欽嫡長子史稱西魏廢帝535年-551年乙弗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後被宇文泰所廢,不久被毒死。
元廓四子恭帝554——557年554年即位,557年12月,宇文護逼迫元廓讓位於宇文覺,改封宋王。後被殺,西魏滅亡。
北朝 北齊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北齊文宣帝高洋高殷嫡長子濟南閔悼王史稱北齊廢帝550年-559年李祖娥所生,以太子即位,後被高演所廢
北齊孝昭帝高演高百年嫡子,次子
560年-561年順成皇后所生,後被高湛所殺
北齊武成帝高湛高緯嫡長子史稱北齊後主562年-565年武成皇后所生,武成帝內禪,以太子即位
北齊後主高緯高恆嫡長子史稱北齊幼主570年-577年穆黃花所生,後主內禪,以太子即位
北朝 北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贇庶長子北周宣帝572年3月-578年李娥姿所生,以太子即位
北周宣帝宇文贇宇文闡嫡長子北周靜帝579年朱滿月所生,宣帝內禪,以太子即位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隋文帝楊堅楊勇嫡長子房陵王581年-600年文獻皇后所生,後被廢為庶人,賜死,追封為房陵王
楊廣嫡子,次子隋煬帝601年-604年文獻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隋煬帝楊廣楊昭嫡長子元德太子/孝成皇帝605年-606年愍皇后所生,606年去世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唐高祖李淵李建成嫡長子隱太子618年-626年太穆皇后所生,626年玄武門之變中被殺
李世民嫡子,次子唐太宗626年太穆皇后所生,玄武門之變之後被冊為太子,高祖內禪,以太子即位
唐太宗李世民李承乾嫡長子恆山愍王626年-643年長孫皇后所生,643年被廢殺
李治嫡子,九子唐高宗643年-649年長孫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唐高宗李治李忠庶長子
652年-656年劉宮人所生,656年被廢為燕王,664年賜死
李弘嫡子,五子義宗孝敬皇帝656年-675年武皇后所生,病逝
李賢嫡子,六子章懷太子675年-680年武皇后所生,被廢殺。
李哲嫡子,七子唐中宗680年-683年武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
李重照皇太孫,李哲嫡長子懿德太子682年-683年韋皇后所生,682年,於李顯仍健在並未被廢黜的情況之下,被封為皇太孫,太子、太孫並存,時年僅1歲,不過太孫並不開府設官。
唐中宗李顯李重照嫡長子懿德太子683年-684年684年,中宗李顯被太后武曌所廢,改立睿宗李旦,不久,李重照也被廢為庶人。聖歷年間,中宗復為皇太子,李重照改名李重潤遂封邵王。大足元年,因與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一起議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而被武則天下令處死
唐睿宗李旦李成器嫡長子讓皇帝684年-690年劉皇后所生,690年,祖母武則天稱帝,睿宗降為皇嗣,他亦被降為皇孫,睿宗復位後,封為宋王、寧王
則天皇帝武曌武旦(李旦)皇嗣,武則天第四子(高宗嫡子,八子)唐睿宗690年-698年690年,武則天稱帝,睿宗降為皇嗣,改姓武,698年,改封相王
武顯武則天第三子(高宗嫡子,七子)唐中宗698年-705年武則天將李哲重新立為太子,改名武顯。705年,神龍革命,武則天將皇帝位傳給李顯。李顯恢復唐為國號,復名李顯
唐中宗李顯李重俊庶子,三子節愍太子706年-707年反對韋皇后的政變失敗被殺
唐睿宗李旦李隆基庶子,三子唐玄宗710年-712年竇德妃所生,睿宗內禪,以太子即位
唐玄宗李隆基李瑛庶子,次子
714年-737年趙麗妃所生,後被廢黜賜死
李亨庶子,三子唐肅宗738年-756年元獻皇后所生,安史之亂,玄宗與皇室成員一同西逃,馬嵬驛賜死楊貴妃後,玄宗逃向四川,太子李亨奔靈武,並於該地即位,是為肅宗,尊玄宗為太上皇,玄宗只能承認肅宗的即位
唐肅宗李亨李豫庶長子唐代宗758年-762年吳宮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唐代宗李豫李适庶長子唐德宗764年-779年沈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唐德宗李适李誦嫡長子唐順宗779年-805年王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唐順宗李誦李純嫡長子唐憲宗805年莊憲皇后所生,順宗內禪,以太子即位
唐憲宗李純李寧庶長子惠昭太子809年-811年紀美人所生,811年去世
李恆嫡子,三子唐穆宗812年-820年郭貴妃所生,以太子即位
唐穆宗李恆李湛庶長子唐敬宗822年-824年王貴妃所生,以太子即位
唐文宗李昂李永庶長子莊洛太子832年-838年王德妃所生,838年去世
李成美侄子
839年-840年唐敬宗六子,840年,宦官仇士良乘文宗臥病將其廢黜為陳王
李瀍皇太弟,文宗五弟唐武宗840年憲宗韋貴妃所生,840年,宦官仇士良廢太子李成美後所改立,文宗去世後繼位,是為武宗
唐武宗李炎李忱皇太叔,憲宗十三子唐宣宗846年憲宗鄭宮人所生,846年,武宗病重,以諸皇子年紀尚幼,下詔封李忱為皇太叔,實際上人選是由諸宦官決定,846年,武宗去世後繼位,是為宣宗
唐宣宗李忱李漼庶長子唐懿宗859年晁美人所生,宦官王宗實乘宣宗臥病,擁立為太子
唐懿宗李漼李儇五子唐僖宗873年王貴妃所生,宦官劉竹深乘懿宗臥病,擁立為太子,以太子即位
唐僖宗李儇李曄皇太弟,僖宗七弟唐昭宗888年僖宗病重時,被宦官楊復恭所推,矯詔所立,888年,僖宗去世後繼位,是為昭宗
唐昭宗李曄李裕嫡長子
897年-901年何皇后所生,宦官劉季述、王仲先等為求自保,故擁立太子李裕,李曄被幽禁並尊為太上皇,901年,孫德昭等人殺劉季述、王仲先等,迎昭宗復位,廢為德王,被蔣玄暉所殺
李祝嫡子,九子唐哀帝
904年何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朱溫受禪,唐朝滅亡

五代 後梁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朱溫朱友珪
廢帝912年912年弒朱溫自立
朱友珪朱瑱
末帝913-923
五代 後唐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李存勖李亶
明宗926-933
李亶李從厚
閔帝934-934
李從厚李從珂
末帝934-936
五代 後晉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石敬瑭石重貴
出帝942-947
五代 後漢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劉暠劉承祐
隱帝948-950
五代 後周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郭威柴榮
世宗954-958
柴榮柴宗訓
恭帝959-960
十國 南吳國
君主皇儲諡號在位時間備註
太祖楊行密長子楊渥景帝905—908905年即位,908年5月,徐溫派將領紀祥等闖入景帝寢宮,將其砍倒後縊弒。
烈祖楊渥弟楊隆演(楊瀛)宣帝908—920景帝楊渥崩後,即位。南吳武義二年920年去世。
高祖楊隆演弟楊溥睿帝920—938920年即位,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誥篡吳。南唐升元二年938年去世。
睿帝楊溥嫡長子楊璉弘農靖王930—937
註:這似乎是南吳國的帝王列表。立儲時間未標出。
十國 南平國
君主皇儲諡號在位時間備註
武信王高季興長子高從海文獻王928—948高季興長子,後唐長興三年932年被封為渤海王,閔帝李從厚應順元年934年被封為南平王。後漢隱帝劉承佑乾佑元年948年去世。
文獻王高從海三子高寶融貞懿王948—960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愈發恐懼,一年之內三次進貢,同年病逝。
貞懿王高寶融弟高寶晟侍中960—963高寶融死後,其子高繼沖尚幼,遺命其即位。962年去世。
高寶晟侄高繼沖侍中962—963即位後不久納土降宋。
十國 南唐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唐烈祖李昪李璟嫡長子南唐元宗940年-943年宋皇后之子,以太子即位
南唐元宗李璟李景遂皇太弟,元宗三弟文成太弟947年-958年947年,李璟稱兄終弟及乃其父南唐烈祖李昪遺命,南唐屢敗於後周,958年,李景遂請辭太弟,被改封晉王,李璟另封嫡長子李弘冀為太子。後為李弘冀派人毒殺,被追贈為皇太弟
李弘冀嫡長子文獻太子958年-959年鍾皇后所生,病逝
李煜嫡子,六子史稱南唐後主961年鍾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十國 前蜀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前蜀高祖王建王元膺(王宗懿)庶子,次子
908年-913年908年,王建立王宗懿為太子,910年,王建改起名為元坦,912年又更名為元膺。張貴妃所生,侮辱王建寵臣唐道襲被廢
宗衍庶子,11子史稱後主913年10月-918年徐賢妃所生,以太子即位
十國 後蜀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後蜀高祖孟知祥孟昶三子史稱後蜀後主934年以太子即位
後蜀後主孟昶孟元喆長子
962年-965年
十國 大閩國
君主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太祖王審知長子王延翰無925—926後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稱帝,個性驕傲荒淫,殘忍凶暴。後被其弟王延鈞和王延稟抓獲斬首。
次子王延鈞太宗933—935927年與王延稟殺其兄王延翰自立。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稱帝,935年病重,其子王繼朋政變被刺重傷,被宮女殺死。
太宗王延鈞長子王繼朋康宗936—939閩國永和元年935年與李仿政變殺父自立,改名王昶。閩國通文四年939年被將領朱文進和連重遇殺害。
王延羲景宗939—944朱文進等殺王繼朋及諸子迎他為帝。向後晉稱臣。閩國永隆六年944年被朱文進和連重遇刺殺。
景宗王延羲弟王延政天德帝943—945王審知第十三子,景宗在位時為建州刺史。924年在建州稱帝,國號殷。944年,南唐攻建州投降。被封為羽林大將軍,南唐保大五年947年改封蕃陽王,九年封光山王。不久去世,追贈為福王,諡號恭懿。
十國 北漢
君主皇儲諡號在位時間備註
世祖劉崇長子劉承筠無?—951後漢高祖劉知遠養子,北漢世祖劉崇長子。950年被擁為帝,未即位被殺。
次子劉承鈞睿宗954—957北漢世祖劉崇養子,劉崇憂鬱病死後即位。稱遼主為父皇帝,後侵略中原,以失敗告終。43歲,憂憤而死。
睿宗劉承鈞長子劉繼恩少主970睿宗劉承鈞憂憤而死,970年即位,九月被侯霸榮殺死
次子劉繼元末主(英武帝)970—982候霸榮殺少主,擁劉繼元為帝。廣運六年979年,宋太宗御駕親征北漢。五月一日晉陽被圍,六日率領百官投降,991年壽終。
英武帝劉繼元子劉讓
宋太宗攻北漢,入遼為人質,後不知所終。
十國 吳越國
君主皇儲諡號在位時間備註
太祖錢鋶長子錢元璉不詳不詳
五子錢元罐文穆王932—947長興三年春932年,嗣位,後晉天福六年11月(941年)去世。
世宗錢元罐長子錢弘佐忠獻王941—947後晉天福六年941年即位,喜好讀書,性情溫順,會作詩。後漢天福12年947年去世,其弟錢琮即位。
成宗錢弘佐弟錢琮忠遜王947—948947年即位,內牙統軍使胡進思發動政變將其軟禁。其弟錢即位,951年遷越州。
忠遜王錢琮弟錢俶忠懿王947—978947年內牙統軍使胡進思發動政變擁其為王,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8年,錢入汴梁被扣,自獻封疆於宋。988年60大壽,宋太宗派遣使者祝賀,當夜暴斃,懷疑被毒殺。
十國 南楚
君主皇儲諡號在位時間備註
武穆王馬殷次子馬希聲衡陽王930—932930年即位,被後唐任為武安,靖江節度使兼中書令。932年去世,追封為衡陽王。
四子馬希範文昭王932—947後唐明宗長興三年(932年)即位,934年封為楚王。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死後諡文昭王。被其兄馬希萼攻擊,950年被擒賜死。
五子馬希廣廢王947—950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馬希范去世,將領排除其兄馬希萼擁其即位。後漢封其為天策上將,楚王。後漢隱帝乾佑二年,949年馬希萼叛變。950年,兵圍潭州,馬希廣被擒,不久被賜死。
三子馬希萼恭孝王950後漢太祖廣順元年(951年),被部下擁為衡山王,向南唐稱臣封楚王,後被南唐元宗李璟留在金陵,幾年後去世。
六子末主950—951951年,被部將徐威等推為武安留後,後秘密迎南唐大軍被占滅亡,舉家遷往南唐,被封為永泰節度使,居住揚州。956年,後周進攻南唐,占領揚州,馬氏家族又被遷往大梁,被任命為羽林統軍。
十國 南漢
君主皇儲諡號在位時間備註
劉龑劉玢文帝911-942917年稱帝
劉玢
殤帝942-943
劉晟劉明孝帝943-958
劉鋹
後主958-971
北宋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宋太宗趙炅趙恆庶子,三子宋真宗995年-997年李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宋真宗趙恆趙禎庶子,六子宋仁宗1018年-1022年李宸妃所生,以太子即位
宋仁宗趙禎趙曙堂侄宋英宗1062年-1063年太宗曾孫,商恭靖王趙元份之孫,濮安懿王趙允讓之子,過繼給仁宗,以太子即位
宋英宗趙曙趙頊嫡長子宋神宗1066年-1067年高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宋神宗趙頊趙煦庶子,六子宋哲宗1085年朱德妃所生,以太子即位
宋徽宗趙佶趙桓嫡長子宋欽宗1115年-1125年生長子王皇后所生,徽宗內禪,以太子即位
宋欽宗趙桓趙諶嫡長子
1126年-1127年朱皇后所生,被金人所虜
南宋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宋高宗趙構趙敷庶子,獨生子元懿太子1130年潘賢妃所生,1130年,苗溥、劉彥正逼迫高宗退位,擁立趙旉為傀儡皇帝,宰相張浚聞知,便殺死劉彥正等人擁立高宗復位。趙旉被廢位後封魏國公,不久後便受驚而死
趙昚族侄宋孝宗1162年宋高宗養子,宋太祖七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六世孫,父親為秀安僖王趙子偁。由於高宗的唯一兒子元懿太子夭折後再沒有嗣子,所以只好從其他宗族中選擇後繼者
宋孝宗趙昚趙愭嫡長子莊文太子1165年-1167年郭夫人所生,早亡
趙惇嫡子,次子宋光宗1171年-1189年郭夫人所生,孝宗內禪,以太子即位
宋光宗趙惇趙擴嫡長子宋寧宗1194年李皇后所生,光宗內禪,以太子即位
宋寧宗趙擴趙詢族侄景獻太子1205年-1220年宋太祖四子秦王趙德芳九世孫
宋理宗趙昀趙禥侄子宋度宗1260年-1264年理宗弟嗣榮王趙與芮之子,宋理宗的侄兒,以太子即位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耶律倍嫡長子遼義宗916年-926年述律平所生,封為東丹王,生遼世宗耶律阮
遼太宗耶律德光耶律李胡皇太弟,三弟章肅帝930年-947年太后述律平的幼子,受述律太后寵愛,947年,太宗於率軍回國途中去世,皇侄永康王耶律兀欲時隨軍,趁機即帝位,是為世宗,耶律李胡被廢
遼聖宗耶律隆緒耶律宗真庶長子遼興宗1021年-1031年蕭耨斤所生,以太子即位
遼興宗耶律宗真耶律重元皇太弟,二弟
1037年-1055年蕭耨斤所生,1055年,興宗去世,皇子道宗耶律洪基繼位,被改封為皇太叔
遼道宗耶律洪基耶律重元皇太叔,二叔
1055年-1063年1055年,興宗同母之次弟,本在興宗朝時為皇太弟,興宗子道宗即位後,將其改封為皇太叔,1063年,耶律重元與其子耶律涅魯古發動灤河之亂,事敗後自殺
耶律浚嫡長子昭懷太子/遼順宗1065年-1077年蕭觀音所生,1077年,耶律乙辛陷害皇太子謀反,使道宗廢其為庶人,耶律浚被耶律乙辛的手下所殺,死時才二十歲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耶律和魯斡皇太叔,二叔義和仁壽皇太叔1103年-1110年興宗蕭皇后所生,道宗同母之次弟,1106年,被封為義和仁壽皇太叔,1110年,天祚帝尚在位時去世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耶律和魯斡皇太叔,二叔義和仁壽皇太叔1103年-1110年興宗蕭皇后所生,道宗同母之次弟,1106年,被封為義和仁壽皇太叔,1110年,天祚帝尚在位時去世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完顏晟諳版勃極烈,四弟金太宗1115年-1123年金國初年采兄終弟及制,完顏吳乞買於其兄金太祖在位時被封為諳版勃極烈,“諳版勃極烈”有儲君之意,所以完顏吳乞買的地位就相當於皇太弟,1123年,太祖去世後繼位,是為太宗
金太宗完顏晟完顏斜也諳版勃極烈,五弟遼智烈王1123年-1130年金國初年采兄終弟及制,金太宗即位後,將諳版勃極烈之稱號轉授其弟完顏斜也,1130年,太宗尚在位時去世
完顏亶諳版勃極烈,侄孫金熙宗1132年-1135年太祖之嫡長子完顏宗峻之嫡子,1130年,原諳版勃極烈完顏斜也去世後,儲君之位虛懸。1132年,經諸臣建議,始立完顏亶為諳版勃極烈,時年14歲。實則,完顏亶是太宗的“侄孫”。1135年,太宗去世後繼位,是為熙宗
金熙宗(金閔宗)完顏亶完顏濟安嫡長子英悼太子1142年裴滿皇后所生,三月冊立,十二月去世
金海陵王完顏亮完顏光英嫡長子
1152年-1161年徒單皇后所生,1161年,完顏亮被殺,光英也在汴京被殺,時年十二
金世宗完顏雍完顏允恭嫡子,次子宣孝太子/金顯宗1162年-1185年烏林答皇后所生,1185年完顏允恭去世
完顏璟皇太孫,完顏允恭嫡長子金章宗1186年-1189年世宗之太子完顏允恭之子,徒單夫人所生,1185年完顏允恭去世後被封為原王。1186年,被立為皇太孫,時年19歲,1189年,世宗去世後繼位,是為章宗
金衛紹王完顏永濟完顏從恪嫡長子
1168年-1168年徒單皇后所生,胡沙虎弒君,廢完顏從恪
金宣宗完顏珣完顏守忠嫡長子莊獻太子1213年-1215年1215年正月去世
完顏鏗皇太孫,完顏守忠子沖懷太孫1215年1215年冬去世,只兩歲
完顏守禮庶子,三子金哀宗1216年-1223年王元妃所生,以太子即位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孛兒只斤真金嫡長子元裕宗1273年-1285年生元成宗。察必皇后所生,1285年去世
孛兒只斤鐵穆耳皇太孫,真金三子元成宗1293年-1294年世祖之太子孛兒只斤真金之子,1285年(陽曆為1286年)孛兒只斤真金去世,世祖一直未確定繼承人。1293年,被授予原來太子的舊璽,時年29歲。1294年,世祖去世後繼位,是為成宗
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孛兒只斤德壽嫡子
1305年弘吉剌·失憐答里所生,1305年去世
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次弟元仁宗1307年-1311年元順宗答己夫人所生,元成宗去世,皇子海山坐鎮和林,皇后及忽必烈子阿難達欲排除海山,海山之弟愛育黎拔力八達搶先入宮平變並監國,以待海山即帝位,因功被海山立為皇太弟,但史書大部分記載其為皇太子,1311年,武宗去世後繼位,是為仁宗
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孛兒只斤碩德八剌嫡長子元英宗1316年-1320年弘吉剌·阿納失失里所生,以太子即位
元晉宗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孛兒只斤阿速吉八嫡長子元興宗1324年-1328年八不罕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元明宗孛兒只斤·和世孛兒只斤圖帖睦爾次弟元文宗1329年武宗唐兀妃子所生,1329年,元文宗遜位,與燕帖木兒前去迎接,途中就把明宗毒死,復即帝位。
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孛兒只斤阿剌忒納答剌嫡長子
1330年-1331年卜答失里皇后所生,1331年去世
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歡帖睦爾孛兒只斤燕帖古思堂弟
1333年-1340年文宗卜答失里皇后所生,1340年被廢
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長子元昭宗1353年-1370年奇皇后所生,1370年以太子即位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明太祖朱元璋朱標嫡(庶)長子懿文太子,明興宗1368年-1392年馬皇后所養,可能為李淑妃所生,1392年去世
朱允炆皇太孫,朱標嫡子,次子明惠宗1392年-1398年1392年,朱標去世後不久就被封為皇太孫,時年16歲,1398年,太祖去世後繼位,是為惠帝
明惠宗朱允炆朱文奎嫡長子和簡太子1399年-1402年馬皇后所生,1402年,明成祖攻入南京之後,明惠帝及朱文奎均不知所終,傳聞中朱文奎亦死於皇宮大火
明成祖朱棣朱高熾嫡長子明仁宗1404年-1424年徐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朱瞻基皇太孫,朱高熾嫡長子明宣宗1411年-1424年1411年,於朱高熾仍健在並未被廢黜的情況之下,被封為皇太孫,太子、太孫並存,時年14歲,1424年,成祖去世後,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仁宗,朱瞻基被改立為皇太子
明仁宗朱高熾朱瞻基嫡長子明宣宗1424年-1425年張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明宣宗朱瞻基朱祁鎮庶長子明英宗1426年-1428年孫皇后所養,以太子即位
明代宗朱祁鈺朱見浚侄子,英宗庶長子明憲宗1449年-1452年英宗周貴妃所生,土木之變,英宗被瓦剌擄去,明代宗即位,孫太后命代宗立朱見浚為皇太子,景泰三年(1452年),被廢為沂王
朱見濟嫡長子懷獻太子1452年-1453年杭皇后所生,1453年去世
明英宗朱祁鎮朱見深庶長子明憲宗1457年-1464年周貴妃所生,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朱見浚改名朱見深,又被立為皇太子,英宗去世後,以太子即位
明憲宗朱見深朱祐極庶子,次子悼恭太子1471年-1472年柏賢妃所生,1472年去世
朱祐樘庶子,三子明孝宗1475年-1487年紀淑妃所生,以太子即位
明孝宗朱祐樘朱厚燳嫡長子明武宗1492年-1505年張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明世宗朱厚熜朱載庶子,次子莊敬太子1539年-1549年王貴妃所生,1549年去世
明穆宗朱載垕朱翊鈞庶子,三子明神宗1568年-1572年李貴妃所生,以太子即位
明神宗朱翊鈞朱常洛庶長子明光宗1578年-1620年王貴妃所生,以太子即位
明思宗朱由檢朱慈烺嫡長子獻愍太子/悼皇帝1630年-1644年周皇后所生,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封朱慈烺為宋王,敗退時被送給吳三桂,吳三桂奉他還京,建年號義興。不足一個月後,清軍到北京,吳三桂希望立朱慈烺為明帝,但被攝政王多爾袞拒絕。吳三桂憤而挾持朱慈烺到山西,朱慈烺死在陝西寧家灣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諡號在位期間備註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愛新覺羅·玄燁庶子,三子清聖祖1661年佟佳庶妃所生,遺詔立為太子,釋服即位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愛新覺羅·胤礽嫡子,次子理密親王1675年-1708年,1709年-1711年赫舍里皇后所生,兩立兩廢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愛新覺羅·弘曆密儲,庶子,四子清高宗1723年-1735年鈕祜祿熹貴妃所生,密儲立為太子,釋服即位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愛新覺羅·永璉密儲,嫡子,次子端慧皇太子1736年-1738年富察皇后所生,密儲立為太子,1738年去世
愛新覺羅·永琮密儲,嫡子,七子哲悼敏親王1746年-1747年富察皇后所生,密儲立為太子,1747年去世
愛新覺羅·顒琰密儲,庶子,十五子清仁宗1795年-1796年魏佳皇貴妃所生,密儲立為太子,1795年九月,明詔立為太子,次年正月乾隆禪位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愛新覺羅·旻寧密儲,嫡子,次子清宣宗1799年-1820年喜塔拉皇后所生,密儲立為太子,釋服即位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愛新覺羅·奕詝密儲,嫡子,四子清文宗1846年-1850年鈕祜祿皇后所生,密儲立為太子,釋服即位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愛新覺羅·載淳庶子清穆宗1861年葉赫那拉懿貴妃所生,文宗臨終立為太子,釋服即位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愛新覺羅·溥俊大阿哥,堂侄
1899年-1900年道光帝曾孫,惇親王奕誴孫,端郡王載漪之子,見下注。

 註:光緒帝主持“戊戌變法”失敗,慈禧與榮祿商議廢黜光緒,立載漪的15歲兒子溥俊為皇帝。1899年3月18日,溥俊受詔入宮,封為大阿哥,但外國公使均不承認,慈禧被迫停止廢立計畫。八國聯軍之役後,慈禧太后以“縱容義和團、獲罪祖宗”之名廢除溥俊大阿哥之位,命其仍歸宗載漪。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