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曆之變
八月,梁王王禪、丞相倒剌沙等擁立泰定帝子阿速吉八於上都,發兵攻大都。九月,圖帖睦爾接帝位於大都,改元天曆,在燕鐵木兒及其所屬欽察軍團和一部分武宗舊部的支持下,擊敗王禪、倒剌沙等,取上都;接著又調兵平定了四川、雲南的反對集團。天曆二年(1329),武宗長子和世瓎在和林北即帝位,是為明宗。當明宗南行至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在今河北張北縣北)時,名義上已遜位的圖帖睦爾與燕鐵木兒前往迎接,伺機毒死明宗。於是圖帖睦爾復於八月即位於上都。次年,改元天曆,史稱天曆之變。
歷史功績
他在位期間,創建奎章閣,編修《經世大典》,頗有意於興文治。元代官修政書。又名《皇朝經世大典》。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由奎章閣學士院負責編纂﹐趙世延任總裁﹐虞集任副總裁﹐次年五月修成。全書八百八十卷﹐目錄十二卷﹐附公牘一卷﹑纂修通議一卷。據《元文類》所收《經世大典序錄》記載﹐全書分為十篇:君事四篇﹐即帝號﹑帝訓﹑帝制﹑帝系﹐別置蒙古局負責修纂﹔臣事六篇﹐即治典﹑賦典﹑禮典﹑政典﹑憲典﹑工典﹐各典復分若干目。
該書體例﹐參考了唐﹑宋會要﹐而有所創新。如工典篇分為宮苑﹑官府﹑倉庫﹑城郭﹑橋樑﹑河渠﹑郊廟﹑僧寺﹑道宮﹑廬帳﹑兵器﹑鹵簿﹑玉工﹑金工﹑木工﹑摶埴之工﹑石工﹑絲枲之工﹑皮工﹑氈罽﹑畫塑﹑諸匠二十二目﹐多為唐﹑宋會要所無。各篇﹑目正文之前﹐均有敘文說明其內容梗概﹐或變革之因﹐或設立宗旨﹐便於讀者了解﹔這種編纂方法亦較唐﹑宋會要為勝。其所依據﹐多為中朝及外路各官府檔案﹐但將蒙古語直譯體改為漢文文言﹐並刪去了公文中的吏牘繁詞。
該書明初修《元史》時多有引用﹐《永樂大典》亦予輯錄。正統六年(1441)﹐尚見於楊士奇所撰《文淵閣書目》﹐但已殘缺。萬曆三十三年(1605)孫能傳﹑張萱撰《內閣藏書目錄》﹐該書未列﹐想已遺佚。今人所見該書遺文﹐除《元文類》所收《經世大典序錄》及中華書局影印《永樂大典》殘本中存留的一部分外﹐尚有《廣倉學宭叢書》所收之《大元馬政記》﹑《元代畫塑記》﹑《大元氈罽工物記》﹑《大元官制雜記》﹑《元高麗紀事》﹐均為前人從《永樂大典》輯出﹐總約十餘卷﹐還不及全書百分之二三。《經世大典》尚存的這部分文字﹐內容涉及市糴糧草﹑倉庫﹑招捕﹑站赤﹑急遞鋪﹑海運﹑高麗﹑緬甸等事﹐為研究元代社會經濟﹑政治﹑軍事﹑工藝技術﹑中外關係的重要資料。
個人功過
在文化方面, 文宗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他重視文治,為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在位期間,創建奎章閣,編修《經世大典》,為研究元朝的歷史提供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但元文宗崇尚佛教,走向極端,一是帝師的規格太高,二是某些徒屬依權恃勢,為非作歹,三是濫做佛事,耗資巨大,四是干預 朝政,五是創立 廣教總管府,以掌僧尼之政,全國共設定16所,“秩正三品”。僧尼可免一切差徭,而其它宗教則奉行祖制。當時色目人在朝廷上的政治勢力被削弱,而欽察官僚集團則權勢大增。燕鐵木兒擅權恣縱,政事一決於他,故顯現出了不少弊端,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也一直很尖銳。
文學作品及鑑賞
元文宗部分詩作
七律➹自集慶路入正大統途中偶吟
穿了氁衫便著鞭,
一鉤殘月柳梢邊。
二三點露滴如雨,
六七個星猶在天。
犬吠竹籬人過語,
雞鳴茅店客驚眠。
須臾捧出扶桑日,
七十二峰都在前。
曾有學者論此作“寂靜中不乏朝氣,和婉中不乏威嚴,太平天子的氣象儼然”;“詩歌最後兩句,不愧天子手筆,頗有威加海內萬方賓服的氣派,語氣不同凡響”。以鄙人淺見,讀該詩必須聯繫當時歷史背景,據《元史》記載,泰定帝崩後,燕鐵木兒“與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共守內廷,籍府庫,錄符印,召百官入內聽命。即遣前河南行省參知政事明里董阿、前宣政使答里麻失里,馳驛迎帝於江陵,密以意諭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顏,令簡兵以備扈從"。很明顯,此詩標題為《自集慶路入正大統途中偶吟》,說明該詩正作於前往大都的途中。元文宗被燕鐵木兒迎立為帝,正是躊躇滿志,思大有為於天下的時候,因此帝王之氣躍然紙上不足為怪,難得的是文宗個性平和端正,不驕不躁,即便有君臨天下之威,詩句里也是和緩平敘,鋒芒內斂,僅於最後兩句稍見心底雄心壯志。
七律➹登金山
巍然塊石數枝松,盡日游觀有客從。
自是擎天真柱石,不同平地小山峰。
東連舟艥西津渡,南望樓台北固鍾。
我欲倚欄吹鐵笛,恐驚潭底久潛龍。
這首詩氣魄也不在上一首七律之下。“擎天真柱石”顯然是作者自喻,“不同平地小山峰”一句頗有睥睨天下豪傑之氣。“我欲倚欄吹鐵笛”看似悠然,實則以平襯奇,真實用意不僅是“恐驚潭底久潛龍”,還更要讓讀者驚服於他這份豪情壯志。
七律➹題九華
昔年曾見九華圖。
為問江南有也無。
今日五溪橋上望、
畫師猶自欠功夫。
該詩同樣平白如話,似乎無甚韻味,其實不著痕跡地讚頌了九華山之美。當年僅僅看到九華山的圖畫,便為其所吸引,驚詫江南竟有如此令人神往的美景。但今天真正來到九華山下,卻發現當年的畫師畫得實在不夠好。這種烘雲托月之法,不由令人想到荷馬史詩《伊里亞特》中的一幕:當海倫出現在希臘聯軍面前時,史詩並未正面寫她如何美貌,只是記述希臘統帥的讚嘆道:“為了這樣的美女,即使再多打十年仗也甘願!” 還令人想到金庸寫陳圓圓美貌的筆法,從韋小寶的反應來見陳圓圓的絕世容貌——“他手捧茶碗,張大了口竟然合不攏來,剎時間目瞪口呆,手足無措……雙膝一軟,跌坐入椅,手中茶水濺出,衣襟上登時濕了一大片。”更值得一提的是,文宗說“畫師猶自欠功夫”,並非一時興起之語,他本人即精於書畫。《題九華》這首詩現在已經成了九華山旅遊的宣傳詩,可見影響很大。
青梅詩
自笑當年志氣豪,
手攀紅杏尋金桃。
溟南地僻無佳果,
問著青梅價亦高。
關於這首詩的背後還有一段千古難得的愛情故事,據《瓊州府志》載:“元文宗於至治間徙居瓊州,時瓊帥陳廉亨有待女青梅,色藝甚美,文宗屢思得之,而竟不就。因賦詩云:自笑當年志氣豪,手攀紅杏尋金桃。溟南地僻無佳果,問著青梅價亦高。” 這段文字所講敘的背景是:元代中期,由親兄武宗皇帝授位的仁宗皇帝駕崩,其子英宗繼位,武宗的兩個兒子分別遭到朝廷的排擠和迫害,次子圖帖睦爾被貶逐至海南島。少年無助的圖帖睦爾來到海南後,忍辱負重地挨過苦不堪言的三個秋冬。當時的定安界域包括萬泉河中游北部地區。定安南雷垌的峒主姓王名官,對圖帖睦爾王子的遭遇深表同情,生活上給予他百般的照料。這位王官垌主經常陪同圖帖睦爾到多河遊玩,一起領略海南島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的風土人情,千方百計地讓王子玩得開心,想盡辦法為王子消愁解悶,正是在這段期間裡,發生了《瓊州府志》所載的圖帖睦爾向青梅求愛的故事。王官特別熱心地為此事籌謀策劃,並且“為之出三百金,以聘青梅”。圖帖睦爾王子追求的這位名叫青梅的女子,是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帥陳廉亨家裡的侍女,她因為已與帥府西席慎言先訂婚盟,不羨富貴而拒嫁於後來登基的王子。貴為王子的圖帖睦爾,屈求於卑微的一侍女而不得,然而他人格高尚,不願以權勢強人所難,只好賦詩自哂,悵然放手北上回朝,終歸成就了這段千古傳唱的佳話!後來圖帖睦爾成為皇帝後不忘海南定安的情緣,轉念一想:萬泉河遠在天邊,這輩子是難得機會再南下重遊了,倒不如在大都附近找一條與她相似的河流,也給這條河流定名為“萬泉河”,這樣一來,自己就可以隨時到朝思暮想的“萬泉河”來遊覽,等同於真的回到海南島那條溫情脈脈的河邊了……於是,他想到了大都後面的清河,於是把清河的南支流———就是現在圓明園東面,臨近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那條河流,也命名為萬泉河。文宗皇帝“問著青梅價亦高”的這段故事,曾經被海南瓊劇團搬上瓊劇舞台,取名《青梅記》,於1989年參加第二屆中國藝術節(廣州)匯演,1991年應邀晉京並進入中南海匯報演出。該劇獲得海南省優秀精神產品一等獎和劇本創作獎。儋州市對鄉土文化頗有研究的謝有造先生也曾以《文宗皇帝的定安情》為題,在報刊上發表文章作過詳細介紹。瓊海市萬泉鎮沿萬泉河中游的東岸,現在還保存一座香火很旺的“中水侯王廟”,是很早以前人們為紀念王官和文宗皇帝的交好而募建的,老百姓求的是“願天下常生好人,願人常做好事”。廟的前面就是當年登船遊覽萬泉河的“文宗渡口”。賞文宗身為藩王所具有的高尚情懷令人欣賞。
御筆畫作《相馬圖》
作 者:元文宗
尺 寸:95×50.5cm估 價:無底價(元)
成交價:——(元)
簡 介:鈐印:至順御筆
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1304-1332)是元朝第十二位皇帝(兩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時間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4月3日;後復位,第二次在位時間為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時間總計4年),他是元武宗的次子。《元史》中記載,元文宗的漢文化修養超過在他之前的所有元朝皇帝。他的書法“落筆過人,得唐太宗晉祠碑風,遂益超詣”。他還擅長作畫,所繪“萬歲山畫”草圖,“意匠、經營、格法,雖積學專工,所莫能及”。
此件《相馬圖》在整體布局構圖、陪襯景物安插和繪畫思路、人物服飾等微小細節之處,明顯地繼承了唐代傳統的鞍馬畫法,人物之神態描繪最為精道逼真,男子寬袍束帶似胡人裝扮,抬望眼若有所思狀,瞳眸凝望氣息溫和,筆觸越兩宋,上追五代周文矩之神閒氣淡筆底風範;馬匹形態生動,淵源出自唐人遺風之玲瓏韻味,卻脫離過於刻板的平面描繪,更具多維立體視覺感受,脫煉出特有的個人氣息,以細緻入微的神態和肢體細節的淋漓描繪展現深厚的藝術功底,並以擬人化的傳神技巧來展現人和動物的氣息,氣韻生動栩栩如生。創作風格更加近似同時期著名繪畫大家任仁發之《出圉圖》與《二馬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允推為近年來藝術品市場中珍罕可貴之元代繪畫真精之作。
質 地:設色絹本
拍賣公司:東方國際拍賣有限責任公司(留言)
拍賣會名稱:2005秋季“金融與收藏”拍賣會
拍賣會專場:古代書畫
拍賣日期:2005-11-13
家庭
皇后弘吉剌·卜答失里(被元惠宗流放致死)
子女元文宗的子女見於史料記載的共有3個兒子,其餘兒子即女兒均不見記載。
長子:孛兒只斤·阿忒納答剌 (生卒年不詳)(早夭),1329年立為皇太子,次年死,卜答失里皇后生
次子:孛兒只斤·古納答剌(1326-1340),1333年立為皇太子,(後改名孛兒只斤·燕帖古思,被元惠宗流放致死,卒年15),卜答失里皇后生
三子:孛兒只斤·太平衲(生卒年不詳)(早夭),初名孛兒只斤·寶寧,卜答失里皇后生
元史—文宗
文宗聖明元孝皇帝,諱圖帖睦爾,武宗之次子,明宗之弟也。母曰文獻昭聖皇后,唐兀氏。大德三年,武宗總兵北邊,帝以八年春正月癸亥生。十一年,武宗入繼大統。至大四年,武宗崩,傳位於弟仁宗。延祐三年,丞相鐵木迭兒等議立英宗為皇太子,明宗以武宗長子,乃出之,居於朔漠。及英宗即位,鐵木迭兒復為丞相,懷私固寵,構釁骨肉,諸王大臣,莫不自危。至治元年五月,中政使咬住告脫歡察兒等交通親王,於是出帝居于海南。三年六月,英宗在上都,謂丞相拜住曰:“朕兄弟實相友愛,曩以小人譖訴,俾居遠方,當亟召還,明正小人離間之罪。”未幾,鐵失、也先鐵木兒等為逆,而晉王遂立為皇帝,改元泰定。召
帝于海南之瓊州,還至潭州,復命止之。居數月,乃還京師。十月,封懷王,賜黃金印。二年正月,又命出居於建康,以殊祥院使也先捏掌其衛士。初,晉王既為皇帝,以內史倒剌沙為中書平章政事,遂為丞相,狡愎自用,災異數見,而帝兄弟播越南北,人心思之。致和元年春,大駕出畋柳林,以疾還宮。諸王滿禿、阿馬剌台,太常禮儀使哈海,宗正扎魯忽赤闊闊出等,與僉樞密院事燕鐵木兒謀曰:“今主上之疾日臻,將往上都。如有不諱,吾黨扈從者執諸王、大臣殺之。居大都者,即縛大都省、台官,宣言太子已至,正位宸極,傳檄守御諸關,則大事濟矣。”三月,大駕至上都,滿禿、闊闊出等扈從。西安王阿剌忒
納失里居守,燕鐵木兒亦留大都。時也先捏私至上都,與倒剌沙等圖弗利於帝,乃遣宗正扎魯忽赤雍古台遷帝居江陵。七月庚午,泰定皇帝崩於上都。倒剌沙及梁王王禪、遼王脫脫,因結黨害政,人皆不平。時燕鐵木兒實掌大都樞密符印,謀於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陰結勇士,以圖舉義。八月甲午,黎明,百官集興聖宮,燕鐵木兒率阿剌鐵木兒、孛倫赤等十七人,兵皆露刃,號於眾曰:“武宗皇帝有聖子二人,孝友仁文,天下正統當歸之。今爾一二臣,敢紊邦紀,有不順者斬!”乃手縛平章政事烏伯都剌、伯顏察兒,分命勇士執中書左丞朵朵,參知政事王士熙,參議中書省事脫脫、吳秉道,侍御史鐵木哥、丘世傑,治書侍御史脫歡,太子詹事丞王桓等,皆下之獄。燕鐵木兒與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共守內廷,籍府庫,錄符印,召百官入內聽命。即遣前河南行省參知政事明里董阿、前宣政使答里麻失里,馳驛迎帝於江陵,密以意諭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顏,令簡兵以備扈從。是日,前湖廣行省左丞相別不花為中書左丞相,太子詹事塔失海涯為中書平章政事,前湖廣行省右丞速速為中書左丞,前陝西行省參知政事王不憐吉台為樞密副使,與中書右丞趙世延、同僉樞密院事燕鐵木兒、翰林學士承旨亦列赤、通政院使寒食分典機務,調兵守御關要,征諸衛兵屯京師,下郡縣造兵器,出府庫犒軍士。燕鐵木兒直宿禁中,達旦不寐,一夕或再徙,人莫知其處。乙未,以西安王令,給宿衛京城軍士鈔有差,調諸衛兵守居庸關及盧兒嶺。丙申,遣
左衛率使禿魯將兵屯白馬甸,隆鎮衛指揮使斡都蠻將兵屯泰和嶺。丁酉,發中衛兵守遷民鎮。又遣撒里不花等往迎帝,且令塔失帖木兒矯為使者自南來,言帝已次近郊,使民毋驚疑。戊戌,征宣靖王買奴、諸王燕不花于山東。己亥,徵兵遼陽。明里董阿至汴梁,執行省臣,皆下之獄,又收肅政廉訪司、萬戶府及郡縣印。庚子,發宗仁衛兵增守遷民鎮。辛丑,遣萬戶徹里帖木兒將兵屯河中。壬寅,河南行省以郡縣闕人,權署官攝其事。癸卯,燕鐵木兒之弟撒敦、子唐其勢,自上都來歸。河南行省殺平章曲烈、右丞別鐵木兒。是日,明里董阿等至江陵。甲辰,帝發江陵,遣使召鎮南王鐵木兒不花、威順王寬徹不花、湖廣行省平章政事高昌王鐵木兒補化來會。執湖廣行省左丞馬合某送京師,以別薛代之。河南行省出府庫金千兩、銀四千兩、鈔七萬一千錠,分給官吏、將士。又命有司造乘輿、供張、儀仗等物。乙巳,遣隆鎮衛指揮使也速台兒將兵守碑樓口。河南行省殺其參政脫孛台。召陝西行台侍御史馬扎兒台及行省平章政事探馬赤,不至。丙午,諸王按渾察至京師。遣前西台御史剌馬黑巴等諭陝西。丁未,撒敦守居庸關,唐其勢屯古北口。
命河南行省造銀符,以給軍士有功者。戊申,燕鐵木兒又令乃馬台矯為使者北來,言周王整兵南行,聞者皆悅。帝命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顏為本省左丞相。河南行省遣前萬戶孛羅等將兵守潼關。己酉,諸王滿禿、阿馬剌台,宗正扎魯忽赤闊闊出,前河南行平章政事買閭,集賢侍讀學士兀魯思不花,太常禮儀院使哈海赤等十八人,同謀援大都,事覺,倒剌沙殺之。庚戌,帝至汴梁,伯顏等扈從北行。以前翰林學士承旨阿不海牙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發平灤民塹遷民鎮,以御遼東軍。辛亥,以燕鐵木兒知樞密院事,亦列赤為御史中丞。壬子,阿速衛指揮使脫脫木兒帥其軍自上都來歸,即命守古北口。癸丑,鑄樞密分院印。是日,上都諸王及用事臣,以兵分道犯京畿,留遼王脫脫、諸王孛羅帖木兒、太師朵帶、左丞相倒剌沙、知樞密院事鐵木兒脫居守。甲寅,剌馬黑巴等至陝西,皆見殺。乙卯,脫脫木兒及上都諸王失剌、平章政事乃馬台、詹事欽察戰於宜興,斬欽察於陣,禽乃馬台送京師,戮之,失剌敗走。丙辰,燕鐵木兒奉法駕郊迎。丁巳,帝至京師,入居大內。貴赤衛指揮使脫迭出自上都,率其軍來歸,命守古北口。戊午,以速速為中書平章政事,前御史中丞曹立為中書右丞,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張友諒為中書參知政事,河南行省左丞相伯顏為御史大夫,中書右丞趙世延為御史中丞。己未,以河南萬戶也速台兒同知樞密院事。罷回回掌教哈的所。上都梁王王禪、右丞相塔失鐵木兒、太尉不花、平章政事買閭、御史大夫紐澤等,兵次榆林。升宜興縣為州。隆鎮衛指揮使黑漢謀附上都,坐棄市,籍其家。九月庚申朔,燕鐵木兒督師居庸關,遣撒敦以兵襲上都兵於榆林,擊敗之,追至懷來而還。隆鎮衛指揮使斡都蠻以兵襲上都諸王滅里鐵木兒、脫木赤於陀羅台,執之,歸於京師。遣使即軍中賜脫脫木兒等銀各千兩,以分給軍士有功者。賜京師耆老七十人幣帛。命有司括馬。中書左丞相別不花言:“回回人哈哈的,自至治間貨官鈔,違制別往番邦,得寶貨無算,法當沒官,而倒剌沙私其種人,不許,今請籍其家 。”從之。燕鐵木兒請釋馬合某,從之。陝西兵入河中府,劫行用庫鈔萬八千錠,殺同知府事不倫禿。壬戌,遣使祭五嶽、四瀆。命速速宣諭中外曰:“昔在世祖以及列聖臨御,鹹命中書省綱維百司,總裁庶政,凡錢穀、銓選、刑罰、興造,罔不司之。自今除樞密院、御史台,其餘諸司及左右近侍,敢有隔越中書奏請政務者,以違制論,監察御史其糾言之。”以高昌王鐵木兒補化知樞密院事,也先捏為宣徽使。給居庸關軍士糗糧,賜鎮南王鐵木兒不花等鈔有差。征五衛屯田兵赴京師。安南國來貢方物。賜上都將士來歸者鈔各有差。樞密院臣言:“河南行省軍列戍淮西,距潼關、河中不遠,湖廣行省軍,唯平陽、保定兩
萬戶號稱精銳,請發蘄、黃戍軍一萬人及兩萬戶軍,為三萬,命湖廣參政鄭昂霄、萬戶脫脫木兒將之,並黃河為營,以便征遣。”從之。召燕鐵木兒赴闕。上都諸王也先帖木兒、平章禿滿迭兒,自遼東以兵入遷民鎮,諸王八剌馬、也先帖木兒以所部兵入管州,殺掠吏民。丙寅,命造兵器,江浙、江西、湖廣三省六萬事,內郡四萬事。丁卯,燕鐵木兒率諸王、大臣伏闕請早正大位,以安天下,帝固辭曰:“大兄在朔方,朕敢紊天序乎?”燕鐵木兒曰 :“人心向背之機,間不容髮,一或失之,噬臍無及 。”帝曰 :“必不得已,必明著朕意以示天下而後可。“賜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鎮南王帖木兒不花、威順王寬徹不花、宣靖王買奴等,金各五十兩、銀各五百兩、幣各三十匹。遣撒敦拒遼東兵於薊州東流沙河,元帥阿兀剌守居庸關。上都
軍攻碑樓口,指揮使也速台兒御之,不克。戊辰,大司農明里董阿、大都留守闊闊台,並為中書平章政事。募勇士從軍。…… 昔我皇祖武宗皇帝升遐之後,祖母太皇太后惑於憸慝,俾皇考明宗皇帝出封雲南。英宗遇害,正統浸備,我皇考以武宗之嫡,逃居朔漠,宗王大臣同心翊戴,肇啟大事,於時以地近,先迎文宗,暫總機務。繼知天理人倫之攸當,假讓位之名,以寶璽來上,皇考推誠不疑,即授以皇太子寶。文宗稔惡不悛,當躬迓之際,乃與其臣月魯不花、也里牙、明里董阿等謀為不軌,使我皇考飲恨上賓。歸而再御宸極,思欲自解於天下,乃謂夫何數日之間,宮車弗駕。海內聞之,靡不切齒。又私圖傳子,乃構邪言,嫁禍於八不沙皇后,謂朕非明宗之子,遂俾出居遐陬。祖宗大業,幾於不繼。內懷愧慊,則殺也里牙以杜口。上天不佑,隨降殞罰。叔嬸不答失里,怙其勢焰,不明明考之嗣,而妄立孺稚之弟亦憐真班,奄復不年,諸王大臣以賢以長,扶朕踐位。國之大政,屬不自遂者,詎能枚舉。每念治必本於盡孝,事莫先於正身,賴天之靈,權奸屏黜,盡孝正名,不容復緩,永惟鞠育罔極之恩,忍忘不共戴天之義。既往之罪,不可勝誅,其命太常徹去脫脫木兒在廟之主。不答失里本朕之嬸,乃陰構奸臣,弗體朕意,僭膺太皇太后之號,跡其閨門之禍,離間骨肉,罪惡尤重,揆之大義,削去鴻名,徙東安州安置。
放燕帖古思於高麗,未至,月闊察兒害之於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