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會澤縣魯納鄉窩坡村委會白石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白石頭自然村隸屬於魯納鄉窩坡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魯納鄉南邊,距離窩坡村委會5公里,距離魯納鄉22.5公里。國土面積2.76平方公里,海拔2420米,年平均氣溫13.4℃,年降水量88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有耕地399.91畝,人均耕地.78畝;有林地326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15戶,有鄉村人口517人,其中:農業人口517人,勞動力29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4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9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務工和畜牧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99.91畝(旱地399.91畝),人均耕地0.78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3260畝;草地140畝;荒山荒地240畝,其他面積1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萬元,占總收入的58.1%;畜牧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41.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30頭,肉牛24頭,肉羊40隻);工資性收入6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90元,農民收入以外出務工和畜牧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6人(占勞動力的53.8%),在省內務工150人,到省外務工6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窩坡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魯納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22.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0人,其中小學生45人,中學生35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全村有362戶通自來水,有67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67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3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35.7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17戶(分別占總數的48.31%和46.69%)。
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51輛,拖拉機4輛,機車49輛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戶;建有小水窖86口。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9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79戶,共鄉村人口2922人,其中男性1629人,女性1293人。其中:農業人口2922人,勞動力164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人,占人口總數的0.1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22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5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7.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7戶,占農戶總數的4.0%。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7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48.8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33900元(人均11.69元),一事一議籌勞1830元(勞均1元)。年末集體總收入0.45萬元,有固定資產1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表卡、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2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3人,其中男黨員5人、女黨員4人。該村黨支部2006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村委會由支書、副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白石頭、大溝頭、爛箐等16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121人。
人文地理
窩坡村地處魯納鄉的西南部,地處待補、雨碌、上村及魯納鄉交界處,最高海拔2480米,最低海拔2050米,縣鄉公路從村直穿面過。全村有關6個村民小組,2930人居住在本村,村民勤勞樸實,實幹精神強。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展,農民素質在逐步提高,人均純收入逐年增加。在村委會駐地建有一個農貿市場(屬全縣六大農村市場之一),同時建設了一個文化小廣場。窩坡村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早年間有地質302隊來開採過。窩坡村也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在村委會前500米處有一個“修行洞”,洞深達5000米左右,裡面有各種奇石、鐘乳石,極具開發價值)。現會村人民民眾正在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的一系列惠農政策,為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農村建設
窩坡村位於魯納鄉西南部,是魯納通向外地的南大門,於2008年實施整村推進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發展重點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海拔高,氣候冷涼,基礎設施差,經濟薄弱,農民文化素質低,科技推廣難,種植結構單一,農民增收難、出行難、就醫難、上學難。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勞務輸出,2010年,種植馬鈴薯2720畝,發展生豬養殖2855頭、牛1625頭、羊1580隻。每年勞務輸出906人,力爭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1850元增加到2210元。
屏邊苗族自治縣和平鄉紅星白石頭自然村
村莊全貌
白石頭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洲屏邊苗族自治縣和平鄉紅星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和平鄉北邊,距離紅星村委會2公里,距離和平鄉政府29公里。國土面積有1.1平方公里,海拔1790米,年平均氣溫9.8℃,年降水量1500毫米,適宜種植包穀、辣椒、蕎麥等農作物。有耕地213畝,其中,人均耕地1.52畝;有林地440.5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7戶,有鄉村人口140人,其中農業人口140人,勞動力7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0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90萬元,占總收入的38.35%;畜牧業收入5.70萬元,占總收入的27.6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3頭,肉牛2頭,肉羊20頭,雞680隻);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9.71%。農民人均純收入78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人(占勞動力的22.97%),在省內務工15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水、通電話。全村有27戶通水(占農戶總數的100%)。通電設施有2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4.07%)。擁有電話農戶數20戶,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戶(分別占農戶的74.07%、55.56%)。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不通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9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9公里。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9.8畝,有效灌溉率為75%。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施甸縣舊城鄉里戛村白石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白石頭隸屬於舊城鄉里戛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舊城鄉現邊,距離大里嘎村委會7公里,距離舊城鄉30公里。國土面積3.72平方公里,海拔181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493畝,其中人均耕地3.57畝;有林地36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0戶,有鄉村人口135人,其中農業人口135人,勞動力9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0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3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全村飲用井水有30戶通電,該村尚未開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的農戶2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70%)擁有固定行動電話農戶25戶;行動電話農戶25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公里,全村擁有拖拉機3輛,機車20輛。
全村建有小水窖1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2畝,有效灌溉率為12.58%。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全部是土木結構房。
農村經濟
該村到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8萬元,占總收入的65.75%;畜牧業收入18.00萬元,占總收入的24.66%(年內出欄肉豬95頭,出欄牛4頭、出欄肉羊50、出欄雞200隻),林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0.68%;第二、三產業收入4.5萬元,占總收入的6.16%,工資性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1.74%;農民人均純收入263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種植業、養殖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9.54%。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7戶,共鄉村人口142人,其中男性82人,女性60人。其中農業人口140人,勞動力74人。該村全部是苗族。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4人,參合率59.15%。享受低保人員2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9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27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路樂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屏邊第二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3公里,距離中學29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5人,其中,小學生13人,中學生2人。
德宏盈江縣銅壁關鄉南嶺村白石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白石頭村隸屬於銅壁關鄉南嶺村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鄉東邊,距離村委會13.00公里,距離鎮24.00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1.52平方公里,海拔1,300.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1,800.00毫米,適宜種植草果、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374.00畝,其中人均耕地2.10畝;有林地266.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0戶,有鄉村人口198人,其中農業人口189人,勞動力10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6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1.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75.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8人,女黨員1人,團員12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7畝(其中:田145畝,地352畝),人均耕地2.5畝,主要種植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136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1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2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9畝,其他面積4867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50戶通自來水,有5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34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5畝,有效灌溉率為29.8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4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0.363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6.3456萬元,占總收入的81%;畜牧業收入7.764萬元,占總收入的13.5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1頭);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1.75%;第二、三產業收入0.605萬元,占總收入的1.06%。農民人均純收入17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茶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7.670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5.8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香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0戶,有鄉村人口197人,其中男性97人,女性100人。其中農業人口197人,勞動力120人。該村以彝、漢族為主(是彝、漢族混居地),其中漢族43人,彝族149人,其他民族5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農村合作醫療168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5.2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2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參加新農合人員名單姓名性別出生年月馬順祥男1961.04.19張麗華女1965.07.03馬雲貴男1989.01.28張朝雲男1959.04.14楊鳳仙女1962.10.03張海男1983.07.15楊瓊女1986.04.26...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臘哈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白河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1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人,其中小學生10人,中學生12人。
該村建有圖書室1個。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帳務。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05.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有固定資產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內的道路硬化建設及沼氣未能建完造成的造成問題,熱區發展的資金困難問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計畫發展改良品種茶葉園1000畝,發展短養長的香蕉套橡膠的特色產業800畝,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1750元增加到1800元。
盈江縣油松嶺鄉椿頭塘村委會白石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白石頭村隸屬於油松嶺鄉椿頭塘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油松嶺鄉西邊,距椿頭塘村委會2公里,距離油松嶺鄉20公里。國土面積有1.78平方公里,海拔1540米,年平均氣溫13.5℃,年降水量1640毫米,適宜種植茶葉、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350畝,其中人均耕地0.7畝;有林地132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21戶,有鄉村人口523人,其中農業人口523人,勞動力27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5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7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50畝(其中:田251畝,地99畝),人均耕地0.7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3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5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00畝,其它面積550畝;有矽石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212戶通自來水,無有農戶飲用井水。有12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10戶,占總數的90.9%,無有線電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1戶,占總數的100%,無固定電話。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農用運輸車2輛,拖拉機2輛,機車25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大陽能1戶,完成“一池三改”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1畝,有效灌溉率為60.2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磚(鋼)混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有10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3.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6萬元,占總收入的62.38%;畜牧業收入44萬元,占總收入的28.5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64頭,肉牛18頭,肉羊204隻,肉雞1876隻;林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1.82%;第二、三產業收入11.1萬元,占總收入的7.21%;工資性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3.9%。農民人均純收入198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3.9%,常年外出務工8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等,主要往縣內銷售。2010年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3.9萬元,全村種植業收入96萬元,占主產業銷售總收入63.38%;畜牧業主產業銷售總收入4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8.5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仔豬、無公害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仔豬繁育、無公害蔬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1戶,共有鄉村人口523人,其中:男性287人,女性236人。其中:農業人口523人,勞動力27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傣族混居地,其中傣族、景頗族9人。截止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06人,參合率97.87%;享受低保72人,五保戶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油松嶺鄉衛生院,距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0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01戶,占農戶總數的83.47%。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寨坡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油松嶺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2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4人,其中小學生39人,中學生21人。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無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57畝,土地流轉20畝。無有建立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無固定資產,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有1個黨小組,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1個,村小組幹部人數6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交通基礎設施滯後;2、民眾文化生活水平低;3、生活環境差有待改善。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茶葉、蔬菜種植特色產業;發展養殖業;發展勞務經濟。
屏邊苗族自治縣白河鄉臘哈白石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白石頭自然村隸屬於白河鄉臘哈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臘哈村委會4公里,距離白河鄉12公里。國土面積有4.5平方公里,海拔81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1330毫米,適宜種植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497畝,其中人均耕地2.5畝;有林地1367畝。全村有農戶50戶,有鄉村人口197人,其中農業人口197人,勞動力12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2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0.36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50元。該村有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7畝(其中:田145畝,地352畝),人均耕地2.5畝,主要種植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136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1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2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9畝,其他面積4867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50戶通自來水,有5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3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5畝,有效灌溉率為29.8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4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茶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7.670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5.8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香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臘哈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白河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1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人,其中小學生10人,中學生12人。
該村建有圖書室1個。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帳務。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05.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有固定資產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6人,全部是男黨員。該村有團員8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內的道路硬化建設及沼氣未能建完造成的造成問題,熱區發展的資金困難問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計畫發展改良品種茶葉園1000畝,發展短養長的香蕉套橡膠的特色產業800畝,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1750元增加到1800元。
自然村大盤點(三)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