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外形
牡蠣於公元前即已養殖以供食用;珍珠(pearl)可在 珍珠牡蠣的 外套膜中產生。牡蠣的兩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殼中部隆起;下殼附著於其他物體上,較大,頗扁,邊緣較光滑;兩殼的內面均白色光滑。兩殼於較窄的一端以一條有彈性的韌帶相連。殼的中部有強大的 閉殼肌,用以對抗韌帶的 拉力。殼微張時,借纖毛波浪狀運動將水流引入殼內(每小時流過的水量可達2~3加侖),濾食微小生物。牡蠣多雌雄異體,但也有 雌雄同體者。(食用牡蠣Ostrea edulis)牡蠣在夏季 繁殖。有的種類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則在雌體內受精。孵出的幼體球形,有纖毛,游泳數天后永久固著於其他物體上,經3~5年後收穫。真牡蠣(牡蠣科)包括牡蠣屬(Ostrea)、厚牡蠣屬(Crassostrea)和細齒蠣屬(Pycnodonte)3屬的種類。食用牡蠣分布在挪威到摩洛哥,經地中海到黑海一帶;雌雄同體;長達8cm(約3吋)。北美太平洋沿岸的奧林匹亞牡蠣(O. lurida,即淺黃牡蠣)長7.4cm(3吋)。O. frons亦常見。北美牡蠣(C. virginica,即維吉尼亞牡蠣或維吉尼亞厚牡蠣)原產聖羅倫斯灣到西印度洋群島,已引進北美西海岸;長15cm(6吋);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多為淡黃褐色,雜有紫褐色或黑褐色條紋;上殼中部隆起;雌體一次排卵可達5,000萬枚;在北美的食用貝中商業價值最大。西歐沿岸有葡萄牙牡蠣(C. angulata,即角厚牡蠣)。日本的長厚牡蠣(C. gigas)是最大牡蠣,長達30公分(1尺)。日本還有一種個頭較小的岩牡蠣。牡蠣可剝殼生食、熟食、燒烤、制罐頭或熏制,少量冷凍處理。受歡迎的維尼亞厚牡蠣品種包括:藍點厚牡蠣和林黑文厚牡蠣(因分別采自維吉尼亞州長島的藍點地區和林黑文灣地區而得名)。受歡迎的食用牡蠣品種包括英國的科爾切斯特牡蠣和法國的馬雷納牡蠣。
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蠣的殼內,牡蠣即分泌珍珠質將外物層層包起而形成珍珠。食用牡蠣產生的珍珠不光澤,價值不高。只有少數東方的種類,特別是波斯灣珠母貝(Meleagrina vulgaris)所產的珍珠質量最高。珠母貝主要分布於8~20?(48~120尺)的海水深處。珍珠多采自5歲以上的牡蠣,用手工方法將小粒珍珠植入珠母貝內,便在其周圍形成養殖的珍珠,大多珍珠養殖在日本或澳大利亞沿岸水域進行。
基因
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對太平洋牡蠣(Pacific oyster)的測序、組裝與分析,這是第一個測序的軟體動物基因組,將有助於填補我們對於種類豐富而較少研究的軟體動物家族的了解空白。這一研究線上發布在《自然》(Nature)雜誌上,揭示了牡蠣對高壓環境的獨特適應以及貝殼形成的複雜機制。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短讀(short reads)結合“分而治之”的fosmid合併策略測序並組裝了太平洋牡蠣基因組。這是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開發的一種新方法,可用於研究具有高水平雜合性和/或重複序列的基因組。經過數據處理,組裝牡蠣基因組大約為559Mb,總共有大約28,000個基因。
生活習性
生境
牡蠣生活的海底堅硬的區域叫做 牡蠣床,這些床位於或深或淺的 海水或有 鹽味的河口水域中,牡蠣生活在 潮間帶中區。食性
牡蠣固著型貝類。一般固著於淺海物體或海邊礁石上,以開閉貝殼運動進行攝食、呼吸。為濾食性生物,以細小的浮遊動物、硅藻和有機碎屑等為主要食料。牡蠣通過振動腮上的纖毛在水中產生氣流,水進入腮中,水中的懸浮顆粒被粘液粘住,腮上的纖毛和觸鬚按大小給顆粒分類。然後把小顆粒送到嘴邊,大的顆粒運到套膜邊緣扔出去。
天敵
鳥類、海星、螺類以及包括鰩在內的魚類均食牡蠣。鑽蠔螺(Urosalpinx cinenea,即灰色尾號螺)分布廣,常在牡蠣殼上用舌鑽一小孔,吸食其活組織。牡蠣面臨的其他生命威脅如牡蠣床會被一種叫做粉拖鞋的軟體動物霸占,牡蠣被擠出來,還有各種原生動物寄生蟲導致的疾病。人類過度捕撈和工業排污也是牡蠣面臨的危險。
生長繁殖
牡蠣屬於卵生型,6—8月是繁殖期。牡蠣多雌雄異體,但也有雌雄同體者。食用牡蠣(Ostrea edulis, 即歐洲平牡蠣)。牡蠣在夏季繁殖。有的種類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則在雌體內受精。受精卵發育成游泳的幼體,叫做:緣膜幼體(veliger larvae)。兩周以後緣膜幼體永久固著於其他物體上,比如其它牡蠣殼或岩石,固定三天以後,幼體失去了游泳的能力,變成了小的成體,叫做蚝仔(spats)。經3~5年後收穫。
炮製方法
1.生牡蠣:洗淨、曬乾,碾碎用。
2.煅牡蠣:將洗淨的牡蠣,置無煙爐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涼,碾碎。
價值功效
營養價值
1、每100g的牡蠣,鋅含量高達9.39mg,男性每天食用一個就可以滿足身體對鋅的需求;要 補鋅效果更好,可直接服用一些蛋白鋅類的鋅劑;2、牡蠣中所含豐富的牛黃酸有明顯的保肝利膽作用,這也是防治孕期肝內膽汁瘀積症的良藥;
3、所含的豐富微量元素和糖元,對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矯治孕婦貧血和對孕婦的體力恢復均有好處;
4、牡蠣又是補鈣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豐富,由於鈣被體內吸收時需要磷的幫助,所以有利於鈣的吸收;
5、牡蠣還含有維生素B12,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維生素B12中的鈷元素是預防惡性貧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質,因而牡蠣又具有活躍造血功能的作用;
6、牡蠣中所含的蛋白質中有多種優良的胺基酸,這些胺基酸有解毒作用,可以除去體內的有毒物質,其中的氨基乙磺酸又有降低血膽固醇濃度的作用,因此可預防動脈硬化;
7、牡蠣提取物有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高血脂病人的血脂和血中TXA2含量,有利於胰島素分泌和利用,又能使惡性腫瘤細胞對放射線敏感性增強,並對其生長有抑制作用。
食用功效
催情聖品生蚝(牡蠣)亦是大情聖 卡薩諾瓦的畢生之至愛,這傢伙能一天週遊在十數 美女身邊的秘訣也許歸功於其每日生吞40隻 生蚝。牡蠣之美在其鮮,所以那些“食用前最好要烹煮5分鐘以上”基本屬於不懂美味、不切實際的“ 安全謬論”。世界上最好的牡蠣產自歐洲、 北美與 日本,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資金去這些可靠衛生的產地吃的話,你只能忍受產生下瀉、嘔吐與反胃等現象之苦了。現在的養殖環境和 海洋正在遭受工業污染,而牡蠣正如其身體般,是個污染資源回收筒。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收斂固澀。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癧痰核,征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煅牡蠣收斂固澀,用於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
1、益陰潛陽,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煩躁、失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潮熱盜汗。
2、收斂固澀,治療虛汗、帶下、遺精。
3、軟堅散結,可治療結腫、包塊、痰火瘰癧。
注意事項
牡蠣,又稱為“海里的牛奶”。其富含大量蛋白質和人體所缺的鋅。食用牡蠣可防止皮膚乾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分解黑色素。它是難得的美容聖品。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為生牡蠣居高風險食物之首。因其含有兩種破壞力極大的病原體:諾羅病毒和霍亂弧菌。諾羅病毒可能引起胃腸炎。霍亂弧菌可引發高燒、感染性休克、皮膚潰爛性水泡,甚至可引起致命性的敗血症。
人工養殖
筏式養成
選擇潮
流暢通、餌料豐富、風浪平靜、水深在4m以上的海區可作牡蠣筏式養殖場地。近江牡蠣應選擇鹽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大連灣牡蠣應選擇遠離河口、鹽度較高的海區;太平洋牡蠣和褶牡蠣介於兩者之間。養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⑴吊繩養殖:適合於以貝殼做固著基的牡蠣,其養成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固著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10cm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於筏架上;二是將固著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3.5cm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每隔10cm左右夾1殼,垂掛於浮筏上。一般每繩長2~3m。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
⑵網籠養殖:利用扇貝網籠養殖。將無固著基的蠣苗或固著在貝殼上的蠣苗連同貝殼一起裝入扇貝網籠中,在浮綆上吊養。筏式養成一般放養蠣苗為每667㎡10萬粒,以貝殼作采苗器,每667㎡可吊養10000殼左右。蠣苗從5、6月份開始放養,至年底收穫,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5000kg以上。
灘涂播養
⑴場地選擇:灘涂播養應選擇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的內灣,底質以砂泥灘或泥砂灘為宜。潮區應選擇在中潮區下部和低潮區附近。
⑵播苗季節: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較為適宜。生產上最遲可在5月中旬播苗。
⑶播苗方法:1、乾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後灘面乾露時播苗。播苗前應將灘面整平,或築成畦形基地再播苗。乾潮播苗應儘量掌握播苗後即開始漲潮,以縮短蠣苗露空時間,避免中午日光曝曬時播苗。2、帶水播苗:就是漲潮後乘船播苗。播苗前將灘面劃成條狀,插上竹竿、木桿等作為標誌,待漲潮後在船上用鍬將蠣苗撒下。帶水播苗由於不能直接觀察到蠣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勻。播苗密度應根據灘質好壞、水的肥瘦而定。優等灘涂每667㎡播苗12萬粒左右,中等的10萬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萬~8萬粒。
蠣、蝦混養
⑴蝦池選擇:混養牡蠣的蝦池,底質以泥或泥砂質為宜,水深為1.3m以上,日平均換水率應達50%左右。前期透明度應控制在40~50cm,中後期控制在50~60cm。
⑵場地整理:苗种放養前,要徹底清淤,用推土機等工具將播放牡蠣苗種處的池底整平壓實,呈微凸狀,略高於周圍底面,可防蠣苗下沉被淤泥埋沒致死。
⑶播苗:在保證正常對蝦放養密度前提下,牡蠣苗種的播養量以每667㎡3萬粒左右為宜。播苗時間應選擇在4月初,苗種子選手規格以殼長2cm以上為好。播苗應力均勻,並避開環溝低洼處和投餌區,播苗面積占池底面積的1/4~1/3。
投石養殖
用做牡蠣采苗器的石塊,此時成為牡蠣的養成器材。生長期較短的褶牡蠣可在采苗場就地分散養成;生長期較長的近江牡蠣要移到養成場養成。養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種:
⑴漫天星:蠣石雜知己無章地放置。
⑵梅花式:一般為5~6塊蠣石為1組。
⑶行列式:排寬0.5~1m,排間距為0.6~1.5m。深水養殖可在投石采苗後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穫。
插竹養殖
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將採到的 蠣苗就地稀疏養殖。養成時,蠣竹的排列方式有兩種:⑴直插:以150~179支蠣竹直插成排,排長3~5m;或者以100~120支蠣竹插成排,排中間留有2~3個空檔,以暢通水流。
⑵斜插:以23~26支蠣竹插成1堆,堆底寬45~60cm,頂寬33~36cm,堆和堆之間相距20~25cm。由5~6堆組成1排,排與排之間相距2.5m左右。每667㎡可插8000~10000支蠣竹。
橋式養殖
利用橋式采苗方法采苗後,將石條重新整理,疏散密度,進行養成。一般6~7塊石條為1組,組與組之間用石條相連成1列。組間距離為50~60cm,列與列之間距離1~2m。養成期間,應將石條的陰面與陽面互換,使兩面牡蠣生長均勻。
立石養殖
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區采苗後,只要苗量合適,可以任其自然生長,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穫。此法主要用於褶牡蠣的養殖。
柵式養殖
這種養殖方法是在水深2~4m、風浪平靜、餌料在此之後內灣設定固定的柵架,架子的設定同柵式采苗。蠣苗多以串聯的貝殼、水泥瓦等固著基,成串的掛在柵架上養。每串長1~1.5m,串間距0.5~1m。養殖密度不宜過高,嚴防觸底,以免某些底棲敵害生物的侵襲。
養成管理
管理
1.翻石(移石):就是移動一下蠣石的位置。翻石可避免牡蠣被淤泥窒息死亡,並能攪動浮泥,增加餌料的營養鹽,促進牡蠣的生長。一般養成期間翻石2~3次。
2.防洪:在多雨季節,須注意預防洪水流入,或圍堤挖溝抗洪,或將牡蠣移向高鹽的深水海區進行養。
3.越冬:在北方養殖的大連灣牡蠣、近江牡蠣,一般都要經過2~3個冬季結冰期。在結冰前要檢查1次,將可能 受到威脅的牡蠣向深水移植,使其安全過冬。
4.肥育:在收穫前1~2個月,將牡蠣移到優良肥育場肥育,以達增產的目的。
5.防止人為踐踏:灘播牡蠣只能在灘面上濾水攝食,一旦陷入泥中就無法正常生活窒息死亡。應嚴禁隨意下灘踐踏,管理人員下灘時應沿溝道行進。
6.疏通溝道:經常檢查排水溝道是否暢通,退潮後灘面應儘量不積水,以防水溫過高、敵害潛居、浮泥深沉等造成牡蠣死亡。
7.除害:牡蠣的敵害很多,要結合翻石時進行清除,在紅螺、荔枝螺繁殖盛期7~9月份期間,應潛水捕捉其親貝及卵袋。在蟹類活動頻繁的季節里,加強管理,捕捉敵害。
8.防風:颱風對養殖設施破壞性很大,還傳捲起泥砂埋沒固著器及牡蠣。因此,颱風過後要及時搶救,修理筏架,扶植倒下或埋沒的固著器。
防治
1.幼體細菌性潰瘍病:病原為鰻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酸弧菌(V.alginolyticus)等。各種牡蠣的育苗過程中都可能發生此病。浮游的幼蟲被感染後即下沉固著,或活動能力降低,突然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質清潔;
2)發現患病幼體立即棄掉;
3)投餵的單胞藻無弧菌污染;
4)單獨或聯合使用過濾、臭氧和紫外光線消毒育苗用水;
5)每立方米水體用複合鏈黴素50~100g或氯黴素10g全池潑灑,連續3~5天。
2.牡蠣的派金蟲病:病原為海水派金蟲(Perkinsus ma-rinus)。派金蟲病是牡蠣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此病地理分布廣泛。主要侵害一年以上的牡蠣。牡蠣的死亡發生在夏季和初秋(8~9月份),以後隨著天氣變冷、水溫下降,死亡也減少。流行病的發生與較高的水溫(30℃)和較高的鹽度(30‰)有關。鹽度在15‰以下或水溫低於20℃或高於33℃時,即使有派金蟲寄生,牡蠣也不會死亡。慢性感染的牡蠣,身體逐漸消瘦,生長停止,生殖腺的發育也受到阻礙。感染嚴重的牡蠣殼口張開而死,特別在環境條件下不利時死亡更快。
防治方法
1)避免用已感染的牡蠣作為苗種;
2)牡蠣幼蟲固著變態前將固著徹底清刷乾淨,將老牡蠣完全除掉,除去蠣床之間的有活牡蠣附著的任何物體,蠣床不要太密集;
3)牡蠣長到適當大小時就儘早提前收穫以避免疾病的發生;
4)牡蠣養在低鹽度(15‰)的海區可抑制疾病發展。
食物相剋
牡蠣惡麻黃、吳茱萸、辛夷。
與啤酒同食易發痛風。
製作指導
1.收斂固澀宜煅用,余均生用。
2.肝陰不足,肝陽上亢,頭暈脹痛,目眩耳鳴,煩熱面赤,或漸覺肢體不利者,可與代赭石、生龜甲、白芍、懷牛膝等配伍,以平肝滋陰。
4.肝腎陰虧,肝火灼津為痰,痰火凝聚而成瘰癧癭瘤者,可與玄參、貝母相合。
5.自汗、盜汗者,可與黃芪、麻黃根、浮小麥配伍。
獨特價值
滋補強壯
牡蠣含18種胺基酸、肝糖元、B族維生素、牛磺酸和鈣、磷、鐵、鋅等營養成分,常吃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牡蠣所含牛磺酸降血脂、降血壓。
在古希臘神話里牡蠣是代表愛的食物。從中醫角度牡蠣通水氣,滋潤肺部,利於腎水。西醫驗證它是含鋅最多的天然食品之一(每百克蚝肉含量高達100mg),也就是每天只吃2~3個牡蠣就提供你全天所需的鋅。鋅的巨大價值體現在它是男性生殖系統里至關重要的礦物質,尤其是近五十年男性的精子數量下降明顯,更需補充足夠的鋅。
寧心安神
崔禹錫在《食經》中說“牡蠣肉治夜不眠,治意不定”。經常食用可以減少陰虛陽亢所致的煩躁不安、心悸失眠、頭暈目眩及耳鳴等症狀。牡蠣中所含的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特別是硒可以調節神經、穩定情緒。
益智健腦
所含的牛磺酸、DHA、EPA是智力發育所需的重要營養素。糖元是人體內能量的儲備形式,能提高人的體力和腦力的活動效率。另外藥理學試驗研究表明,運用牡蠣殼增加體內的含鋅量,可提高機體的鋅鎘比值,有利於改善和防治高血壓,起到護腦、健腦作用。
益胃生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牡蠣“肉治虛損,解酒後煩熱,……滑皮膚,牡蠣殼化痰軟堅,清熱除濕,止心脾氣痛,痢下赤白濁,消疝積塊。”它性微寒,同時兼具制酸作用,所以對胃酸過多、或患有胃潰瘍的人更有益處。
強筋健骨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牡蠣)久服,強骨節,殺邪氣,延年”。牡蠣中鈣含量接近牛奶,鐵含量為牛奶的21倍,食後有助於骨骼、牙齒生長。
細膚美顏
牡蠣中鈣使皮膚滑潤、銅使膚色好看,看起來特別有血色;鉀可治療皮膚乾燥及粉刺;維生素也可以使皮膚光潤,同時可以調節油脂的分泌。
延年益壽
牡蠣富含核酸,核酸在蛋白質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因而能延緩皮膚老化,減少皺紋的形成。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合成核酸的能力逐漸降低,只能從食物中攝取,人們日常所飲的牛奶在這方面遠遠不及“海底牛奶”的營養價值。
鑑別方法
鑑別要點
長牡蠣、近江牡蠣和大連灣牡蠣的主要特徵是:長牡蠣為長條形,長度可達35cm,鱗片堅厚呈層狀、質硬,斷面層狀潔白、味微鹹;而近江牡蠣則多呈類圓或卵圓形,鱗片呈同形環狀,層層相疊;大連灣牡蠣則為類三角形,鱗片稍堅呈水波狀。三者形狀迥異,較易區分。
快速鑑別
1、長牡蠣:殼大型、堅厚,長條形或長卵圓形,背腹緣幾乎平行,一般殼長為殼高3倍;殼長:左殼30~35cm右殼22~33cm。殼高:左殼9.5~10cm,右殼8.5~9.5cm。右殼較平如蓋,殼外面鱗片尖厚,自殼頂向後緣環生,呈波紋狀,排列稀疏,但趨向癒合,無縱褶;殼面平或具數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殼內面瓷白色,有脊或無;殼頂兩側無小齒。閉殼肌痕大,呈蹄形,瓷白、紫棕色或黃色等,位於殼的後部背側。左殼稍凹或很深,殼外面鱗片較右殼更粗大,但形狀相同;殼內面頂部具寬大而長的韌帶槽,長度為寬度的2倍以上,顏色與右殼相同,無臭,味微鹹。
2、近江牡蠣:貝殼大形,堅厚,呈圓形、卵圓形、三角形和長形不等。殼長:左殼13~24cm,右殼12~24cm。殼高:左殼9~15cm,右殼8.5~14cm。右殼較左殼小,略扁平,殼外表環生同心狀鱗片,形狀隨年齡不同而變化,一至二年生個體鱗片扁平薄脆,有的呈游離狀,二至數年個體鱗片平坦,有的在後緣起伏或微波狀;多年生個體鱗片完整,層層相疊,堅厚如石。殼面具灰、青、紫、棕等色彩。殼內面白色,邊緣有的具灰紫色,無齒,閉殼肌痕大,腎形或半圓形,紫黑色,位於中部背側。左殼較右殼大、厚,同心鱗片與右殼類似,但層次少。殼內面白色,有的周圍呈灰紫色。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