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漢唐時期

據《漢書地理志》和《新纂雲南通志》等歷史文獻資料記載,瀘西縣縣名含義有兩種說法:一說因城西有瀘源洞而得名;一說因城西有瀘川而得名。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定漏江縣,隸屬牂牁郡。東漢,為漏江縣,屬益州牂牁郡。三國蜀漢,屬益州建寧郡漏江縣。西晉,屬寧州建寧郡漏江縣。東晉至南朝梁,屬寧州。北朝周,屬南寧州。隋,屬南寧州總管府。
唐初,屬劍南道戎州。武德元年(618年),改置隴堤縣,屬郎州。唐南詔國,為彌鹿部,屬拓東節度。
宋元時期

元憲宗七年(1257年),屬落蒙萬戶。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廣西路。後置宣撫司,又廢。轄師宗、彌勒2個千戶總把。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師宗、彌勒千戶總把改置師宗州、彌勒州。大德四年(1300年),維摩州改屬廣西路。
明清時期

民國時期

民國十八年(1929年),廢道直屬雲南省。同年11月,改廣西縣為瀘西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雲南省第3行政督察區(駐彌勒縣)。
新中國成立後
1950年,屬宜良專區。
1954年6月12日,政務院批准撤銷宜良專區,所轄的瀘西縣劃歸曲靖專區。
1958年10月23日,師宗、羅平、瀘西合併,成立師宗縣,縣府駐師宗縣城,屬曲靖專區。
1959年2月15日,瀘西縣從師宗縣撤出,仍屬曲靖專區。
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瀘西縣,將原瀘西縣的行政區域並歸彌勒縣,改屬紅河州。
職務姓名 縣長莫偉 常務副縣長唐衛平 副縣長周宏偉、長方偉、盧涌瀅、劉泉 副縣長(掛職)施佳辰、楊榆璋、王仁祥、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