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群落

海洋生物群落

廣闊的海洋由於各部分的深度、光照、鹽分和生物種群結構不同,可進一步劃分為海岸帶、淺海帶和遠洋帶等。海岸帶位於陸地和海洋交界處,水深從幾米到幾十米,光照充足,含鹽量、水溫和地形變化較大。由河流帶來的有機物質比較豐富。

基本分類

海洋生物群落海洋生物群落也像湖泊群落一樣分為若干帶:

①潮間帶(intertidal)或沿岸帶(littoral zo-ne),即與陸地相接的地區。雖然該帶內的生物幾乎都是海洋生物,但那裡實際上是海陸之間的群落交錯區,其特點是有周期性的潮汐。生活在潮間帶的生物除要防止海浪衝擊外,還要經受溫度和水掩與暴露的激劇變化,發展許多有趣的形態和生理適應。潮間帶的底棲生物又因底質為沙質、岩石和淤泥分化為不同類型。

②潮間帶以下為淺海或亞沿岸帶(neritic或sublittoralzone),包括從幾米深到200米左右的大陸架範圍,世界主要經濟漁場幾乎都位於大陸架和大陸架附近,這裡具有豐富多樣的魚類。

③淺海帶以下沿大陸坡之上為半深海帶(bathyl zone),而海洋底部的大部分地區為深海帶(abyssal zone)。深海帶的環境條件穩定,無光, 溫度在0~4℃左右,海水的化學組成也比較穩定,底土是軟的和粘泥的,壓力很大(水深每增10米,即增加1個大氣壓)。食物條件苛刻,全靠上層的食物顆粒下沉,因為深海中沒有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由於無光,深海動物視覺器官多退化,或者具發光的器官,也有的眼極大,位於長炳末端,對微弱的光有感覺能力。適應高壓的特徵如薄而透孔的皮膚,沒有堅固骨骼和有力肌肉

大洋帶(Pe-lagic zone),從沿岸帶往開闊大洋,深至日光能透入的最深界線。大洋區面積很大,但水環境相當一致,唯有水溫變化,尤其是暖流與寒流的分布。大洋缺乏動物隱蔽所,但保護色明顯。

生物群落類型

紅樹林、珊瑚礁、馬尾藻海都屬於海洋中特殊的生物群落類型。河口灣是大陸水系進入海洋的特殊生態系統,由於許多河口灣是人類海陸交通要地,受人類活動干擾甚深,也易於出現赤湖,河口灣生態學是一個重要研究領域。

特殊的生物群落

最近,一些學者在考察深海生物時,發現了一些極為特殊的生物群落,它位於Galapogos群島附近深海中央海嵴的火山口周圍,火山口放出的水流溫度高於周圍200℃,棲居著生物學界前所未知的異乎尋常的生物,如1/3米長的蛤和3米長的蠕蟲。這些生物的食物來源是共生的化學合成細菌,它通過氧化硫化物和還原CO2而製造有機物,生產腺苷三磷酸。難以使人相信的,這些細菌竟能在200℃高溫下生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