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 --- 1626年9月30日),於明嘉靖三十八年( 公元1559年 )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滸河部赫圖阿拉城(後改稱:興京,今中國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老城村)。1616年,即明萬曆四十四年在赫圖阿拉創建“大金”朝,在位10年。1626年,病逝於靉福陵隆恩門雞堡(今瀋陽市于洪區翟家鄉大挨金堡村 ),終年68歲。後葬於瀋陽福陵(今瀋陽東陵),廟號“太祖”。諡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出身豪門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2月21日),努爾哈赤出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後改稱
努爾哈赤半身朝服像
興京,今中國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塔克世的家中。努爾哈赤出生時,正值16世紀後半期,統治中國明朝雖然依然政權穩固,但已漸漸走向衰落。努爾哈赤的先人都非等閒之輩,從六世祖猛哥帖木兒開始受到明朝冊封。祖父覺昌安(明代譯作叫場)、父塔克世(明代譯作他失)為建州左衛指揮,母為顯祖宣皇后。
在當時的東北地區,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部隊。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間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間的矛盾縱橫捭闔,以控制局勢。明朝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努爾哈赤的外祖父)於萬曆二年(1574年)叛明被李成梁誅殺。王杲的兒子阿台章京得以逃脫,回到古勒寨(今新賓上夾河鎮古樓村)。阿台之妻是覺昌安的孫女。

統一女真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覺昌安、塔克世進城去勸降,因戰事緊急被圍在寨內。建州女真蘇克素滸河部圖倫城的城主尼堪外蘭在李成梁的指揮下誘阿台開城,攻破古勒寨之後屠城,覺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倖免,家中只剩努爾哈赤一人倖存,從此立下復仇誓言:殺死尼堪外蘭。努爾哈赤和他的弟弟舒爾哈齊在敗軍之中,因儀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努爾哈赤歸途中遇到額亦都等人擁戴,用祖、父所遺的13副甲冑起兵,開始統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戰爭。他回到建州之後,派人質問明朝為什麼殺害其祖父、父親。明朝歸還努爾哈赤祖、父遺體,並給他“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

建立大金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爾哈赤率領部眾去攻打尼堪外蘭,攻克圖倫城,尼堪外蘭逃走到鵝爾渾。
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爾哈赤向李岱駐守的兆佳城(今遼寧新賓下營子趙家村)發動攻擊,取勝並生擒李岱。
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努爾哈赤攻克鵝爾渾,尼堪外蘭逃到明朝領地。努爾哈赤請求明邊吏押還尼堪外蘭,並將他處死。
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在“建州老營”的廢址上建城,該城在天命六年(1621年)後金遷都遼陽後被稱為佛阿拉,即“舊老城”(今新賓縣永陵鎮二道村)。
據《滿洲實錄》,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努爾哈赤採用了蒙古文字而為滿語配上了字母。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去北京向明朝朝貢。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遷都到赫圖阿拉。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成為後金大汗。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攻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

征討明廷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4月13日,努爾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師,宣讀了與明朝結有的七大恨的討明檄文。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明廷徵集十四萬軍隊討伐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掌握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在薩爾滸之戰,大敗明軍,殺明軍約六萬人,取得勝利。之後,智取開原和鐵嶺,使明朝在遼東地區失去了御守後金西去的禁止。明人評曰:鐵嶺、開原,為遼重蔽,既並陷賊,則河東已在賊握中。
明天啟元年即金天命六年(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興建東京城。
天啟二年即金天命七年(1622年),努爾哈赤大敗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奪取明遼西重鎮廣寧(今遼寧北鎮市)。
明天啟五年(1625年)三月,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在統治遼東期間,多次在征戰中進行血腥殺戮。
明天啟六年(1626年)一月,努爾哈赤發起寧遠之戰,明朝守將袁崇煥以葡萄牙制的紅夷大炮擊敗之,兵退盛京(瀋陽)。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五月,明將毛文龍進攻鞍山,努爾哈赤回師盛京。[4]患病駕崩
明天啟六年(1626年)七月中旬,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湯泉療養,八月初七,大漸,十一日,乘船順太子河而下,病死於靉(ài)福陵隆恩門雞堡(今瀋陽市于洪區翟家鄉大挨金堡村),終年六十八歲。努爾哈赤葬於瀋陽福陵(今瀋陽東陵),廟號“太祖”。

為政舉措

政治

努爾哈赤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國策。對於早年來投、率軍征戰、盡忠效勞的“開國元勛”,如費英東、額亦都、何和里、扈爾漢、安費揚古等“五大臣”及楊古利、冷格里等人,給予特別禮遇和優待,賜給大量人畜財帛,任為高官,封授爵職,聯姻婚娶,榮辱與共。當這些功臣出了差錯時,他著重指出“貧時得鐵,猶勝於努爾哈赤雕塑

金”,常以其功而從輕處治。努爾哈赤招徠了許多有才之人,他們獻計獻策,多次進入大明掠奪使女真部逐漸“民殷國富”,為建立和壯大後金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在軍事與外務上,努爾哈赤制定了具體的方針、政策和策略。採取了“恩威並行,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即以撫為主,以剿相輔的方針。其具體內容有三:
一為抗拒者殺,俘獲者為奴。因納殷部七村諸申降後復叛,據城死守,“得後皆殺之”。額赫庫倫部女真拒不降服,努爾哈赤遣兵攻克,斬殺守兵,“獲俘一萬”,滅其國,“地成廢墟”。
二是降者編戶,分別編在各個牛錄內,不貶為奴,不奪其財物。原是部長、寨主、貝勒、台吉,大都封授官職,編其舊屬人員為牛錄,歸其轄領。
三為來歸者獎。對於主動遠道來歸之人,努爾哈赤特別從厚獎賜。當他聽說東海虎爾哈部納喀達部長率領一百戶女真來投時,專遣二百人往迎,到後,“設大宴”,厚賜財物,“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賜役使阿哈十對、乘馬十匹、耕牛十頭”,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對其他隨從人員,亦“俱齊備厚賜之”。這樣就縮小了打擊面,爭取到許多部長、路長帶領屬人前來歸順。

軍事

努爾哈赤戎馬生涯長達44年,史稱他“用兵如神”,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統帥,在軍事謀略上,在指揮藝術上,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圍城攻堅、裡應外合、鐵騎馳突、速戰速決,體現了高超的智慧。他在薩爾滸之戰中,採取“恁(nèn)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兵略,成為中國軍事史上集中兵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他在軍隊組織、軍隊訓練、軍事指揮、軍事藝術等方面的作為,都可圈可點。特別是他在作戰指揮藝術上,對許多軍事原則,如重視偵察、臨機善斷努爾哈赤御用劍、誘敵深入、據險設伏、巧用疑兵、驅騎馳突、集中兵力、各個擊破、一鼓作氣、速戰速決、用計行間、裡應外合等,都能熟練運用並予以發揮。

民族

蒙古族
努爾哈赤興起後,對蒙古採取了既不同於中原漢族皇帝、也不同於金代女真皇帝的做法。他用編旗、聯姻、會盟、封賞、圍獵、賑濟、朝覲(jìn)、重教等政策,加強對蒙古上層人物及部民的聯繫與轄治。後漠南蒙古編入八旗,成為其軍政的重要支柱;喀爾喀蒙古實行旗盟制;厄魯特蒙古實行外扎薩克制。後康熙帝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清朝對蒙古的撫民固邊政策,其經始者就是努爾哈赤。
漢族
努爾哈赤在東北對漢族實行“抗拒者被戮,俘取者為奴”、“不論貧富,均皆誅戮”的政策。[6]在入關前,一面吹噓他優待“尼勘”[7],一面卻對漢人實施民族壓迫,稍有反抗,便大肆屠殺,殘殺了100多萬遼東漢人。[8]同時還讓大量的當地漢族及其他民族百姓充當奴隸。[9]努爾哈赤從“恩養尼堪”轉變為濫施屠戮大殺遼民,“不論貧富,均皆誅戮”[10],殺人越多,民心越恨,反抗愈烈。他從任用漢官、依靠漢官,錯誤地改為懷疑、排斥、歧視漢官,失去了大部分漢官對金的支持。

制度

女真民俗壯者皆兵,素無其他徭役,平時多以漁獵為生。每次作戰或行獵,女真人依家族城寨出師,以十人以一人為牛錄額真總領其餘九人負責各方動向。努爾哈赤起兵正是利用女真人這種傳統的狩獵組織形式,牛錄額真也成為建州治下的官名之一,起初總分為環刀、鐵錘、串赤(鐵丳皮牌)、能射四軍,成為後來創建旗制的基礎。[12]隨著努爾哈赤兵馬越來越多,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在吞併烏拉以後對屬下人馬進行一次整編,以三百人為一牛錄,設定一牛錄額真(後稱佐領)管理,並以黃、白、紅、藍四色為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十一月,努爾哈赤烏拉後,規模更為擴大,於是以五牛錄為一甲喇,設一甲喇額真(後稱參領);五甲喇為一固山(旗),設一固山額真(後稱都統),以梅勒額真(後稱副都統)二人副之;固山額真之上則由努爾哈赤之子侄分別擔任旗主貝勒,共議國政。旗的數目又在原有四旗基礎上再增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為八旗,分長甲、短甲、巴雅喇三兵種,分別是清朝時期前鋒、驍騎和護軍營的前身。此後隨著勢力的進一步擴張,接下來的幾代統治者對旗制又有所改進,但八個旗這一數目未再有任何變動。
除了軍事外,八旗制度還兼有行政、生產、司法、宗族諸職能。努爾哈赤創製八旗使來自不同地區、凝聚力渙散的女真部民整合為一組織紀律性很強的社會整體,增強了軍隊戰鬥力的同時也成為了努爾哈赤成就霸業的一把利刃。

文學

女真人在金朝時期曾依照契丹字創建女真字,但因金國亡於元朝之後中原女真人高度漢化,而東北女真又受蒙古影響,導致女真文在明朝中後期徹底失傳,以至於明末女真人“凡屬書翰,用蒙古字以代言者十之六七,用漢字以代言者十之三四”。所以後來努爾哈赤崛起,深感與明朝、朝鮮往來文書需要反覆譯寫多有不便,於是指示大臣噶蓋和學者額爾德尼二人創製文字來解決這一問題。起初二者以女真人早已習慣書寫蒙古文為由表示不便製造新文字,努爾哈赤則以“如何以我國之語制字為難,反以習他國之語為易耶”給以反駁,並提出借用蒙古字母拼寫女真語。後來,二人根據努爾哈赤之意創製而成並頒行,被後世稱為“無圈點滿文”(老滿文),此後再經達海於天聰年間徹底完善,為“有圈點滿文”(新滿文)。
努爾哈赤主持創製和頒行滿文使其治下部民相互交流、書寫公文、記載政事、翻譯漢籍等方面更為便利。翻譯而成的大量漢籍也使努爾哈赤本人及其後世統治者在中原歷代王朝的歷史中吸取了大量經驗。

個人檔案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年號:天命
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
出生地:赫圖阿拉城(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區永陵鎮老城村)
屬相:羊
父親:塔克世,後追尊為顯祖宣皇帝
母親:喜塔拉氏,後追尊為顯祖宣皇后
排行:顯祖塔克世長子
初婚:19歲
原配:佟佳氏,即元妃
配偶:皇后2人、妃3人、側妃4人、庶妃5人、福晉3人等等
子女:16子,8女
即位時間:天命元年正月初一日(1616年2月17日
即位年齡:58歲
在位年數:11年
卒年: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享年:68歲
死亡地:瀋陽
廟號:太祖
諡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陵寢:褔陵
繼位人:愛新覺羅·皇太極(即清太宗)
最得意:薩爾滸之戰奪得勝利
最失意:兵敗寧遠
最不幸:父、祖被殺害
最痛心:殺死長子褚英
最擅長:謀略

生平簡介

努爾哈赤努爾哈赤

萬曆十一年(1583)五月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部眾三十人起兵。逐漸吞併了其他建州部落(僅棟鄂部長阿海就有兵四百),海西葉赫、烏拉、哈達強部,降服建州、海西、“野人”數以萬計的女真,建立後金國,登上女真王的寶座。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五日“乘隙突入”,撫順淪陷,東州、馬根單等五百餘城堡淪陷,明國被掠人畜三十萬,編降民一千戶,又擊敗遼東總兵官張承胤、副將頗廷相來援之兵一萬,殺總兵、副將、參將、游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員,獲馬九千匹、甲七千副。明將李永芳背叛民族和國家投靠了努爾哈赤,從游擊擢升副將,又以孫女嫁彼為妻,尊稱為“撫順額駙”,並賞賜降民大量牛、馬、豬、犬、衣物、房、田,依照明制設官,令李永芳統管。撫順失陷,總兵戰歿,敗報至京,“朝野震驚”。明廷起用曾任“經略朝鮮軍務”要職和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寧遠伯李成梁之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兵四方,議兵十萬、餉三百萬,準備大舉征剿建州。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閏四月,遼東巡撫李維翰移咨朝鮮待機合剿,指責“建酋奴兒哈赤”“無端生事,計襲撫順,公行叛逆,罪大惡極,法當誅討”。總兵李如柏宣稱:“今已有明旨,選精兵百萬,勇將千員,分路並進,務擒元惡,梟首藁街。”萬曆四十六年十二月經略楊鎬奏上“擒奴賞格”,兵部尚書黃嘉善覆奏,萬曆帝批准,頒示天下。賞格規定,擒斬努爾哈赤、“八大總管”、“奴酋十二親屬伯叔弟侄”,及其中軍、前鋒、“領兵大頭目”、“親信領兵中外用事小頭目”的,一律重賞,封授世職。葉赫金台石、布揚古貝勒能“擒斬奴酋”,“即給予建州敕書,以龍虎將軍封殖其地”。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官將,議定分兵四路,北路以原任總兵馬林為主將,西路主將是山海總兵杜松,南路由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將,東路主將是總兵劉綖。四路兵共八萬八千五百餘人,加上朝鮮兵一萬三千餘及葉赫兵二千,號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約定分道出邊,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集中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天命四年六月十六日,努爾哈赤乘明攝開原道事的推官鄭之范貪婪昏庸不理防務和總兵馬林鬆懈疏忽,率領大軍偷襲遼東軍事要鎮開原,馬林等官將英勇獻身。七月二十五日鐵嶺淪陷。在軍事進展異常順利的形勢下,努爾哈赤在政治上、經濟上、外交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鞏固內部、壯大實力、突破包圍,為奪取遼東創造條件。

天命四年七月,原開原千總王一屏、戴集賓、金玉和、白奇策及守堡戴一位,因“子女被俘”,帶二十餘人“覓妻子來降”。佟家的二十人亦叛明逃來。努爾哈赤十分高興,諭告說:“尼堪無叛逃他國之例”,“觀此來降者,知天意佑我矣。彼聞吾養人,故來投耳”,“我等應善養來投之人”。遂賜六員千總各人五十名、牛馬五十匹頭、羊五十隻、駱駝二頭、銀五十兩、綢緞十匹、布一百匹。賜守堡、把總等官各四十人、牛馬四十匹頭、羊四十隻、駱駝一頭、銀四十兩、紬緞八匹、布八十匹。其餘隨從人員各依職務,賜予妻子、役使阿哈、田舍、耕牛、乘馬、衣服、糧食等物。七月二十六日,努爾哈赤率後金軍,在鐵嶺擊敗喀爾喀部齋賽等貝勒援明之兵,生擒齋賽父子三人及色本等二十名貝勒、台吉,使滿蒙關係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天命五年三月,努爾哈赤第一次制定“論功序爵”的制度,援用明朝官稱,設總兵官、副將、參將、游擊,均分為三等,大體上原來任固山額真之人即為總兵官,梅勒額真為副將,參將、游擊為甲喇額真,原來當牛錄額真的,一律為備御。從總兵官至備御,皆為世職。另外,每牛錄下,設千總四員。這對鼓勵八旗官將效忠於汗為國出力,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天命五年六月初四日,努爾哈赤命豎二木於門外,下令說:“凡有下情不得上達者,可書訴詞懸於木上,吾據訴詞顛末,以便審問。”這一措施,有利於體恤民隱,主持公正,使下情有可能上達於汗。同月,努爾哈赤第一次派遣人丁,“往東海煮鹽”。建州女真地區素不產鹽,一向依靠“撫賞”、“告討”,從明朝邊臣手中領取十斤八斤二十斤鹽,十分困難,以致相當多的女真人長期沒有鹽吃,包衣阿哈常因無鹽食而離主逃走。這次煮鹽,效果顯著,不久便運回一二十萬斤,“於國內按丁給與”,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食鹽供應極為緊張的局面。

天命五年九月,努爾哈赤處理了皇族內部糾紛的重大案子,第一次提出了“共治國政”的制度。相當長的時間裡,二貝勒阿敏厭惡其異母之弟齋桑古貝勒,大貝勒代善的福晉虐待前妻之子碩托貝勒,關係十分緊張。九月初三日有人首告齋桑古、碩托欲叛逃明國,十三日努爾哈赤與諸貝勒、大臣議定,“發兵堵截通往明國之路”,當晚將二人拘留監禁,代善、阿敏向汗奏乞,欲殺二人。二十日努爾哈赤斷定齋桑古、碩托是與其兄其父不和而出怨言,並非叛逃,下令釋放。隨即查明,代善不將“良好僚友、國人”分與前妻之子岳托、碩托,並誣告碩托與己二妾通姦。努爾哈赤大怒,嚴厲譴責代善,憤怒指出這種聽信後妻讒言欲殺親子之人,“哪有資格當一國之君,執(掌大政)!”立即當眾宣布:“先前(欲使代善)襲父之國,故曾立為太子,現廢除太子,將使其專主之僚友、部眾盡行奪取。”二十八日,代善親手殺死繼妻,遣人向努爾哈赤奏請,要求“若蒙父汗不處死刑而得再生”,希望允己叩見請罪。努爾哈赤表示了寬厚的態度,並令代善與諸弟立誓緩和關係。代善對天發誓,今後“不再為非”、懷抱怨恨。八和碩貝勒、眾大臣“亦立誓書”,指責了代善的過失,宣布“立阿敏台吉、莽古爾泰台吉、皇太極德格類、岳托、濟爾哈朗、阿濟格阿哥、多爾袞多鐸為和碩額真”,規定新汗“不得恣意橫行”,不能出於一己私怨而貶革勤理政務的和碩額真。如果某一和碩額真犯有擾亂政務的罪行,則由另外七旗和碩額真集議裁處,該罰則罰,該殺則誅。代善雖被革除太子,但仍舊統轄原有的正紅、鑲紅二旗,仍居四大貝勒之首,佐理國政,統軍出征。後金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有了較大程度的緩和。

姓氏之迷

據文獻記載,努爾哈赤的姓氏有六種說法——

努爾哈赤畫像努爾哈赤畫像

清太祖努爾哈赤姓什麼?一般人可能會毫不猶豫地說出姓愛新覺羅。其實關於努爾哈赤的姓氏,文獻記載,稗官野史,雜說紛紜,莫衷一是,成為一團歷史之謎。據文獻記載就有六種說法:認為努爾哈赤姓佟、童、崔、雀、覺羅、愛新覺羅。 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話為名,認為其姓氏“愛新覺羅”原系天賜。
努爾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謎團重重,原因在於,滿洲開始沒有文字,沒能留下原始的滿洲文獻記載;sohu-it此外,清朝編修《明史》,凡是對清朝皇室祖先不利的史實或被刪除、或被篡改。《清太祖實錄》不提清朝皇室祖先的舊事,他們編一些奇異的神話,來隱瞞歷史的真相。

愛新覺羅

據《清太祖實錄》記載,清朝皇帝都認為自己姓愛新覺羅,其中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有三個仙女在池中沐浴,一隻神鵲銜來一枚果子,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仙女愛不釋手,把果子放入口中,吞進腹中,從而有了身孕,生下一個男孩,男孩相貌奇異,而且剛出生就能說話,仙女告之,他姓愛新覺羅,名叫布庫里雍順。布庫里雍順也就是清朝皇帝的祖先。
清朝在《清太祖實錄》之後,官修的“會典”、“宗譜”、“通志”等,以及皇帝的御製詩文,凡屬清代的官書,都來自努爾哈赤及其後裔一方的記載,都是“欽定”、“御製”,也都是說自己姓愛新覺羅sohu-it。

“童”和“佟”

在明朝、朝鮮的文獻記載中,努爾哈赤姓“童”或“佟”。

剛開始滿洲並沒有滿文,當時明朝、朝鮮的官私書籍里,關於清朝先世的姓氏又是怎樣記載的呢?

閻崇年考證,明朝和朝鮮的文獻均有記載,清太祖努爾哈赤姓佟和童。努爾哈赤曾作為明朝的建州衛官員,先後八次騎馬到北京向明朝萬曆皇帝朝貢。明人或明清之際的學者,做了大量的記載,都說努爾哈赤姓佟而且努爾哈赤曾同朝鮮打交道數十年,朝鮮文獻也留下大量記載。申忠一《建州紀程圖記》有如下記載: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努爾哈赤向朝鮮國王回帖云:“女真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佟奴爾哈赤稟” 等等。
努爾哈赤自稱姓佟。申忠一作為朝鮮南部主簿到達佛阿拉,受到努爾哈赤的接見,並在那裡住了一段時間。他回國後將見聞寫成《申忠一書啟及圖錄》即《建州紀程圖記》,資料珍貴,相當可信;而那篇《回帖》是努爾哈赤本人讓他轉給朝鮮國王的。這是努爾哈赤親自審閱過的正式公文,應當算是第一手資料。但是,朝鮮文獻更多的是把“佟”寫作“童” 。

“童”和“佟”實際上是女真人的普遍姓氏,是假借漢人的姓氏。 佟姓或童姓,不但是遼東的顯著大姓,也是當時女真人的普遍姓氏。誰做了部落的酋長,誰與明朝發生關係,這人便以佟或童為姓,通過“四譯館”,轉給明政府?
章炳麟的《清建國別記》中提到一種說法,佟姓原來是漢人的姓氏,後來常被夷人襲用,以假冒漢人,提高自己的身價。清朝皇室的祖先在名字前面冠以“佟”姓,也是因為羞於提起自己夷人的身份,於是假借漢人的姓氏。可見女真酋長,可以隨時姓佟或童,佟姓或童姓,也就成為他們的公姓。

“雀”或“崔”

努爾哈赤的姓氏除了佟或童的說法之外,朝鮮人還有記載稱他姓雀或姓崔。

閻崇年認為,有一種解釋是來源於努爾哈赤的母親因為吞下雀卵才生下了他,不過清朝人並沒有如此記載,《清太祖實錄》的《武錄》、《滿錄》、《高錄》三書,僅記載其母懷孕十三月而生努爾哈赤之事,並無吞卵而孕之說。

第二種解釋則來源於仙女吞服神鵲留下的果子而生下清朝皇帝祖先的神話,因此傳聞努爾哈赤姓雀。而且滿洲先人曾把烏鵲作為圖騰,這些都能把清朝皇室姓氏同“鵲”或“雀”相聯繫。當然也有學者提出了新看法,認為努爾哈赤姓“崔”是由於朝鮮語中,崔的發音介乎於漢語缺和吹之間,與“覺羅”中“覺”字音相近,於是懷疑崔姓是來源於“覺羅”的誤讀。

有學者認為努爾哈赤的真實姓氏是金,猛哥帖木兒是努爾哈赤的六世祖,有史料記載他姓金,金是“愛新”的音譯。所以,猛哥帖木兒及其後裔努爾哈赤都姓金,也就是姓愛新。

覺羅

《清朝通志·氏族略》里記載愛新覺羅是國姓,愛新是金的意思,其他的覺羅則冠以地名、部名、民名等,與國姓相區別。如“伊爾根覺羅”就是“民覺羅”的意思,以表示它們和愛新覺羅(金覺羅)有所分別的。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里,記載有八種覺羅,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西林覺羅、通顏覺羅、阿顏覺羅、呼倫覺羅、阿哈覺羅、察喇覺羅。

可見“覺羅”是滿洲皇室舊有的姓氏,“愛新”是後來加添的,其目的在於顯示帝王后裔的尊貴

到清太祖的時候,為何捨棄了漢人的佟姓,而自稱姓覺羅呢?

閻崇年在文中提到,佟姓畢竟是漢人的姓氏,雖然假借了可以假冒漢人,在和明朝官方文書往來時方便些,可是金姓卻是金朝女真的國號,不但可以自顯是帝王種族的後裔,而且可以藉著它在女真民族中有所號召。 因此,“愛新覺羅”這個姓並不是憑空創造的,而是有它產生的原因、形成的過程。

在《滿文老檔》和《滿洲實錄》里,很少出現“愛新覺羅”一詞,僅有三例。並認為,清太祖建元天命後,在覺羅姓前冠以愛新,是為了標示其有別於一般人的高貴身份。

由此可見,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姓氏———愛新覺羅,並沒有找到直接的史料依據,而是學者根據史料推論,所以至今清太祖姓氏仍是一個歷史之謎。

個人成就

努爾哈赤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國策。對於早年來投、率軍征戰、盡忠效勞的“開國元勛”,如費英東額亦都何和里扈爾漢安費揚古等“五大臣”及楊古利冷格里等人,給予特別禮遇和優待,賜給大量人畜財帛,任為高官,封授爵職,聯姻婚娶,榮辱與共。當這些功臣出了差錯時,他著重指出“貧時得鐵,猶勝於金”,常以其功而從輕處治。

努爾哈赤招徠了許多有才之人,他們獻計獻策,多次進入大明燒殺掠奪使女真部逐漸“民殷國富”,為建立和壯大後金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在軍事與外務上,努爾哈赤制定了具體的方針、政策和策略。採取了“恩威並行,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即以撫為主,以剿相輔的方針。其具體內容有三,一為抗拒者殺,俘獲者為奴。因納殷部七村諸申降後復叛,據城死守,“得後皆殺之”。額赫庫倫部女真拒不降服,努爾哈赤遣兵攻克,斬殺守兵,“獲俘一萬”,滅其國,“地成廢墟”。二是降者編戶,分別編在各個牛錄內,不貶為奴,不奪其財物。原是部長、寨主、貝勒、台吉,大都封授官職,編其舊屬人員為牛錄,歸其轄領。三為來歸者獎。對於主動遠道來歸之人,努爾哈赤特別從厚獎賜。當他聽說東海虎爾哈部納喀達部長率領一百戶女真來投時,專遣二百人往迎,到後,“設大宴”,厚賜財物,“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賜役使阿哈十對、乘馬十匹、耕牛十頭”,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對其他隨從人員,亦“俱齊備厚賜之”。這樣就縮小了打擊面,爭取到許多部長、路長帶領屬人前來歸順。僅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記載,黑龍江、吉林、遼寧女真酋長統眾來歸的,就有二三百起之多,因而加速了女真統一的進程,減少了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還採取了正確的用兵策略,一般是由近及遠,先弱後強,逐步擴大。他積極爭取與蒙古聯盟,盡力避免過早地遭到明朝的打擊,直到萬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發動叛亂以前,沒有受到明軍的征剿,這極大地有利於統一女真事業的順利進行。充分發揮了軍事指揮才幹。他長於用計,重視保密,多謀善斷,議即定,定即行,出兵猶如暴風驟雨,迅不可擋,經常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

死因

努爾哈赤,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奠基人。金庸稱他為“自成吉思汗以來,四百多年中全世界從未出現過的軍事天才”。但關於他的死因,史學界爭論不休,始終沒有定論。而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煥的炮火所傷,鬱憤而死,還是因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說法一

紅夷大炮射傷努爾哈赤
朝鮮人的著作中明確記載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重傷”,並受到明將袁崇煥的譏諷。

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6萬大軍(號稱14萬)南征,一路勢如破竹,不戰而得八座城池,很快兵臨寧遠城下。明朝寧遠城守將袁崇煥嚴詞拒絕努爾哈赤的招降,親率兵民萬人頑強守城。他們在寧遠城上架設了11門紅衣大炮(按本為紅夷大炮,因清朝時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忌諱“夷”字,故稱紅衣大炮),隨時準備迎接來犯之敵。這種紅衣大炮的威力非常大,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的閻崇年認為,這種紅衣大炮為英國製造的早期加農炮,炮身長、管壁厚、射程遠、威力大,特別是擊殺密集的騎兵具有強大的殺傷力,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

紅衣大炮在寧遠之戰中確實發揮了它的極大威力。據史料記載,後金大軍的攻城行動在明軍猛烈炮火的攻擊下嚴重受挫。寧遠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橫飛,屍積如山。在攻城的第三日,後金便撤兵而去。

在威力極大的西洋火炮猛烈攻擊的情況下,作為後金統帥而親臨城下督戰的努爾哈赤有沒有受傷呢?對此,明朝和後金的史書中均無明確記載。資深澳門歷史研究者金國平和吳志良兩位先生在合寫的《澳門與入關前的滿清》一文中認為,由於對明軍使用的新式火器毫無精神準備,寧遠之戰中努爾哈赤受傷的可能性極大。

經過潛心研究,金國平吳志良終於從朝鮮人李星齡所著的《春坡堂日月錄》中找到了一條明確記載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重傷”的珍貴史料。據該書記載,朝鮮譯官韓瑗隨使團來明時,碰巧與袁崇煥相見,袁很喜歡他,寧遠之戰時曾把他帶在身邊,於是韓瑗得以親眼目擊這次戰役的全過程。寧遠戰事結束後,袁崇煥曾經派遣使臣帶著禮物前往後金營寨向努爾哈赤“致歉”(實為冷言譏諷),說“老將(按指努爾哈赤)橫行天下久矣,今日見敗於小子(按指袁崇煥),豈其數耶!”努爾哈赤“先已重傷”,這時備好禮物和名馬回謝,請求約定再戰的日期,最後終於“因懣恚而斃”。這條史料明確記載努爾哈赤是在寧遠之戰中受了“重傷”,並由於寧遠兵敗,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創傷,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體和精神受到雙重創傷的情況下,這位沙場老將終於鬱郁而終。
明朝史籍記載,明朝軍隊曾炮斃一個“大頭目”,專家分析這個“大頭目”就是努爾哈赤。

由此再反觀明朝史籍,其中有關寧遠戰事的某些記載似乎也找到了合理的解釋。明人張岱在其所著的《石匱書後集·袁崇煥列傳》中記載,紅衣大炮打死敵人不計其數,還擊中了“黃龍幕”,傷一“裨王”。敵軍認為出師不利,用皮革裹著屍體,一路號哭著撤退了。金國平和吳志良據此分析,上述史料中提到的“大頭目”、“裨王”即為努爾哈赤本人。

令人不解的是,清代官書提及努爾哈赤之死時,都說他是得病而死,至於得的是什麼病,則往往諱莫如深。對此,金國平和吳志良的分析是,努爾哈赤在寧遠攻城戰中中炮受傷,隨後又受了袁崇煥這個“小子”的冷言譏諷,回到瀋陽後一直耿耿於懷,怒火中燒,導致傷口惡化,後來前往清河洗湯浴,致使傷口進一步惡化,終於併發症而死。炮傷是努爾哈赤致死的最重要原因。大清一代開國君主竟葬身於“紅衣大炮”口下,為固軍心,隱瞞、遲報主將傷亡乃古今中外兵法慣伎。因此,可以大膽推斷,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傷後致死。在沒有新資料以前,這一點似乎可為定論。

說法二

寧遠兵敗,努爾哈赤鬱憤而死
正在人們對努爾哈赤之死因不再提出異議時,清史專家李鴻彬在《滿族崛起與清帝國建立》一書中,卻對努爾哈赤炮傷而死論者的關鍵證據《春坡堂日月錄》提出了質疑。

疑點一:既然朝鮮譯官韓瑗都知道努爾哈赤“先已重傷”,那么守衛寧遠的最高統帥袁崇煥就應更加清楚,何況袁崇煥還曾派遣使臣前往後金營中察看過呢。但是,無論是袁崇煥本人報告寧遠大捷的奏摺,還是朝廷表彰袁崇煥的聖旨抑或朝臣祝賀袁崇煥寧遠大捷的奏疏,其中都隻字不提努爾哈赤受傷之事。

疑點二:努爾哈赤戰敗於寧遠,是1626年正月,至8月20日死,其間8個多月。從大量史料記載看,在這8個多月中,努爾哈赤並沒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車,試演火器”,並且到“遠邊射獵,挑選披甲”,積極準備再進攻寧遠,以復前仇。4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5月,毛文龍進攻鞍山,後方吃緊,這才回師瀋陽。6月,蒙古科爾沁部的鄂巴洪台吉來朝,他親自“出郭迎十里”,全不像“重傷”之人。

因此,李鴻彬認為,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有沒有身受“重傷”,是不是“懣恚而斃”,很值得懷疑

那么,努爾哈赤到底是因何致死的呢?

李鴻彬認為,努爾哈赤回到瀋陽以後,一則由於寧遠兵敗,赫赫有名的沙場老將敗在初經戰陣的青年將領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創傷,整日心情鬱憤;二則因為年邁體衰,長期馳騁疆場,鞍馬勞頓,積勞成疾。同年7月中,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並非炮傷,23日往清河湯泉療養。到了8月7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11日,便乘船順太子河而下,轉入渾河時,與前來迎接的大妃阿巴亥相見後,行至離瀋陽40里的地方死去。

努爾哈赤死後,明將袁崇煥未經請示明朝政府擅自派人前往弔唁,曾遭到時任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朝臣的激烈反對,“袁經略遣僧吊贈,公(袁可立)力詆其辱國。”(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天啟皇帝在上諭里明確指出“袁崇煥談款一節,所誤不小”,這是在說袁崇煥“寧錦大戰”前搞的議和,其實是中了皇太極的緩兵之計,為此袁崇煥付出了放棄策應友軍和盟友的代價,但最終卻陷於了全面的被動。對於這一點,袁崇煥自己也是承認的。在“寧錦大戰”期間,巡撫遼東袁崇煥奏:“……我欲合西虜而厚其與,彼即攻西虜而伐我之交。我藉鮮為牽,彼即攻鮮而空我之據。我藉款愚之乘間,亟修凌錦中左以扼其咽,彼則分犯鮮之兵而撓我之築。著著皆狠,而著著不後。”

后妃與子女

福晉

鄂托伊
賴慕布
蘇納達啟布占泰巴布海巴布泰
塔拜湯古代
阿拜

庶妃


固爾布希
達爾漢阿巴泰

側妃

壽康太妃
皇太極孝慈高皇后
多鐸多爾袞阿濟格孝烈武皇后
莽古濟德格類莽古爾泰繼妃
東果格格代善褚英元妃
后妃,佟佳氏,名哈哈納扎青。努爾哈赤入贅。元配正室。子二:長子、次子。女一,長女。 ,富察氏,名袞代。繼室。子二:五子、十子。女一,三女。 ,大妃,烏喇納喇氏,名阿巴亥。子三:十二子、十四子、十五子。 ,葉赫那拉氏,名孟古姐姐。子一:八子。 ,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 伊爾根覺羅氏。子一:七子。女一,下嫁。 葉赫那拉氏,為孝慈高皇后妹。女一,下嫁。 另兩位側妃不曾生育,因此在清史稿中未載出其姓名和事跡。 兆佳氏。子一,三子。 鈕祜祿氏。子二,四子、六子。 嘉穆瑚覺羅氏,名真哥。子二,九子、十一子。女三,分別下嫁、、。 西林覺羅氏。子一,十三子; 伊爾根覺羅氏。女一,下嫁。 阿濟根。 德因澤。(《清史稿·后妃傳》中未記載。) 回族-李惠霞,樂妃

皇子

代善(1583-1648,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1583-1648,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

愛新覺羅·褚英,長子,皇太子(後來被廢,清太宗即位後封其為廣略貝勒)。
愛新覺羅·代善,次子,禮烈親王。
愛新覺羅·阿拜,三子,鎮國勤敏公。
愛新覺羅·湯古代,四子,鎮國克潔將軍。
愛新覺羅·莽古爾泰,五子。
愛新覺羅·塔拜,六子,輔國愨厚公。
愛新覺羅·阿巴泰,七子,饒餘敏郡王。
愛新覺羅·皇太極,八子,清太宗
愛新覺羅·巴布泰,九子,鎮國恪僖公。
愛新覺羅·德格類,十子。
愛新覺羅·巴布海,十一子。
愛新覺羅·阿濟格,十二子。
愛新覺羅·賴慕布,十三子,輔國介直公。
愛新覺羅·多爾袞,十四子,睿忠親王,後被清世祖追溢為成宗。
愛新覺羅·多鐸,十五子,豫通親王。
愛新覺羅·費揚果,十六子。
皇十四子,睿忠親王多爾袞皇十四子,睿忠親王多爾袞

皇女

長女(1578一1652):固倫公主。其母為努爾哈赤元妃佟佳氏哈哈納札青。明萬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不僅是長女,而且是努爾哈赤諸子女中之最長者。褚英與代善是她的同母弟弟。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僅11歲就嫁給棟鄂氏何和禮,因此稱東果格格,亦稱東果公主。 東果格格於順治九年(1652)七月卒,時年75歲。

次女(1587—1646):和碩公主。其母為努爾哈赤側妃伊爾根覺羅氏,是阿巴泰的同母姐姐。萬曆十五年(1587)生。據唐邦治先生考證,此女先嫁巴圖魯伊拉喀,後被伊拉喀遺棄。努爾哈赤殺死了伊拉喀,又將此女在天命年間嫁給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楊書之子,也是努爾哈赤親外甥郭爾羅氏達爾漢,稱嫩哲格格,亦稱沾河公主。嫩哲格格於順治三年(1646)七月卒,時年60歲。

三女莽古濟(1590一1635):其母為努爾哈赤繼妃富察氏袞代,莽古爾泰、德格類、費揚古是她同母兄弟。明萬曆十八年(1590)生,二十九年(1601)年12歲嫁給哈達部納喇氏吳爾古代,因而又稱哈達公主,亦稱哈達格格。天命未年,吳爾古代卒。天聰元年(1627)復嫁給蒙古敖漢部博爾濟吉特氏瑣諾木杜凌,賜以開原之地。九年(1635)莽古濟因驕暴被削除格格稱號而為民,並且禁止其與親屬往來。岳托亦要殺死她,被皇太極所阻。

皇十五子,豫通親王多鐸皇十五子,豫通親王多鐸

四女穆庫什(1595—1659):和碩公主。其母為努爾哈赤庶妃嘉穆瑚覺羅氏,與巴布泰巴布海,努爾哈赤的五女、六女同母。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生。三十六年(1608)14歲時嫁給海西女真烏拉部貝勒納喇氏布占泰。隨著布占泰與努爾哈赤矛盾的加深,萬曆四十年(1612)布占泰欲射以鳴鏑,努爾哈赤率兵將其接回。後來復將其嫁給後金的開國元勛鈕祜祿氏巴圖魯額亦都的第八子圖爾格,稱和碩格格,亦稱和碩公主。圖爾格生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比穆庫什小一歲。順治十六年(1659)五月卒,時年65歲。圖爾格後來因軍功復職,積功晉三等公,順治二年(1645)卒。

五女(1597—1613):其母為努爾哈赤庶妃嘉穆瑚覺羅氏,與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庫什及努爾哈赤的六女同母。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生,三十六年(1608)年12歲時嫁給後金開國元勛巴圖魯額亦都的次子黨奇(達啟)為妻。黨奇自幼即受到努爾哈赤的鐘愛,估寵而驕,成為額駙後,更是驕橫,經常在努爾哈赤諸子面前行止無禮。額亦都雖多次訓斥,但始終不改。為正門庭,是年額亦都將黨奇殺死。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五女卒,時年17歲。

六女(1600一1646):其母為努爾哈赤庶妃嘉穆瑚覺羅氏,與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庫什、五女為同母。明萬曆二十八(1620)生,四十一年(1613)年l4歲,嫁給海西女真葉赫納喇氏蘇鼐。蘇潮鼐(蘇納孝慈)曾官至都督,後金天聰九年(1635)因故革去世職。祟德五年(1640)卒。六女於順治三年(1646)去世,時年47歲。

七女(1604—1685):鄉君品級。其母為努爾哈赤庶妃伊爾根覺羅氏。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三月初十日生。後金天命四年(1619)年16歲嫁給騎都尉納喇氏鄂托伊,崇德六年(1641)鄂托伊陣亡。七女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去世,終年82歲。

八女聰古倫(1612—1646):和碩公主。其母為努爾哈赤側妃葉赫納喇氏。明萬曆四十年(1612)十二月初七日生。順治七年(1650)晉一等子。八年(1651)坐罪削爵,晚年復爵,十八年(1661)卒,時年65歲。聰古倫於順治三年(1646)二月去世,時年35歲。

養女巴約特格格(1590—1649):和碩公主。是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第四女,其母為舒爾哈齊繼福晉瓜爾佳氏。明萬曆十八年(1590)六月二十一日生。順治六年(1649)四月公主去世,時年60歲。

養孫女肫哲公主(1612—1648):和碩公主。是努爾哈赤從子恪僖貝勒固倫之第二女。明萬曆四十年(1612)七月十六日生,天命年間努爾哈赤撫養宮中。天命十一年(1626)15歲時嫁給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台吉奧巴。天聰六年(1622)奧巴去世,復嫁給蒙古土謝圖親王巴達禮。祟德二年[1637),皇太極遣使封其為和碩公主。順治五年(1648)去世,時年37歲。

曾是明朝將軍?

瀋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龍虎將軍寶劍是努爾哈赤的唯一珍貴遺物瀋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龍虎將軍寶劍是努爾哈赤的唯一珍貴遺物

瀋陽故宮博物院收藏著一把龍虎將軍劍,這把寶劍是至今保存下來的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唯一珍貴遺物。寶劍為鐵質,式樣古樸典雅、頗具明代劍器風格。劍全長八十厘米,未開刃,劍鞘為木質,外蒙鯊魚皮,此劍原有鹿皮條,上面寫有滿漢文字,漢文是:“太祖高皇帝御用劍一把,原在盛京尊藏。”可見這口劍在清朝入關後,曾移放在北京,後來又送回盛京。
努爾哈赤在作戰中是使用刀的,為啥偏偏御用這把沒開刃的龍虎將軍劍?努爾哈赤在軍事割據勢力日益膨脹之時是怎樣得到明朝如此信任和褒獎的?明朝官書又為何對這一事件沒有任何記載呢?

英雄少年多磨難

明初,女真分為四大部,這就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和黑龍江女真。明政府為了統治女真等族人民,洪武八年,設定遼東都指揮使司,總轄東北地區的軍政。到永樂七年,又設定奴兒乾都指揮使司,管轄黑龍江下游地區,建州女真就隸屬於奴兒乾都指揮使司管轄範圍。明正統七年,建州女真被明政府分為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合稱“建州三衛”。
努爾哈赤出生於建州左衛指揮使世家。明永樂十年,明成祖封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指揮使。從猛哥帖木兒的兒子董山至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均承襲建州左衛指揮使之職。
猛哥帖木兒到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凡六代,歷時二百年,由翰朵里經翰木河到鳳州,再由鳳州經翰木河到蘇克素滸河谷,率其部眾幾經周折,數盛數衰,最後定居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境內)。這片群山環繞的蘇子河谷,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比海西女真、東海女真和黑龍江女真居住的地區更為優越,它比鄰撫順,接近漢族聚居地區,便於和漢族互市通商,輸進鐵制農具、耕牛和先進技術,加快了建州女真經濟發展的步伐,成為努爾哈赤崛起的基地。
努爾哈赤生於公元1559年,祖父覺昌安是寧古塔部落六貝勒之一,時任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寧古塔部落是建州女真部落中一個較大的部落,部落六貝勒是六個親兄弟,他們占據著赫圖阿拉附近二十里方圓的地盤。但是與建州女真中的王杲部落比較起來,不論是勢力範圍還是部落實力,都明顯差一個層次。
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是覺昌安的第四個兒子,母親是建州衛都指揮王杲的長女——額穆齊,又稱喜塔臘氏。在女真內部群雄蜂起的大背景下,依附於一個強大的部落是相對安全的選擇。這也是塔克世迎娶額穆齊的原因之一。
努爾哈赤的家庭,原是女真部民中的一個顯赫家族,但到他童年的時候,已經家道中衰。努爾哈赤十歲那年,母親額穆齊去世。這一年,他的同胞兄弟舒爾哈齊八歲,雅爾哈齊剛剛三歲。父親繼娶的女人是海西女真哈達萬汗王台的養女,名叫肯姐。肯姐嫁過來不久,就挑唆塔克世將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送到外祖父王杲寨中寄養。
萬曆五年,十九歲的努爾哈赤遵父母之命與佟佳氏佟春秀成婚,開始自立門戶(佟佳氏是撫順的大戶人家,以經商為業,佟春秀的堂弟就是清王朝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佟養性,這是後話)。第二年生長女東果,隔了兩年生長子褚英,再隔兩年生次子代善。雖說妻子娘家家境殷實,但婚後的生活還是要靠採獵維持。努爾哈赤腳登綠雲頭的牛皮靰鞡,手持白木杖,背負木架,翻山越嶺,將采捕的皮革、木耳、蘑菇等山珍野味,運到撫順、清河、靉陽、寬甸各市進行交易,一家人度日倒也平靜

努爾哈赤人生的轉折點——“古勒之戰”

明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迎來了生命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因建州女真諸部中的阿台部屢犯明廷邊境,明萬曆十一年二月,明遼東總兵李成梁率兵攻打阿台駐地古勒寨(今遼寧省新賓縣西北古樓村),卻損兵折將,久攻不克。建州女真蘇克素滸河部的圖倫城主尼堪外蘭主動做嚮導,引導明軍攻打古勒寨。
阿台的妻子是覺昌安的孫女。覺昌安見古勒寨被圍日久,想救出孫女免遭兵火,又想去勸說阿台歸降,就同他的四兒子塔克世到了古勒寨。明軍攻城益急,覺昌安和塔克世父子都被圍在寨中。
明軍攻城不克,遷怒於尼堪外蘭。尼堪外蘭害怕,到城下高喊,誰殺了阿台,遼東總兵李成梁就封誰為城主。阿台部下有人信以為真,便殺死阿台投降。李成梁在古勒寨降順後,引誘城內人出來,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格殺勿論。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在混亂中也被攻陷古勒寨的明軍誤殺。
明政府自知這件事做得理虧,遂將努爾哈赤祖、父遺體送還,並讓努爾哈赤承襲了祖父的都指揮使官職。
阿台被剿滅後,群龍無首的建州,成為努爾哈赤一展手腳的天地。他以“遺甲十三副”起兵,踏上統一女真部落的漫漫征程。
這一年,努爾哈赤25歲。

收斂鋒芒恭順換來豐厚回報

努爾哈赤征服建州八部用了十三年,這個過程始終伴隨著血腥和殺戮。有了較為穩固的武裝割據根據地,握有建州500道敕書,為他推行“遠交近攻”政策,進一步擴大武裝割據勢力奠定了基礎。
但是這時努爾哈赤的實力,還遠遠不夠到與明廷分庭抗禮的程度。於是,用行動取信於朝廷,給自身留下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無疑是明智之舉。
努爾哈赤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札木河有個名叫克五十的女真人侵掠明柴河堡,“射殺追騎指揮劉斧”。朝廷下令建州衛逮捕克五十。努爾哈赤抓住機會,立即“斬克五十及被掠人民以獻”。這個事給明朝邊將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這時,努爾哈赤再派出使臣馬三非,藉機重申祖父有助剿阿台之功,要求為自己升職。明開原參政成遜,遼海參政栗在庭聯合上奏朝廷,敘述努爾哈赤的功績。總督侍郎張國顏及其他邊官並未詳查,即確認早年哈達王忠、王台忠順朝廷,為“百年一奇觀”,而努爾哈赤“斬叛夷”、送還人口,頗有“颱風”。便上疏朝廷,為努爾哈赤請功。萬曆十七年十月,努爾哈赤被授予都督僉事官職。如願以償的努爾哈赤出於政治目的在本部大肆宣揚,所謂“升都督,誇耀東夷”。
第二件,葉赫部聯合九部聯軍,進攻建州,結果大敗而歸。遼東邊官曆來扶植哈達部,對葉赫部很反感。認為努爾哈赤有“保塞功”,援王台為先例,經總督侍郎張國顏奏請,於萬曆二十年晉升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
第三件,萬曆二十三年,李朝邊官殺害入侵渭原地區采參的建州人,發生了所謂的“渭原事件”。努爾哈赤本欲發兵報復。而這時李朝的精銳部隊都調到南方抗倭去了,北部、西部兵力空虛,形勢對努爾哈赤十分有利。此時,明朝派駐李朝練兵游擊將軍余希元從中調解,勸說努爾哈赤同李朝以講和的方式處理此事。
努爾哈赤在軍事割據勢力膨脹後,擔心朝廷進行干涉,而自己羽翼未豐,為麻痹朝廷,他做出一副恭順的樣子同意和解,為此得到優厚的賞賜。
親自進京面聖朝貢,是努爾哈赤另一種方式的“示弱”。
努爾哈赤顯然非常清楚地知道明朝皇帝想要的是什麼,為表“恭順”,他曾先後於1590年、 1592年、 1593年、 1597年、 1598年、 1601年、 1608年、 1609年多次親自進京朝貢。他的弟弟舒爾哈齊也於1595年、1597年、 1606年、 1608年四次進京朝貢。同時他命令已經統一的建州部原有各路都督繼續代表建州入京朝貢,萬曆十六年建州衛“都督指揮阿台等一百五十七人朝貢”。十七年有“都督少童等八十二名入京朝貢”。十八年有“都督指揮松塔等九十七名赴京進貢”。同年有“都督指揮馬塔吉等進貢”。二十年有都督馬哈塔先後兩次入京朝貢。在“示弱”的同時得到豐厚的經濟回報,努爾哈赤的算盤打得十分精明。

明政府破格授努爾哈赤龍虎將軍

明萬曆十七年,按條例“出特恩”(父祖被誤殺),努爾哈赤升任建州衛都督僉事、左都督。明萬曆二十三年,努爾哈赤又因抗倭保邊有功,晉升龍虎將軍。
明代對地方官員的等級的規定是:世官九等: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衛鎮撫、正千戶、付千戶、百戶、試百戶、所鎮撫;流官八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都指揮使、都指揮僉事正留守、付留守。努爾哈赤“坐授左都督”是流官八等中的第一等,龍虎將軍屬於“武官”中的正二品。明廷授努爾哈赤龍虎將軍是一種破格的待遇。按明朝的規定:武官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升授金吾將軍,加授龍虎將軍。而努爾哈赤沒有經過驃騎將軍和金吾將軍的階梯,一下子就授龍虎將軍,可見明政府對努爾哈赤在抗倭保塞中的表現是十分滿意的。在女真人中,只有他外祖父王杲曾得到過明政府這種最高褒獎。

努爾哈赤被封賞明朝官書竟沒記載

關於努爾哈赤晉封為龍虎將軍一事,明朝官書沒有記載,但同時期的私家著述卻記載頗多。
柳治所著《三朝遼事實錄》(總略)、茅瑞徵所著《東夷考略》、張鼐所著的《遼東略》中均記載了此事。清代的官私著述如《清太祖武帝努兒哈齊實錄》、《蔣氏東華錄》、《滿洲實錄》、《清史稿》、《清太祖高皇帝實錄》等均有記載。國內外一些史學先輩,如孟森先生、謝國楨先生以及日本豐田要一先生、稻葉君山先生等人也都在其著作中考訂明政府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是實,只是在晉封時間上,見解不甚一致。
目前史學界在努爾哈赤晉升龍虎將軍一事的時間上,多主萬曆二十三年說。同時期的朝鮮史家也在《李朝實錄》中記載了此事“老乙可赤(即努爾哈赤)得龍虎將軍”。
努爾哈赤被明政府授予龍虎將軍,在晉封的同時,必有賞賚之物,以證龍虎將軍的身份。
瀋陽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這把寶劍,實屬努爾哈赤之物,又頗具明代劍器風格,從龍虎合一的紋飾上看,這是龍虎將軍劍,可以說是目前唯一發現的能證明明政府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的實物佐證。(來源:遼瀋晚報)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大風歌-努爾哈赤傳奇》-李東
《揭秘清宮懸案:正說清朝十二帝》
作者:閻崇年
中華書局出版社
第一部分天命汗努爾哈赤(1)~(6)
《大清開國之君:原來努爾哈赤》
作者:張研
重慶出版社
《努爾哈赤私秘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中國戲劇出版社
《剖析一代王朝崛起的天命:清朝興起史》
作者:周遠廉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影視形象

1986年《努爾哈赤》:侯永生飾努爾哈赤;
1987年《滿清十三皇朝》:王偉飾努爾哈赤;
2002年《孝莊秘史》:許還山飾努爾哈赤;
2005年《太祖秘史》:馬景濤飾努爾哈赤;
2012年《清宮美人無淚》:周紹棟飾努爾哈赤。

中國歷代皇帝之清朝皇帝

姓名 年號 廟號 諡號 統治時間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 太祖 初謚武皇帝,改謚高皇帝 1616年—1626年
愛新覺羅·皇太極 天聰
崇德
太宗 文皇帝 1626年—1643年
愛新覺羅·福臨 順治 世祖 章皇帝 1643年—1661年
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 聖祖 仁皇帝 1661年—1722年
愛新覺羅·胤禛 雍正 世宗 憲皇帝 1722年—1735年
愛新覺羅·弘曆 乾隆 高宗 純皇帝 1735年—1795年
愛新覺羅·顒琰 嘉慶 仁宗 睿皇帝 1795年—1820年
愛新覺羅·旻寧 道光 宣宗 成皇帝 1820年—1850年
愛新覺羅·奕寧 鹹豐 文宗 顯皇帝 1850年—1861年
愛新覺羅·載淳 同治 穆宗 毅皇帝 1861年—1875年
愛新覺羅·載湉 光緒 德宗 景皇帝 1875年—1908年
愛新覺羅·溥儀 宣統

1908年—1912年

中國古代名人(二)

古代之文化名人,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遊歷名山勝境乃其本生所願。他們放蕩不羈,他們悠然自樂,他們憂國憂民。他們當中有詩人,有學者,有為官者,他們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推動了人類的進步。我們要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清初三陵

 清朝入關前在遼寧省的三座陵墓:永陵、福陵和昭陵。昭陵於1982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別稱陵主建成時間
永陵興京陵清朝皇室1659年
福陵東陵努爾哈赤1629年
昭陵北陵皇太極1643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