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
其祖栗恕,為山西潞安府長子縣人,明洪武七年(1374年)舉孝廉,初為兵部給事中,累官至吏部尚書。栗恕之子栗剛從事經商,在前往張掖販賣石鹽的路上經過會寧,因覺此地甚好,便將家遷至會寧東關。栗家自栗恕之後其實已漸漸衰落,直至幾代後的栗在庭才重振家風。母趙氏,溫柔嫻淑,極為重視對兒子的教育,常以先祖的光輝事跡激勵栗在庭苦讀,對其日後成就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少年時代
栗在庭少時聰慧,有神童之譽,五六歲即能對對聯,十二歲時便寫得一手好文章。在會寧的歷史記載中,栗在庭有一次在春日偷偷溜出去賞杏花,被老師發現。老師批評過後,提出要栗在庭對對聯,對得好則不用受罰。上聯是:“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栗在庭信口道:“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老師心中滿意,又出一聯:“莫狂,汝小子今朝讀書,還寥寥無幾。”栗在庭對道:“休責,我學生他年折桂,自綽綽有餘。”有一年的桃花山廟會,有人在桃花山三清殿門口書了一副上聯:“洛水靈龜獻瑞,天數五,地數五,五五還歸二十五,立元始天尊,一誠有感。”當時騷客雲集,卻無人能對。栗在庭亦在山上玩耍,見後笑曰:此有何難?提筆書道:“丹山彩鳳呈祥,雄聲六,雌聲六,六六總成三十六,祝靈霄玉帝,萬壽無疆。”會寧至今流傳其讀書時有神燈庇佑的傳說:栗在庭小時候在西岩山東嶽廟隨老師讀書,每天都很晚歸來。其母擔心孩子,便日日趴在牆頭張望。有一夜,栗母發現西岩山上下來一前一後兩盞紅燈,到了家門口,紅燈不見了,只有自己的孩子。栗母奇怪,問栗在庭與何人同歸,栗在庭則回答只有自己一人。後來每晚如此,栗母遂明白自己的孩子並非等閒之輩,有神靈庇佑,於是更加用心教育孩子。後來有一回,母親發現兩盞紅燈只剩一盞,詢問之下,發現栗在庭白天幫同學之父寫了一封休書,便叫他第二天追回休書並燒毀。栗在庭次日遵循母親的吩咐,燒了休書,兩盞紅燈於是再度出現。
仕途興衰
栗在庭初入仕途時,便進入內閣任中書舍人,這五年的時間讓他得以觀察政治風雲,並磨練了他的政治才華。張居正晉為內閣首輔之後,於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提拔栗在庭任吏、戶二部給事中。栗在庭上任之後,立即上了兩道奏章:第一,彈劾兵部左侍郎汪道昆和右侍郎吳百朋;第二,要求朝廷整頓驛站。後者被朝廷採納。在山東任布政使期間,他看到山東境內多水患的現狀,下定決心整治黃河。他首先帶手下官員進行實地考察。考察期間,他下令免去一切招待事宜,每到一處,便廣泛吸納地方官員民眾的建議,還吸收民間能人參與治水。經過一年多的規劃,他將治理黃河的方案寫成奏章,向朝廷上報。然而,此時的朝廷正傾力修皇陵,沒有批覆他的奏章。栗在庭於是下令從各府、州、縣調款,並且帶頭為治黃募捐銀兩。即使如此,資金仍遠遠不夠。他最終決定從疏通河道下手,整治重點。在老百姓全力支持下,一年之後,治河工程圓滿完成。
栗在庭為治理黃河殫精竭慮,身體逐漸透支。與此同時,有人卻以“興無謂之役,沽名釣譽”、“竭地方之財,與朝廷爭利”的罪名彈劾他,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他因此降調山西左參政。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栗在庭升任河南布政使。然而,他在前往河南赴任的途中病倒,黯然告病回鄉,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萬里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栗在庭逝世,享年五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