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濟爾哈朗
全名:愛新覺羅·濟爾哈朗
生卒:1599年-1655年6月11日
封號:和碩鄭親王、鐵帽子王
民族:滿族
人生概述
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1655),和碩莊親王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第六子;己亥年十月初二日丑時生,母為舒爾哈齊五娶福晉烏喇納喇氏,布干貝勒之女;順治十二年乙未五月初八日(1655年6月11日)寅時薨,年五十七歲。濟爾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爾哈赤的宮中,由努爾哈赤加以撫養,所以他與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係很好,尤其是與皇太極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這樣他才會在父兄反叛後依舊受到信任和重用。濟爾哈朗從青年時代起就追隨努爾哈赤南征北討,因軍功受封為和碩貝勒。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也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成為清朝歷史上惟一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後入享太廟。人物簡介
“濟爾哈朗”是一個蒙古名,意思是“幸福、快樂”。濟爾哈朗從呱呱落地時起,即被父母寄予良好祝願,希望他一生快樂幸福。濟爾哈朗37歲受封和碩鄭親王,45歲與睿親王多爾袞同為輔政叔王,輔佐幼帝福臨。福臨親政後,又晉封和碩鄭親王。 他經歷了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三朝,到57歲壽終正寢時,其他同輩諸王早已先他而去。濟爾哈朗的晚年,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生前死後,備極榮光。在清初諸王中,他雖不是最耀眼,但至少是最幸運的一位。
濟爾哈朗有子十一,有爵者四人:富爾敦、濟度、勒度、巴爾堪。
生平簡歷
初封和碩貝勒。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率兵攻蒙古巴林部、扎魯特部。天聰元年(1627),與二貝勒阿敏進軍朝鮮,攻明將毛文龍所據鐵山,軍逼平壤,與朝鮮王議和而還。五月,從太宗皇太極圍攻明錦州、寧遠城。
天聰二年,與豪格攻殺蒙古固特塔布囊,降其部眾。三年八月,同貝勒德格類等再征錦州、寧遠。十月,從太宗征明,與岳托攻克馬蘭營、馬蘭口、大安口,會師遵化,逼明京城。
天聰四年初,從太宗克永平,與貝勒薩哈璘下灤州、遷安。
天聰五年三月,建言“選賢良,填司刑憲”。七月,初設六部,奉命掌刑部事。從太宗攻明大凌河城。
天聰六年,從征察哈爾,收歸化城乾餘眾。七年,奉命修岫巖城。八年,太宗親征察哈爾,奉命留守盛京。清崇德元年(1636)四月,封和碩鄭親王。連年領兵攻明寧遠、錦州、松山。七年(1642),再圍錦州,收降祖大壽,克松山、塔山、杏山。天聰八年八月,世祖福臨即位,與睿親王多爾袞同輔政。順治元年(1644),封信義輔政叔王。四年(1647),以府第越制,罷輔政。五年三月,坐不舉發大臣謀立肅親王豪格,降郡王。閏四月,復親王爵。九月,拜定遠犬將軍,征湖廣。
天聰九年(1652),進封叔和碩鄭親王。
開國元勛,輔帝親政
福臨即位,以明年為順治元年(1644)。他雖然君臨天下,畢竟只是一個幼童,國家大事全委託給兩位叔父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在此後的12年中,濟爾哈朗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輔助多爾袞,處理朝政。福臨即位時,濟爾哈朗45歲,多爾袞32歲,濟爾哈朗年長13歲,兩人同為輔政王。儘管擁有崇高的軍功、威望和地位,但可能受父親舒爾哈齊與哥哥阿敏命運的影響,濟爾哈朗為人很是低調,遠不像阿敏那樣鋒芒畢露。因此,福臨繼位以後,他主動要求將自己排在多爾袞前面的名次放到多爾袞之下,並要求諸王大臣商討國事時,只報告多爾袞即可,不必報告自己。他諭令部院各官,以後有事先啟知睿親王,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後頭。從此,多爾袞排名在前。
濟爾哈朗能力固然有限,但辦起事來一向兢兢業業。擔任輔政王后,他在盛京盡心輔佐幼帝,多爾袞則率領大軍攻明,直搗北京。順治元年九月,濟爾哈朗護駕進入北京。福臨首先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接著封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叔王。
短短几個月間,清朝的形勢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多爾袞統率的清軍,一路勢如破竹,他的威望也如日東升。歷史的機遇,把多爾袞推向了前台,使他成為眾人景仰的大英雄,清王朝無往不勝的象徵。與此同時,濟爾哈朗卻在幕後做些日常性工作。一個在前台發號施令,一個在後台默默無聞,兩個人在眾人心目中的差距越拉越大了。
濟爾哈朗一再退讓,不惜阿諛奉承,固然為了避免矛盾,維護皇族內部的團結與統治集團的最高利益,遷都北京後,他還率領諸王大臣主動要求在禮儀上,大幅度提高多爾袞的待遇。他做得應該算是足夠了。同時也助長了多爾袞的野心,促使他不斷以合法方式加強自己的權力。多爾袞先是稱叔父攝政王,接著稱皇叔父攝政王,又稱皇父攝政王,大權獨攬,專擅自恣,最後連皇帝的印璽也搬到自己的家中。
濟爾哈朗雖一再隱忍退讓,卻沒能維護住自己的權位。多爾袞為了滿足多鐸的要求,還是不肯放過他。當時,多爾袞的王府壯麗不亞於皇宮,卻以濟爾哈朗的王府超標為由,罷黜了他的輔政王,換上了多鐸。這種仗勢欺人、公然行私的行徑實在太過乖張,次年,又有人揭發他在皇太極死後,曾迎合兩黃旗,贊同立肅親王豪格為君。為此,他的爵位從親王降為郡王。次月恢復了他的親王爵。豪格身陷獄中,不久暴亡,時年40歲。本來被舉報的主要對象濟爾哈朗處分頗輕,反而是被牽連進來的豪格身陷囫圇。濟爾哈朗對於皇太極,顯然是忠心耿耿的。那么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他應該儘量避免與豪格接觸,從而給人以口實,使多爾袞集團藉機發難,甚至間接影響到福臨的帝位。他確實是這么做的,但是卻不徹底。這樣做的結果或許會讓多爾袞集團意識到,豪格與鑲藍旗之間有著說不清楚的關係。面對這樣的切實威脅,必然要加速對於豪格一派的處置。從大的方面來說,如果豪格做為政治勢力長期存在,那么在長期鬥爭中,雙方的損失會越來越大,必然會威脅到福臨的帝位和整個清朝的國基。相對於多爾袞而言,豪格顯然不占優勢,所以濟爾哈朗選擇以犧牲相對處於弱勢的豪格為代價來換取福臨帝位和政局的相對平穩。接著,多爾袞將濟爾哈朗徹底排除出權力中樞,委派他為定遠大將軍,率師下湖廣,與南明軍隊作戰。濟爾哈朗在湖南等地整整作戰一年,順治七年(1650)正月才凱旋迴師。
第二件事,定罪多爾袞,還大政於帝。順治七年十二月,多爾袞病死,只有39歲。多爾袞年紀輕輕,已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他的早死,無疑給自己留下了許多遺憾,但對他的堂兄濟爾哈朗來說,卻是人生一次難得的轉機。
在此前的7年裡,濟爾哈朗在多爾袞面前,唯唯諾諾,加倍小心,仍免不了受排斥受打擊。一旦多爾袞撒手塵寰,他成為朝中資歷最老、地位最高的親王。於是,他審時度勢,聯合諸王參劾多爾袞一黨,將大權歸於順治帝。這成為他一生中最光輝的業績。
多爾袞攝政7年,重用親信,誅除異己,在朝中形成盤根錯節的關係。濟爾哈朗清算其黨羽,採取了循序漸進,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
第三件事,急流勇退,保持晚節。福臨親政時只有14歲,鄭親王濟爾哈朗通過清算多爾袞一系,地位尊顯,一時權勢集於一身,而他也沒有因為迅速膨脹的權利而利慾薰心,而是選擇了功成身退,輔佐順治親政,放棄了炙手可熱的權利。所以在福臨親政後,他的稱號也只是“叔和碩鄭親王”,不再主掌朝政。福臨對這位伯父則非常尊敬,凡他的上疏、建議,福臨都認真對待,積極採納。
大事年表
天命十年十一月,濟爾哈朗同台吉阿巴泰等出兵援助被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圍攻的科爾沁部,立下的戰功。十一年四月又領兵攻打喀爾喀巴林部。十月,再次領兵攻打扎嚕特部。均立下了戰功。
天聰元年正月,濟爾哈朗同貝勒阿敏、岳托、阿濟格等人征伐朝鮮,一路長驅直入,殺至平壤城下。朝鮮國王李倧無奈中只能派遣使者向滿洲軍隊請求議和。
三月,濟爾哈朗隨從皇太極攻打明朝。清軍從廣寧城舊邊出發,進軍圍攻錦州。濟爾哈朗偕同貝勒莽古爾泰等率領一支部隊截擊塔山的明朝運糧隊,擊敗了明兵。之後又移師前往寧遠,與明總兵滿桂的軍隊相遇,拚死奮戰,最終打敗了滿桂的軍隊。
二年五月,因為蒙古的固特塔布囊從察哈爾移居到阿拉克綽特部的舊地,凡是有依附滿洲的人經過,一概殺死,公開和滿洲作對。於是濟爾哈朗和貝勒豪格前往討伐固特塔布囊,大敗其軍,將其斬殺,收降了他的部眾。
十二月,濟爾哈朗與貝勒阿巴泰進攻通州,燒毀了明軍的船隻,攻克了張家灣。
八月,濟爾哈朗隨同皇太極出兵圍困明朝大凌河城,濟爾哈朗督鑲藍旗兵(當時的濟爾哈朗為鑲藍旗旗主)圍攻城的西南,不久又收伏近城台的堡。
六年五月,濟爾哈朗從征察哈爾,林丹汗逃逸,大軍駐紮在穆嚕哈喇克沁。濟爾哈朗與岳托率右翼兵進攻歸化城,收降了察哈爾部一千餘人。
五月,明將孔有德、耿仲明從登州渡海來降,明總兵黃龍以水師邀擊,朝鮮兵也一起行動,濟爾哈朗前往迎接護送喝退了明朝與朝鮮的聯軍。
崇德元年四月,濟爾哈朗應軍功累積是,晉封為和碩鄭親王。
四年五月,統兵攻略錦州、松山,與明軍大戰九次,九戰皆捷,俘獲明兵三千餘人。
六年三月,清軍再次圍困錦州,圍繞錦州建立八個兵營,掘壕築塹,來長久圍困祖大壽。祖大壽在城中派蒙古兵守外郛,但是由於濟爾哈朗對蒙古軍的策反效果,蒙古台吉諾木齊、吳巴什等投降,遣人約好時間獻出東關。不過到了預定的時間被祖大壽發覺,清軍由蒙古軍從城下用繩來上城與蒙古軍內外夾擊明軍,占據了外城,明軍被迫退入內城。之後濟爾哈朗遷城中的蒙古軍六千餘人到義州,收降明將都司、守備以下八十餘人。皇太極特別在篤恭殿宣布捷報,以示重視。
五月,又敗明援兵六萬於松山北崗,斬首二千。
九月,皇太極班師仍由濟爾哈朗圍困錦州。十二月,洪承疇從松山遣兵夜犯清軍,被清軍擊敗,之後濟爾哈朗又打敗了洪承疇的大軍。
三月,濟爾哈朗仍然圍攻錦州。祖大壽派人前來請求投降、盟誓。他傳話給祖大壽說:“我軍圍困此城,旦夕可取。怎么會與你盟誓,想要投降就投降,並非我勉強你。”祖大壽無奈之下,遂率眾官前來軍營投降,錦州終於被攻克。
四月,移師攻克塔山,之後用大炮轟塌杏山城牆,杏山守軍投降。之後濟爾哈朗奉命毀掉塔山、杏山、松山三城後班師,受賞鞍馬一副、蟒緞百匹。
十月,封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叔王,賞賜給他黃金千兩,白銀萬兩,綢緞千匹。
九月,濟爾哈朗被授予定遠大將軍,率師南下湖廣。
六年正月,濟爾哈朗從安陸府渡口,進抵長沙。當時,明總督何騰蛟,總兵馬進忠、杜允熙、陶養用、王進才、胡一青等,聯合李自成餘部一隻虎以及逃散剩餘的農民軍占據湖南。濟爾哈朗分軍進擊,他又分兵奔襲永興、辰州、寶慶、宣慶、靖州、衡州,一直追殺到廣西全州。令順承郡王勒克德渾、都統阿濟格、尼堪為前哨,大軍斷後,循序推進。進抵湘潭,生擒何騰蛟。
四月,又分兵奔永興,打退杜允熙,到達辰州,一隻虎看到清軍勢如破竹就連夜遁走。濟爾哈朗派尚阿哈同尼堪攻克寶慶,又派兵連破南山坡、大水、洪江諸路兵馬共二十八營。
七月,分兵鎮壓靖州,進攻衡州,斬殺陶養用。擊破胡一青的七座營寨,一路逐敵至廣西全州,分軍平定了道州、黎平府及烏撒土司,先後攻克了六十餘城。
七年正月,班師還朝,論功行賞,順治賜給金二百兩、銀二萬兩。同年睿親王多爾袞病死。
九年二月,進封叔和碩鄭親王(縱觀大清一朝僅有這一位“叔王”)。
康熙十年六月,追諡號為獻。乾隆十九年九月,入祀盛京賢王祠。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下詔配享太廟,復嗣王封號為鄭。
個人貢獻
順治十二年,濟爾哈朗去世,身後是崛起的大清王朝。縱觀濟爾哈朗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他因為從小與太宗一起長大,所以在父親反叛後得以幸免於難,而且一直深受信任和重用。太宗即位後,他更是多次擔當重任,仕途也是一路通順。但是隨著多爾袞的得勢他的命運又有所轉變,所幸的是他並沒有和多爾袞有直接衝突,最終依靠軍功東山再起。順治掌權後更是禮遇有加,官位也是越來越高,直到死後也極盡哀榮。子孫有由此繁榮昌盛,成為舒爾哈齊一支中最強盛的一支。他經歷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到57歲壽終正寢時,其他同輩諸王早已先他而去。濟爾哈朗的晚年,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生前死後,備極榮光。在清初諸王中,他雖不是最耀眼,但至少是最幸運的一位。史書評價
“忠冠當時,功昭後世一雲”
“有貞臣之節,有良將之風”
“親歷戰陣,躬冒矢石,決策於萬眾之中,制勝於千里之外”
“處憂患而不驚,肩弘鉅而不亂。”
——《明清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