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爾哈朗](/img/2/cfd/nBnauM3XxMDO2MTOyIzN2UDNyITM5EDO5kTMwADMwAzMxAzLyc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基本資料
姓名:濟爾哈朗
全名:愛新覺羅·濟爾哈朗
生卒:1599年-1655年6月11日
封號:和碩鄭親王、鐵帽子王
民族:滿族
人生概述
![濟爾哈朗](/img/0/55e/nBnauM3XzczMxkjM2IzN2UDNyITM5EDO5kTMwADMwAzMxAzLyc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人物簡介
![濟爾哈朗](/img/6/dcd/nBnauM3X1ETMxQDOwMzN2UDNyITM5EDO5kTMwADMwAzMxAzLzc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濟爾哈朗37歲受封和碩鄭親王,45歲與睿親王多爾袞同為輔政叔王,輔佐幼帝福臨。福臨親政後,又晉封和碩鄭親王。 他經歷了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三朝,到57歲壽終正寢時,其他同輩諸王早已先他而去。濟爾哈朗的晚年,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生前死後,備極榮光。在清初諸王中,他雖不是最耀眼,但至少是最幸運的一位。
濟爾哈朗有子十一,有爵者四人:富爾敦、濟度、勒度、巴爾堪。
生平簡歷
![濟爾哈朗](/img/6/f87/nBnauM3X0cjM3UTNzQzN2UDNyITM5EDO5kTMwADMwAzMxAzL0c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天聰元年(1627),與二貝勒阿敏進軍朝鮮,攻明將毛文龍所據鐵山,軍逼平壤,與朝鮮王議和而還。五月,從太宗皇太極圍攻明錦州、寧遠城。
天聰二年,與豪格攻殺蒙古固特塔布囊,降其部眾。三年八月,同貝勒德格類等再征錦州、寧遠。十月,從太宗征明,與岳托攻克馬蘭營、馬蘭口、大安口,會師遵化,逼明京城。
天聰四年初,從太宗克永平,與貝勒薩哈璘下灤州、遷安。
天聰五年三月,建言“選賢良,填司刑憲”。七月,初設六部,奉命掌刑部事。從太宗攻明大凌河城。
![濟爾哈朗](/img/f/198/nBnauM3XzAjM0EDN4QzN2UDNyITM5EDO5kTMwADMwAzMxAzL0c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天聰八年八月,世祖福臨即位,與睿親王多爾袞同輔政。順治元年(1644),封信義輔政叔王。四年(1647),以府第越制,罷輔政。五年三月,坐不舉發大臣謀立肅親王豪格,降郡王。閏四月,復親王爵。九月,拜定遠犬將軍,征湖廣。
天聰九年(1652),進封叔和碩鄭親王。
開國元勛,輔帝親政
![濟爾哈朗](/img/0/d44/nBnauM3X4IjN1MjMxUzN2UDNyITM5EDO5kTMwADMwAzMxAzL1c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第一件事,輔助多爾袞,處理朝政。福臨即位時,濟爾哈朗45歲,多爾袞32歲,濟爾哈朗年長13歲,兩人同為輔政王。儘管擁有崇高的軍功、威望和地位,但可能受父親舒爾哈齊與哥哥阿敏命運的影響,濟爾哈朗為人很是低調,遠不像阿敏那樣鋒芒畢露。因此,福臨繼位以後,他主動要求將自己排在多爾袞前面的名次放到多爾袞之下,並要求諸王大臣商討國事時,只報告多爾袞即可,不必報告自己。他諭令部院各官,以後有事先啟知睿親王,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後頭。從此,多爾袞排名在前。
濟爾哈朗能力固然有限,但辦起事來一向兢兢業業。擔任輔政王后,他在盛京盡心輔佐幼帝,多爾袞則率領大軍攻明,直搗北京。順治元年九月,濟爾哈朗護駕進入北京。福臨首先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接著封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叔王。
短短几個月間,清朝的形勢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多爾袞統率的清軍,一路勢如破竹,他的威望也如日東升。歷史的機遇,把多爾袞推向了前台,使他成為眾人景仰的大英雄,清王朝無往不勝的象徵。與此同時,濟爾哈朗卻在幕後做些日常性工作。一個在前台發號施令,一個在後台默默無聞,兩個人在眾人心目中的差距越拉越大了。
濟爾哈朗一再退讓,不惜阿諛奉承,固然為了避免矛盾,維護皇族內部的團結與統治集團的最高利益,遷都北京後,他還率領諸王大臣主動要求在禮儀上,大幅度提高多爾袞的待遇。他做得應該算是足夠了。同時也助長了多爾袞的野心,促使他不斷以合法方式加強自己的權力。多爾袞先是稱叔父攝政王,接著稱皇叔父攝政王,又稱皇父攝政王,大權獨攬,專擅自恣,最後連皇帝的印璽也搬到自己的家中。
![濟爾哈朗](/img/e/3ab/nBnauM3X4ETN2MTM2UzN2UDNyITM5EDO5kTMwADMwAzMxAzL1c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第二件事,定罪多爾袞,還大政於帝。順治七年十二月,多爾袞病死,只有39歲。多爾袞年紀輕輕,已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他的早死,無疑給自己留下了許多遺憾,但對他的堂兄濟爾哈朗來說,卻是人生一次難得的轉機。
![濟爾哈朗](/img/a/b36/nBnauM3X3ATMwITMzYzN2UDNyITM5EDO5kTMwADMwAzMxAzL2c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多爾袞攝政7年,重用親信,誅除異己,在朝中形成盤根錯節的關係。濟爾哈朗清算其黨羽,採取了循序漸進,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
第三件事,急流勇退,保持晚節。福臨親政時只有14歲,鄭親王濟爾哈朗通過清算多爾袞一系,地位尊顯,一時權勢集於一身,而他也沒有因為迅速膨脹的權利而利慾薰心,而是選擇了功成身退,輔佐順治親政,放棄了炙手可熱的權利。所以在福臨親政後,他的稱號也只是“叔和碩鄭親王”,不再主掌朝政。福臨對這位伯父則非常尊敬,凡他的上疏、建議,福臨都認真對待,積極採納。
大事年表
![濟爾哈朗](/img/c/1a6/nBnauM3X3ETOwEjN2YzN2UDNyITM5EDO5kTMwADMwAzMxAzL2c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十一年四月又領兵攻打喀爾喀巴林部。十月,再次領兵攻打扎嚕特部。均立下了戰功。
天聰元年正月,濟爾哈朗同貝勒阿敏、岳托、阿濟格等人征伐朝鮮,一路長驅直入,殺至平壤城下。朝鮮國王李倧無奈中只能派遣使者向滿洲軍隊請求議和。
三月,濟爾哈朗隨從皇太極攻打明朝。清軍從廣寧城舊邊出發,進軍圍攻錦州。濟爾哈朗偕同貝勒莽古爾泰等率領一支部隊截擊塔山的明朝運糧隊,擊敗了明兵。之後又移師前往寧遠,與明總兵滿桂的軍隊相遇,拚死奮戰,最終打敗了滿桂的軍隊。
![濟爾哈朗](/img/5/650/nBnauM3XxUjM2YzMxczN2UDNyITM5EDO5kTMwADMwAzMxAzL3c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十二月,濟爾哈朗與貝勒阿巴泰進攻通州,燒毀了明軍的船隻,攻克了張家灣。
八月,濟爾哈朗隨同皇太極出兵圍困明朝大凌河城,濟爾哈朗督鑲藍旗兵(當時的濟爾哈朗為鑲藍旗旗主)圍攻城的西南,不久又收伏近城台的堡。
六年五月,濟爾哈朗從征察哈爾,林丹汗逃逸,大軍駐紮在穆嚕哈喇克沁。濟爾哈朗與岳托率右翼兵進攻歸化城,收降了察哈爾部一千餘人。
五月,明將孔有德、耿仲明從登州渡海來降,明總兵黃龍以水師邀擊,朝鮮兵也一起行動,濟爾哈朗前往迎接護送喝退了明朝與朝鮮的聯軍。
崇德元年四月,濟爾哈朗應軍功累積是,晉封為和碩鄭親王。
四年五月,統兵攻略錦州、松山,與明軍大戰九次,九戰皆捷,俘獲明兵三千餘人。
六年三月,清軍再次圍困錦州,圍繞錦州建立八個兵營,掘壕築塹,來長久圍困祖大壽。祖大壽在城中派蒙古兵守外郛,但是由於濟爾哈朗對蒙古軍的策反效果,蒙古台吉諾木齊、吳巴什等投降,遣人約好時間獻出東關。不過到了預定的時間被祖大壽發覺,清軍由蒙古軍從城下用繩來上城與蒙古軍內外夾擊明軍,占據了外城,明軍被迫退入內城。之後濟爾哈朗遷城中的蒙古軍六千餘人到義州,收降明將都司、守備以下八十餘人。皇太極特別在篤恭殿宣布捷報,以示重視。
![濟爾哈朗](/img/f/4e4/ml2ZuM3XxQjN2UDM1czN2UDNyITM5EDO5kTMwADMwAzMxAzL3c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九月,皇太極班師仍由濟爾哈朗圍困錦州。十二月,洪承疇從松山遣兵夜犯清軍,被清軍擊敗,之後濟爾哈朗又打敗了洪承疇的大軍。
三月,濟爾哈朗仍然圍攻錦州。祖大壽派人前來請求投降、盟誓。他傳話給祖大壽說:“我軍圍困此城,旦夕可取。怎么會與你盟誓,想要投降就投降,並非我勉強你。”祖大壽無奈之下,遂率眾官前來軍營投降,錦州終於被攻克。
四月,移師攻克塔山,之後用大炮轟塌杏山城牆,杏山守軍投降。之後濟爾哈朗奉命毀掉塔山、杏山、松山三城後班師,受賞鞍馬一副、蟒緞百匹。
十月,封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叔王,賞賜給他黃金千兩,白銀萬兩,綢緞千匹。
九月,濟爾哈朗被授予定遠大將軍,率師南下湖廣。
六年正月,濟爾哈朗從安陸府渡口,進抵長沙。當時,明總督何騰蛟,總兵馬進忠、杜允熙、陶養用、王進才、胡一青等,聯合李自成餘部一隻虎以及逃散剩餘的農民軍占據湖南。濟爾哈朗分軍進擊,他又分兵奔襲永興、辰州、寶慶、宣慶、靖州、衡州,一直追殺到廣西全州。令順承郡王勒克德渾、都統阿濟格、尼堪為前哨,大軍斷後,循序推進。進抵湘潭,生擒何騰蛟。
![濟爾哈朗](/img/0/432/nBnauM3XwYDM5ITN4czN2UDNyITM5EDO5kTMwADMwAzMxAzL3c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七月,分兵鎮壓靖州,進攻衡州,斬殺陶養用。擊破胡一青的七座營寨,一路逐敵至廣西全州,分軍平定了道州、黎平府及烏撒土司,先後攻克了六十餘城。
七年正月,班師還朝,論功行賞,順治賜給金二百兩、銀二萬兩。同年睿親王多爾袞病死。
九年二月,進封叔和碩鄭親王(縱觀大清一朝僅有這一位“叔王”)。
康熙十年六月,追諡號為獻。乾隆十九年九月,入祀盛京賢王祠。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下詔配享太廟,復嗣王封號為鄭。
個人貢獻
![濟爾哈朗](/img/c/d0d/nBnauM3X3QzN0czNzgzN2UDNyITM5EDO5kTMwADMwAzMxAzL4c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史書評價
“忠冠當時,功昭後世一雲”
“有貞臣之節,有良將之風”
“親歷戰陣,躬冒矢石,決策於萬眾之中,制勝於千里之外”
“處憂患而不驚,肩弘鉅而不亂。”
——《明清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