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成立於是1954年的法律出版社,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新中國成立初期,作為剛剛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是重視法制的。1950年有了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誕生。同年,在新中國法制建設的主要奠基人董必武同志的親自倡導下,法律出版社開始籌建,1954年12月24日,法律出版社成立,由法務部領導和管理。法律出版社每年出版新書品種逾600種,產品包括法律法規、法學教材、學術專著、法律實務、案例、法律詞典、司法考試等,出版形式包括圖書、活頁、刊物、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及網路產品,是中國法律院校師生、法律研究機構、法律職業者汲取法律知識、查詢法律信息的首選。法律出版社十分注重對外交流與合作,與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和香港、台灣等地區的數十家出版機構保持廣泛的合作和貿易往來,引進和輸出著作權項目數百種, 成為中外法律信息資源相互交流的平台。法律出版社的出版主旨是:傳播法律信息,推進法制進程,積累法律文化,弘揚法治精神。
歷史發展
新中國成立不久,法學研究、教育都處於起步階段。建社初期,法律出版社主要是出版少量的法律法規,出版急需的政法幹部培訓教材,翻譯出版一大批蘇聯的法律制度和法學著作,組織翻譯出版了奧本海的《國際法》、孟德斯鳩《法意》、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等西方法學名著。上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的政治生活就開始不正常,特別是清算和批判舊法學的影響,法律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的地位開始動搖。1959年法務部撤銷,法律出版社進入動盪和飄泊時期。1961年7月,法律出版社正式併入人民出版社。法律出版社與人民出版社合併後,社名社號一直保留,人民出版社出版法律書時用法律出版社的牌子和代號。一直到文革前,法律出版社的名義還在使用。
1979年正是黨的十屆三中會召開後的第二年,中央作出了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指導方針,中國又一次面重建社會主義法制的歷史性任務。經法務部請示,黨中央和中央政法委的批准,於1980年5月法務部開始籌備法律出版社的復建工作。1980年6月2日國家出版局正式發文批覆,同意復建法律出版社。法律出版社開始第二次創業。
法律出版社是法律傳媒業的基層單位,是為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服務的基礎力量。法律出版社自1980年復建以來,伴隨著國家法制建設發展進程,經歷了艱苦創業、恢復發展和高速增長若干個發展階段,2001年根據法務部的決定,法制音像出版社正式併入法律出版社,進一步完善在法律出版社的出版結構。在法律出版領域確立了品牌,贏得了聲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按照內涵式發展和建立中國法律出版集團的戰略構想,法律出版社改組了中國法律圖書公司,組建法律出版商務中心,同時組建了法規出版中心、法律考試出版中心、法律教學出版中心、法律學術出版中心、套用法律出版中心、綜合法律出版中心、法制音像出版中心、期刊出版中心八大出版中心(所屬《法律與生活》雜誌社、《人民調解》雜誌社、《稅收公告》部等),為法律出版事業的未來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2001年末,經過20年的發展實踐,法律出版社年出新書400種左右,年出版修訂重印版圖書400種左右的規模,初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培養鍛鍊出了一支懂出版、會經營的專業隊伍,積累了一些改革創新的經驗和理念。法律出版社在中國法律出版界已經初步確立了品牌、年出書品種、年銷售收入、年創利稅額、市場份額占有率等方面的優勢。在社會知名度、與法律界聯繫面、專業銷售渠道與專業組稿編輯隊伍等方面,也占有一定優勢。2002年法律出版社開始實施五年發展戰略,全社員工正同心同德,實踐“把法律交給人民”的根本宗旨,銘記法律出版社“傳播法律信息,積累法律文化,推進法制進程,弘揚法治精神”的企業文化理念,按照社黨委制定的五年發展規劃的各項目標,緊密配合國家法制建設進程,建設責權統一、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發揮長期形成的競爭優勢,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將法律社建設成為中國法律信息產業的第一品牌,中國最大的多媒體法律資訊提供商,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經濟實力,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中國法律出版集團。
職能部門
總編室(市場部)
在成立後,不斷調整工作職能,基本上搭起了以對外宣傳、樹立出版社品牌、製作產品宣傳資料、打擊盜版、出版社網站的建設與維護、電子網路產品研發、與中法圖公司、平準天地結算等幾大塊業務為主的工作框架。隨著總編室(市場部)工作的不斷深入,工作人員的日益專業化,總編室(市場部)將建構一個“信息內容準確、共享信息便捷、信息更新及時、重點圖書追蹤”的圖書管理數據平台,這個平台的形成將成為社領導進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制定正確、可行的決策和社戰略計畫提供數據支持;負責各個分社之間的業務協調;總編室(市場部)必將成為社與讀者之間、編輯部門與發行公司之間、編輯部門與讀者之間的聯繫紐帶。
人力資源部
負責法律出版社黨務、社務、勞動人事等方面的工作。主要的職能有:社內人員的聘任、調轉、轉崗、退休;工資管理、福利的核定及發放;規模資產及固定資產的管理;社辦公用品、辦公設備的購置、領取工作;重要檔案的整理、歸檔、保管工作;社內人員的失業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及其他保險費用的核定工作;黨務紀檢管理工作;各分社、部門的考核工作等。
研發部
是法律出版社在2005年成立的部門,主要職能是負責法律圖書市場信息調研和自主開發創新性的法律內容產品。
隨著法律圖書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對市場信息的了解與分析日益成為出版社巨觀決策和策劃編輯微觀策劃所必須掌握的工具,研發部在法律圖書的整體層面作為專門承擔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的機構,將市場信息精確成理性的數據分析,作為社領導決策布局的參考,並作為市場信息溝通的橋樑服務於各出版分社和策劃編輯。
在此職能的基礎上,研發部通過自主開發創新性產品,著眼未來,求新求變,拾遺補缺,與各出版分社形成有效互動,使法律出版社的產品線更趨多元化和立體化。
編校部
法律出版社編校部成立於2004年,其主要職能是:對分社提交的書稿進行審稿和編輯加工,對委託外編編輯加工的書稿進行審查和指導;組織、管理和考核外編隊伍;組織書稿校對和管理、考核外校隊伍;承擔出版社交辦的書稿項目執行和其他工作。編校部積極與各分社合作,確保書稿按期按質完成編輯加工和校對任務,不斷提高書稿編輯質量。
財務部
法律出版社財務部現有職員9人,負責法律出版社及社屬、社管企業的財務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包括法律出版社、法制音像出版社、中天法律電子出版社、 《法律與生活》雜誌社、北京豐臺區中天培訓學校、人民調解編輯部的財務管理、財務核算及稅務稽徵、業績考核工作。代理《中國司法》雜誌社賬務;監督協調中國法律圖書有限公司、平準天地文化中心的財務工作。
期刊出版分社
主要負責社屬期刊雜誌的出版工作,目前主要負責《法律與生活》、《人民調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法規公告》的編輯、出版、發行、廣告經營和綜合開發業務。
重點期刊
《法律與生活》 (半月刊)雜誌創刊於1984年,是法務部主管、法律出版社主辦的中央級法制新聞刊物。自創刊以來,始終以“秉承法律精神,關注社會生活”為辦刊理念,透過法律看生活,用法律眼光透視社會,以法制觀念解析人生,致力於謳歌、鼓吹人間正義,獨家披露重大事件背後的真相和假象。做為深度法制新聞時政類雜誌,文章立意鮮明,角度獨特,內容立體,文字新銳,深度、品位、鮮活是我們永遠的目標。
主要有視線、記錄、言論、人物、經濟、話題、述說、市井等欄目。目前,期發量30萬,現有編輯、記者、廣告、編務等員工14人。2001年以其思想性、服務性入選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方陣”,榮獲“雙獎期刊”稱號,為國家優秀品牌期刊。
《人民調解》(月刊)雜誌創刊於1985年,是法務部主管、法律出版社主辦、中華全國人民調解員協會協辦的基層司法行政工作指導刊物。始終以“面向基層,服務基層”為辦刊宗旨,面向全國人民調解員、鄉鎮(街道)法律工作者、司法助理員和各級司法行政基層工作管理部門,積極宣傳黨和國家有關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介紹基層司法行政戰線上的先進人物和工作經驗,交流重要的工作信息,傳播與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緊密相關的各種科學、文化知識;指導基層依法、正確開展各項業務工作。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知識性和可讀性,是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良師益友。主要有高層信息、人物長廊、經驗交流、司法所建設、法律服務、調解故事、回歸綠洲、信息之窗等欄目。目前,期發量17萬,現有編輯、記者、發行廣等員工10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法規公告》 (月刊)創刊於1996年,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海關總署主辦,四部委聯合組成的《公告》編委會負責編輯,法律出版社負責出版發行,以“全面、系統、準確宣傳國家稅收政策、增加稅收政策透明度”為宗旨,及時公布各項工商稅、關稅和農業稅收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具體規定,為各級政府機關、國內外企業和廣大納稅人提供法律法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