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概述
雲大出版社以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始終堅持為教育教學、科研服務的辦社宗旨,以學術著作、高校教材及教學參考書、各類職業培訓教材、指導叢書及自考教材為主要出版內容,出版了一批高水平和填補空白的優秀教材和專著。如《雲南史料叢刊》、《雲南民族史》、《民族文化文庫》、《人類學文庫》、《21世紀中國民族家庭實錄》、《雲南民族村寨調查》、《新世紀旅遊專業本科教材》、《卓越管理》、《卓越廣告》、《計算機文化基礎》等系列叢書和圖書,在高校的學科建設和教材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建社十餘年來已出版圖書千餘種,其中多套圖書選題列入國家“九五”、“十五”重點選題出版計畫,多種圖書獲得部委和省級優秀圖書獎。近年來,本社與培生教育出版集團和德國的沃特·德·格瑞特等外國出版商建立了合作關係,引進了一批經濟管理的權威著作。今後,雲南大學出版社將繼續圍繞民族學、人類學、歷史學、旅遊、經濟管理、職業英語培訓等方面加大出版力度,以此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雲南大學出版社以“探索、求實、奮進”的精神,竭誠為全社會服務,並誠摯希望與廣大讀者和各界朋友攜手合作,共同開創新世紀的出版業。
出書範圍
出版本校設定的學科、專業、課程所需的教材、教學參考書、教學工具書;與本校主要專業方向一致的學術專著、譯著;適合高等學校教學需要的通俗理論讀物;根據學校主管部門確定的分工和安排,為尚未成立出版社的高校出版同一專業系統的高校教材。
出版作品
雲南大學出版社以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堅持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的辦社宗旨,以學術著作、高校教材及教學參考書、各類職業培訓教材及指導叢書為主要出版內容,努力將高校人才及學科優勢轉化為出版優勢,緊緊抓住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以及中國加入WTO的契機,以發展為綱領定位,走特色發展之路,出版了一批高水平和填補空白的優秀教材、專著。《雲南史料叢書》、《中國經濟史研究叢書》、《雲南民族村寨調查》、《中國民族村寨調查》、《20世紀中國民族家庭實錄》、《民族文化文庫》、《雲南大學民族學文庫》、《21世紀人類學文庫》、《現代旅遊經濟文化叢書》、《新世紀旅遊專業本科教材》、《體驗雲南》、《卓越管理叢書》、《卓越廣告叢書》等系列叢書的出版,不僅逐步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在學界樹立了聲譽,而且在本校、本地區和國內高等院校的學科建設及教材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現代經濟旅遊文化叢書》為國內許多學校的旅遊專業選作教材,《大學語文》、《計算機文化基礎》等是省內高校的指定教材。建社17年來,已出版圖書近2000種,近幾年每年出版新書近200種,重版及重印書百種以上。《雲南史料叢書》、《雲南大學民族學文庫》、《中國經濟史研究叢書》等多套圖書選題被列入國家“九五”、“十五”重點選題出版規劃,多種圖書獲部委和省級優秀圖書獎。合作夥伴
雲南大學出版社重視國際合作和著作權引進,已與英國培生教育出版集團(PearsonEducation)、康根葉出版公司(KonganPage)開展了一系列著作權貿易,與德國沃·德·格瑞特出版公司(MoutodeGruyter)等也建立了合作關係,引進了一批經濟管理、旅遊管理、人類學方面的權威教材和專著,被國內多家重點院校和學術界廣泛使用。雲南大學出版社近年來不斷深化內部管理改革,堅持向選題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的發展思路,已逐步形成了辦社方向明確,出版特色鮮明,管理制度規範,市場運行能力逐步提高的良好態勢。今後,雲南大學出版社將繼續圍繞民族學、人類學、歷史學、旅遊經濟管理、職業教育培訓等方面加大出版力度,強化特色,不斷增強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競爭力,沿著“小而特”、“小而精”的方向,加快發展。
社會榮譽
作為雲南省惟一的一所大學出版社,20年來雲大出版社從一個單一的出版社發展成為集圖書、音像電子等媒體為一身的綜合性出版社,出版了近3000種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其中,《中國少數民族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雲南民族史》等300多種圖書獲國家、省級等各級獎勵,音像製品——《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讀本》入選中國10種重點“有聲讀物”,是雲南省惟一的入選讀物。雲大出版社依託雲南省高校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和旅遊資源,精心打造,努力構建在民族學、人類學、旅遊管理等方面的出版實力和特色,形成品牌。《雲南民族村寨調查叢書》、《20世紀中國民族家庭實錄》等200多種民族學圖書讓雲大出版社在國內外民族學界聲名鵲起。《現代旅遊經濟文化叢書》、《新視野旅遊譯叢》等200多種旅遊類圖書又讓其躋身國內旅遊教材和導遊類圖書出版前三甲。雲大出版社還依託雲南省的地緣優勢,實施“走出去”出版戰略,推出了《泰國六年制國小漢語課本》中泰雙語教材、《緬甸國小漢語課本》中緬雙語教材等一批外向型圖書,榮獲了“2006年中國圖書著作權輸出先進出版單位”稱號,成為雲南省惟一獲此殊榮的出版社。
社辦期刊
在哲學社會科學日益繁榮、日漸受到重視之際,《雲南大學學報》(社科版)於2002年8月創刊,施惟達教授任主編,盧雲昆教授任副主編,林藝副編審任編輯部主任。《學報》以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開拓學術視野,弘揚人文和科學精神,為培養優秀的學術人才、促進高校學術研究的繁榮為辦刊宗旨,強調研究的學術性、科學性和前沿性,堅持高質量、高品位的辦刊方針。《學報》所設“哲學與文化”為本刊特色欄目,刊登精品文章,注重理論創新;“經濟學探索”關注社會經濟動態,探討經濟熱點問題。此外,本刊還設有“文學研究”、“社會學研究”、“學術評論”、“書評”等欄目。《學報》為雙月刊,逢雙月28號出刊,當前為96個頁碼。
吳松校長專門撰寫了“發刊詞”,警言新創辦的《學報》“若能以張揚學術良知、播布學術正義、塑造學術人格為已任,著力營造良好學術氛圍,注重學術品位,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人文價值的高標,學問之人的成長和大學精神的塑造盡一份力,出一份力,則善莫大焉。”
《雲南大學學報》(社科版)的創辦,還得到了許多著名專家學者的支持和關心。耄耋之年的啟功先生專門為《學報》題寫了刊名,費孝通、雷潔瓊、季羨林、任繼愈、于光遠、蔣學模等老一輩學者題辭祝賀,創刊號上刊登了湯一介、陳嘉映、張汝倫、鄧偉志等知名學者的論文。
2002年8月20日下午,《學報》在雲南大學圖書館隆重召開了創刊座談會。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省社會科學院、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以及省內部分高校的領導、專家學者,
省內各兄弟刊物負責人等到會。與會來賓對《學報》的創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對學報的發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寶貴的意見。
繼創刊座談會之後,2002年12月15日學報編輯部在北京大學英傑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召開了在京專家學者座談會,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了座談會,雲南大學校長吳松教授主持會議,施惟達主編介紹了《學報》的辦刊情況。各位專家學者紛紛表示《學報》刊登的文章都有較高的學術質量,包容量大,同時對《學報》如何突出刊物特色、如何使欄目設定更加合理等方面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
創刊當年,《學報》出版了三期刊物,作者均為中國各學科的領軍人物。共刊登了29篇論文,文章涉及哲學、文化、經濟、歷史、社會學、文學、美學等學科,對各學科領域中較深層次的問題,學者們進行了探討研究。29篇文章中有14篇17次在不同學術期刊上引起反響,反響率達到58.62%。
2003年3月15日,學報編輯部在復旦大學逸夫科技樓內舉辦了“在滬專家學者座談會”,為進一步辦好學報徵詢專家的意見和建意。復旦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等單位的知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雲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武建國教授主持,施惟達主編向與會專家和學者介紹了刊物的基本情況。到會專家學者們對2002年出版的刊物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學報》總體設計樸實、大方、厚重,所刊文章學術質量高,能反映學科前沿問題,是一份學術品位較高的綜合理論刊物。同時,對《學報》之不足,學者們也予以了中肯的建議。
為慶祝雲南大學建校80周年,2003年《學報》第2期特設“校慶80周年專稿”欄目,雲大高發元書記及吳松校長為欄目撰寫了專稿,高發元書記的文章是“風雨耕耘立宏業”,吳松校長的文章是“以人為本 學術興校 弘揚傳統 再鑄輝煌”,這兩篇文章全面總結了雲南大學80年的辦學歷程,提出了新世紀的奮鬥目標,使學校全體師生倍受鼓舞,在廣大校友中引起良好反響。
在兩年多的辦刊工作中,編輯部全體人員兢兢業業,認真遵守編輯規範,不斷提高辦刊水平。《學報》依照《社會科學期刊質量標準(試行)規定》達到了執行評優標準,於2003年7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審核備案,榮獲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編輯委員會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共同頒發的《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收錄證書》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編輯委員會和中國科學文獻計量研究中心頒發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刊源證書》,同年10月又獲得《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榮譽證書。2004年9月,由資美編雲南藝術學院學報副主編張建榮副教授設計的學報封面獲第五屆中國大學出版協會頒發的裝幀“藝術設計金獎”。另外,《學報》的英文翻譯由有著深厚功底和豐富經驗的雲南師範大學何昌邑教授擔當,保證了英文翻譯的較高水準。
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具有八十餘年的歷史,是中國西部建立最早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其前身私立東陸大學為當時的雲南省都督唐繼堯所創辦,始建於1922年12月。1923年4月開始招生,1930年學校改組為省立東陸大學,1934年又改為省立雲南大學。1937年著名數學家熊慶來教授出任校長,雲南大學迎來了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1938年,雲南大學由省立改為國立。熊慶來在任期間,費孝通、楚圖南等大批著名學者應邀到校執教,使學校逐步發展成為國內外影響甚大的綜合性大學。1946年,英國《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把雲南大學列為中國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學之一。到建國前,雲南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農、醫等學科在內、規模較大、面向全國招生的高等學府。1952年開始的高校院系調整,把我校法律、政治等學科,分別併入四川大學、西南政法學院等高校,農、醫、工等學院先後分離獨立建校,我校由此成為一所以基礎學科為主、較為單純的文理科綜合大學。1958年,雲南大學由教育部下放雲南省管理。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雲南大學加快了發展。1996年,雲南大學成為“九五”期間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以此為契機,學校提出“立足邊疆、服務雲南、辦出特色”的辦學思路,以“211工程”建設為龍頭,以改革為動力,以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為保障,把學校工作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使雲南大學進入了建國後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2001年6月,我校“211工程”、“九五”建設順利通過驗收,獲得了專家組的高度評價,受到教育部領導的表揚。
雲南大學下設17個學院、8個研究院、1個公共課教學部、1個留學生院,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13264人,研究生12000人。學校現有教職工2818人,專任教師1605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3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1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和“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入選者13人,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2人,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技術創新人才51人,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59人,雲南省高校教學科研帶頭人21人,雲南省教學名師12人,雲南省創新團隊5個,雲南省高端科技人才5人,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6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9人。
雲南大學學科特色鮮明,學科門類齊全。學校現有本科專業79個,擁有民族學、生態學、專門史、微生物學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37個省級重點學科;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5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15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和1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有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4個,國家特色專業12個,國家精品課程10門,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4門,教育部精品課程2門,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有1個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4個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高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
學校占地面積4551.84畝,其中校本部535.84畝,呈貢校區4016畝;公用校舍建築面積103.2萬餘平方米。固定資產139699.02萬元;圖書館藏書273萬冊。學校設有出版社,並主辦《思想戰線》、《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社會科學版和法學版)等十餘種學術刊物。學校現與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著長期的交流與合作關係。
進入21世紀,雲南大學作為雲南唯一一所實施國家“211工程”的地方綜合性大學、國家西部重點支持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肩負著光榮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全體雲大人將秉承“會澤百家、至公天下”的雲大精神,繼續遵循“立足邊疆,服務雲南,辦出特色”的辦學思路,抓住機遇,團結一致,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雲南省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211工程大學出版社
盤點中國211重點大學的出版社名錄,為各校的圖書出版管理提供綱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