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社簡介
出版社年出版新書150種 左右。出版較有影響的專業圖書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中國出版論叢》、《出版知識譯叢》、《 中國出版史》、《中國活字印刷史》、《西方六國出版管理研究》、《中國出版理論與實務》、《國際出版原則與實踐》、《加入WTO與中國出版業發展》、《出版集團研究》等。近年在英語類圖書方面有較大發展,出版了實用英語900句叢書,名著名篇英漢雙語對照叢書等"雙效"良好的圖書。 中國書籍出版社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獲得榮譽
書籍版圖書曾多次獲獎,其中《現代謊言》一書獲第八屆國家“五個一工程”獎。
中國書籍出版社-喜獲稱號
2007年12月21日,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屬中國書籍出版社舉行“中央國家機關青年文明號”授牌儀式。所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副所長宋英亮出席儀式,代表總署直屬機關黨委、團委向中國書籍出版社授牌並講話。
研究所黨委始終高度重視青年隊伍的建設工作,注重發揮青年人才的骨幹作用,採取有效措施紮實推動青年文明的建設活動。他充分肯定了近年來中國書籍出版社開展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取得的成績,指出該社團結奮進的團隊精神和深入人心的品牌觀念是獲得殊榮的關鍵。宋英亮對書籍出版社進一步提高創建活動的工作水平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要進一步提高對開展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重要意義的認識,從部門實際出發,制定具體措施和目標,確保創建活動健康、穩步、深入發展。二是要堅持與科研出版事業相結合,與本職工作相結合,確保創建活動成為青年員工的內在要求,保持發展後勁。三是要與青年人才的培養相結合,為青年人的成長創造機會、搭建階梯、提供舞台。
中國書籍出版社常務副社長劉偉見在發言中介紹了創建活動中加強隊伍建設、文明建設和制度建設的情況,總結了有活力、團結、實幹三個方面的重要經驗,並表示將珍惜榮譽,抓住機遇,謀求更大發展。
中國書籍出版社現有員工28人,35以下的中青年19人。該社秉承“出版類專業旗艦、社科類長銷精品、英語類暢銷品牌”的辦社宗旨,相繼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圖書,獲得新聞出版總署優秀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全行業優秀暢銷品種等諸多獎項,多年來一直為中國良好出版社。
文化叢書
2008北京圖書訂貨會於2008年1月9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拉開帷幕。在本次圖書訂貨會上,中國書籍出版社於9日、10日兩天舉辦了四場“有獎問答互動活動”,吸引了眾多參會人員駐足搶答,成為圖書訂貨會的一大亮點。活動現場氣氛活躍,觀眾熱情高漲,踴躍參與主持人的提問。活動設計的問題多取自該社推出的“文化糾錯叢書”,具有很強的知識性、趣味性、文化性。
作為“文化糾錯叢書”第一本的《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於2007年初由中國書籍出版社推出後,引起很大社會反響,並被中國書刊發行協會評為“2007年度全行業優秀暢銷品種”。繼《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之後,中國書籍出版社群策群力又推出了它的後續品種,共同構成“文化糾錯叢書”。“文化糾錯叢書”共10種:《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中國人最易讀錯的字》、《中國人最易寫錯的字》、《中國人最常見的病句》、《中國人最易說錯的話》、《中國人最易誤解的西方文史常識》、《中國人最易誤解的西方禮儀》、《中國人最應知道的77個禮俗》、《中國人最應該知道的穿著誤區》、《中國人最應該知道的飲食誤區》。
“文化糾錯叢書”的問世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它應現實的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梳理,通過文化糾錯來提升文化形象。讀錯字、寫錯字、文化常識缺失誤用等現象,損害的不僅僅是當事人的個人形象,更重要的是污染了我們的語言文化甚至生活環境。因此,這個系列叢書對大眾進行文化糾錯,也是對新聞出版界以至文化界的一種鞭策。新聞出版總署決定把2007年作為新聞出版行業的“出版物質量管理年”,中國書籍出版社適時推出“文化糾錯叢書”,希望能夠對社會反映強烈的報刊、圖書差錯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種數統計
中國圖書
清代以前中國圖書名數在前一節中已作了交待。自1911年至1949年9月,中國共出版漢文圖書10萬餘種(參閱《民國時期總書目》,書目文獻出版社)。1949年至1990年,中國共出版圖書(包括課本,不包括圖片)63萬種(不包括重印)。加上楊家駱統計的清代以前著作名數(18萬種),中國自古至今,共出版過圖書約92萬種。
世界圖書
自1950年至1990年,全世界出版書籍大約2000萬種。1900年以前,西方世界出版書籍1200多萬種。再加上1900至1950年世界出版書籍(估計近1000萬種),以及1900年以前西方以外地區出版的書籍(估計200萬種左右),估計全世界有史以來共出版過書籍超過4000萬種。
與世界相比
有史以來,中國共出版書籍約92萬種(未計算大陸以外的華人世界),世界共出版書籍約4000萬種,中國書籍占世界書籍的2.3%。
發展特徵
中國出版業發展變遷中的另一重大特徵是通俗類書籍種類與數量的激增。這一變化的原因與近年來種數上升印數下跌的剪刀差之原因一樣,同為圖書走向市場,成為經濟的產物。而書籍出版中通俗讀物占據了壓倒優勢,更是中國圖書事業自古未有之巨變。除去課本外,中國歷史上的書籍出版中,從來是 精英文化占壓倒優勢。宋明時代的話本、小說雖印數可觀,但在種數及以種數為基礎的總印數上不能與經史子集諸類精英文化的總量匹敵。今天,西方社會學家早就開始認真對待的大眾文化(massculture)終於也在中國泛濫。它們衝擊,壓迫著精英 文化,對後者構成嚴酷的挑戰。
發展問題
書籍種數是一個民族出版與文化發達繁榮最重要的指標,而書籍的印數則是僅次於種數的。反映出版的繁榮與文化的普及的又一重要指標。
中國1949—1990年出版業的歷史中出現了種數與印數的兩次剪刀差,前次以十年動亂的高潮1967年為代表,表現為印數高、種數低的巨大反差;後次正發生在當前,且未有回收之勢,表現為種數高印數低的反差。這兩次剪刀差後面的原因是深刻而耐人尋味的。從大的發展趨勢上看,種數增多,平均印數下降,帶有某種必然性。但是,這種多樣化的趨勢及其導致的近年來書籍種數的增多,可以解釋80年代初葉書籍印數較之70年代的下降,卻不能解釋1985年以來種數與印數,剪刀差日益加劇及總印數、印張的全面下跌。這種下跌另有原因在。那就是近年來中國的圖書業正在從產品生產轉變為商品生產。我們還未能適應這一變遷。過去由於寫作隊伍狹小,由於出版盈虧由國家包辦,我們的書籍市場無競爭,而今天由於信息渠道不暢通,實質上仍然無競爭,出版內容上重複極大。一本高質量的書籍打不垮同一範疇內一本低質量的書籍,因為渠道不通,使兩者不能交鋒。唯一的競爭只在挖掘新的選題。於是到處是淺嘗輒止、粗製濫造。由於種數的激增與印數的暴跌增加了出版業的經濟風險,進而導致了出書難——買書難的不可思議的困境。學術著作更是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