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55年,是新中國建立之後成立的第一家大學出版社。50年來,人大出版社始終以促進我國教育、文化事業發展為自己的歷史使命,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事業、為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傳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007年,人大出版社出版圖書2000餘種,發行碼洋6億多元。經過長期的積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已發展成為具有圖書、期刊、音像、電子和網路出版物等多媒體兼營的大型綜合性出版社。
主要業務
建社50多年來,累計出版圖書一萬餘種,出版了一大批具有文化積累與文化傳播價值的優秀教材和學術著作,涵蓋了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各學科,包括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行政學、人口學、環境學、新聞學、檔案學、財政學、金融學、管理學、會計學、商品學、歷史學、語言文學、倫理學、心理學、美學、藝術以及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等。其中許多教材多次再版,一些教材發行數量高達數十萬冊以至數百萬冊。第一,出書品種多、數量大,形成一定出書規模。人大出版社成立當年就出版了不少優秀圖書。1955年12月24日《人民日報》附發《圖書聯合廣告》,整版介紹了人大出版社編譯的教材,有120多種。1955年5月—1966年5月,人大出版社共出正式出版物424種(不包括校內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書),7010萬字,800萬冊。《教學與研究》共出版110期,350萬冊。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二,出版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摘錄、注釋和介紹,社會影響很大。如《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經典著作摘錄卡片》、《馬恩列斯論報刊》、《唯物辯證的工作方法》、《毛澤東論哲學》、《毛澤東論調查研究》、《毛澤東哲學著作學習檔案彙編》(共三卷)、《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經典著作介紹》、《〈唯物論和經驗批判論〉簡釋》、《〈資本論〉典故注釋》,等等。這滿足了當時系統地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需要。
第三,出版了不少具有學科奠基地位的教材。無論是翻譯教材還是自編教材,都起到了學科奠基的作用,培育和滋養了幾代學人。
在出版社建立的最初兩年里,出版物的主體是從蘇聯教材翻譯過來的(由於翻譯教材封面為黃色,這一時期又被稱為黃皮書時代),因為當時我國主要學習蘇聯經驗,人民大學也有很多蘇聯專家。從蘇聯翻譯過來的教材影響了一大批學者,我們國家很多學科體系的建設也都是以蘇聯的學科體系為藍本。當時出版的翻譯教材有《辯證唯物論》、《政治經濟學教程》(共16分冊)、《政治學說史》、《工業經濟講義》、《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會計核算原理》、《蘇聯國家與法的歷史》、《國家和法的理論論文選譯》、《蘇維埃刑法論文選譯》,等等。
難能可貴的是,人大出版社在建社之初就提出了出版中國化教材的出版方針,應該說具有遠見卓識。這一出版方針很快就見了成效:1956年起,人大出版社開始出版人民大學一些教研室編著的教材,到1960年止,出版的自編講義和教科書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中國革命史講義》、《形式邏輯》、《國民經濟計畫學》、《工業企業管理講義》、《中國工業經濟講義》、《商業企業管理學》、《社會主義農業經濟學》、《統計學原理》、《檔案管理學》、《法醫學》,等等。
復社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很快就出版了一批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著作和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復社後出版的第一本書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毛澤東關於認識與實踐關係的論述》。作為第一批文科統編教材的有《中國革命史講義》、《中國現代文學史》、《工業會計學》,以及《中國共產黨歷史教學大綱》、《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學大綱》、《政治經濟學教學大綱》、《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教學大綱》四門政治理論課教學大綱,滿足了當時全國高等學校教學急需。學術著作方面出版了吳玉章老校長的《文字改革文集》等。1982年,教育部全國統編教材50種,其中10種交由人大出版社出版。1980年後幾年間,出版了《世界經濟概論》、《形式邏輯》、《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流通與信用》、《工業經濟管理概論》、《中國社會主義工業企業管理》、《社會主義商業經濟學》、《國民經濟計畫學》、《人口學體系》、《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政治經濟學教程》等一大批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其中,有一些教材發行了數百萬冊,如《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經濟套用數學基礎(一)·微積分》、《中國革命史講義》等。這些教材哺育了數代高校學子。據當時國家教委有關部門統計,列入全國文科教材的共837項,其中由人大出版社承擔出版的計108項,約占13%。
20世紀80年代,人大出版社取得了不少開創性的出版成果。對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的書,人大出版社開創性地把它做成注釋本,對全國廣大幹部民眾學習馬列主義起到了輔導作用。1979年開始著手創辦的《文學論集》、《語言論集》、《新聞學論集》、《清史研究集》四種論集,成為人民大學文史論文的發表園地,提高了教學質量,促進了科學研究。1984年開始,出版社籌劃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叢書”,這是以學校名字命名的、反映人民大學綜合性研究成果的具有開創性的大型叢書。其中,《佛教哲學》一書獲得首屆中國圖書獎。同時出版了很多開創性的翻譯著作,如從1985年就開始籌備出版的《亞里士多德全集》,出版後獲得了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人大出版社在復社後的十多年中穩步發展,立足人民大學,服務高等教育,1982年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高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並再次成為大學出版社的排頭兵。
精品教材
1983-1991,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人民大學出版社積極投身到中國這場前所未有的偉大變革之中,推出了一大批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為教學科研服務、為培養人才服務的優秀圖書,開創了人民大學出版社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1982年,人民大學出版社被教育部確立為文科教材出版中心。在這前後,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批批判極左錯誤、推動理論戰線撥亂反正的圖書和教材,例如:胡華教授主編的《中國革命史講義》、李秀林教授等主編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宋濤教授主編的《政治經濟學教程》等教材;出版了一批緊密圍繞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圖書和教材,例如:針對我國企業整頓與發展、經濟體制改革等問題,出版了一大批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的教材。許多教材深受歡迎,累計發行量達到幾十萬冊、幾百萬冊甚至上千萬冊,為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人民大學出版社也迎來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次大發展。
組織機構
1956-197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成立後,在原來教
材出版處的基礎上經過一系列的變革,迅速蓬勃發展起來。
首先,建立了專門的編輯隊伍。
其次,在機構上,新建了編輯科,設立了辦公室、出版科、發行科、印刷廠、油印股(那時油印教材的數量很大)、財務組、總務組等。出版社成立之後還成立了研究部直屬支部的分支部(1958年成立了總支部)。
榮譽
據賀耀敏社長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2200餘種,發行碼洋約6.5億元,銷售收入3億多元,已發展成為具有圖書、期刊、音像、電子和網路出版物等多媒體兼營的大型綜合性出版社。2007年,出版社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同時也是中國新聞出版領域的最高獎項——“先進出版單位獎。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成為國內少數幾家囊括“中國圖書獎”、“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所有國家級出版獎項的出版社。截至2008年底,出版社共有81種圖書獲得了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稱號。如此密集的獲獎頻率和如此眾多的獲獎品種,在高校出版社名列第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經濟和管理是一個強項,市場占有率是全國第一。
四年時間人大出版社有兩百餘種圖書獲得多種重要獎項,尤其是同時登榜國家“三大獎”,受到出版界和讀者的廣泛好評。2002年,“管理科學文庫”(4種)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2003年在第六屆國家圖書獎評選中,人大社有三種圖書獲獎,在大學出版社中名列第一,其中《中國佛教哲學要義》榮獲“國家獎”,《公共危機啟示錄——對SARS的多維審視》獲“特別獎”,《物權法研究》獲“提名獎”。同年,《制度、趨同與人文發展——區域發展和西部開發戰略思考》入圍“五個一”工程獎。2004年《民法總則研究》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這一年,人大出版社還首次榮獲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出版物印製優質產品出版社金獎”。《中國人民大學學報》連續榮獲第二屆、第三屆國家期刊獎。
人大出版社以教材圖書精品戰略和內涵式的自我擴張、自我再造,向建設現代出版集團的目標快步邁進,企業規模和經營規模迅速擴大,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人大社的年出書品種、發行碼洋、利潤,從2001年起開始逐年快速提升,到2004年,年出書已達1683種,其中新書1203種,重印書480種,已是“日出四書”,比2000年翻了一番;2004年的圖書發行碼洋近4.9億元,是2000年發行碼洋的兩倍多。四年翻一番的速度,
評價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不斷強化選題策劃意識、市場意識,著力培育核心競爭力。全體同仁精誠團結,開拓進取,把出版工作同我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緊密結合,形成了人大出版社鮮明的出版特色和巨大的品牌價值,成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出版領域的排頭兵。2007年,人大出版社出版圖書2000餘種,發行碼洋6億多元。經過長期的積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已發展成為具有圖書、期刊、音像、電子和網路出版物等多媒體兼營的大型綜合性出版社。實事求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規劃自己的圖書結構時,也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自身發展戰略,簡單地說就是始終堅持實施精品戰略,圍繞三類精品做好工作。在接下來的若干年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工作重點就是要繼續組織好、出版好三類精品圖書。
精品服務
人民大學出版社1982年被教育部確定為我國文科教材出版中心,教材出版是人民大學出版社最基本、最基礎的工作,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教材建設與出版工作。過去,由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許多精品教材受到全社會的歡迎,發行量達到幾百萬冊甚至上千萬冊。20世紀90年代以後,人民大學出版社啟動了以“21世紀系列教材”為主體的教材編寫與出版宏偉工程,承擔了90餘種國家級教材的編寫與出版任務。人民大學出版社就是要努力使我們所出版的教材成為內容權威、理念超前、形式多樣和貼近學生實際、為學生所歡迎的精品教材。
服務發展
出版學術典籍,推出精品力作,引領學術發展,是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根本任務之一。多年來,我社出版了《亞里士多德全集》、《中國傳統道德》、《中國審判案例要覽》、“中國人民大學年度研究報告系列”、《中國佛教哈佛商學院哲學要義》、《中國新聞事業通史》、《中國古代治國要論》、《清史編年》、《世界美術全集》等一大批重要的學術著作,組織出版了《經濟科學文庫》、《管理科學文庫》、《法律科學文庫》、《新生代學人文叢》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叢書”、“當代中國經濟問題叢書”等一批學術系列著作,這些在國內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近些年來,我社共有300多種圖書獲得省部級以上各類獎項,在高校出版社人文社會科學成果出版中名列榜首,在學術界和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今後若干年我們將出版更多的學術研究成果,努力做好若干學術文庫、研究叢書的出版。隆重出版的李瑞環同志的重要著作《學哲學用哲學》,就是一部重要的理論著作。我們希望我們出版的圖書對促進我國的學術研究、文化積累、法制建設和弘揚祖國優秀文化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三)引進世界精品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人民大學出版社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翻譯和出版國外優秀的教材和圖書,逐步形成了若干套重要的學術譯叢:一是以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為代表的“經濟科學譯叢”,這套譯叢的出版被我國經濟學家認為是掀起了中國漢譯經濟學的第二次浪潮,引領了中國翻譯經濟學名著的潮流。二是以羅賓斯的《管理學》為代表的“工商管理經典譯叢”,這套譯叢中的許多圖書都被國內各大院校商學院選作教材或參考教材,它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管理學的研究和發展。三是“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已經陸續出版,這套譯叢對我國正在進行的公共管理和行政制度改革有積極的借鑑意義。四是“當代世界學術名著譯叢”,這是人民大學出版社重點引進的世界學術精品,出版10餘種,包括阿維納什迪克西克的《策略思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的《以自由看待發展》等世界公認的學術名著。五是“哈佛商學院案例精選集”、“哈佛商業評論精粹譯叢”和美國EMBA精要系列。此外,還有如“馬克思主義研究譯叢”、“新聞與傳播學譯叢”、“金融學前沿譯叢”等。人民大學出版社還與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聯袂推出了“哈佛商學網課”,該課程是哈佛商學院教授專家長期教學、研究成果的結晶,特別適合於商學院、企業培訓、機構培訓和個人自學。人民大學出版社還積極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先後與有關單位共同邀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阿瑪蒂亞?森、蒙代爾等數十位國外一流學者來華講學。
與時俱進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賀耀敏社長提到:大學出版社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觀念比較保守。長期以來,大學出版社並投有很好地樹立起產業發展的觀念,一直是把出版社作為校辦企業來對待,是學校的附屬單位。因此對大學出版社的發展要有一個轉變觀念和深刻變革的過程。改革的目標是要使大學出版社成為獨立的經濟主體,有一個明確的、清晰的思路和戰略,使其真正面對市場來經營和發展。由於改革比較滯後,所以其他國有企業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及做法,在大學出版社實行起來還有很多障礙。從大學出版社本身來講,它長期處在一個相對隔絕的、壟斷的市場和利益相對穩定的系統中,市場化程度比較低,專業門檻比較高,這使出版社內部的管理體制、機制沒有與市場接軌。又由於大學出版社教材的平均利潤比較高,加之面對的改革風險比較大,所以改革的內在需求不是很緊迫,導致大學出版社改革的進程相對滯後。其次是體制比較落後。大學出版社在許多方面還有濃厚的原事業單位的色彩,從根本上還無從談起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問題。好在大學出版社人員素質整體上相對高一些,自律性比較強。但依靠道德約束,不在體制上解決問題,出版社長期發展也會受到制約。第三是機制相對不活。大學出版社的資產是國有資產,國有資產的授權經營問題沒有解決,實際上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上,所以在收入分配等方面與社會上的出版社有很大差距。還需說明的是,因為大學出版社處在大學的人文環境中,大學被視為社會公正和良心的代表,這種環境使它對經營結果的評價與市場評價不盡一樣。所以許多大學出版社的內部機制,仍然是“三鐵”橫行。有鑒於此,大學出版社要有一個大的發展和突破,必須轉變觀念,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著實下一番功夫。
雷厲風行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走在了改革的前列,不但享受到了所得稅免徵優惠政策,更重要的是通過改革,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管理進一步規範;推動了市場化運作機制,進一步提升了競爭能力;確立了未來的發展模式,發展的方向更加明晰。在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工作中,與先行改制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樣,其餘18家高校出版社在享受改革帶來的優惠政策和資源支持的同時,其運行體制和機制也正發生著靜悄悄的裂變。首批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於2007年初正式啟動。2007年4月,教育部和新聞出版總署聯合召開的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積極推進了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正在積極穩妥、紮實有效地推進,首批19家高校出版社,經過近一年的改制實踐,雖然改革進度不一,但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改革成效明顯。這一實踐對整個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奠定了基礎,並正在形成示範和帶動作用。
遠見卓識
1.這次危機對金融危機的影響是雙向的: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總體上負面影響要大於正面影響,樂觀派的觀點依據不足,悲觀派也缺乏相應的數據支持。
2.這次危機將以紙質出版物為主要載體的現代出版方式的局限充分暴露,傳統出版接近走向盡頭;下一步新聞出版必將加速向以數字網路為主要載體的後現代出版模式過渡:紙質出版所代表的是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數字網路出版所代表的是信息化的生產方式。
3.新聞出版本質上是信息內容服務業,它已經成為信息產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只有以數位化、網路化為主體傳播方式更加能夠體現新聞出版業的本質要求,出版轉型將會進一步加快。
4.新聞出版業的真正危機不在於金融風暴,而在於技術創新,尤其是數字傳播技術的創新,新的生產方式的形成打破了生產關係,預示著一場大的變革。
5.之前所形成的新聞出版體制是計畫經濟條件下生產關係的反映,已經走到了盡頭;當前新聞出版業轉企改制是適應這種新的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的調整,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改革的成敗將決定中國新聞出版業是否能夠持續健康發展。
6.與生產方式變革相適應,我們必須改變以品種數量為主要特徵的增長方式,代之以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人才興業為主要內容的增長方式,使其真正發揮創意產業龍頭的作用。
7.要實現新的生產關係的跨越,必須加快兼併重組的步伐,改變靠自身線性增長的裂變模式,通過股份制等現代企業形式,充分運用資本市場的力量做強做大,以適應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發展要求。
8.政府要通過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把新聞出版業作為提升國家軟實力和硬實力的重要手段,作為促進整個社會增長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
進入新的世紀,展望中國大學出版改革與發展的前景與趨勢,我們深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與以往相比,今天的出版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但是,挑戰總是和機遇並存,可以說,挑戰就是機遇,挑戰就是動力。在出版業改革的呼聲一陣高過一陣,改革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的今天,作為國內出版界改革的排頭兵,未來的人大出版社將承襲過去在改革創新方面的領先姿態和穩健作風,積極蘊釀和推動人大社進一步的改革與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提出的建設“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為出版社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藉此東風,人大出版社確立了自己的發展目標: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建成多種媒體互動、產學研一體化的國際化現代出版集團。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發展是始終不變的方向。“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要有新思路”,以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大“兩個開發”即選題開發和市場開發的力度,抓好“三種精品”即教材精品、學術精品和大眾精品的出版,加強“四項管理”即質量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e化管理,最終實現由“五個一流”即一流的出版物、一流的經營規模、一流的工作、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人才構築起的發展格局。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兩個開發”是構建新格局的重要兩翼。在“出教材學術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宗旨下,選題策劃工作將繼續堅持“面向大教育,追求高品位”,進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選題開發:適應我國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需要,以教材精品建設為核心,以高校本科教材為主體,向研究生教材、高職高專教材等上下兩頭擴展;以文科教材為主體,向理工科類教材擴展;以紙質出版物為主,向電子音像、多媒體甚至網路出版擴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教學和出版物的現代化水平;以自主開發教材為主體,以區域開發教材、引進版教材為補充。突出原創性和文化傳承功能,開發學術著作精品,以幾套大型文庫為基礎,從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尋找有重大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選題,並和學校重點科研基地的建設密切配合,使人大出版社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著作的出版繼續保持優勢,擴大規模,同時以“當代世界學術名著”為重點,系統引進國外學術名著和前沿性學術著作。適應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學習型社會的需要,開發適應一般讀者、幹部培訓和企業培訓要求的大眾精品,為提高全民族的國民素質作貢獻。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加大市場開發的力度,建立與現代出版企業相適應的市場行銷體制和運行模式,是另一重頭。未來的市場行銷工作,將要進一步調整、完善市場行銷各部門的結構和職能,更新行銷部門的人員結構,從而建立起現代化的市場行銷機構,將市場行銷工作推向全面,占有與現代出版企業地位相匹配的市場份額。要保證國內市場渠道規範暢通,並開拓國外市場,實現網路條件下的行銷管理。通過“以信息定市場,用宣傳帶行銷”,樹立品牌行銷概念,把進行區域開發和對教材進行多層次開發、配套開發、二次開發作為未來發展新的增長點,從而實現市場行銷各項職能的規範、協調運作,建立起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市場行銷體制和運行模式,保障未來人大社的發展速度。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網站建設與網路化經營是一塊具有領先、創新意義的重要陣地。信息技術是21世紀的先進生產力,信息化正在從根本上改變著當今世界的面貌,也改變著傳統出版的概念。以出版經營為主陣地,同時向高科技的信息產業進軍,是人大社在走向主業突出、多種媒體互動、產學研一體化的國際化現代出版集團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由人大社承建的“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和“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網”,都是對新型的知識產業和信息產業領域的一種嘗試,是巨大的資源,也是人大社未來新的增長點。未來的發展戰略中,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的建設,要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團結全國百家出版社,力爭把它建成更加適應現代市場競爭要求的全國高校教材網上發行中心;要把“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網”建成國內外最有影響的、內容豐富權威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網站,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學和科研提供最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對這兩家網站未來的建設目標是通過資本運作,使其朝上市公司方向發展。人大出版社將以建設“中國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網”和“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為契機,發展網路出版、網路發行,在高科技的知識產業、信息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創辦一流期刊,是走向世界一流大學出版社道路上堅實的一步。建一流的出版社,要有一流的期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教學與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都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學術刊物。在今後的發展方向上,三家期刊將進一步為中國人民大學的教學與科研服務,致力於培養一流人才和一流學術帶頭人,為擴大中國人民大學在國內外的影響發揮作用,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在未來的發展中,三家期刊將更加突出特點,明確定位,面向全國,培育品牌,擴大影響。加大宣傳和行銷的力度,強化經營意識,挖掘市場潛力,擴大刊物的發行量。未來的期刊建設,將在政治意識、學術品位、經營理念、版式設計、編輯手段的現代化方面得以整體提升。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科學化管理是人大出版社搭建新格局的重要基礎。現代出版企業必須採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在未來的發展中,通過繼續強化“四項管理”即質量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e化管理,徹底實現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和管理制度的科學化和規範化。
在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圖景中,獨特的企業文化將呈現一幅和諧美好的畫卷。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出版行業中,要成功實現發展戰略,全體員工齊心協力求發展、同心同德謀進步,是最重要的人力保障。人大出版社的未來,就要依靠強大的向心力把員工凝聚成創業型團隊。在實施“凝聚力工程”,建設有人大出版社特色的企業文化的過程中,人大出版社正在逐步構建起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內涵:尊重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重視業績優於資歷,肯定能力優於學歷。提倡腳踏實地、敬業愛崗,以滿足讀者的需要為自己的工作要求。建設學習型團隊,張揚創新精神,培養“社損我損,社榮我榮”的感情心態。在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的歷程中,人大社將成為全體員工“快樂工作”的美好家園。
去者已逝,來者可追。過去的人大社人譜寫了輝煌而厚重的交響樂章,那是所有人大社人共同的記憶與驕傲;如今的人大社人正在新的時代潮頭奮進,肩負歷史的使命,心繫時代的責任,以更開闊深遠的視野、激情四溢的情懷、腳踏實地的步伐,譜寫人大出版社新的光榮與夢想,奔向更加光輝燦爛的前程!
經歷了35年的風雨歷程,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腳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跨入了20世紀90年代。與國家的發展從此進入快車道一樣,人大出版社也從這時起邁開了堅定有力、蓬勃發展的步伐。這一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中國211工程大學出版社
盤點中國211重點大學的出版社名錄,為各校的圖書出版管理提供綱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