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小藍鷺[1]
【拉丁學名】Egretta caerulea
【命名時間】Linnaeus, 1758[2]
【英文名稱】Little Blue Heron
【科屬分類】鳥綱 、鸛形目、鷺科、白鷺屬
外形特徵
小藍鷺是一種中型涉禽,身長95 -105 cm,體重396 g,壽命14 年。這種鳥類相對較少,不存在雌雄差別。它們頭部是藍色羽毛,頸部棕紫色。身體的其餘部分一律暗灰藍色。嘴向下稍微彎曲,嘴基較大具深灰色。喙基處和眼睛周圍有裸露的灰綠色皮膚。它的長脖子在休息或飛行中形成S 形。腿很長,繁殖期頭和脖子上羽毛的顏色更鮮明。[3]
未成熟的幼鳥都是白色羽毛,灰色或淺綠色的腿。幼鳥在4個月大時第一次換藍羽毛。在2歲成年後完全變成暗藍色。嘴長而尖直,翅大而長,腳和趾均細長,脛部部分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中趾的爪上具梳狀櫛緣。雌雄同色。體形呈紡錘形,體羽疏鬆,具有絲狀蓑羽,胸前有飾羽,頭頂有的有冠羽,腿部被羽。
分布範圍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生活習性
小藍鷺主要棲息於內陸濕地、淺水沼澤、池塘、湖泊、水田和稻田。在半鹹水或鹹水的環境也可以找到它們,如紅樹林和泥灘,從海平面到安第斯山脈的3000米高度都有分布。 主要是以水生節肢動物(蟹,水生昆蟲)為食,而且兼食小魚、甲蟲、蟋蟀,蚱蜢和蜘蛛
生長繁殖
小藍鷺冬季從美洲北部遷移到南方。小藍鷺是孤獨的,但繁殖築巢時與其他蒼鷺雜處。它們的飛行姿勢很優美,繁殖期在每年的4月,造巢小而簡陋,建於離地面3至12米高。雌鳥產3至5枚藍綠色的卵。孵化期需時約21天。父母雙方共同餵養雛鳥三個星期後離去,小鳥在30天后能飛,而且可能離巢。幼鳥1歲性成熟。
保護等級
小藍鷺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2]。
鸛形目百科
鸛形目(Ciconiiformes) 鳥綱的1目,為中型涉禽。頸和腳均長,腳適於步行;嘴形側扁而直;眼先裸出;脛的下部裸出;後趾發達,與前趾同在一平面上。棲於水邊或近水地方。覓吃小魚、蟲類及其他小型動物。在高樹或岩崖上營巢。 |
鷺科的鳥類
鷺科Ardeidae有17屬62種。大、中型涉禽,體形呈紡錘形,胸前有飾羽,頭頂有的有冠羽,在繁殖期均是重要的炫耀特徵。具有“三長”的特點,即喙長、頸長、腿長。腿部被羽,脛部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沒有明顯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個食道都能儲存食物。飛時頭頸彎曲。主要活動於濕地及附近林地,它們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指示物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