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礐石風景區

汕頭礐石風景區

汕頭礐石風景區是廣東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潮汕地區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汕頭八景之首。位於汕頭市南、北市區之間,背靠南市區、與北市區隔海相望。

基本信息

介紹

礐,音確(què)。可於《辭海》或《康熙字典》查到此字的二個析義:一是風或水擊石成聲,為象聲詞;一是山多大石。以此解釋,“礐”字不僅有巍峨巨石之形,且有海浪擊石之聲。礐石因瀕臨大海,山多巨石而得名。

景區特色

汕頭礐石風景區汕頭礐石風景區
礐石風景名勝區是風景綺麗、丘巒簇擁、怪石奇峭,古樸的民居與殖民地洋樓並存,海灣環抱的亞熱帶植物為特色的濱海自然風景名勝區。以“海”、“山”、“石”、“洞”為景觀構成要素,具有“雄”、“奇”、“秀”、“幽”特點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雄——礐石風景區內塔山、焰峰、筆架山、香爐山層巒迭嶂,海闊天空,磅礴蒼溟,氣象不凡,構成了“雲翻峻閣千層浪,袖拂蘭台萬里風”的雄偉壯觀場面。塔山的摩崖石刻“春潮八百里,南國第一州”、“海納三江,氣吞百粵”、“雲衢天街”、“百載商埠,樓船萬國”,形象的表述了礐石氣魄雄渾的特徵。
奇——礐石的石景以其獨有的花崗岩地質地貌為基礎,球狀風化使岩石形態各異,或洞、或穴,鬼斧神工,雕鏤百態,出奇制勝,可用“山岩多勝景,洞府獨稱奇”來讚美這奇妙絕倫的景觀效果。
秀——礐石的風景山清水秀、雲影海濤、鳥語花香,秀麗的亞熱帶風光,景色非常迷人。如桃花澗水波不興,曲折深邃,小橋流水,修篁異卉,有江南水鄉之秀美,更多潮汕風情之雋秀,令人回味無窮
幽——礐石的風景洞穴幽奧,山岩幽境,石階通幽,層次幽遠,清靜幽然,都突出“幽”字。塔山的垂虹洞、焰峰的幽谷松濤,均是品“幽”的絕佳所在。
“海”
礐石風景區與北市區隔海相望,風景區岸線總長約15公里,碧波萬頃的海水使礐石風景區尤如浮動在大海之中的大型山水盆景,極富詩情畫意。當三江之水注入,海分二色,更為奇特
郭沫若同志一九六五年來礐石,乘客輪橫渡,見此奇觀,遂揮毫作詩曰:“礐石誠多石,汕頭一望中,遙思鼓浪嶼,想見桃花江。海色分為二……”
從礐石飄然亭觀看大海,波瀾壯闊,一望無際水天一色,觀那旭日東升,萬丈霞光爭輝,慶雲朵朵,征航遠去,鷗鷺斜飛,呼聲感人。最是落日熔金,夜幕收攏,玉兔東升,絕妙夜景盡收眼底。
“山”
礐石風景區內有山峰四十三座,香爐山為風景區最高山峰,海拔高度198米。山勢蜿蜒不斷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奇石多姿,林秀泉清,有蔽日的綠蔭,古木參天,綠海波濤。流水潺潺,泉水甘甜,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一避暑消夏的休假勝地。更是調節汕頭市區氣候的“肺腑”。
“石”
礐石因石而得名。礐石風景區的地貌多屬花崗岩丘陵。花崗岩經長期地質變遷,風化之後形成饅頭狀石塊停留在山頂、山腰緩坡地處,更多地堆積于山溝凹處,構成千姿百態、類人類物怪石。賦有許多引人入勝的美麗傳說。
如“宮鞋石”民間傳說:“宮鞋石”座周圍原是一個蓮池,一明月皎潔的夜間,一位仙女過厭天庭生活,下凡遊玩,路過於此,被人間的自然風光所陶醉,隨脫下宮鞋,濯足戲水,忽聞晨雞報曉,仙女怕犯天規,匆忙離去,忘記穿鞋,從此宮鞋留於民間。
又如“海狗石”傳說:龍珠石下面有一石洞,洞中有一群金雞,經常出洞玩耍,天王怕金雞被人偷去,遂派海狗下凡護之……。諸如類形怪石有:盼郎歸、妙筆生花、美人石、蛤蟆石、仙人拳、馬鈴石、醒獅斷劍、試劍石、蒼鷹浴日、石蓮花、含苞荷花、巨蟒臥坡、玉免、石牡丹花、石壁浮雲、巨蟒朝陽、鯉魚石、鴕鳥石、海角石林等比比皆是。
“洞”
礐石風景區由於山多巨石,經過億萬年的地殼變動,造成巨石壘疊,形成許多自然花崗岩洞穴,加上人工的開鑿,因而有豐富的花崗礐石洞的資源。如:自然洞、獅岩象岩、桃源洞、白免洞、龍泉洞、通天洞、垂虹洞等。尤其是1986年新開拓的垂虹洞,主洞道九百多米,加上邊洞道約1200米,由十九個不同標高、自然得體的洞府組成,洞套洞,洞府連環,迂迴曲折。花崗岩洞與省內外其它溶洞不同之處在於它是由巨型怪石壘疊而成的石洞,洞中通風透亮獨具一格,景觀獨特。

環境介紹

汕頭礐石風景區汕頭礐石風景區
天壇花園位於礐石山東麓,依山傍海,海角自然風光旖旎。這裡有山澗曲徑林蔭,花香鳥語鳴囀之悅耳,無鬧市車水馬龍之喧譁;這裡有海角天涯發人幽思的景色,而無煩人醜象之淨土。白花尖大廟寶塔龍船舫思親堂,堪稱自然風景與人工巧築奇合的佳構,典雅堂皇廟殿,座落海隅,雄觀海港百景千姿。被冠為粵東第一塔──九天玄女寶塔,高聳入雲。所塑神佛,神人共襄,披澤南天。遊人登塔眺望汕頭現代景觀;朦朧處:海天共色,海鷗飛翔,瓊樓玉宇,環市矗立,巨輪飛舟,天橋橫空,令遊人宛若海市蜃樓之幻現。“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礐石天壇花園,實為遊人尋幽攬勝所在。

白花尖大廟(九天聖母廟)

位於礐石風景區東麓海濱,有一座單體面積居全省之冠的大廟——白花尖大廟,也稱九天娘娘廟,1993年10月落成時,有海內外人士多達五萬之眾參加了開光大典,盛況空前,此後成為汕頭旅遊熱點。
白花尖大廟由陳錫謙等海外僑胞倡議,並誠捐巨資所興建,由古建築工程師紀傳英所設計、承建,以其規模宏偉,典雅別致,充滿民俗文化藝術景觀,堪稱“潮汕民俗文化大觀園”而備受海內外遊客讚賞。
大廟主神九天娘娘,又名“九天玄女”,傳說為上古女神,人頭鳥身,是聖母元君弟子、黃帝之師,輔助黃帝戰勝蚩尤安定天下而得敕封為女神。柳錫旺先生在香港九龍官塘區建百花尖廟奉祀。並因夢見女神囑咐:改“百”為“白”,遂改稱“白花尖廟”。陳錫謙先生來汕頭倡建天壇花園工程時,遂移九龍娘廟香火來礐石創九天娘娘廟,故稱為“白花尖大廟”。
大廟門前廣闊的石板埕,寬40米、深40米。中間裝飾石刻雙龍奪寶,還配有雕刻各種白石欄桿,是從江西井岡山運來的石料刻制,莊重雅觀。加之各種花卉盆景,使廣埕別有一番風景。大埕正中,設立“天地父母”亭,鑄聯云:“天恩普施世民沾霖露,地靈人傑安樂昇平”。亭後置一對鐵鑄大香爐。即接近大門之埕置有一對雕藝精湛的大石獅,兩個寶鼎,兩株高聳的木棉樹,還有一口泉水充沛的“青蛙泉”古井。
汕頭礐石風景區汕頭礐石風景區
大廟門樓
大廟門樓立有4枝盤龍大柱,南、北牆各有一幅高2.6米,寬8.75米的大型泥塑浮雕壁畫。北有《女媧補天》,大廟左、右門匾刻“驪山聖母”、“天后聖母”,門聯木刻:“九天廣恩四海直同天,對母渡世眾生施雨露”。大廟門六幅彩繪文武大將尉遲恭程咬金魏徵徐茂公映登驅邪的油畫,給遊客以威嚴之感。
大廟分三進
一天井
。總深60米、寬40米、最高22米,地面全由光滑的石板鋪成,頂蓋橙式琉璃瓦,並飾陶瓷雙龍奪寶,與南鄰寶塔下方周圍神仙祠的青色琉璃瓦對比鮮明,相映成趣。
大門樓南北兩側,築有高3.6米的四大天王塑像,威風凜凜。大門樓掛著嶺海詩社副社長蔡起賢所撰、市書協副主席蘇伯炯所書木刻長聯:“九天秀色奇南粵可侔唯石,聖母恩光遠白花普照到城。”在南北走廊,各有一幅高2米,闊16米的大型泥塑浮雕《驪山懿德》,《天后顯聖》。北廊牆上嵌有陳錫謙先生所撰的《礐石白花尖》大廟碑記》。
第二進是拜亭。上方兩根橫樑繪有《萬紫千紅總是春》、《江山留勝跡》兩大幅彩色國畫。地面上,巧用色石鋪成個“福”字,別開生面。
第三進是主殿。由蔡起賢先生撰聯曰:“九天靈雨沾南粵,聖母慈雲蔭我潮。”市書協主席楊鍇先生所書聯:“九宮霧裡虛化災難佑萬民,天將英明威震顯赫驅妖邪”。主殿兩側置“肅靜”、“迴避”木牌及刀、槍、戟、捶等神具。兩端安放著大鐘大鼓。正殿塑立九天聖母,左、右奉天后聖母、驪山老母、皇大帝姜太公聖佛祖七聖娘娘華佗仙師、大德伯公神像。殿頂天井正中,倒嵌有直徑5米的大型木質八卦圖,賀周雕刻有貼金的十二生肖動物,四條浮塑飛龍繞著八卦圖,還嵌有彩繪仙鶴等壁畫,使整個畫廊圖案絢麗,五彩繽紛。
縱觀全廟,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汕畫壁畫、玻璃畫、嵌瓷泥塑石雕木雕宮燈,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尤其是塑了姿態各異的龍,共數百條之多,充滿了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的神韻。該廟之建,涉及到、故云集了潮汕民間各門類能工巧匠,高手薈萃,各顯技藝。顯示著設計藝匠、施工的智慧,從而營造出南國一處有規模的旅遊景觀、讓遊人香客至此獨覽海角風光之餘,對“有功烈於民者”的諸神崇拜,受到行善積德的薰陶。
礐石天壇花園,真不愧是粵東旅遊區上的一處風光勝地。

龍船舫

汕頭礐石風景區汕頭礐石風景區
岩石白花尖大廟門前西北側,有一處四周是雕樑畫棟的船形建築物、中間是一個活水大深潭“放生池”的新景觀,於1996年12月峻工,稱龍船舫
設計者巧妙利用人工採石所遺下來數米深(最深10米)、距海水只有數十米,但水質卻淡而清甜充沛。面積約600多平方米。四周船頂青瓦放光彩,正中碧潭溢清泉,海風途徐來,景色清新,令人忘返。四周四船,皆寬3.5米,長16至20米。木石結構,紅色走廊,內設石椅,彩瓷船頂,裝飾華麗,各具特色。
西船,它最先映入遊人眼帘,長20米,南端兩個紅色的龍頭,高仰海灣,揚威醒目。歇山式脊頂正中,嵌有陶瓷的和合兩仙,高1.2米,坐於蓮花上。又嵌麒麟天狗等60隻脊獸,形象逼真。
東船,長16米,與北船同。塑有三龍頭,船之首尾各站兩位高1.6米的泥塑仕女,脈脈含情,別有風韻。卷棚式船頂上,嵌瓷薛丁山、樊梨花兩位古代名將,各高1.6米,背西向東,望海觀城。
南船,長20米,與西船同,一龍頭、一龍尾。船上築兩頭重檐角亭、中間硬山厝式的石木結構,飾木雕花果,並嵌脊獸。
北船,長16米,也塑一龍頭、一龍尾,建重檐3個圓亭,異於它船,別具一格。
北、東船交界處,天生一塊12米高的醉翁石,上下榕樹青翠,蟠石婆裟,使龍船舫增添秀色,令遊客賞心悅目。

思親堂

汕頭礐石風景區汕頭礐石風景區
汕頭天壇花園位於石南濱大道中段,占地449畝,已建成園83畝。花園依山傍海,環境優美,交通方便;園內白花尖大廟和萬佛寶塔,巨構奇偉。香火鼎盛,香客不絕;尤以奠基時顯現之“八卦圖”風水寶地和九天聖母諸佛披澤而聞名於世。已成集民俗、文化、宗教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因應民風民俗和海內外民眾需求,完先賢歸根之德,盡人子孝悌之道。天壇花園於萬佛塔內設立“思親堂”,安放海內外善信“長生祿位”和先人“往生蓮位”神主位。全國政協常委、著名僑領莊世平先生為之題匾。
思親堂共設13個廳,各廳正中敬奉地藏王菩薩,設神7個,分“長生祿位”和“往生蓮位”兩大類。廳中間設神櫝,兩旁設神主位牌,櫝、牌均雕花漆盒、貼金、精緻典雅,品味之高為全國罕見。各廳均擺設神桌香爐長明燈柱燭,長期供奉鮮花水果。每日梵音繚繞,燈火通明;逢初一、十五,高僧誦經,聖母諸佛庇佑,神位增輝。“長生祿位”,保生者平安,延年益壽;“往生蓮位”,讓先人安息,福蔭子孫。
塔里乾坤大,神前福澤長。天壇花園思親堂竭誠歡迎海內外人士前來捐款置德。一次置位,長期享用,永久服務。置德善款蔣用於花園建設、神位供奉和完善諸佛配套。既揚善舉,又履孝悌,福澤子孫。一舉多得,功德無量。

汕頭天壇公園粵東第一寶塔

汕頭礐石風景區汕頭礐石風景區
塔,源於古印度興建的年代,一說佛陀在世時王舍城有一位孤獨長者就已開始建造用以供養佛陀的頭髮、指甲來表達人們對佛陀的崇敬。一說是佛陀湟磐後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譯“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譯“塔婆”(Thupo),別音“兜婆”或稱“浮屠”漢文意譯為“聚”、“高顯”“方墳”、“圓冢”、“靈廟”等,另有“舍利塔”“七寶塔”等異稱。
在礐石白花尖大廟東側,聳立著一座高插雲天的廣東“塔王”——56.5米高,直徑28米的九天玄女寶塔。塔下周圍都是神仙塑像,兩層八角形琉璃青瓦建築群,把寶塔襯托得更為雄偉壯觀。
寶塔坐西向東,與大廟同向,相距僅數十米。塔前有寬廣的850平方米的石板大埕。埕前築一紅磚牆小廟,內祀益公福德爺(即土地公)兩神。埕上南北兩側,築有12位小沙彌泥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塔下祠門樓設三個大門,正門前一對石鼓,各高達1.4米,上下雕有小石獅戲球。三大門門扇,各彩繪秦瓊尉遲(正門)、神荼鬱壘(北門)、范蠡比干(南門)的油畫,以示驅邪逐鬼。門樓頂部,正中有1.5米高的峰祖師泥塑像,旁築三小亭,飾之青色陶瓷的脊獸。
恩親祠,圍繞於寶塔四周,祠外牆距塔14米,呈八角形,外牆邊長25.98米,建兩層,共高12米,總建築面積4121平方米,青瓦紅磚,典雅別致。紅磚牆上,除門樓外,其餘七面,共設有高1.5米,闊1米,深0.5米的凹形位32個,每個內飾泥塑一幅古代故事人物浮雕,如《武松打虎》、《嫦娥奔月》、《哪咤鬧海》、《吹蕭引鳳》、《汲泉浮丘》、《東郭先生》、《寇準背靴》、《隆中定策》、《關公》、《梁紅玉》、《穆桂英》等,牆上端橫形連續嵌有彩瓷壁畫花、鳥、蟲、魚、人等。大廟牆上端彩瓷壁畫,美侖美奐,精妙奪目。
祠堂及寶塔,由古建工程師紀傳英設計、承建,採用古今結合的建築法,巍然挺立,氣勢俊偉。寶塔建築面積只3485平方米,共分九層。地面為首層,高6.93米,建築面積776平方米。第9層高3.3米,建築158平方米。最頂端是貼金葫蘆,上豎一根以不鏽鋼製作的避雷針。寶塔每層築有水磨石欄桿,下方飾青色琉璃瓦,塔牆嵌白色石板,外觀研麗。第1至7層各設一門,並各設七個假窗,實系以聚脂(俗稱“玻璃鋼',)雕塑薩,其中第一層為彌勒佛(高1.5米,闊1.2米),二至三層為普賢菩薩(高1.4米,闊1.1米),四至五層為文殊菩薩(高1.2米,闊1米),六至八層為如來佛(高0.9米,闊0.7米),九層設八個門。
該塔除高度居全省前列,還在塔內築有常規螺鏇形樓梯情況下,仍首創建築了電梯,可上至第七層,讓老幼也能輕鬆登上高塔,到塔層外廊飽覽汕頭海天景色。
在這巍峨寶塔南側有一高約60米的半綠半赤的高峰拔地刺天,且有一30多米高的天然石靠於前,刻著“南天一柱”四大行書,令人回味無窮。

鬥神戶尉二將軍

汕頭礐石風景區汕頭礐石風景區
據《搜神記》載:鬥神乃是唐朝名將秦叔寶胡敬德二將軍也。按傳唐太宗夜不安寢,因宮門外有鬼拋磚弄瓦,鬼魅號叫,害得三十六宮,七十二院夜無寧靜。唐太宗懼之,以告群臣。秦叔寶出班奏曰:臣平生殺人如剖瓜,積屍如聚蟻,何懼魍魎乎!願同胡敬德戎裝立門以伺。
唐太宗聽其奏,夜果安寧無驚。太宗嘉賞之,但看二老將沏夜無眠,於心不忍,遂謂二人守夜無眠。即命畫工圖二人之形像,戎裝手執玉斧,腰帶鞭鏈弓箭,怒發一如沙場嘶殺之威,懸掛於宮掖之左右門。果然邪祟以息。
後世沿襲,遂永為鬥神。西遊記有小詞曰:“本是英雄豪傑舊勛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鬥神。”之句而傳世也。
今白花尖大廟,其鬥神畫得活靈活現,那紅面者是秦叔寶(即秦瓊),黑面者即是唐初大將,尉遲恭(胡敬德)。但無見此記載者,往往會將鬥神說是神荼鬱壘混為一談。神荼鬱壘者,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屈三千里,樹枝伸向東北,樹下是囚禁萬鬼出入的“鬼門”。把守鬼門者就是神荼鬱壘二神,閱領眾鬼之出人。若有鬼魅再害人者,“執以飼虎"。黃帝命畫工畫其像,立桃板於門戶上,以御凶鬼之入室。往後民間沿襲此法,將神荼、鬱壘畫於門板上,以抵惡鬼入門。今錄此以饗遊客知其鬥神出實。

中山公園假山中的“汕頭商埠圖”

汕頭礐石風景區汕頭礐石風景區
如果不是專家指引,你很難發現,兒時曾經無數次遊玩嬉鬧過的中山公園假山,竟然藏著“奇珍異寶”———在公園假山的朝曦洞口,有一幅面積約10平方米的“汕頭商埠圖”,經文管專家鑑定,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被讚譽為“汕頭的敦煌壁畫”。日前,汕頭市園林綠化管理服務中心已致函市文物保護管理辦公室,要求為“汕頭商埠圖”以及中山公園“三絕之一”的假山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有關史料記載,中山公園裡有名的“假山”景點,是由已故華僑知名人士胡文虎先生捐建的。始建於1931年,歷時6年之久,至1936年才竣工。
2004年4月份,有關方面開始對中山公園假山這座嶺南園林建築傑作重新進行修繕。當工程進行到弈亭的017區位時,首先發現了亭邊一個洞上有一個被泥灰遮蓋了的“牌匾”。承接維修任務的工人小心鑿開,發現是“朝曦洞”3個字。接著,工人們又驚喜地發現,環朝曦洞洞口一周竟然有一些精美的彩色圖案:有蔥鬱的綠樹,飛翔的海鷗,穿梭的漁船……於是他們馬上報告了中山公園。中山公園管理處非常重視,請來專業技師,細緻地把石壁一點一點鑿剝開來。一幅栩栩如生的“汕頭商埠圖”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這個朝曦洞洞口長約2.5米,寬2.6米,厚度約0.29米,洞心寬直徑約1.7米。浮雕環繞洞口石壁,色彩斑斕,栩栩如生。從石壁彩圖上可以清晰地辨認出當年氣派十足的商會館、親切熟悉的鐘樓、久違了的舊電船、神秘莊嚴的領事館、蜿蜒伸展的老式火車道……更令人稱奇的是,在火車道的東側,建築設計者還別出心裁地“創造”了一條跨海的“高壓電線桿”,其泥塑線條雖然纖細卻絲毫畢現。
據市文管專家介紹,這幅彩圖體現的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時期,汕頭作為當年國內開埠最早的港口城市繁盛一時的景象。其雕塑手法,採用的是造詣頗深的水泥浮雕,加上礦彩而成,基本與我國著名的敦煌壁畫相一致,堪稱為“汕頭的敦煌壁畫”,對研究汕頭的人文習俗建築文化貿易往來,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

其它信息

交通指南:市內乘坐11路,夏季線37路到蜈田村下

營業時間:8:00-17:00
最佳遊玩時間:9-10月
門票價格:成人票10元;兒童票5元

廣東、海南景點

廣東省聚集最多奇特景觀的地區在粵北,粵北包括韶關和清遠,那些山地的自然景觀非常美麗,有以丹霞山和金雞嶺為代表的丹霞地貌,有喀斯特地貌的連南、陽山、英德山群及溶洞;粵西則有著漫長而曲折的海岸線,擁有為數眾多的優質海灘;粵東的梅州、河源、潮汕和惠州地區一向以其獨特的客家文化而在廣東自成體系,民風古雅,古文化遺存豐富,近年來也成為旅遊熱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