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長春花為多年生草本半灌木。高30-70cm,幼枝綠色或紅褐色,莖直立,多分枝,全株無毛。
葉對生,長橢圓狀,長3—4cm,寬1.5—2.5cm,全緣或微波狀,先端常圓而具短尖頭,基部狹窄成短柄。葉柄短,兩面光滑無毛,主脈白色明顯。長春花的嫩枝頂端,每長出一葉片,葉腋間即冒出兩朵花, 因此它的花朵特多,花期特長,花勢繁茂,生機勃勃,從春到秋開花從不間斷,所以有“日日春”之美名。
聚傘花序頂生,花序有花2—3朵;花冠粉紅色或紫紅色,花朵中心有深色洞眼。花冠高腳蝶狀,裂片5,左鏇;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中部以上;花盤為2片舌狀腺體組成,與心皮互生,蓇葖果2,圓柱形,長2—3cm,花期6—9月。
化學成分
長春花含多種生物鹼,從長春花中已經分離得到的吲哚類生物鹼有70餘種,如長春鹼(vinblastine,vicaleukoblastine),長春新鹼(vincristineleurocristine),洛柯定鹼(lochneridine),洛柯辛鹼(lochnericine),去乙醯文朵尼定鹼(catharosine),長春花鹼(catharanthine),長春尼定(vindorosine),洛柯寧鹼(lochneri-nine),四氫蛇根鹼(tetrahydroserpentine),異長春鹼(leurosidine,即vinrosidine),環氧長春鹼(leurosine,即vinleurosine),洛柯鹼(lochnerine),四氫鴨腳木鹼(tetrahydroalstonine),西特斯日欽鹼(sitsirikine),二氫西特斯日欽鹼(dihydrositsirikine),異西特斯日欽鹼(isositsirikine),去羥長春鹼(isoleusosine),長春米辛鹼(vincamicine),卡擦任鹼(Catharine),長春尼辛(vindolicine),長春尼寧二氫氯化物(vindolinine-2HCl),白飯樹鹼(virosine),洛柯繞文鹼(lochrovine),派利米文鹼(perimivine),長春考靈(vin-coline),洛柯繞定鹼(lochrovidine),洛柯繞辛鹼(lochrovicine),長春尼定鹼(vincolidine),長春尼寧(vindolinine),蛇根鹼(serpen-tine)[10],留繞西文鹼(leurosivine),繞維定鹼(rovidine),二氫長春尼寧(dihydrovindolinine),冠狗牙花定鹼(coronaridine)等。又含肌醇(inositol),琥珀酸(succinicacid),黃酮類化合物,斷馬錢子酸(secologanicacid)和四乙醯斷馬錢子甙(secolog-anoside),長春花胺(catharanthamine),2'-羥基長春鹼(leu-rocolombine,即2′長春花-ydroxyvincaleukoblastine)。
根含生物鹼:帽柱木鹼(mitraphylline),阿枯米辛鹼(akuam-micine),長春西定(vinosidine),洛柯文鹼(lochnerivine),硫酸卡文辛鹼(cavincinesulfate),硫酸留繞西文鹼(leurosivinesulfate),阿模楷靈鹼(ammocalline),派利卡靈(pericalline),阿模繞生鹼(ammorosine),硫酸派繞生(perosinesulfate),硫酸卡文西定鹼(cavincidinesulfate),硫酸馬安卓辛鹼(maandrosinesulfate),硫酸卡生定鹼(cathindinesulfate),長春鹼,δ-育亨賓(δ-Yohimbine,ajmalicin,raubasine),蛇根鹼,鴨腳木鹼(alstonine),四氫鴨腳木鹼。根皮含鴨腳木鹼和蛇根鹼。
葉含生物鹼,主要為長春多靈(vindoline),長春尼寧(vin-dolinine),四氫鴨腳木鹼;又含育亨賓,長春花鹼,長春鹼,長春新鹼等。並含派利文鹼(perivine)。含70種以上生物鹼,主要有長春鹼(vinblastine)、長春新鹼(leurocristine)、阿馬里新(ajmalicine)、lochneridine、lochnericine、carharosin等。
生長習性
長春花喜溫暖、稍乾燥和陽光充足環境。生長適溫3~7月為18~24℃,9月至翌年3月為13~18℃,冬季溫度不低於10℃。長春花忌濕怕澇,盆土澆水不宜過多,過濕影響生長發育。尤其室內過冬植株應嚴格控制澆水,以乾燥為好,否則極易受凍。露地栽培,盛夏陣雨,注意及時排水,以免受澇造成整片死亡。
長春花為喜光性植物,生長期必須有充足陽光,葉片蒼翠有光澤,花色鮮艷。若長期生長在蔭蔽處,葉片發黃落葉。
宜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士,耐瘠薄土壤,但切忌偏鹼性。板結、通氣性差的黏質土壤,結果植株生長不良,葉子發黃,不開花。
地理分布
中國栽培長春花的歷史不長,主要在長江以南地區栽培,廣東、廣西、雲南等省(自治區)栽培較為普遍。各地從國外引進不少長春花的新品種,用於盆栽和栽植槽觀賞。由於抗熱性強,開花期長,色彩鮮艷,發展很快,在草本花卉中已占有一定位置。
觀賞價值
長春花適用於盆栽、花壇和岩石園觀賞,特別適合大型花糟觀賞,無論是白花紅心還是紫花白色,花槽的裝飾效果極佳。在熱帶地區長春花作為林下的地被植物,成片栽植,花時,一片雪白、藍紫或深紅,有其獨特的風格。長春花宜與金盞菊相互輪作,夏秋長春花開出嬌艷美麗的粉紅色花朵,春季金盞菊開出明亮耀眼的黃花。高稈品種還可作切花觀賞。
藥用價值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長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 (L.)G.Don的全草。
採集:全年可采,曬乾或鮮用。
功用主治:
涼血降壓,鎮靜安神。用於高血壓、火燙傷、惡性淋巴瘤、絨毛膜上皮癌、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鎮靜安神,平肝降壓。治高血壓。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治療何杰金氏病、惡性腫瘤。
③《廣西藥植名錄》:治白血病,肺癌,絨毛膜上皮癌,淋巴腫瘤。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5錢;或提取物製成注射劑。
毒性:長春新鹼給猴靜脈注射2mg/kg引起體重下降,白細胞、血小板降低,四肢無力,肌肉麻痹;劑量為4.0mg/kg時,猴在30小時內死亡。長春鹼的主要毒性為抑制骨髓功能;長春新鹼對神經系統、胃腸道的毒性較突出,如感覺異常、膝反射消失、肌無力、神經痛、脫髮及腹絞痛、腸梗阻等,而對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則較長春鹼輕得多。
藥理功能
1.抗腫瘤作用
從長春花植物中分離出的生物鹼,多具抗腫瘤作用,其中以長春鹼、長春新鹼最有價值,已套用於臨床。兩者化學結構極相似,但抗瘤譜不盡相同,兩藥間無交叉抗藥性。長春鹼主要用於霍奇金淋巴瘤、絨毛膜癌(對氨甲蝶呤已產生抗藥者,則需用較大劑量);此外,對淋巴肉瘤、蕈樣黴菌病(Mycosisfungoides)、白血病、橫紋肌軟骨瘤、黑色素瘤、精母細胞瘤、畸胎瘤、星形細胞瘤、網織細胞肉瘤、癌(胸、肺、口腔、胃、結腸、直腸、卵巢、頸部、子宮、膀胱、腎等部位)等的抗腫瘤作用還需進一步肯定。
2.降壓作用
總鹼靜脈注射,對麻醉貓、兔均有降壓作用,血壓下降速度快,與蘿芙木總鹼製劑的緩慢降壓不同,且在降壓同時伴有呼吸加深,幅度變大現象,切斷迷走神經或用阿托品不影響其降壓效果。
3.降血糖作用
國外民間用長春花葉及全植物治療糖尿病,從長春花中分離出Vindoline、Leurosine、Lochnerine、Catharanthine、Tetrahydroalstonine、Vindolinine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開始較緩慢,但較持久。葉的水提取物對正常及四氧嘧啶引起糖尿病的兔、狗亦能降低糖。
4.利尿作用
Vindolinine等對鹽水負荷的大鼠有利尿作用。
5.其他作用
總鹼對離體子宮與腸管無興奮作用,大劑量對離體心臟有抑制作用,國外介紹子宮出血時可作止血劑,其根可作流產用。其所有生物鹼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藥材鑑定
長春花性狀鑑別:全草長30~50cm。主根圓錐形,略彎曲。莖枝綠色或紅褐色,類圓柱形,有棱,折斷面纖維性,髓部中空。葉對生,皺縮,展平後呈倒卵形或長圓形,長3~6cm,寬1.5~2.5cm,先端鈍圓,具短尖,基部楔形,深綠色或綠褐色,羽狀脈明顯;葉柄甚短。枝端或葉腋有花,花冠高腳碟形,長約3cm,淡紅色或紫紅色。氣微,味微甘、苦。以葉片多、帶花者為佳。
顯微鑑別:莖橫切面呈類圓形,有4個較大棱脊凸起,表皮外壁微增厚,有錐形單細胞非腺毛。皮層外側2-3列薄壁細胞較小,向內逐漸增大。中柱鞘纖維呈不連續環列,壁微木化。維管束雙韌型;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群多為10餘個並列成行,呈放射狀;射線多為單列細胞。髓部大。
栽培管理
幼苗具3對真葉時移栽到10厘米盆,每盆3株。苗高7~8厘米時摘心1次,以後再摘心2次,以促使多萌發分枝,多開花。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使用盆花專用肥。盆栽或花壇脫盆地栽,從5月下旬開花至11月上旬,長達5個多月。在花期隨時摘除殘花,以免殘花發霉影響植株生長和觀賞價值。8~10月為長春花採種期,應隨熟隨采,以免種子散失。
平時管理,還要注意保證給予植株充分的光照,長期處在蔭蔽處,光照不足,會使葉片發黃。如果土壤偏鹼板結,滲水不良,通氣性差,也會使植株生長不良,葉子發黃且不開花。冬季要移入室內,室溫保持在5度以上,並控制澆水,盆土以偏乾為好。若室溫保持在15-20度左右,可持續開花不斷。開春後可移至室外管理。長春花一般栽培兩年換一次盆。
長春花果熟期為9-10月,果實先後不斷成熟,果殼易開裂,須及時收取。長春花繁殖多用播種。播種一般於4月初進行,可露地或盆播。另外,也可於春季取老植株上的嫩枝扦插繁殖,成活後打頂,以促多分枝。
病蟲防治:常有葉腐病、鏽病和根疣線蟲危害。長春花莖葉腐爛病主要發生在雨季,其病原菌為疫霉。發病嚴重時導致大量死亡,嚴重影響批量生產。葉腐病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鏽病用50%萎銹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灑。根疣線蟲用80%二溴氯丙烷乳油50倍液噴殺防治。
一般4~6片真葉時(8~10厘米)開始摘心,新梢長出4~6片葉時(第一次摘心後15~20天)進行第二次摘心,摘心最好不超過3次(超過3次摘心會影響開花質量)。摘心的目的是促進分枝和控制花期。長春花最後一次摘心直接影響開花期,一般秋季最後一次摘心距初花期25天,夏季最後一次摘心比秋季提前3~5天。
繁殖方法
常用播種、扦插和繁殖。長江流域及其以北通常4月中旬播種,發芽適溫20~25℃,苗有3對真葉時移植。管理簡單,無特殊要求,但應避免積水。生長期可進行1-3次摘。
播種繁殖:4月春播。長春花每克種子750粒,發芽適溫為18~24℃。用播種盤盛消毒腐葉土、培養土和細沙的混合土壤,播後14~21天發芽。出苗後在光線強、溫度高的中午,需加遮陰2~3小時。待苗5厘米高,有3對真葉時可盆栽。
扦插繁殖:春季或初夏剪取嫩枝,長8~10厘米,剪去下部葉,留頂端2~3對葉,插入沙床或腐葉土中,保持插壤稍濕潤,室溫20~24℃,插後15~20天生根。
組培繁殖:採用莖尖作外植體。經消毒的莖尖,剪成數段,每段0.4~0.6厘米,接種在MS培養基附加6-苄氨基腺嘌呤5mg/L和萘乙酸0.2mg/L,經1個月培養,長出不定芽。再轉接到1/2MS培養基添加激動素0.2mg/L和吲哚乙酸2mg/L,半個月後開始長出白根,成為完整植株。
相關研究
2012年11月,上海交大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上海市領軍人才唐克軒博士帶領團隊用8年時間,解決了困擾世界數十年難以實現長春花遺傳轉化並再生植株的難題,大幅提高了長春花中治療癌症物質的含量。
唐克軒團隊通過代謝技術,過量表達長春花生物鹼合成過程中的轉錄調控因子和關鍵酶,大幅提高長春花中可以治療癌症物質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