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

梁武帝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蘭陵蕭氏,為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 南齊時,蕭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間兩次參與抵禦北魏,頗受齊明帝寵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討東昏侯蕭寶卷,並擁立南康王蕭寶融稱帝。次年,攻陷建康。中興二年(502年),接受蕭寶融“禪位”,建立南梁。在統治初期,蕭衍尚能留心政務,對宋、齊以來的種種弊端有所糾正。為使各州郡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他採取了更換異己、任用親信,兼以討伐的方針。但對門閥世族,蕭衍一改前例,儘可能地恢復他們尊崇的地位;又寬待宗室,授諸王以實權。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隨著年事增高,開始怠於政事,又沉溺佛教。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蕭衍被囚死於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於修陵。 蕭衍博通文史,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欽令編《通史》六百卷,並親自撰寫贊序。他才思敏捷,文筆華麗,所作的千賦百詩,其中不乏名作。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少年英才

蕭衍畫像 蕭衍畫像

蕭衍於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生於秣陵縣同夏里三橋宅。   從血緣上看,蕭衍和南齊皇室關係很密切,他的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   ,曾經做過侍中、衛尉等高官。他們都是東晉淮陰縣令蕭整的後代。   蕭衍後來之所以能建立功勳,並最終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蕭衍小時候就很聰明,而且喜歡讀書,是個博學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學方面很有天賦。當時他和另外七個人一起游於竟陵王蕭子良門下,被稱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歷史上有名的沈約、謝朓、范雲等。   沈約是知名文學家、史學家,而謝朓則是這時期有名的詩人。不過,這八個人當中,蕭衍的膽識卻是其他七個人無法相比的。

憑藉家族背景,蕭衍剛出仕時便擔任南齊開國功臣、衛將軍王儉的幕僚。王儉見蕭衍很有才華,言談舉止頗為出眾,於是提拔他為戶曹屬官。因為蕭衍辦事果斷機敏,和同事以及上司關係融洽,不久又提升為隨王蕭子隆的參軍。後來因為父親去世,蕭衍回家守喪三年,然後復官,升任太子庶子和給事黃門侍郎。  

襄助蕭鸞

永明十一年(493年),齊武帝蕭賾病重,當時大臣王融想在蕭賾去世後擁立蕭子良,以便控制朝政   。後來事情敗露,王融下獄被賜死。王融的計畫和結局,蕭衍原來就已經推算出來了,他的好友范雲由此對他異常敬佩。蕭賾去世後,皇太孫蕭昭業即位為帝。蕭昭業只知享樂,不理政務,對大臣的勸諫也不接受。掌權的大臣蕭鸞(即後來的齊明帝)決定把他廢掉。

蕭鸞在和蕭衍等人商議時,蕭衍表示反對,他說:“廢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輕率從事,現在廢立難免會遭到眾王的反對。”蕭鸞則說:“眾王都沒什麼才能,只有隨王(蕭子隆)文武兼備,而且占據荊州。如果把他召回來,就萬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讓他回來呢?”蕭衍說:“隨王其實徒有虛名,並沒有什麼真才幹。他的屬下也沒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賴武陵太守卞白龍和另外一人,這兩人也是無能之輩,貪圖金錢富貴,到時候只要一封書信許諾高官厚祿,就可以把他們輕易地召回來。沒有了左膀右臂,隨王到時候也會跟著回來的。”蕭鸞對蕭衍的分析很贊同,於是照他們商議的執行。蕭鸞廢殺蕭昭業後,擁立蕭昭文即位,自己掌握朝政大權。三個月之後,蕭鸞廢蕭昭文,自立為帝。蕭鸞登基之後,沒有忘記蕭衍的謀劃之功,把他提拔為中書侍郎,後來又升為黃門侍郎。蕭衍的地位開始顯赫起來。  

力退北魏

在蕭鸞登基的第二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領三十萬軍隊親自進攻南齊,沿淮河向東攻打鍾離。蕭鸞先派左衛將軍崔慧景、寧朔將軍裴叔業領兵迎戰。聽到北魏軍隊分兵攻打義陽後,又派遣蕭衍和平北將軍王廣之領兵救援。  

王廣之領兵進到離義陽百里之外時,聽說北魏軍隊人強馬壯,於是畏縮不前。蕭衍則請求充當先鋒,和北魏軍隊交戰。王廣之於是派部分軍隊歸蕭衍指揮,進兵義陽。  

蕭衍帶領軍隊連夜抄小路趕到了距離北魏軍只有幾里地的賢首山,然後命令士兵將旗幟插滿了山上山下。等到天一亮,義陽城中的齊軍看到後,以為重兵已經趕到給他們解圍來了,於是士氣大增,馬上集合軍隊出城攻擊北魏軍,同時順風放火。這邊的蕭衍也趁機夾攻北魏軍,蕭衍親自上陣,搖旗擂鼓助威,齊軍士氣高昂,個個奮勇殺敵。北魏軍在齊軍前後夾擊下,潰不成軍,只好退卻。齊軍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蕭衍也因戰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雍州戰敗

蕭衍 蕭衍

建武四年(497年)秋,北魏軍再次南下,接連攻下了新野和南陽,前鋒直逼雍州(今湖北襄樊市)。蕭鸞趕忙派蕭衍、左軍司馬張稷、度支尚書崔慧景領兵增援雍州。

建武五年(498年)三月,蕭衍和崔慧景領兵與北魏軍作戰,在雍州西北的鄧城被北魏的幾萬鐵騎兵包圍。蕭衍知道城中糧草和槍械缺乏,就對崔慧景說:“我們遠道征戰,本來就很疲憊,需要休整,如今又遇強敵圍困。如果軍中知道糧草缺乏的實情,肯定會發生兵變。為防萬一,我們還是趁敵人立足未穩,鼓舞士氣殺出重圍為上策。”崔慧景雖然心中憂慮膽怯,但表面上卻假裝鎮靜:“北方軍隊都喜歡遊動作戰,他們不會夜裡攻城的,不久自然會退兵的。”沒想到魏軍越來越多,沒有退卻的跡象。原來還表現得很鎮靜的崔慧景這時露出了膽怯的原形,沒有和蕭衍商議,就私自帶著自己的部曲逃走了。其他各部見統帥溜了,也紛紛逃散。蕭衍無法控制局面,只好邊戰邊退。過一道溝時,軍隊自相踐踏,再加上北魏軍在後邊射箭攻擊,齊軍死傷慘重。

最後,蕭衍退到了樊城,才得以站穩腳跟。這次戰敗後,蕭鸞未責怪蕭衍,而是讓他主持雍州的防務,任雍州刺史。從此蕭衍就有了一塊固定的根據地,這為他勢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他日後爭奪齊政權的資本。    

誅除東昏

蕭鸞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蕭寶卷(即東昏侯)即位。   蕭寶卷治國無術,暴虐無道,即位後殺掉了很多大臣,對於一些功臣也不知道愛護,妄加殺戮。蕭衍逐漸和他對立起來。

在蕭寶卷冤殺軍功大臣、蕭衍的兄長蕭懿後,蕭衍召集部下商議廢掉蕭寶卷。眾人非常贊同,蕭衍於是大力招兵,準備和蕭寶卷決戰,很快招募到甲士千人,馬上千匹,戰船三千艘。   為了增加號召力,蕭衍聯合了南康王蕭寶融一起舉兵,後來蕭寶融(即齊和帝)在江陵即位。   他們共同和蕭寶卷爭奪齊的政權。最後,蕭衍領兵到達了建康城下,和守軍激戰,攻下了外城,將齊宮城團團圍住。

在國難之際,齊內部仍有奸臣進讒言,說事到如此完全是文武大臣的過錯,慫恿蕭寶卷大開殺戒。這使征虜將軍王珍國異常憤恨,暗中派心腹給蕭衍送去一個明鏡,表示心跡。王珍國和其他大臣,帶兵夜入皇宮,殺死在國難當頭還在醉生夢死、歌舞不斷的蕭寶卷。然後將他的頭顱送出,獻給蕭衍。蕭衍在攻占首都建康後,派兵四處征討,各地的官員紛紛投降歸順。這次蕭衍擁戴蕭寶融,消滅了東昏侯,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馬,掌管中外軍國大事,還享有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殊榮。  

代齊建梁

蕭衍 蕭衍

蕭衍雖然大權在握,也想廢蕭寶融自己做皇帝,但他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靜待時機。原來的好友沈約知道他的心事,於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第一次時蕭衍裝糊塗,推辭過去了。第二次提起時,蕭衍猶豫片刻,說了句“讓我想想再說吧”。後來就答應了。沈約又告知了范雲,兩人都同意擁立蕭衍做皇帝,蕭衍知道後,很高興。在他們謀劃的過程中,蕭衍竟然貪戀起原來宮中的兩個美女來,把頭等大事忘到了腦後。范雲知道後很著急,又找到蕭衍,說明利害,這才使蕭衍下決心滅掉齊,免得夜長夢多。

范雲和沈約寫信給蕭寶融的中領軍夏侯祥,要他逼迫蕭寶融禪讓帝位給蕭衍。同時,蕭衍的弟弟、荊州刺史也讓人傳播民謠“行中水,為天子”,利用人們的迷信觀念為蕭衍稱帝大造輿論。等蕭寶融的禪讓詔書送到後,蕭衍又假裝謙讓。於是,范雲帶領眾臣一百一十七人,再次上書稱臣,請求蕭衍早日登極稱帝。太史令也陳述天文符讖,證明他稱帝合乎天意,蕭衍這才裝著勉強接客群人的請求,在中興二年(502年)四月初八(4月30日),正式在都城的南郊祭告天地,登壇接受百官跪拜朝賀,建立梁朝。  

然後,蕭衍派人給蕭寶融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盡。蕭寶融死後,蕭衍說他暴病而死,謚為和帝。又按照皇帝的規格舉行喪禮,將他葬在恭安陵。  

顯著政績

蕭衍稱帝之後,初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的。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自己很勤於政務,而且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凍裂了。他為了廣泛地納諫,聽取眾人意見,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門前設立兩個盒子(當時叫函),一個是謗木函,一個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良才沒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書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麼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里投書。

蕭衍的節儉也是出了名的,史書上說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講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過好幾次的,吃飯也是蔬菜和豆類,而且每天只吃一頓飯,太忙的時候,就喝點粥充飢。在這方面,蕭衍在中國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類拔萃之輩。

蕭衍很重視對官吏的選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長官一定要清廉,經常親自召見他們,訓導他們遵守為國為民之道,清正廉明。為了推行他的思想,蕭衍還下詔書到全國,如果有小的縣令政績突出,可以升遷到大縣裡做縣令。大縣令有政績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實行起來以後,梁朝的統治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猜疑心重

和封建社會很多的皇帝一樣,蕭衍也是猜疑心重,忌憚開國元勛。在功臣當中,應該是范雲和沈約的功勞最大,謀劃、輔佐他登上了皇帝寶座。但蕭衍並沒有重用他們。建國開始時范雲就病逝了,蕭衍也沒有重用沈約,而是讓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過來,蕭衍還經常斥責沈約,後來,沈約也病死了。蕭衍對功臣吝嗇,但是對於自己的皇室親屬卻是另外照顧,照顧得有些徇私護短。但他的照顧沒有給他帶來好處,反而讓他備受刺激,這是他以後當和尚的主要原因。關於他的徇私護短,有兩個典型:一個是他的六弟蕭宏,一個是他的次子蕭綜。

盧延光《中國一百帝王圖》中的蕭衍 盧延光《中國一百帝王圖》中的蕭衍

蕭宏在窩藏殺人兇手時,蕭衍也不加懲罰反而加封官職,妄加縱容。蕭宏也不知恩,更加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最後,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蕭衍的大女兒私通,兩個人還謀劃著名要篡奪蕭衍的皇位,結果派人刺殺蕭衍時,事情敗露,刺客被抓,最後處死。蕭衍的女兒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沒臉再見父親,於是自盡。蕭衍沒有怪罪蕭宏。後來蕭宏得病而死。

蕭綜是蕭衍的次子,但是他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東昏侯的妃子,跟了蕭衍後,僅七個月就生下了蕭綜,可能是東昏侯的兒子。蕭綜並沒有受歧視,蕭衍封他為王,還做將軍。但吳淑媛自己失寵之後,由於對蕭衍的怨恨,就把七個月生蕭綜的事告訴了蕭綜。從此,蕭綜就覺得自己是東昏侯的兒子,和蕭衍更為疏遠了。後來,梁和北魏在邊境發生衝突,蕭衍讓蕭綜領兵,督率各軍作戰。但蕭綜卻投奔了北魏,北魏很高興,授予高官厚祿。蕭綜還改名為蕭纘,並表示為東昏侯服喪服(即斬衰,一種生麻布做成的簡單衣服)三年。蕭衍聽說後,非常生氣,不但撤消了給他的封號,還把吳淑媛廢成庶人。後來,蕭衍聽說蕭綜有回來的意思,就讓吳淑媛給他送去小時候的衣服。但蕭綜卻不願意回來。不久,吳淑媛病逝,蕭衍又起了惻隱之心,又下詔恢復蕭綜的封號,給吳淑媛加了諡號為“敬”。

這兩次打擊對於蕭衍來說是很大的。建國開始的時候,蕭衍重視儒家思想,還自己親自寫《春秋答問》等書,解答大臣們的疑問,直接倡導了好的學習風氣。但老年後,特別是以上這兩樁事後,蕭衍看破紅塵,從儒家轉向了佛家,還幾次入寺廟做了和尚,當住持,講解經書。  

篤信佛教

蕭衍晚年篤信佛法,縱容邪惡,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

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蕭衍親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捨身出家,三日後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捨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講解《大般涅槃經》,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蕭衍還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

蕭衍從《大般涅槃經》中找到理論根據,下令僧人必須吃素。從此,漢傳佛教形成吃素的傳統。蕭衍不近女色,不吃葷,不僅他這樣做,還要求全國效仿:以後祭祀宗廟,不準再用豬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靈也吃素。老人皇帝做事總是和年輕時、壯年時不一樣。這個命令下達之後,大臣議論紛紛,都反對。最後,蕭衍允許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狀祭祀。

蕭衍不僅幾次入寺做和尚,還精心研究佛教理論,這使得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現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蕭衍也是剛愎自用,亂建佛寺,不聽勸諫,導致後期的政績下降。  

侯景之亂

梁武帝 畫像 梁武帝 畫像

侯景原來是被鮮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在北齊奠基者高歡帳下征戰,屢立戰功,深受高歡欣賞倚重。但侯景為人反覆無常,並且與高歡之子高澄不和。高歡死後,高澄想奪侯景的兵權,侯景就於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投降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對他有戒心,並不傾心接納,於是侯景又向蕭衍表示要歸順。蕭衍很高興,封其為河南王、大將軍,並派軍接應。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為人,一句話成了讖語:“亂事就要來了。”

後來,蕭衍與高澄講和,但要以梁朝遣送侯景回東魏為條件。侯景得知後,以誅殺朝中弄權的朱異為藉口,發動叛亂。叛軍長驅直入,最後兵臨建康、圍困台城,本來蕭衍已經號召各地軍馬馳援,但由於各路援軍心志各異,在攻打叛軍幾次不利後就按兵不動,坐觀成敗,於是叛軍得以繼續圍攻台城。而守衛城門的蕭正德早已投靠了侯景,開城把叛軍放入,台城淪陷。侯景帶著五百甲士去見蕭衍,發生了很有趣的一段對話:

蕭衍見侯景來,不慌不忙地問道:“你是哪裡的人,竟敢作亂,你的妻子、兒女還在北方嗎?”侯景這時害怕得汗流滿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邊的部下替他說:“臣景的妻子和兒女都被高氏殺了,現在只有一人歸順陛下。”蕭衍問道:“你過江時有多少兵馬?”侯景答道:“千人。”蕭衍問:“攻城時多少?”“十萬。”“現在呢?”“率土之內,莫非己有。”最後,蕭衍安慰他說:“你有忠心於朝廷,應該管束好部下,不要騷擾百姓。”侯景答應。

見過蕭衍後,侯景對身邊的親信王僧貴說:“我多年征戰疆場,從沒有膽怯過。這次見蕭衍竟然有點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嚴不容侵犯嗎?”其實,侯景一是作亂心虛,二是蕭衍本來也是戰場勇將,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當時迷信思想嚴重,認為天子都是神靈下凡。還有蕭衍信佛後,看清權勢,他的鎮靜無疑更讓侯景心虛。  

蕭衍雖在表面上受制於侯景,但內心極為不平,對其請求多次予以拒絕。而自此以後,蕭衍的要求也大多不能被滿足,日常飲食也被減少。年邁的蕭衍憂憤交加,從此一病不起。  

台城身亡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6月12日),蕭衍躺在台城皇宮淨居殿,嘴裡發苦,索要蜂蜜不得,在發出了兩聲”嗬!嗬!(表示驚訝)”的聲音後,便在饑渴交攻的慘況中逝世,享年八十六歲。   同年十一月,葬於修陵(今江蘇丹陽市陵口)。諡號武帝,廟號高祖。  

主要成就

經史

在學術上,蕭衍以經學、史學的研究為卓著。在經學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講疏》、《春秋答問》、《孔子正言》等二百餘卷,可惜大都沒有流傳下來。天監十一年(512年),又製成吉、凶、軍、賓、嘉五禮,共一千餘卷,八千零十九條,頒布施行;在史學方面,他不滿《漢書》等斷代史的寫法,認為那是割斷了歷史,因而主持編撰了六百卷的《通史》,並“躬制贊序”。他對此書頗為自負,曾對臣下說:“我造《通史》,此書若成,眾史可廢。”可惜,此書到宋朝時即已失傳,這實在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蕭衍最大的著述是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經義注講疏等共有二百卷,贊、序、詔、誥、銘、誄、箴、頌、箋,奏等文共一百二十卷。

蕭衍又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學,著有《涅萃》、《大品》、《淨名》、《三慧》等數百卷佛學著作。對道教學說,他也頗有研究。在此基礎上,他把儒家的“禮”、道家的“無”和佛教的涅槃、“因果報應”揉合在一起,創立了“三教同源說”,在中國古代佛教思想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詩文

蕭衍的詩賦文才,也有過人之處。齊武帝永明年間(485年—493年),詩壇創作風氣大盛,很多文人學士都聚集在竟陵王蕭子良的周圍,各逞其能,施展他們的詩歌創作才華。在這些文人學士中,比較著名的有八位,如謝脁、沈約、任眆、范雲等人,時人稱之為“竟陵八友”。蕭衍也是“竟陵八友”中的一位。他的很多詩歌都是在這一時期寫的。建梁稱帝後,他素性不減,經常招聚文人學士,以賦詩為樂。他的文學創作,推動了梁代文學風氣的興盛。

蕭衍現存詩歌有80多首,按其內容、題材可大致分為四類:言情詩、談禪悟道詩、宴遊贈答詩、詠物詩。

蕭衍的言情詩集中在新樂府辭中,又稱擬樂府詩,數量幾乎占了其全部詩作的一半。他駐居襄陽時,就非常喜好當地的民歌,其許多擬樂府詩,如《芳樹》、《有所思》、《臨高台》等,便是在此時創作出來的。即使在稱帝以後,蕭衍對樂府詩的興趣也仍然不減當年。在天監十一年(512年),他親自動手改西曲(南朝樂府民歌分為吳歌和西曲兩大部分。前者產生於建康周圍,此地相襲稱為吳地,故其民間歌曲稱為吳歌;後者產生於江、漢流域的荊、郢、樊、鄧幾個主要地區,是南朝西部軍事重鎮和經濟文化中心,故其民間歌曲稱為西曲),制《江南上雲樂》十四曲、《江南弄》七曲,可見其愛好沉迷的程度。

和樂府民歌一樣,蕭衍的樂府擬作也是情歌,主要以女性為詠唱對象。他的大多數詩作都是描摹女子對愛情的殷盼,為離別相思所苦的情態,感情纏綿,風格綺麗,語言平易,具有濃郁的江南民歌風味。如“一年漏將盡,萬里人未歸。君志固有在,妾驅乃無依。”(《子夜四時歌。冬歌》);“草樹非一香,花葉百種色。寄語故情人,知我心相憶。”(《襄陽蹋銅蹄歌》)等。鄭振鐸認為,“蕭衍新樂府辭最為嬌艷可愛”。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蕭衍的七言詩。蕭衍有十餘首樂府詩是用七言歌行的體裁寫的,如《河中之水歌》《江南弄》《東飛伯勞歌》等。其中以《東飛伯勞歌》最為著名:“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法艷照里閭。南窗北牗掛明光,幄帷綺帳脂粉香。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與誰同。”七言體詩歌的創作始於魏文帝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詩。此後,宋、齊時鮑照、湯惠林、釋寶月等人也間有此類作品問世,但影響不大。到了蕭衍,七言詩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曹丕的《燕歌行》雖然是開山之作,但全詩逐句押韻,未免顯得單調,缺乏婉轉詠嘆的情趣。蕭衍的七言體詩平、仄韻互換,抑揚起伏,頗具獨創性。其後,仿效者四起,其子蕭綱(梁簡文帝)、蕭繹(梁元帝),大臣沈約、吳均等,都有七言詩的創作。到陳朝時,七言詩的句式、結構更趨完美,韻律也更加和諧多姿。後來,唐朝的李白、杜甫、高適等人創造性地運用這一詩體寫出了許多氣勢磅礴的詩篇,七言體詩更為發展。蕭衍等人的開拓之功是不容抹煞的。

蕭衍的談禪悟道詩的數量僅次於其樂府詩。他早年信道,晚年佞佛,他所撰寫的談禪悟道詩是其信道佞佛的自我寫照。這些詩,如同宗教哲學箴言,十分乏味,沒有什麼藝術可言。

蕭衍的第三類詩是宴遊贈答詩,內容較前兩類詩複雜。這裡有表現宗教哲理、宣揚佛教思想、規勸臣下信奉佛教之作,如《游鐘山大愛敬寺》、《覺新意贈江革》等;有巡幸記游、描繪景物之作,如《首夏泛天池詩》、《登北顧樓》、《天安寺疏圃堂》等;有送別詩,如《答任殿中宗記室王中書別詩》等。這類詩不乏上乘之作,如“舟楫互客與,藻苹相推移。碧池紅菡萏,白沙青漣漪;新波拂舊石,殘花落故枝;葉軟風易出,草密路難披。薄游朱明節,泛漾天淵池。”(《首夏泛天池詩》)該詩畫面景物鮮明,色彩絢麗多彩,讀來頗有韻味。再如:“蘭華時未晏,舉袂徒離憂,……謄言無歇緒,深情附還流。”(《答任殿中宗記室王中書別詩》)寫友人將別時深沉真摯的眷戀之情,也是贈別詩中較好的作品。

蕭衍的第四類詩是詠物詩,如《詠舞詩》、《詠燭詩》、《詠筆詩》等。這類詩雖窮力追新,但內容淺薄,可足稱道者甚少。他的《贈逸民十一》:“如壟生木,木有異心。如林鳴鳥,鳥有殊音。如江游魚,魚有浮沉。岩岩山高,湛湛水深。事跡易見,理相難尋。”此詩以樹木異心、飛鳥殊音、游魚浮沉、山高水深難以知曉的某些不可思議之處,來說明世間事物的本質、規律實在是難以尋求。

後世文人對齊梁詩總的評價不高,大都以為其“嘲風月,弄花草”(白居易語),“風雲氣少,兒女情多”。齊梁詩人缺乏匡世救時的崇高理想,也缺乏嚴肅認真的社會責任心,因此反映社會現實及言志述懷之作便不多見,充斥當時文壇的是大量的山水、詠物、艷情之詩。蕭衍的詩歌從題材、內容、風格諸方面來說,都無一例外地體現了齊梁詩歌的特點。這當然與他即位前漫長優裕的貴族生活環境不無關係。他雖然是一個開國創業之君,但即位前已官居高位,養尊處優,並未受過太多的打擊;其滅齊建梁,也只經歷過一年多的時間,而且非常順利。所以,蕭衍的詩歌中多“兒女情語”、“神仙道氣”,少“風雲之氣”,少言志述懷、積極進取之作,也就不奇怪了。

由於蕭衍雅好詩文,大臣們紛紛效仿,甚至連赳赳武夫也能偶爾吟出幾句好詩來。天監六年(507年),梁將曹景宗和韋睿在徐州大敗魏軍。班師回朝後,蕭衍在華光殿舉行宴會,為他們慶功。在宴飲中,君臣連句賦詩。鑒於曹景宗不善詩文,怕他賦不出詩來難堪,負責安排詩韻的尚書左僕射沈約便沒有分給他詩韻。曹景宗深感不平,堅決要求步韻賦詩。蕭衍對曹景宗這種不甘人後的性格早有了解,於是安慰他說:“將軍是一位出眾的人才,何必在乎作一首詩呢!”當時曹景宗已經有一些醉意,就乘酒興再三固請。蕭衍不願再掃他的興,便命沈約分給他詩韻。這時詩韻差不多已經分完,只剩下“競”、“病”二字。在這種局限之下要按韻賦詩是很困難的。可是曹景宗只是稍微想了一會兒,便提筆賦出一首詩:“去時女兒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詩寫得自然流暢,而且非常切合眼前凱旋慶功的實際。此詩一出,語驚四座,文人們自嘆弗如,連蕭衍也感嘆不已,特命史官記入國史。

在蕭衍的影響和提倡下,梁朝文化事業的發展達到了東晉以來最繁榮的階段。《南史》作者李延壽評價說:“自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獨美於茲。”這句話頗能反映當時的實際。

音樂

蕭衍對音樂也頗有研究,他創製了許多新歌。《隋書·音樂志》上說:蕭衍“既善鐘律,詳悉舊事,遂自製定禮樂”。如“鼓吹,宋、齊並用漢曲,又充廷用十六曲”,蕭衍“乃去四曲,留其十二,合四時也。更創新歌,以述功德”。

蕭衍創製了不少頌揚佛教的歌曲,如“制《善哉》、《大樂》、《大歡》、《大道》、《仙道》、《神王》、《龍王》、《滅過惡》、《除愛水》、《斷苦磚》等十篇,名為正樂,皆述佛法”。

蕭衍重視禮樂。他素善鐘律,曾創製準音器四具,名曰“通”。每通三弦,以推月氣。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應。每律各配編鐘、編磬,豐富了我國傳統器樂的表現能力。

繪畫

蕭衍很喜歡繪畫,尤善畫花鳥與走獸。著名畫家張僧繇善於寫貌,頗受蕭衍賞識。當時,蕭衍諸子多出鎮外州,蕭衍常常想念他們,便命張僧繇前往各州郡去畫諸子之像,懸於居室之中,蕭衍見圖如見其子,思念頓減。蕭衍信佛,在位時建造了很多佛院寺塔,也都命張僧繇作畫。

書法

蕭衍在書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可以在古代善書的帝王中排上前幾位。即使拋卻他的帝王身份,以一個書法家的標準來評判他的字,也自有其可觀之處。蕭衍當時常與陶弘景探討書法上的話題,陶弘景擅長行草書,師法鍾繇、王羲之。二者間的對話被整理為《與梁武帝論書啟》流傳於後世,成為書法史上的經典典籍之一。

蕭衍還是歷史上第一個大力推崇王羲之書法成就的帝王,而在此之前王羲之的聲名往往被其子王獻之所掩。也因為他的推崇,從那時的梁朝起,興起了第一波學習“大王”書法的風潮。同時蕭衍還留下了《觀鍾繇書法十二意》、《草書狀》、《答陶隱居論書》、《古今書人優劣評》四部書法理論著作,都是歷代書法理論典籍中的精品。  

人物評價

郭祚:蕭衍狂狡,擅斷川瀆,役苦人勞,危亡已兆。  

高歡:江東復有一吳翁蕭衍,專事衣冠禮樂,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  

姚察:齊季告終,君臨昏虐,天棄神怒,眾叛親離。高祖英武睿哲,義起樊、鄧,仗旗建號,濡足救焚,總蒼兕之師,翼龍豹之陣,雲驤雷駭,剪暴夷凶,萬邦樂推,三靈改卜。於是御鳳歷,握龍圖,辟四門,弘招賢之路,納十亂,引諒直之。興文學,修郊祀,治五禮,定六律,四聰既達,萬機斯理,治定功成,遠安邇肅。加以天祥地瑞,無絕歲時。征賦所及之鄉,文軌傍通之地,南超萬里,西拓五千。其中瑰財重寶,千夫百族,莫不充牣王府,蹶角闕庭。三四十年,斯為盛矣。自魏、晉以降,未或有焉。及乎耄年,委事群幸。然朱異之徒,作威作福,挾朋樹黨,政以賄成,服冕乘軒,由其掌握,是以朝經混亂,賞罰無章。“小人道長”,抑此之謂也。賈誼有雲“可為慟哭者矣”。遂使滔天羯寇,承間掩襲,鷲羽流王屋,金契辱乘輿,塗炭黎元,黍離宮室。嗚呼!天道何其酷焉。雖歷數斯窮,蓋亦人事然也。  

魏徵:①布澤施仁,悅近來遠,開蕩蕩王道,革靡靡商欲,大修文學,盛飾禮容,鼓扇玄風,闡揚儒業,介冑仁義,折衝樽俎,聲振寰區,澤周遐裔,干戈載戢,凡數十年,濟濟焉,洋洋焉,魏晉以來,未有若斯之盛也。②慕名好事,崇尚浮華,抑揚孔墨,流連釋老,或終夜不寐,日旰不食,非弘道以利物,唯飾智以驚愚,且心未遣榮,虛廁蒼頭之位。高談脫屣,終戀黃屋之尊。

朱敬則:梁高祖聰明文思,寬厚通博,生而神異,動多奇怪,此天表也。永元之初,群賢受命,竭懷輔正,盡力康衢。細隙未開,纖塵不動,而雄圖英算,孤識獨見。  

李延壽:自古撥亂之君,固已多矣,其或樹置失所,而以後嗣失之;未有自己而得,自己而喪。追蹤徐偃之仁,以致窮門之酷,可為深痛,可為至戒者乎!

李德裕:世人疑梁武建佛剎三百餘所,而國破家亡,殘禍甚酷,以為釋氏之力,不能拯其顛危。余以為不然也。釋氏有六波羅密,檀風密羅是其一也。又曰:“難捨能舍,大者頭目肢體,其次國城妻子,此所謂難捨也。”余嘗深求此理,本不戒其不貪,能自微不有其寶,必不操人所寶,與老氏之無欲知足,司城之不貪為寶,其義一也。庸夫謂之作福,斯為妄矣。而梁武所建佛剎,未嘗自損一毫,或出自有司,或厚斂氓俗。竭經國之費,破生人之產,勞役不止,杼柚其空,閏位偏方,不堪其弊,以此徼福,不其悖哉!此梁武所以不免也。  

杜牧:梁武帝明智勇武,創為梁國者,捨身為僧奴,至國滅餓死不聞悟,況下輩固惑之。  

歐陽修:梁蕭氏興於江左,實有功在民,厥終無大惡。

蘇轍:老、佛之道,與吾道同,而欲絕之;老、佛之教,與吾教異,而欲行之;皆失之矣。秦姚興區區一隅,招延緇素,譯經談妙,至者凡數千人,而姚氏之亡,曾不旋踵。梁武繼之,江南佛事,前世所未嘗見,至捨身為奴隸,郊廟之祭,不薦毛血,父子皆陷於侯景,而國隨以亡。議者觀秦、梁之敗,則以佛法為不足賴矣。  

程頤:梁武帝英偉之姿,化家為國,史稱其生知淳孝,篤學勤政,誠有之。終其身無他過,止緣好佛一事,家破國亡,身自餒死,子孫皆為侯景殺戮俱盡。可不深戒!  

郝經:梁武帝以妖夢之故,思中原牧伯之朝,卒自貽侯景之禍。只為揭其本根,而以之召亂。  

陳普:①浮山未破水先腥,浩浩蠅蟻書夜聲。東海不知蒲塞味,誰人十萬作犧牲。   ②戒舍工夫老未員,百雙雞子送殘年。一生般若成何事,贏得江頭載荻船。  

王夫之:梁氏享國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康熙帝:昔梁武帝亦創業英雄,後至耄年,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禍。

趙翼:創業之君兼擅才學,曹魏父子固已曠絕百代。其次則齊梁二朝,亦不可及也。…至蕭梁父子間,尤為獨擅千古。武帝少而篤學,洞達儒玄,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天性睿敏,下筆成章,千賦百詩,直疏便就。……兼長釋義,……歷觀古帝王藝能博學,罕或有焉。  

蔡東藩:①蕭穎胄之起事江陵,實由蕭衍誘成之,是穎胄之才智,已非衍敵。寶融固一傀儡耳,穎胄亦一蕭衍之傀儡也。曹景宗反勸衍奉迎寶融,安知衍之本意?衍豈甘居人下者!彼為衍效力諸軍將,皆傀儡中之傀儡耳。觀其初出夏口,即欲假黃鉞,其居心已可概見。   ②蕭衍無弒主之名,坐收討亂之實,雖其智力過人,亦未始非乘勢待時之利也。   ③異哉蕭衍,明知韋睿之為時望,而不能重用,幾陷乃弟於死地。乃弟可死,如全軍何!及鍾離一役,又未嘗專任韋睿,而獨任曹景宗,令睿歸景宗節制。幸睿素負重名,為景宗所敬禮,始得和衷共濟,大破魏軍。否則,景宗嘗違詔進軍矣;雖有密敕,令彼敬睿,亦烏足恃!然後知蕭衍之智,不過尋常,無怪其老且益愚也!   ④梁主用降人王足計,命築淮堰,無論其勞民費財,實為厲階,即令淮堰易成,成且經久,亦豈遽足奪壽陽!果使壽陽歸梁,於魏亦無一損,仁者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猶且不為,況喪民無數,以鄰為壑,必欲爭此一城,果何為者?甚矣哉梁武之不仁也!夫欲築淮堰,不惜民命,薦祭宗廟,乃欲廢牲,甚至如宏之一再謀亂,一再姑息,子弟可愛,百姓獨不必愛乎?犧牲可惜,人民獨不足惜乎?愚謬若此,真出意外。   ⑤梁主衍安據江南,不乘兩魏相爭之際,修明政治,漸圖混一,乃迷信釋教,捨身佛寺,一任朱異擅權,紊亂朝紀,何其憒憒乃爾!夫梁主衍手造邦家,未始非一英武主,其所由誤入歧途,攻乎異端者,得毋鑒沈約之死,獲罪齊和,自省亦未免多疚,乃欲借佛教以圖懺悔耶!然而愚甚!然而謬甚!   ⑥高歡能防景於身後,而梁主衍不能察景於生前。杜弼謂年既老矣,髦又及之,正不啻一梁主寫照。且誤用從子淵明,自覆全軍,昏耄之徵,一至於此,無怪其終困死台城也。   ⑦梁主固昏耄無知,太子綱亦一庸才耳。   ⑧梁主亦知和不如死,乃胸無主宰,始明終昧,卒致墮入賊計,台城陷而正容語景,果何益耶?  

錢穆:獨有一蕭衍老翁,儉過漢文,勤如王莽,可謂南朝一令主。

毛澤東:①蕭衍善攝生,食不過量,中年以後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雄,小人日進,良佐自遠,以至滅亡,不亦宜乎。②“專聽生奸,獨任成亂”,梁武有焉。   ③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力英雄不自由。

軼事典故

小名來歷

蕭衍小名“練兒”。蕭衍篤信佛教,練兒出自佛經,是梵語音譯,全稱“阿練若”或“阿蘭若”,譯成漢語,就是樹林、寂靜處、無諍地,指能遠離喧噪,安心修習的禪定之所。

父親的名諱要規避,小名也要規避,蕭衍的子孫為親者諱,把“練”叫做“絹”。《顏氏家訓·風操篇》講到避諱時說:“凡避諱者,皆須得其同訓以代換之……梁武小名阿練(練兒),子孫皆呼練為絹;乃謂銷煉物為銷絹物,恐乖其義。”蕭氏子孫為蕭衍避諱,絕口不提“練”字。可有一個人卻對“練”字恨之入骨,他就是蕭衍的次子蕭綜。

原來,當日南齊的東昏侯蕭寶卷臨朝時,荒淫無度,百姓叫苦不迭。時任雍州刺史的蕭衍以改立南康王蕭寶融為名,舉兵攻下金陵,先後殺掉蕭寶卷與蕭寶融,以梁代齊,自立為帝。有一位東昏侯寵愛的美人吳景暉,已經懷孕三個月,蕭衍見她漂亮,就收入後宮。七個月後,東昏侯的遺腹子出生,蕭衍認為己子,排行老二,起名蕭綜,小名緣覺,後封豫章王。蕭綜長大後,吳景暉悄悄地對兒子講了他的身世,蕭綜得知真相後,暗下決心,時刻準備為生父蕭寶卷復仇。後來,蕭衍讓他出任徐州刺史,徐州有不少枝繁葉茂的練(楝)樹,因蕭衍小名叫練兒,蕭綜對此十分反感,就讓人將樹統統砍伐了,藉以發泄對養父“練兒”的不滿。後來,蕭綜到底離開蕭衍,帶著南徐州降北魏。  

梁皇懺法

蕭衍捨身同泰寺圖 蕭衍捨身同泰寺圖

天監二年(503年),蕭衍作皇懺度皇后郗氏。郗氏初生時,也是紅光照室,神奇異瑞。及長,其性明惠,形貌秀麗,且善於隸書,尋於史傳女工之事,靡不閒習。當時,宋、齊諸王皆慕名而來求婚,均被她父親郗曄所拒,後來嫁給蕭衍,生了三個女兒;當蕭衍為雍州刺史時,郗氏就不壽而死,郗氏生前貌雖美麗性卻善妒,不信佛法,毀謗三寶,殘殺生靈,因此死後墮為巨蟒。一日,託夢給蕭衍,請求他看在夫婦面上,設法為她超度,以離苦得樂。因蕭衍夫妻情深,念於舊情,便參閱佛經而撰慈悲道場懺法十卷,請僧禮懺,超度夫人。郗氏遂仗佛力而脫離蟒身,化為天人,現身空中,感謝蕭衍而去。此懺因在蕭衍時肇始,故稱“梁皇寶懺”。

棋藝超群

蕭衍對圍棋特別喜愛,棋藝也很高超。在齊朝為官時,每逢閒暇,常徹夜不眠,與人弈棋。稱帝之後,興趣不減。大臣朱異、韋黯、到溉,都是他的棋友,名將陳慶之原先為隨從時也常陪蕭衍下棋。   每到興致高時,便不復君臣之別。一次,蕭衍又約到溉玩了一個通宵。到溉不能熬夜,一局未終,竟低頭睡著了。蕭衍見狀大笑,就做詩嘲諷他:“狀若喪家狗,又似懸風槌。”到溉被喚醒,頗為尷尬,等到聽到蕭衍的詩句,又放聲大笑。君臣盡歡而散。  

蕭衍對圍棋如醉如痴,也有因此誤事的時候。他晚年佞佛,有一個名叫榼頭師的和尚,頗為他敬重。一天,蕭衍下敕召榼頭師入宮研討佛法,當榼頭師入宮的時候,蕭衍正在和人下棋,要殺死對方的棋子,便隨口說道:“殺掉!”左右侍從將此話理解錯了,以為蕭衍要殺掉榼頭師,便不由分說,將榼頭師推出斬首。下完棋,蕭衍下令召見榼頭師,左右侍從回答說:“已奉旨將此人殺掉了。”蕭衍聽罷,後悔不迭。

親屬成員

父母

• 父親:太祖文皇帝蕭順之

• 母親:獻皇后張尚柔

兄弟

哥哥

• 長沙宣武王蕭懿

• 永陽昭王蕭敷

弟弟

• 衡陽宣王蕭暢

• 桂陽簡王蕭融

• 臨川靖惠王蕭宏

• 南平元襄王蕭偉

• 安成康王蕭秀

• 始興忠武王蕭憺

• 鄱陽忠烈王蕭恢

姐妹

• 義興昭長公主蕭令嫕

• 新安穆公主

• 餘姚公主

后妃

皇后

• 皇后郗徽,追崇德皇后。

妃嬪

• 名不詳,潛邸舊妾。

• 名不詳,潛邸舊妾。

• 丁貴嬪丁令光,追崇穆太后。

• 阮修容阮令嬴,追崇文宣太后。

• 吳淑媛吳景暉。

• 董淑儀。

• 丁充華。

• 葛修容。

子女

兒子

• 長子:蕭統,字德施,母丁貴嬪,早逝,累謚昭明皇帝。

• 次子:豫章王蕭綜,母吳淑媛,豫章郡王。史載為齊東昏侯蕭寶卷遺腹子。

• 三子:梁簡文帝蕭綱,母丁貴嬪,晉安郡王→皇太子→皇帝,謚簡文皇帝。

• 四子:南康簡王蕭績,母董淑儀,南康郡王,謚簡王。

• 五子:廬陵威王蕭續,母丁貴嬪,廬陵郡王,謚威王。

• 六子:邵陵攜王蕭綸,母丁充華,邵陵郡王,謚攜王/忠壯王。

• 七子:梁元帝蕭繹,母阮秀容,湘東郡王→皇帝,謚孝元皇帝。

• 八子:武陵王蕭紀,母葛修容,武陵郡王,謚貞獻王。

女兒

• 長女:永興公主蕭玉姚,母郗徽,嫁殷均。

• 次女永世公主蕭玉婉,母郗徽,初嫁謝謨,蕭衍即位後悔婚,改嫁王諲。

• 三女永康公主蕭玉嬛,母郗徽。

• 四女富陽公主,嫁張纘,其女為梁明帝蕭巋皇后張氏。

• 永嘉公主,嫁王琳長子王銓,子王溥又娶其侄女餘姚公主。

• 永定公主

• 長城公主蕭玉姈,下嫁柳偃,其女柳敬言為陳宣帝陳頊皇后。

• 安吉公主蕭玉娡,下嫁王實。

• 臨安公主

• 信安公主

史料記載

• 《梁書·本紀第一·武帝上》

• 《梁書·本紀第二·武帝中》

• 《梁書·本紀第三·武帝下》

• 《資治通鑑·梁紀》

中國歷代皇帝之南朝皇帝

王朝廟號諡號姓名年號統治時間
南宋高祖武皇帝劉裕永初420年—422年
    劉義符景平423年
太祖(初謚中宗)文皇帝(初謚景皇帝)劉義隆元嘉424年—453年
    劉劭太初453年
世祖孝武皇帝劉駿孝建、大明453年—464年
    劉子業 永光、景和465年
太宗明皇帝劉彧泰始、泰豫465年—472年
    劉昱元徽436年—476年
  順皇帝劉準升明476年—479年
南齊太祖高皇帝蕭道成建元479年—482年
世祖武皇帝蕭賾永明482年—493年
  蕭昭業隆昌493年—494年
 海陵恭王蕭昭文延興494年
高宗明皇帝蕭鸞建武、永泰494年—498年
 東昏煬侯蕭寶卷永元499年—500年
 和皇帝蕭寶融中興501年—502年
南梁高祖武皇帝蕭衍天監、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502年—549年
  蕭正德正平549年
太宗
(初謚高宗)
簡文皇帝(初謚明皇帝)蕭綱大寶549年—551年
  蕭棟天正551年
  蕭紀天正552年—553年
世祖元皇帝蕭繹天正、承聖552年—554年
肅宗閔皇帝蕭淵明天成555年
穆宗孝成帝蕭方智紹泰、太平555年—557年
  蕭莊 557年─560年
 宣皇帝蕭察大定555年—562年
 明皇帝蕭巋天保562年—585年
 孝靖皇帝蕭琮廣運586年—587年
高祖武皇帝陳霸先永定557年—559年
世祖文皇帝陳蒨天嘉、天康559年—566年
  陳伯宗光大566年─568年
高宗宣皇帝陳頊太建568年—582年
 長城煬公陳叔寶至德、禎明582年—589年

南北朝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宋孝穆帝劉翹興寧陵江蘇省丹陽丹徒區
宋武帝劉裕初寧陵江蘇省南京市麒麟門外
宋少帝劉義符江蘇省南京市
宋文帝劉義隆長寧陵江蘇省江寧蔣山
宋孝武帝劉駿景寧陵江蘇省江寧岩山
宋前廢帝劉子業江蘇省江寧龍山
宋明帝劉彧高寧陵江蘇省江寧幕府山
宋後廢帝劉昱蒼梧王墓江蘇省江寧壇西
宋順帝劉準[南宋皇帝]遂寧陵江蘇省江寧
齊宣帝蕭承之萬安陵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齊高帝蕭道成泰安陵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齊武帝蕭賾景安陵江蘇省丹陽建山鄉
齊文帝蕭長懋崇安陵江蘇省江寧金牛山
鬱林王蕭昭業鬱林王墓江蘇省丹陽
海陵王蕭昭文海陵王墓江蘇省丹陽
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齊明帝蕭鸞興安陵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東昏侯蕭寶卷東昏侯墓江蘇省丹陽
齊和帝蕭寶融恭安陵江蘇省南京黃山
梁文帝蕭順之建陵[南梁]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梁武帝蕭衍修陵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梁簡文帝蕭綱莊陵江蘇省丹陽蕭梁河
梁昭明帝蕭統安陵江蘇省南京市
梁元帝蕭繹江蘇省江寧
梁宣帝蕭察平陵湖北省江陵紀山
梁孝明帝蕭巋顯陵[西梁]湖北省江陵紀山
陳景帝陳文贊瑞陵
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江蘇省江寧上坊鎮
陳文帝陳蒨永寧陵江蘇省南京市甘家巷
陳廢帝陳伯宗臨海王墓
陳宣帝陳頊顯寧陵江蘇省南京市西善橋
陳後主陳叔寶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魏道武帝拓跋珪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明元帝拓跋嗣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太武帝拓跋燾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文成帝拓跋浚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獻文帝拓跋弘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孝文帝元宏長陵[北魏]河南省孟津邙山
魏宣武帝元恪景陵[北魏]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魏孝明帝元詡定陵[北魏]河南省登封嵩山
魏孝莊帝元子攸靜陵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安定王元朗河南省安陽野馬崗
魏孝武帝元修雲陵陝西省富平
魏孝靜帝元善見河南省安陽漳水
魏文帝元寶炬永陵[西魏]陝西省富平
齊神武帝高歡義平陵河南省臨漳漳水
齊文襄帝高澄武寧陵河南省臨漳南鼓山
齊孝昭帝高洋文靖陵
齊武成帝高演 永平陵
齊後主高湛陝西省安康
周文帝高緯成陵陝西省富平宮裡鄉
周閔帝宇文泰靜陵陝西省富平
周閔帝宇文覺昭陵
周武帝宇文邕孝陵[北周]陝西省鹹陽底張鎮
周宣帝宇文贇定陵[北周]
周靜帝宇文闡恭陵

南梁時期君主陵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