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公式
高齡化與老齡化同是反映人口年齡結構的“老化”現象的指標,兩者的計算公式如下:
老齡化=(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全體人口數)*100%
高齡化=(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100%。
主要因素
1.教育費用提高和生產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生育率不斷下降,出現眾多丁克家庭。
2.醫療進步,人類更長壽。
影響
正面影響
1.由於產業勞動力資源相對減少,有利於刺激技術和管理進步。
2.由於產業勞動力資源相對減少,有利於提高勞動者的待遇及福利。
負面影響
1.平均每個青壯年勞動力社會負擔加重。
2.產業勞動力資源相對短缺。
3.社會資源偏向老人福利及醫療開支。
4.退休人士占更高人口比例。
歐洲解決的辦法
1.實行鼓勵生育政策;
2.提高老人退休年齡;
3.對於一些條件成熟的已開發國家來說,可以實施國際人口遷移政策;
4.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中國發展趨勢
由於我國人口政策的作用,改變了世界老齡人口的發展格局,即人口高齡化不僅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問題,而且也已經開始成為開發中國家的問題。綜觀我國人口高齡化的發展趨勢,呈現以下五個特徵:
1.高齡化人口絕對值為世界之最
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加上20多年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人口預期壽命日益延長,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億,我國成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占世界老年人總數的1/5,占亞洲老年人口的1/2。2004年,中國的老年人口僅占總人口的11%。但到2040年,中國老年人總數將達到4.11億,占到總人口的29%,它將超過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和英國目前的人口總和。解決好我國老年人口問題,對亞洲和世界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人口高齡化發展速度快,來勢猛
高齡化可能是由於年齡金字塔底部少兒人口增長減慢所造成,也可能是頂部的老年人口增長加速所導致,人口學中稱之為底部高齡化和頂部高齡化。已開發國家經歷了由底部高齡化到頂部高齡化的漫長演變過程。而我國,由於計畫生育政策和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底部高齡化與頂部高齡化同時“夾擊”,人口高齡化的速度發展很快,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進入老年型僅用了18年左右的時間,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速度十分驚人。
3.三是地區發展不平衡
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具有明顯的由東向西的區域梯次特徵,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明顯快於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以最早進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遲進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寧夏(2012年)比較,時間跨度長達33年。
4.是城鄉倒置顯著
已開發國家人口老齡化的歷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齡化水平一般高於農村,中國的情況則不同。目前,農村的老齡化水平高於城鎮1.24個百分點,這種城鄉倒置的狀況將一直持續到2040年。到21世紀後半葉,城鎮的老齡化水平才將超過農村,並逐漸拉開差距。這是中國人口老齡化不同於已開發國家的重要特徵之一。
5.是女性老年人口數量多於男性
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萬人,2049年將達到峰值,多出2645萬人。21世紀下半葉,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穩定在1700-1900萬人。需要指出的是,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是80歲及以上年齡段的高齡女性人口。
6.是老齡化超前於現代化
已開發國家是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條件下進入老齡社會的,屬於先富後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國則是在尚未實現現代化,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老齡社會的,屬於未富先老。已開發國家進入老齡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都在五千到一萬美元以上,而中國目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剛剛超過一千美元,仍屬於中等偏低收入國家行列,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
對策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產物。已開發國家大部分早在50年前就已進入了老年型國家的行列,因此我們也不必“談虎色變”。正因為人口老齡化是一個波及許多領域的重要趨勢,因此迎接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也必須在更加廣泛的領域內綜合考慮,協調運籌,把它作為一個戰略性的大問題全面策劃,及早部署。
1.長期穩定低生育水平,減少未來老年人口
人口政策是一項緩慢發生效應的政策,但是人口政策一旦失誤,也將產生巨大的慣性,長時期難以挽回。由於我國從50年代到70年代末,近30年沒有實行嚴格的計畫生育政策,致使我國人口從1949年的5.4億猛增到1990年11.6億,翻了一倍以上。經過從70年代末至今頒布20多年計畫生育政策,使人口自然增長率終於降到了10‰以下,少生了2億多人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是由於既往政策失誤造成人口基數十分巨大,即使這樣低的人口生育水平,仍使我國人口增長的曲線依然上揚。
2.繼續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由現收現付制改為“統賬結合”的部分積累制,目的就是為了迎接下世紀人口老齡化高峰時養老金支付的危機。但是由於當前國企處於戰略重組階段,經濟效益不佳,養老金替代率又不斷提高,因此現在的“個人帳戶”實際上起不到積累的作用,存入的基金甚至不能滿足當期的支付,“個人帳戶”只起到了支付退休金的計算方法作用。
3.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解決好農村養老問題
未來的我國養老問題,難點在農村,重點也在農村。廣大農村,由於家庭規模逐步萎縮,子女數量持續下降,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動態速度也在加快。由於農村老人數量極大,農民本身又有土地使用權,因此從主體來說,農村養老應以家庭為主,社會為輔,提倡老人自養,樹立自我養老意識。
4.充分發揮社區優勢,推進社會化養老步伐
由於計畫生育政策,城鄉家庭“少子化”已成趨勢。在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中,年輕一代在工作和贍養老人之間分身乏術,難以承擔起贍養兩輩老人的責任和義務。因此通過調動社區力量參與並發揮養老功能是必要和必然的選擇。在計畫經濟體制下,退休人員的養老功能基本上由單位和家庭承擔。隨著我國“入世”之後,企業不僅面對國內競爭,而且面對國際競爭,企業中的“小社會”功能一定要向社區轉移。隨著老人離開工作崗位回到社區,不僅養老金由社會發放,老人的養老也基本上由社區與家庭共同承擔。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十分重視社區養老功能的發揮,社區組織和社團組織具體組織實施。他們在社區住宅設計中早就提出所謂“太陽系”的建築格局。以老人住宅為中心,在周邊建設為老人服務的醫療、娛樂、學習、健身的設施。有的國家還建立了“日托中心”(DayCenter),白天把老人送到中心,晚上接回家與子女團聚。既解決了子女在白天工作無暇照料老人的困難,又滿足了老人與子女經常在一起的精神需求。社區養老的獨特優勢,既適應了市場經濟的要求,又補充了家庭結構變化後單純由家庭養老的不足。
5.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機制,大力發展老齡產業
如何面對老齡化高峰的挑戰,僅靠政府採取擴大社會福利、社會保險手段是不夠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還應充分運用市場的機制,把市場機制與政府的行政手段結合起來,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當前,應大力發展老年產業。通過老年需求推動老年產業,通過發展老齡產業,進一步培育和引導老年需求。
6.大力提倡我國傳統的“孝文化”,依法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的安定是社會安定的基礎。代際之間的關係是家庭關係的重要內容。在社會轉軌時期,由於外來文化的傳播和擴散,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受到很大影響,一些與主流意識形態和傳統優秀文化不同甚至相反的價值觀念大量湧現,社會所倡導的價值標準與實際生活中人們所奉行的行為準則在許多方面產生背離。使得人們在處理集體與個人、公與私、義與利等重大問題時愈來愈向後者偏移,這種傾向值得注意。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受到了市場經濟中驅利動機的衝擊,涉及尊老、愛老、養老的“孝文化”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