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格薩(斯)爾》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史詩中演唱篇幅最長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樣性的熔爐,又是多民族民間文化可持續發展的見證。這一為多民族共享的口頭史詩是草原遊牧文化的結晶,代表著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間文化與口頭敘事藝術的最高成就。無數游吟歌手世代承襲著有關它的吟唱和表演。
保護
黨和政府一直重視《格薩(斯)爾》工作。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組織人力物力進行了大規模的搶救、整理工作。1983年,中宣部下達七號檔案,對《格薩(斯)爾》的搶救、整理等工作進一步做了重要的布置,並且由國家民委、文化部、廣電總局、中國文聯、中國社會科學院等五部委會同史詩流傳的西藏、內蒙古、青海、四川、甘肅、雲南、新疆等七省區成立了“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20多年來,我國《格薩(斯)爾》事業從資料的搶救整理、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成果的出版、對外學術交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00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大會,將我國的《格薩(斯)爾》列入“會員國2002-2003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參與的周年紀念”名單。2006年《格薩(斯)爾》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8年7月負責我國申遺工作的文化部相關單位在北京召開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動員大會。2008年9月,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和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成課題組,申報“《格薩(斯)爾》史詩傳統”為聯合國第四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0月中旬,通過了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和非遺中心共同召開的專家委員會會議的審查。10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處發來信函,提出尚需補充材料的要求。11月底寄送上補充材料。2009年1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函告知,“《格薩(斯)爾》史詩傳統”申報報告及附屬檔案於2008年12月10日收悉,正在受理中。
2009年9月30日得悉,9月26至28日在阿聯首都阿布達比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我國的“《格薩(斯)爾》史詩傳統”被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當日上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還召開了第六屆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有國家民委、文化部、廣電總局、中國文聯、中國社會科學院等五部委領導及西藏、青海等七省區領導出席會議。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表示,與會代表就保護和弘揚《格薩(斯)爾》文化傳統方面達成很多共識,下一步將為切實落實我國申報項目時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社會做出的鄭重承諾,履行我國作為《公約》締約國必須履行的責任,進一步促進全國《格薩(斯)爾》工作,實施一系列保護計畫,擴大《格薩(斯)爾》史詩乃至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
通報會上還展出了我國《格薩(斯)爾》蒐集、整理、研究方面的成果。
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首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苗族古歌 | 布洛陀 | 遮帕麻和遮咪麻 | 牡帕密帕 | 刻道 | 白蛇傳傳說 | 梁祝傳說 | 孟姜女傳說 | 董永傳說 | 西施傳說 | 濟公傳說 | 滿族說部 | 河西寶卷 | 耿村民間故事 | 伍家溝民間故事 | 下堡坪民間故事 | 走馬鎮民間故事 | 古漁雁民間故事 |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 譚振山民間故事 | 河間歌詩 | 吳歌 | 劉三姐歌謠 | 四級生產調 | 瑪納斯 | 江格爾 | 格薩(斯)爾 | 阿詩瑪 | 拉仁布與吉門索 | 畲族小說歌 | 青林寺謎語 |
第二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八達嶺長城傳說 | 永定河傳說 | 楊家將傳說 | 堯的傳說 | 牛郎織女傳說 | 西湖傳說 | 劉伯溫傳說 | 黃大仙傳說 | 觀音傳說 | 徐福東渡傳說 | 陶朱公傳說 | 麒麟傳說 | 魯班傳說 | 八仙傳說 |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 屈原傳說 | 王昭君傳說 | 炎帝神農傳說 | 木蘭傳說 | 巴拉根倉的故事 | 北票民間故事 | 滿族民間故事 | 徐文長故事 | 嶗山民間故事 | 都鎮灣故事 | 盤古神話 | 邵原神話群 | 嘎達梅林 | 科爾沁潮爾史詩 | 仰阿莎 | 布依族盤歌 | 梅葛 | 查姆 | 達古達楞格萊標 | 哈尼哈吧 | 召樹屯與喃木諾娜 | 米拉尕黑 | 康巴拉伊 | 汗青格勒 | 維吾爾族達斯坦 | 哈薩克族達斯坦 | 珠郎娘美 | 司崗里 | 彝族克智 | 苗族賈理 | 藏族婚宴十八說 | 童謠 | 桐城歌 | 土家族梯瑪歌 | 雷州歌 | 壯族嘹歌 | 柯爾克孜約隆 | 萬榮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