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區

下城區

下城區地處杭州市城區中心,北依京杭古運河,南瀕秀麗的西子湖,西靠省委、省政府駐地、北靠市委、市政府駐地,東臨古城河貼沙河。總面積31.46平方公里,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本區總人口52.61萬人,轄八個街道,區政府駐文暉路1號。下城區經濟繁榮、商貿發達、交通便利、設施完備,區內集中了省市主要的經濟、文化、科研、新聞、金融、證券、保險、房地產等企事業單位和中介服務機構,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高度集聚,呈現了萬商雲集、遊人如織的繁華都市景象,是商貿旅遊、生活居住和投資創業的天堂福地。

基本信息

簡介

下城區位於杭州市城區中部,東以貼沙河、上塘河、滬杭鐵路江乾區分界;南以慶春路與上城區接壤;西以環城西路與西湖區相鄰;以京杭運河、上塘河,並北以長板巷與拱墅區、半山區毗連。面積8.91平方公里,人口23.61萬,轄天水、長慶、艮山、武林、朝暉、潮鳴6個街道,128個居民區。因地處故南宋皇城北,習慣以北為下而稱下城區。

下城區 下城區

下城區經濟繁榮、商貿發達、交通便利、設施完備,區內集中了省市主要的經濟、文化、科研、新聞、金融、證券、保險、房地產等企事業單位和中介服務機構,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高度集聚,呈現了萬商雲集、遊人如織的繁華都市景象,是商貿旅遊、生活居住和投資創業的天堂福地。

近年來,在浙江省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轄區單位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積極實施“經濟增實力,環境出精品、社區上水平”三大目標,大力推進三個文明建設,使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邁上了新的台階。2003年,全區實

下城區 下城區
現國內生產總值19.7億元,財政總收入13.2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8和55.83%。先後榮獲了全國社區建設實驗區、全國社區建示範區域、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全區社區教育實驗區、全國綠化先進城區、全國衛生初級保健實驗區、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城區、全國社區殘疾人工作示範區、浙江省教育強區、浙江省科技進步區、浙江省文明城區、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面對新世紀的發展機遇,下城區提出了“全力打造中央商務區,全面推進下城現代化”的奮鬥目標,加快推進以武林商圈為核心的中央商務區的建設,加快融入經濟全球化和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步伐,大力發展廣場經濟、總部經濟、特色街經濟、會展經濟和文化經濟,努力把下城區建設成為展現現代化大都市的新視窗、投資創業的新天堂、消費休閒的新樂園、安居樂業的新福地。

自然地理 

下城區地處杭州市城區中心。西南瀕臨西子湖;東以貼沙河河道、滬杭鐵路線與江乾區相間;西以環城西路、京杭大運河與西湖區、拱墅區相鄰;北聯沈半路與拱墅區接壤;南抵慶春路與上城區隔街相望。全區地勢平坦,平均海拔6.4米。

下城區水網密布,京杭大運河上塘河貼沙河、中河、東河、古新河、桃花河、東新河以及新橫河、南、北應家河等河道縱橫全境。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

下城區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又被稱為大運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連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河流,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歷史最為悠久、長度最長的人工運河。

京杭大運河杭州段在杭州市內流域面積726.6平方千米,運河的南端起點為三堡船閘,經艮山門中山北路橋江漲橋、大關橋、拱宸橋、義橋至武林頭出杭州。運河幹流以西的支流主要有:沿山河(也稱西溪、留下溪)、餘杭塘河、西塘河(也稱奉口河、宦塘河)、古新河等。運河幹流以東的支流主要有:上塘河、備塘河、中華橋港、康橋新河、杭鋼進水河、登雲橋港等。運河幹流以南的支流主要有:中河、東河、貼沙河等老城區諸河。

上塘河

下城區 上塘河

上塘河又名沈塘河,隋代時為江南運河南端的水道,自杭州施家橋起,流經臨平、許村、長安至鹽官止,全長48.3公里,行政區域包括杭州市下城區江乾區半山區、餘杭縣臨平區(含下沙),海寧縣許村、長安及鹽官等鄉鎮。流域面積414平方公里,耕地36.6萬畝,另加黃灣片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2.1萬畝。

下城區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在108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日照百分率大於45%,為全市高值區。充足的光照保證了足夠的適游天數,對發展旅遊來說是得天獨厚的。

降水下

城區全年有兩個雨季和一個多雨時段。第一個雨季為梅汛期,根據1951-1984年的梅汛期統計結果,入梅日期平均在6月16日,出梅日期在7月7日,梅雨期平均有23天,梅雨量221毫米。第二個雨季出現在8月底,因受颱風或極鋒南移影響所致,俗稱颱風秋雨期,平均降水量120—220毫米。此外,3—4月為一多雨時段,稱春雨期,平均降水量200—300毫米。 梅雨汛期以及其後的持續高溫天氣對下城區旅遊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

氣候環境

下城區年平均氣溫在16℃左右。一年中,月平均氣溫以1月最低,以7月最高,月平均氣溫28℃--29℃。杭州市氣溫的平均年較差為23.8℃—24.9℃,下城區的年較差在24.5℃以上。人體在這樣的體溫條件下感覺舒適,因此,這樣的氣溫條件對旅遊業的發展是相當有利的。

下城區全年有兩個雨季和一個多雨時段。第一個雨季為梅汛期,根據1951-1984年的梅汛期統計結果,入梅日期平均在6月16日,出梅日期在7月7日,梅雨期平均有23天,梅雨量221毫米。第二個雨季出現在8月底,因受颱風或極鋒南移影響所致,俗稱颱風秋雨期,平均降水量120—220毫米。此外,3—4月為一多雨時段,稱春雨期,平均降水量200—300毫米。梅雨汛期以及其後的持續高溫天氣對下城區旅遊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

行政區劃

下城區 下城區地圖
下城區位於杭州市中部。總面積31.46平方千米。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下城區轄8個街道:武林街道、天水街道、朝暉街道、潮鳴街道、長慶街道、石橋街道、東新街道、文暉街道。 

天水街道 面積1.31平方千米,人口3.89萬人。代碼330103003。辦事處駐武林新村104號,郵編310006。轄7個社區。

武林街道 面積1.24平方千米,人口4.79萬人。代碼330103002。辦事處駐中山北路觀巷47號,郵編310003。轄7個社區。

長慶街道 面積1.39平方千米,人口4.78萬人。代碼330103001。辦事處駐青春坊31幢,郵編310003。轄6個社區。

潮鳴街道 面積1.98平方千米,人口6.54萬人。代碼330103005。辦事處駐潮鳴苑16幢,郵編310003。轄9個社區。

朝暉街道 面積3.03平方千米,人口7.92萬人。代碼330103006。辦事處駐朝暉三區48幢,郵編310014。轄12個社區。

文暉街道 面積5.48平方千米,人口4.59萬人。代碼330103007。辦事處駐流水東苑3幢,郵編310004。轄8個社區。

東新街道 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6.35萬人。代碼330103008。辦事處駐東新路435號,郵編310004。轄14個社區。

石橋街道 面積9.73平方千米,人口1.67萬人。代碼330103009。辦事處駐石橋路308號,郵編310022。轄5個社區。

經濟概況

面對新世紀的發展機遇,下城區提出了“全力打造中央商務區,全面推進下城現代化”的奮鬥目標,加快推進以武林商圈為核心的中央商務區的建設,加快融入經濟全球化和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步伐,大力發展廣場經濟、總部經濟、特色街經濟、會展經濟和文化經濟,努力把下城區建設成為展現現代化大都市的新視窗、投資創業的新天堂、消費休閒的新樂園、安居樂業的新福地。

下城區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區和市政府規劃的中央商務區,行政轄區面積31.46平方公里,人口32.08萬人。下城區

下城區 下城區
地域自唐宋之後,一直是杭州 絲綢業和都市文化、教育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成為商店密布、新聞傳媒單位聚集的繁華地區。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14.14萬元,其中工業增加值為6.58億元。

下城區共有743家工業企業(不含省、部、市屬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7家,200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2.4億元,工業銷售產值23.6億元。國家大二型企業1家、浙江省人民政府重點扶持的"五個一批"企業一家、杭州市重點工業企業1家、杭州市優強中心企業3家,杭州市“十大女裝品牌企業”4家,“獸王皮衣”、“升佳地板”、“漢業氣源”、“永達蘭”女裝等商標品牌分別被授於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標、杭州市名牌和杭州市著名商標。

下城區自1998年實施“工業強區”戰略以來,加大了對工業企業扶持力度,在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大力培育大企業,鼓勵發展中小企業,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形成了以服裝皮革、機械加工、電子電器、紡織印染、木材加工和印刷包裝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自1999年以來,全區工業經濟總量連續三年保持17%以上的增幅。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發展活力的“小型巨人”和優強中小企業。其中浙江獸王集團有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皮革服裝生產和出口企業,年產皮革服裝250萬件,2001年實現工業銷售產值6.6億元,出口創匯7500餘萬元,其主導產品“獸王皮衣”,連續9年被評為中國真皮衣王。

強化責任保目標

下城區地處杭州市中心,區域空間資源相對較少,為讓有限資源發揮更大作用,下城區委、區政府一直以來把大項目帶動戰略作為工作重中之重來抓。2013年初全區組織召開了深化“投資推進、消費促進、環境改進”工作動員大會,對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和廣泛動員,提出了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兩成的工作目標,確定了148個投資項目的年度建設計畫和責任目標,以抓前期、促開工、保竣工為重點,按照“畫好路線圖、明確時間表、確定責任人”的要求進一步落實項目責任制。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明確工作要求,項目職能部門加強與省、市對口部門對接,全力做好項目協調推進,各街道和相關單位履行屬地項目服務及征地拆遷責任,為項目順利推進積極創造條件。

領導領銜抓協調

為切實加強領導和服務,下城區建立了區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制度,區四套班子領導每人聯繫一個重點 項目,做到“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抓出成效”。2013年以來區四套班子領導130餘次實地走訪調研重點項目,主動聽取項目建設情況匯報,幫助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力地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杭州嘉里中心、中大銀泰城、杭州新天地、 捷運二號線(下城段)等重點項目現場專題調研,落實相關部門和單位進行跟蹤協調服務。區委專門出台了項目督查工作制度,以書記辦公會議專項督查、區領導聯繫督查、政務督查系統全程督查的方式,對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定期督查。區人大、區政協針對重點項目建設多次組織開展視察督查活動,強化項目的有效督查。區政府辦、區發改局(重點辦)每月通報重點項目建設情況,梳理分析項目困難,強化項目推進情況的協調和督查。進一步加大項目考核力度,將“投資推進”工作列入區對街道和部門年度綜合考核內容,重點考核項目進度、投資增長、征遷回遷等工作,提高考核分值,嚴格考核獎懲,以考核促落實,以核求實效。

破解難題促開工

下城區在重點項目推進過程中,充分發揮責任單位、職能部門、建設單位等多方合作的力量,及時排查梳理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涉及的重大問題有領導牽頭、有部門擔責、有專人聯繫、有具體措施,千方百計做好土地、資金、報批等要素保障工作,確保重點項目及時開工,順利推進。通過狠抓前期報批協調,切實加快項目手續辦理,積極創造開工條件,已實現新開工項目30個。針對市中心在建項目存在的工程車輛交通限制、晚間施工影響等問題,街道與相關部門早介入、早研究、早協調,努力營造良好的項目建設環境。為強化項目征遷工作,下城區抽調人員充實征遷工作隊伍,穩妥有序地加快完成項目征遷和回遷安置工作。為解決融資問題,下城區組織召開投資項目商請銀行貸款對接會,組織項目單位與十餘家銀行進行對接與交流,拓寬互相合作的渠道,確保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的落實。

拓展項目謀發展

深入實施“南精北快”戰略,堅持以項目為抓手,圍繞產業功能科學布局、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積極做好項目規劃,切實做好項目招商工作,通過產業招商、聯合招商、上門招商等措施,推動創新中國產業園、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特色園區的項目招引。認真梳理地塊資源,加強宣傳,積極引進品牌開發商,加大杭杭鍋、三塘單元等區域地塊的項目跟蹤和推進力度。強化項目的軟硬體建設和功能提升,著力開展在建樓宇項目的專業化招商、產業鏈招商,努力實現項目早建成、早開業、早出成效,又好又快地促進下城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建制沿革

下城區位於杭州市老城區中部,因地處故南宋皇城北,杭州習慣以北為下,而稱下城區。

下城區歷史悠久。4000年前新 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境西北蕃衍生息。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滅楚置錢唐縣,下城為其北境,屬會稽郡。西漢元始四年(4)改錢唐為泉亭,下城為泉亭縣。東漢興武元年(25)複錢唐縣舊名,建武六年(30)錢唐縣併入餘杭縣,下城從之。隋開皇九年(589)“平陳廢郡割吳興,吳郡之地置杭州”,州轄錢唐、富陽、餘杭、於潛、鹽官、武康大縣,下城為錢唐縣。唐武德四年(621),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為錢塘,下城因之。後梁龍德二年(922),“吳越割錢塘、鹽官兩縣各半及富春縣之長壽、安吉二鄉置錢江縣”,下城為錢江縣。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8)吳越納土歸宗,翌年改錢江為仁和,下城自此為仁和縣歷宗元明德,達933年之久。

下城區 下城區

民國元年(1912)2月,廢杭州府並了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下城隸屬於杭縣,稱城區。十六年(1927)5月,劃杭縣所屬之城區、西湖、會堡、湖墅、塘、江乾六區置杭州市,十九年(1930)市劃十三個區,下城為第五、第六區,計轄11坊、162閭、1156鄰。三十四年(1945)抗戰勝利,市轄區劃為八個(三城區、五郊區)下城為第三區。翌年裁撤坊閭整編保甲,轄33保905甲。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6月建下城區。

風土人情

下城區 下城區
作為杭州的核心城區之一,下城區的地方風俗也就體現在一般所說的杭州的風俗民情之上。杭州的風俗民情自北宋以後,變化較大。杭州曾經經歷我國歷史上多次人口南遷的影響,形成南北風俗的大融合。特別是北宋末年,隨著趙宋政權的南遷和建都杭州,大批士庶渡江南下;南渡的北人將原有的家法禮俗一併帶到南方,使杭州原有的民情風俗起了很大的變化。近代以降,杭州地處東南沿海,靠近 上海,得風氣之先,又受到西方歐美生活方式的浸染和影響。20世紀80年代以後,改革開放又使得杭州再一次融入世界發展潮流之中;現代都市生活方式與傳統禮俗等此長彼消,共存於杭州市民的生活之中。由於受到歷史積澱和自然環境的雙重影響,現時杭州的民間風俗種類繁多,如品茶、 待客、結婚、祝壽、小孩滿月、周歲等,有其相應的禮儀,而如春節、元宵、清明、中秋、重陽等節慶,也與其他地方大同小異。

佛教文化

下城區昭化寺 昭化寺

佛教於東漢末年傳入中國,魏晉時期開始流入杭州。杭州一直是東南佛教中心。下城地區也留下了眾多佛教遺蹟。其中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唐經幢,阮元《兩浙金石志》稱其“杭州金石之冠”,至今保存完好;白衣寺,號稱“小普陀”;還有水星閣、仙林寺、宋高宗南渡曾駐蹕的潮鳴寺、乾隆皇帝朝拜過的昭化寺等。

基督教文化

16世紀中期基督教開始傳入杭州。1659年義大利傳教士馬丁諾-馬丁尼(中國名衛匡國)在下城區內建了杭州第一座教堂,現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清鹹豐十年(1860)建的“天水堂”(因其地近天水橋而得名);民國十七年(1928)一月,由法籍修女郝格肋(Sr.Haard)捐資在刀茅巷建教會醫院——仁愛醫院內的哥德式教堂。這些教堂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大都作為教會活動之用。

飲食文化

杭州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形成了其特有的飲食文化。《史記》曰:“楚越之地,飯稻羹魚”可見當時魚米之鄉杭州飲食業的發達,到南宋,《夢粱錄》載:杭州“自天竺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空虛之屋”( 《夢粱錄》卷十三),茶坊、酒肆、食店及飲食服務業占眾多店鋪市場的三分之二。更有《都城紀勝》載,杭州經營餐飲店鋪類型有茶酒店、包子酒店、宅子酒店、花園酒店,直賣店等八九種之多,且茶坊、酒樓都裝飾講究,環境優雅,器皿華貴,服務細緻。南宋飲食服務業的鼎盛可見一斑,當時更出現了不同地方風味的專營酒樓,形成了地方風味的四大菜系,同時還有宮廷菜系, 《夢粱錄》中說:“南渡以來,二百多年,則水土既慣,飲食混淆,無南北之分矣”,更體現了杭州飲食文化精緻、和諧、大氣、開放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淵源。

下城區 蝦爆鱔面

說到杭州的飲食就不得不提到“吃在杭州”這句宣傳口號。“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學在杭州,創業在杭州”,杭州市政府四個“在”的口號還有個民間版本,這就是“吃在杭州”。杭州已成功承辦了兩屆全國性飲食文化交流活動“中國美食節”,2002年的西博會,第三屆“中國美食節”還在這個“美食天堂”舉行盛典,“快樂飲食,科學消費”的主題下將有更多的展示、研討、評獎活動。杭州的飲食文化基本包括烹調文化茶文化和小吃文化。

的確杭州菜歷史悠久,它與寧波紹興兩地的菜餚共同構成浙江菜系,成為中國的八大菜系之一。而且是浙菜的代表菜色。:杭幫菜有“迷宗菜”之稱,它吸收了粵、川等全國八

下城區 南方迷宗大包
大菜系中其他七大菜系和浙菜中溫州、紹興等地的長處,溶入西湖特有的清醇靈秀之風,可以說是兼容並蓄,博採眾長,融會貫通,杭幫菜因此而成為新八大菜系之一,並以它獨特的“味道”風靡全國。

杭州當地的主要風味小吃有:蝦爆鱔面片兒川面貓耳朵南方迷宗大包等,遊客可去奎元館或知味觀等處品嘗。當地著名的餐館則包括樓外樓、山外山天外天、靈隱齋堂、得來喜等處。

杭州的西湖龍井中外馳名,是綠茶中的極品。杭州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從隋唐以來便有不少的茶館、茶肆。加上歷代文人墨客來杭州品茗,留下不少讚美龍井的詩句。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旅遊業的方興未艾,也推動了杭州茶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杭州建起了頗具規模的茶葉博物館,藉以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優秀遺產,普及茶葉科學知識,促進中外茶文化的交流。

杭州的酒樓茶館從環境裝飾的華美或古樸,“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杭州菜餚與茶點講究色、香、味、美、鮮,服務的細緻周到,都無不透出精緻的味道、和諧的氣息;而大氣、開放,更是杭州飲食文化無處不在的品質。杭州的浪漫、華美,杭州人的閒適、

下城區 下城區
風雅, 品味杭州,不只是在秀麗靈動的優美山水,在衣鬢飄香的綿絲華服,更在 綠茶的縹緲清香, 咖啡的香氣四溢,色澤玉潤的美酒佳肴;從杭州金壁輝煌、高朋滿座、會食盈門的酒樓,古色古香、隔簾花影的茶館,從幽靜詩意、燭光曳曳的咖啡館和酒吧,更能直接地品味從中透出的杭州風土人情、文化蘊含和市民素養,品味從中傳達出的這座城市的一種精神,精緻、和諧、大氣、開放。

杭州的飲食對杭州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觸進作用,杭州支柱產業是旅遊業,而旅遊業的二分之一收入來自於飯店的餐飲部和各家飲食店、小吃店。杭州飲食經濟的發展觸進了杭州及杭州周邊城市農業、漁業和畜牧業的發展。還觸進了食品製造業的發展,如肉類食品工業、乾果業糖果業釀酒業飲料業、餅乾業、糕點業等。杭州有著娃哈哈、五豐、佑康等集團公司的產生與發展。還間接觸進了中藥經濟的發展,因為,食療學是飲食文化的一門子學科。中醫治病強調“固本培元”,所謂“三分治七分養”我國的藥膳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杭州有不少老字號的中藥館,為製作藥膳提供了材料。

杭州的飲食文化很悠久,歷代都有研究著作。有人批評杭州人的吃喝玩樂是南宋遺風,是醉文化,其實杭州人是在吃喝玩樂中研究吃喝玩樂的學問。古代有陸羽喝茶喝出了一部著名《茶經》 ,使杭州人長期品茗品出了“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的真諦;明代杭州飲食專家高濂有《遵生八箋》這樣

下城區 西湖龍井
一部以杭州菜為主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食典;清代戲劇家兼美食家李漁的《閒清偶寄·飲饌部》,大詩人兼飲食家 袁牧《隨園食單》 ,都是在杭州寫成的以介紹論述杭州菜為主的飲食文化專著。當代中國飲食文化巨著 《中國飲食大典》 ,更是杭州人 徐福榮所編著。杭州作家 王旭峰更有 《茶人三部曲》的茶文學作品,杭州的媒體都有專門的飲食文化節目和專欄。杭州的廚師和飲食界人士更有一種新的開放姿態,“杭幫菜的特色不是幾道菜,而是一種新的理念,就是不斷創新的精神”,這是一位杭城餐飲巨頭的心聲,更表達了杭州餐飲界的觀念。杭州人其實在倡導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觀念,在傳達杭州城市精緻、和諧、大氣、開放的精神。

杭州還有許多外來的飲食。在杭州,東北來的漢子開出了餃子館,更有粵菜館、川菜館、湘菜館、魯菜館……台灣人帶來了“上島咖啡”和燕翅鮑魚館,香港人帶來了“紅玫瑰”茶餐廳,美國人不但一家家開出麥當勞、肯德基,還開了著名的咖啡連鎖“星巴克”……土、洋、中、外,吃、喝、品、飲,杭州全有;杭州人更有一種傳承美食傳統,傳播美食文化的開放大氣精神,京、津、滬、寧、蘇等地,杭州的名菜、名店、名吃、名廚,都以規模龐大,金碧輝煌的氣派征服了當地人。

旅遊景點

西湖文化廣場西湖文化廣場

主樓環球中心是杭州傳統CBD-武林CBD的至高點,杭州地標建築之一。位於裙樓的新遠國際影城還是杭州能看IMAX電影的少數影院之一。另外,浙江省自然博物館、浙江省科技館也在裙樓。

武林廣場

杭州傳統市中心,老牌商圈坐落於此。

武林路女裝街

杭州是國家重要的服裝生產基地,杭派女裝是主導,而武林路則是女裝的天堂。

陸游故居(下城區文史館)

位於孩兒巷98號。陸游山陰人(今浙江紹興),曾長年寓居與此。

司徒雷登故居

美來華傳教士,原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的故居。司徒雷馬寅初故居登是美國血統的中國人,生於杭州,杭州話說得非常地道,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和中美交流合作。因當年毛主席的《別了,司徒雷登》而被世人熟知,晚年也因為國人誤解、中美斷交在美國鬱鬱而終。前幾年在美國的遺骨得以歸葬杭州故里。

馬寅初故居

人口學家馬寅初的故居。

紅樓(杭州城市建設展示館)

磚木結構歷史保護建築,因通體由紅磚建成而得名,原為浙江省杭縣地方法院

浙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