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81年析道滘公社置洪梅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7年撤區建鎮。1996年,面積25平方千米,轄洪屋渦、新莊、梅沙、氹涌、黎洲角、烏沙、金鏊沙、廈匯、堯均9個農村管理區和洪梅居民管理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洪梅鎮下轄洪屋渦村、新莊村、梅沙村、氹涌村、夏匯村、黎洲角村、堯均村、烏沙村、金鰲沙村共9個行政村和洪梅社區。 鎮政府駐洪梅鎮中興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洪梅鎮地處東莞市西北部,毗鄰珠江口,距東莞市區22公里,距廣州市35公里,距深圳80公里,距香港100公里。 全鎮總面積33.5平方公里,鎮中心位於北緯23°0′2″,東經113°36′55″。
地形
洪梅鎮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因受河湧水位和降水的影響,儲有大量的表層孔隙水,地下水位高。
土壤
土層結構較為複雜,土壤表層為黃色粘性土,其下的沉積層大致可分為淤泥、中細沙、淤泥質砂、粗沙或礫沙四層。
氣候
洪梅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溫暖,溫度變幅小,雨量充沛,乾濕季明顯。
水文
洪梅鎮內河網縱橫,內河資源優越,部分水域具備5千噸海輪的通航能力。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4年,洪梅鎮套用節水灌溉技術的農田有200畝。全鎮已建好有防滲排灌渠的高標準農田1406畝。
植物資源
洪梅鎮主要有台灣草 、 水生植物 、 水生美人蕉 、 水生鳶尾 、 風車草 、蘆葦、睡蓮、千屈菜、再力花、花葉蘆竹、馬尼拉草、綠化草皮、玉龍草、荷花、大葉油草等植物。
人口民族
截至2008年末,洪梅鎮戶籍人口3740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77人。 全鎮以漢族為主。
經濟
綜述
201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50.13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5.1%;全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0.26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5.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6.29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4.2%;引進外資11226萬美元,同比2013年增長65.8%;引進內資108500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51%;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3.70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20.9%;各項稅收總額7.23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2.8%。
第一產業
2014年全鎮各村純收入同比增長7.7%,總負債同比下降11.9%。以烏沙大圍農業園項目為示範,建成都市農業展覽館,推動豐潤無花果農場納入“東莞都市農業研究院”簽約項目,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完成年度計畫16.5%。
第二產業
2014年,洪梅鎮與東實公司共同註冊成立合作開發公司,實施“市鎮村合作”統籌土地發展,推動土地連片開發。加快協調中心片區村民簽訂土地統籌協定,研究完善河西片區基本土地回收方案、拆遷企業異地重建方案等。完成兩大片區內企業、廠房的摸底調查工作,明確企業分類,完善相關信息統計。大力推進粵源等8個“三舊”改造項目,完成改造面積529.99畝。開展閒置土地清理,建立工作檯賬,修改完善閒置地處置工作方案,共清理閒置土地175.5畝,盤活存量土地162.5畝。
第三產業
2014年,長安鎮推動了亞洲雲、華平電子商務、富之源等3個市重大項目落地上馬,推進華平一期、采博中心項目早日建成投產,加快推動亞洲雲、理文紙業物流、安博物流等一批項目動工建設,力促富之源、三櫻汽車部件、綠通新能源低速電動車等一批優質企業增資擴產。並推動南華公司打造“曼哥夫”品牌總部大樓和物流基地,成功引導瑞鴻公司設立研發機構,促成阿比酷公司設立研發中心並開展研發和服務外包業務。
社會事業
醫療
東莞市洪梅醫院是洪梅鎮一所公立綜合醫院,是愛嬰醫院、東莞市社保定點醫院。1981年建院,2011年10月25日新院落成啟用。新院占地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醫院職工人數202人,在編81人,聘用人員121人,退休人員10名;衛生技術人員179名,其中高級職稱12人,中級職稱25人,初級職稱142人。
教育
截至2014年,洪梅鎮有洪梅中學1所中學,洪梅第一國小、洪梅第二國小、洪梅中心國小共3所國小,以及天星樂樂幼稚園、洪梅鎮中心幼稚園、小機靈幼稚園、東莞市鎮區規範中心幼稚園、祥和幼稚園5所幼稚園。
民生
2014年,洪梅鎮成功為354名新莞人子女辦理積分入學,開展名師工程,穩步推進中學宿舍樓、洪屋渦幼稚園等工程建設。成功推薦就業1233人次,落實市鎮兩級各項就業補貼金額約640萬元。完成28戶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工程改造,督促慈善超市投入運營,推進居家養老服務,設立平價診室。成功舉辦第六屆洪梅花燈節,以梅沙村為引領打造曲藝精品。強力開展“6+1”專項整治行動,成功偵破4宗涉黃、3宗涉賭、17宗涉毒刑事案件和80宗“兩搶一盜”刑事案件。新增高清視頻監控點65個,治安卡口5個,出租屋安裝門禁+視頻系統153套,全年實現“零命案”。抓好消防安全、交通運輸、食品藥品等領域的安全監管,全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交通運輸
洪梅鎮地處粵港經濟走廊腹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以洪梅為中心,在100公里半徑圈內的城市,北有廣州、佛山,南有香港、深圳,東有東莞、惠州,西有中山、珠海、澳門等城市。鎮內主幹道與107國道、廣深高速、西部幹道以及廣深沿江高速接駁相連線。 在建的佛莞城軌、穗莞深城軌和莞惠城軌三條城際鐵路在洪梅鎮與望牛墩鎮交界處匯合併設大型客運鐵路樞紐望洪站、‘即東莞西站。
旅遊景點
洪梅[東莞市洪梅鎮] | 洪梅迎賓廣場於2003年投資300多萬元建設,占地面積28畝,市政配套設施,位於洪梅、道滘和望牛墩三鎮的交匯處,交通十分便利。廣場內設有舞池、鐘樓、假山、噴水池等設施,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
洪梅[東莞市洪梅鎮] | 洪梅文化體育廣場位於洪梅鎮中心區橋東路旁,是一個集運動、休閒、購物、娛樂、美食、演出、辦公於一體的綜合型廣場。包括廣場和商業中心兩部分,其中文化體育活動場地占地面積70畝,投資1100多萬元,設有舞台、噴泉、籃球場、羽毛球場等設施,廣種奇花異木,顯得氣派大方;廣場商業中心投資1.8億元,占地面積30畝,建有各種高檔商鋪,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 |
洪梅[東莞市洪梅鎮] | 洪梅海濱長廊位於洪梅大橋以北,東江分水道洪屋渦水道東岸,全長2.3公里,投資2000多萬元,按照50年一遇防洪水位標準建造,路堤結合,集防洪、交通、景觀、休閒等多種功能。首期工程於2003年12月竣工,長818米,投入1200萬元;二期工程現已基本完成。河堤欄桿和人行道採用蝦紅色花崗岩鑲嵌,配以河堤路燈工程點綴,整體設計典雅大方,極具現代水鄉特色。海濱長廊是在沿河路的基礎上向河邊延伸15米而建成的,並增加人行道和綠化帶。 |
小吃特產
洪梅[東莞市洪梅鎮] | 三滾骨 在東莞洪梅鎮,有一道遠近馳名的“三滾骨”,名副其實地啃豬骨。啃完骨頭上的瘦肉、肥肉、筋腱等,壓軸好戲就是品嘗豬骨的精華———骨筒內的骨髓。把吸管插進骨筒中,像吮吸果汁一樣,口感如豆腐花的骨髓便隨之進入口內,潤滑鮮美,甜中帶甘。三滾骨以洪梅鎮梅沙村的最為地道,“洪梅三滾骨”就是在梅沙村始創,繼而成為東莞最知名的農家傳統菜之一。“三滾”強調烹調時間之短,體現的是農村人快捷、簡樸的飲食作風。 |
洪梅[東莞市洪梅鎮] | 鴨腳包 所謂的鴨腳包,是採用了特殊醃製的鴨腳,然後在每個鴨腳中間裹以鴨心、鴨肝、鴨腎、肥豬肉等,再用一段長長的、透明的鴨腸一圈一圈地把各種材料纏繞而成。把鴨腳包蒸熟後香氣四溢,口感鹹香無比,咬起來還韌性十足,用來下飯更是妙不可言。鴨腳包因有著特殊的工藝和上佳的口味而遠近聞名,成為了洪梅鎮一款地道而傳統的民間美食。 |
歷史名人
莫萃華少年時代就讀於莞城縣立高等國小,繼升讀於東莞中學,後因家境困厄,中途輟學隨父到廣州當工人。1920年秋冬投身於反對南北軍閥的鬥爭。1924年2月轉為中共黨員,成為東莞第一個共產黨員。1924年底,建立了東莞第一個黨支部,莫萃華任書記。1925年10月,東莞支部改為中共東莞特別支部,莫萃華被選為第一任特支書記。1929年初,莫萃華隨丁福隊伍在增城仙村與國民黨軍隊袁蝦九部作戰時,不幸中彈犧牲,其遺體被運回洪屋渦安葬,時年僅26歲。
李本立是東莞市黎洲角村人。1923年在東莞縣立第一高等國小畢業後,進入東莞中學讀書1923年在東莞縣立第一高等國小畢業後,進入東莞中學讀書。受“五四”運動革命思想影響,李本立積極投身革命運動,尋求救國救民道路。1924年經莫萃華介紹,李本立先後參加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共產黨。1926年5月30日,團東莞地委改組,由劉伯剛任地委書記。李本立原準備赴蘇聯學習,下半年由於莫萃華調往四會縣任黨特支書記,東莞黨特別支部改為東莞縣委,由李本立任縣委書記,這是東莞縣首任縣委書記,其時李本立才21歲。1932年3月間,李本立身體有所康復,省委通過譚少虹到莞城聯繫李本立,並調李本立到廣西南寧開展革命工作,任南寧中學教導主任。1933年初李本立由於操勞過度,肺病復發,遂回莞城治病,1933年4月病逝於家中,享年28歲。
葉柱華字漢光,東莞廈匯村人,生於公元1919年8月。葉柱華自幼聰敏好學,少年自省立廣東庚戍中學畢業後,考進廣東國民大學法律系就讀。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軍大舉侵華,山河變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葉柱華毅然改考廣州黃埔軍校第14期工科學習。於1939年畢業後,鏇即投身到抗日鬥爭的行列。1974年退役。1994年2月1日,葉柱華猝然病逝於台灣板橋市家中,終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