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設治前
春秋戰國時期,豐順縣境為百越地。秦屬南海郡揭陽縣。
漢武帝元鼎六年,統一南越,豐順縣地仍屬南海郡揭陽縣。
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分南海郡立東官郡,揭陽隸屬東官郡。安帝義熙九年,分東官郡立義安郡,廢揭陽縣並設五縣:綏安(今福建漳浦)、海寧(今福建龍溪)、海陽(今潮州市、潮安、揭陽、揭西、澄海、饒平、南澳及豐順大部)、潮陽(今潮陽、普寧、惠來)、義招(今梅縣、大埔)。
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廢義安郡置潮州府。此後幾經改易,豐順大部地域屬潮州府海陽縣。
宋宣和三年,割海陽縣部分地域重新設定揭陽縣,仍隸屬潮州。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改潮州府為潮州路,海陽、揭陽仍屬潮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為潮州府,管轄海陽、揭陽等八縣。
設治後
乾隆二年(1737),兩廣總督鄂彌達巡邊到潮州,具奏于海陽縣豐政都通判府城開設縣治,歸潮州府管轄。次年(1738)欽準,定名為豐順縣。海陽縣豐政都全部,揭陽縣藍田都九圖、十圖,嘉應州程鄉縣萬安都徑心、環清、建橋三堡和大埔縣清遠都白芒社等四州縣邊陲地為縣域,以原豐政都湯田通判府城(今豐良鎮)為縣治。置縣後隸屬兩廣總督廣東巡撫潮州府惠潮嘉兵備道。民國時豐順縣先後隸屬廣東省潮循道,第五、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豐順全縣解放。縣城由豐良遷湯坑鎮,屬興梅專區專員署。1953年屬粵東行政公署,1956年屬汕頭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奉文撤銷豐順建置併入大埔、揭陽兩縣。1961年1月恢復建置,屬汕頭地區。1965年屬梅縣地區,1987年後屬梅州市。
行政區劃
名稱 | 代碼 | 備註 |
北斗鎮 | 441423103000 | |
湯西鎮 | 441423104000 | |
湯南鎮 | 441423105000 | |
埔寨鎮 | 441423106000 | |
建橋鎮 | 441423110000 | |
龍崗鎮 | 441423111000 | |
潘田鎮 | 441423112000 | |
黃金鎮 | 441423114000 | |
小勝鎮 | 441423122000 | |
砂田鎮 | 441423123000 | |
八鄉山鎮 | 441423124000 | 2003年9月上八鄉、下八鄉合併 |
豐良鎮 | 441423125000 | 2003年9月仙洞鎮併入 |
潭江鎮 | 441423126000 | 2003年9月潭山鎮併入 |
湯坑鎮 | 441423127000 | 2004年10月附城鎮、東聯鎮併入 |
留隍鎮 | 441423128000 | 2004年10月東留鎮、茶背鎮併入 |
大龍華鎮 | 441423129000 | 2004年10月徑門鎮併入 |
埔寨農場 | 441423450000 |
地理環境
地貌
豐順縣地處蓮花山脈中段,山體龐大,地勢高峻,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57座。北部銅鼓峰海拔1559.5米,為全縣最高點,也是粵東第一高峰。主要山脈有:蓮花山脈、釋迦崬山脈、鳳凰山脈、韓山山脈。
河流
縣內河流由韓江、榕江兩大水系組成。兩水系支流流域面積達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共有11條。
氣候
豐順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縣城年平均氣溫21.4°C ,年日照時數1938.8小時,全年無霜期322天。縣城平均降雨量為1776.1毫米。
自然資源
水力資源
豐順縣河流分屬韓江及榕江兩大水系,河川徑流主要受降水補給。該縣降水量多,相對濕度大,蒸發量較少,形成地表水資源豐富。根據有關部門的測算,全縣多年平均徑流量27.356億立方米(不包括韓江過境水量),單位面積產水量101.7萬立方米/平方公里,耕地畝均水量為9326立方米,人均水量為5049立方米,均大於全國、廣東省及梅州市的平均水平。豐順縣水能資源也較豐富,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為20.57萬千瓦,其中可開發裝機容量12萬千瓦,平均每平方公里為40千瓦,人均擁有量0.2千瓦,均高於廣東省的平均水平(分別為30.2千瓦/平方公里和0.10千瓦/人)。
地熱資源
豐順縣是廣東省地熱資源較為豐富的縣份之一,素有“九湯(tng)十八礤(dzua)”之稱。全縣共有水熱活動區16處,地下溫泉儲量大,水溫高、水質好、流量大、藥用療效高,自然出露點多,除套用於地熱發電與水產養殖外,富含氡元素的溫泉還廣泛用於旅遊、療養等方面,具有較高的開發和利用價值,全國第一座地熱試驗電站就建在縣城南端,1993年還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溫泉旅遊度假區。
礦產資源
豐順縣地下礦產資源品種較多,主要有:磁鐵礦、赤鐵礦、黃鐵礦、鎢礦、鉛鋅礦、錫礦、輝鉬礦、銅礦、伴生金、銀、砂金、葉臘石,高嶺土、陶瓷土、鉀長石、石英石及稀土等礦產;還有遍布全縣的花崗岩,種類達20多種,其中黑色輝綠岩和翡翠紅花崗岩藏量可觀,是具有極大開採價值的高級建築裝飾材料。
人口民族
豐順縣位於廣東省東部。2013年轄16個鎮1個國營農場,行政區域面積2710.22平方公里。年末戶籍人口70.69萬人,常住人口48.5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6‰。旅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40多萬人。 。
豐順縣人文厚重,客潮相融。客家與潮汕兩大民系和諧共處,孕育出典型的“半山客”文化。
豐順的漢族之中,客家占五分之四(80.1%),55萬多人。豐順客家口音複雜,但是相互之間都可以交流。主要有半山鶴(湯坑口音)、豐良、大龍華、潭江、潘田、八鄉等6種客家口音,其中半山鶴人口約30萬。半山鶴又稱半山客,是受潮州文化影響較多的客家支系。
豐順的福佬民系,主要屬於潮州系。集中在湯南、留隍(東留鎮已併入留隍)兩鎮,其中湯南鎮逾45000人,留隍鎮近85000人(未計入茶背部分)。留隍鎮茶背片客家較多。此外在黃金鎮、湯坑鎮、潭江鎮及留隍鎮茶背片等地還有小部分福佬。豐順福佬口音也很複雜,主要是留隍的潮州口音、湯南的揭陽口音、黃金的閩南口音和湯坑的鹹水[學老]口音。豐順的福佬,比例接近五分之一(19.8%),近14萬人。
豐順縣地處客家方言和閩南方言的交界地帶,縣境內通行客家話和潮州話二種漢語方言。東部黃金鎮還有數千操福建漳州“福佬話”的居民。全縣使用客家話的人約占居民總數的百分之八十,講潮州話和漳州“福佬話”的占不到百分之二十。除此之外,在東部的潭山鄉(今潭江鎮鳳坪村)還有數百畲族同胞,操本民族語言,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均能操客家話或潮州話或兩者都能講。其民族語畲語,當地客家人稱之為“畲佬話”。
根據彼此間的細微差異,豐順縣境內的客方言大體可以分成幾個小片:湯坑片、八鄉片、豐良片、潘田片和茶背片。潮州話也可分為二小片:留隍片和湯南片。潮州話主要分布在縣的東部和南部,有許多純潮州話居民點,還有一些客潮混居的鄉鎮,有相當部分人能操客潮二方言。
客家方言
湯坑片包括附城、湯南、北斗、湯西、東聯、埔寨以及湯坑鎮等鄉鎮,在豐順縣的中南部。
八鄉片包括上、下八鄉,在縣的西南部。
豐良片包括豐良、建橋、龍崗、仙洞、大龍華、徑門、砂田、黃金、小勝、潭江和潭山等鄉鎮,在縣的北部,幾占全縣面積的一半。
潘田片僅潘田一個鎮,在豐順正中部。
茶背片也僅茶背鄉一地,在豐順東南部。
潮州話
留隍片包括留隍和東留二鄉鎮,黃金、茶背還有些混居點。
湯南片湯南鎮的大部分地區,在豐順的南部,湯坑鎮的潮州話與此相同。
黃金“漳州福佬話”分布在黃金鎮的埔東村,操此方言的居民,包括本村的2000人和縣內散居的,合計約3000人。村民在清乾隆年間自福建漳州府漳浦縣石榴鄉梅林村遷來。
經濟
綜述
預計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10年58.28億元增加到 2015年94.35億元 ,年均增長11.9%,分別高於全省、全市3.4個和1.5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從12244元增加至19328元,年均增長1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5億元增加到7.4億元,增長2.96倍,年均增長26.43%;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56.96億元,年均增長2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15億元,年均增長11.6%;進出口總額3.4億美元,年均增長11.2%。2013、2014年連續兩年獲得全市工業經濟發展考核第一名;2013年至2015年連續三年生產總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2013、2014年市對縣科學發展觀或振興發展綜合考評得分連續前移一位。
2017年,全縣生產總值實現1088149萬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7953萬元,增長3.4%,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1.6%,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431785萬元,下降0.7%,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8.3%,拉低GDP增長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418411萬元,增長8.7%,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86.6%,拉動GDP增長3.0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構成為21.9:39.7:38.5。人均生產總值22050元,增長3.0%。
第一產業
1979年至1983年,全縣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基本解決糧食問題。1985年省第一次山區工作會議後,重點組織發動民眾治山治水、消滅荒山、造林綠化、耕山種果種茶、興辦小莊園,增加農民收入,逐步解決用錢問題。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後,豐順縣掀起以能源、交通、通信、城市開發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熱潮,最佳化投資環境,引進資金技術,搞好山區資源開發,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加大農業投入,大力發展“三高”(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培植特色經濟,依靠科技興農,推廣良種良法,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至2000年,全縣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45億元。全縣糧食種植面積48.32萬畝,總產17.76萬噸,農經作物有所增長,引進推廣種植台灣甜棗、高山花卉、高山香型等一批名優品種,發展農村小莊園,組建農業龍頭企業,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至2000年全縣已確立了食用菌、玉米、茶葉、梅花鹿養殖等種、養、加一條龍配套服務的龍頭企業。
林業生產經歷了由“亂”到“治”、綠化達標、木材加工快速發展和森林分類經營三個階段,穩步發展。第一階段是1978年至1981年,1981年實施林業“三定”(確定山權、林權、劃定責任山、自留山,制定林業生產責任制)工作,結束了1978~1980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現的第三次森林亂砍濫伐期。1982年開始開展大規模的封山育林行動,1984年又實行“二山”(責任山、自留山)並“一山”(自留山),把大部分集體山林劃為自留山,從而實現由“亂”到“治”的轉變。第二階段為1985~1991年,即綠化達標階段。第三階段是豐順縣木材加工企業快速發展和實施森林分類經營的階段。豐順縣林業部門圍繞林業現代化建設、建設農業強縣和旅遊旺縣的戰略目標,按照兩個根本性轉變的要求,以森林分類經營為指針,培育森林資源為基礎,提高效益為中心,全面推進林業兩大體系(商品林、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至2000年底,完成人工造林面積23.35萬畝,營造生物防火林帶658.25公里,核定生態公益林面積110萬畝。
改革開放以後,豐順水利事業迅速發展。先後新建了八鄉山水庫,小勝馬鞍山水庫。較大型的工程有八鄉山水庫,湯坑內嶺改河工程,虎局水庫除險加固擴容工程等。2000年止,全縣已治理易洪面積5萬畝、易澇面積1.65萬畝,已達有效灌溉面積27.15萬畝,占耕地面積的91.6%,其中保證灌溉面積22.43萬畝,旱澇保收面積20.95萬畝,改造山坑低產田6.68萬畝,整治田間排灌系統11.17萬畝(其中已配套8.56萬畝)。基本改變了過去埔寨、湯坑、湯西、建橋、豐良、潘田等大面積歷史旱區,及湯南、留隍、東留、黃金等易旱易澇的災區面貌。
2014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36.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22元,分別增長4.2%、8.1%。優質稻、茶葉、水果、無公害蔬菜和水產養殖等五大萬畝示範基地建設紮實推進。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各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農業專業合作社7家,全縣累計分別達到28家和296家。培育省級著名商標、名牌產品6個,認證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11個。小勝鎮被評為省級油茶專業鎮,馬圖綠茶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韓山綠茶、紅茶在2014年中國(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上分別獲得特等金獎和金獎。新南方青蒿公司被納入全國首批中醫藥服務貿易先行先試骨幹企業建設名錄。縣糧食局在全市首次獲評“全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示範單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供銷社綜合改革省級試點有效推進。完成新農村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工程80公里。
第二產業
1979年至1983年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初期,農業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大為提高,多種經營全面發展,農業自然資源逐步得到開發利用,湧現出一批專業戶和經濟聯合體,商品生產比重增加,農業生產出現了新的局面。工業生產因基礎薄弱,加上初期不適應市場的競爭形勢而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後經調整,發展橫向聯繫,進行擴大改造和加強管理,始見起色。1985年後,鄉鎮企業崛起,推動了全縣的工業生產。1987年,全縣工業固定資產原值為7298萬元,產值為11138萬元。改革開放後,個體商業恢復發展,全縣真正形成了以國營、供銷為主體,個體商業為補充的社會主義商業市場,商品充裕,市場繁榮。1987年,全縣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3452萬元。2000年,豐順縣認真貫徹“穩中求進,有效增長”的方針,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努力拓寬市場,工業生產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穩中有增,平穩發展。全年工業總產值11.17億元,其中輕工業總產值54692萬元,重工業總產值56958萬元。全縣工業總產值中,國有企業總產值12481萬元,非國有工業總產值99169萬元。主要工業產品有:發電量、汽車配件、電聲配件、家具、鋼材(含鋼錠)、日用陶瓷、機製紙及板紙、非酒精飲料等。
2000年,豐順縣地方財政收入4952萬元,比1979年的920萬元增長4.4倍。金融業積極貫徹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強化和完善服務功能,各項信貸業務健康發展。2000年末全縣各項存款餘額19.1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1.65億元。
2009年,豐順縣完成工業增加值132842萬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65906萬元,增長13.1%。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02452萬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301042萬元,增長6.7%。主要工業產品中:發電量全年完成28468萬千瓦小時,比上年減少35.3%;電聲喇叭完成61116萬個,增長9.0%;家具完成575萬件,增長11.0%;鋼材(含鋼錠)完成115430噸,增長15.0%;日用陶瓷完成1371萬件,減少2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15502萬元,比上年減少3.0%。完成建築業增加值88855萬元,比上年增長6.1%。建築業總產值368224萬元,比上年增長1.2%。
第三產業
豐順商業,歷史悠久。早在南宋末年,已有萬江圩(今留隍鎮)。1978年冬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濟體制實行改革、開放。調整商業結構,允許個體經濟發展,開放農貿市場,疏理商品流通渠道,擴展對外貿易,並相繼取消了棉布、糧油、蔗糖、生豬等多類物資的統購統銷,改為議購議銷。1979年至1985年,豐順的物流商貿活動還受計畫經濟模式的禁錮、約束,缺乏活力。1985年後,進行購銷體制改革,通過抓改革促發展,放開搞活,逐步形成多種經濟成份,多條流通渠道,多種經營形式並存的流通格局。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平遠高度重視市場建設,積極籌集資金投入市場設施建設,先後建成了一批大市場。至2000年,市場繁榮,商品供應充裕,銷售平穩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總額5.77億元。工商集市貿易成交額35604萬元,工商“兩費”收入327.43萬元。由於城鄉居民消費觀念的改變,居民消費價格穩中有升。2000年,全縣對外貿易和“三資”企業發展形勢良好。全年外貿出口總額2343萬美元,“三資”企業產值1.94億元,出口創外匯1082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74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72萬美元。
社會事業
交通
汕梅高速公路、廣梅汕鐵路縱貫南北,直達揭陽潮汕機場、廈深高鐵潮汕站和揭陽、潮州、汕頭港口分別僅需半小時、1小時的車程。隨著梅汕高鐵、大豐華高速公路動工建設,豐順成為對接珠三角、融入汕潮揭、借力海西區的重要節點 。
• 206國道
• 省道224線、省道S233線、省道334線
• X072線韓江東岸潮安區歸湖鎮、豐順縣留隍鎮、豐順縣潭江鎮、大埔縣高陂鎮、梅縣區松口鎮(省道升級中)。
文化衛生
2017年末全縣有文體服務中心16個,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體育公園各1個,影院3家;有廣播電視台一座,播映內容豐富,節目多彩。
2017年末有衛生機構430個,實有床位1743張,在職人員267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082人。其中:醫院5個,實有床位1143張,衛生技術人員1009人;鎮級衛生院16個,實有床位516張,衛生技術人員725人;村衛生站354個,衛生技術人員59人;其他衛生機構55個,床位84張,衛生技術人員289人。衛生技術人員中有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799人,註冊護士705人。
教育
1982年秋,全縣國小恢復六年制的教育。政治課改為思想品德課,各校開展“文明禮貌”、“五講四美”(即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講秩序、講衛生與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環境美)、“三熱愛”(即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活動。1983年,豐順縣以“三個面向”(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導思想,著重抓普及初等教育的工作。從1985年開始共打了“五大戰役”:一是實現學校“一無二有”(無危房、有教室、有桌凳);二是進行中國小校危房改造;三是為實施“普九”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四是進行教師住房建設,實施教師安居工程;五是實施“改薄建規”(改造薄弱學校,建設規範化學校)工程。2000年,全縣建立起學前教育、普通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與職業教育等種類齊全的教育體系。2000年末,全縣有各類學校355所,在校學生12102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4%。高考、中考有所突破,全年考取大學人數1063人,考取中專人數866人,全年完成改造薄弱學校53所,投入資金2565萬元。
2009年,全縣有幼稚園19所,在園幼兒9192人;國小239所,招生6500人,在校學生47932人,畢業生10806人;普通中學36所,招生15082人,在校學生41886人,畢業生12858人;職業中學1所,招生426人,在校學生731人,畢業生210人。2009年,豐順縣高考上省線(3A線)1702人,上線率為48.3%,比上年增長25.2%;教育“創強”工作有效推進,總投資6900萬元的黃金中學、1300萬元的留隍中心國小和140萬元的東海中學教學樓已建成,計畫投資1550萬元的東海教育區、1300萬元的新職業中學和2000多萬元的砂田學校建設進展順利。豐順中學老師程小鷗、湯坑鎮第一中心國小副校長張武珍分別獲得“全國自強模範”、“全國模範教師”殊榮。年末全縣企業和事業單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821人,比上年末增長0.6%。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26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3806人,初級專業技術人員3589人。2009年,豐順縣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被省確定為“廣東省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縣”、“廣東省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
名勝古蹟
旅遊開發
2014年我縣推進重點景區和星級酒店等配套設施建設,配合央視七套錄播《美麗中國鄉村行——走進豐順》節目,開展潮汕網友豐順游、夜遊豐順等宣傳推介,促進文化、生態與旅遊融合發展。全年接待遊客34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0.8億元,分別增長42.4%、44.6%。五星級標準的鹿湖溫泉假日酒店、金德寶凱悅溫泉度假酒店建成開業,旅遊接待能力得到提升。韓山、八鄉山、銅鼓峰、龍鯨河漂流、龍歸瀑布、九龍嶂等景區建設步伐加快。成功舉辦“喜德盛杯”全國山地腳踏車公開賽、“鄧老涼茶杯·美麗豐順”全省攝影大賽和“體彩杯”粵東漂流大賽 。
堅真公園
堅真公園位於豐順縣城湯坑鎮金甌山西側,是中共豐順縣委原辦公樓。2003年1月,豐順縣委搬遷到新世紀工程辦公後,豐順人民為紀念李堅真而把原縣委舊址改建而成。公園總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內有堅真活動廣場、壁面廊、主題雕塑園區、堅真紀念大樓、公園大門及配套附屬設施等。其中,堅真廣場、休閒娛樂活動區9500平方米;堅真紀念大樓5000平方米;主題雕塑園3000平方米。2008年5月堅真公園為梅州市紅色愛國廉政教育基地。 | 堅貞公園 |
黃花村鄉村游
黃花村鄉村游 | 黃花村鄉村游景區位於廣東省豐順縣東北部,距縣城80公里,距梅城55公里;全村有1100多人口,共有30多名專家、教授,是名符其實的教授村。整個村內古樹、民居、溪流、小橋構成一幅秀麗客家山村的田園風光。該村主要景點有:李國平院士故居、客家特色民居(下山虎)、原始森林公園、水口生態美景、黃花天池等。 |
豐良中山紀念亭
豐良中山紀念亭,位於豐良鎮普濟橋北端。又名和平紀念亭。坐西南向東北,建築占地面積25平方米,北至豐良居委,東至路,西至女湯湖,南至普濟橋(溪、河)。距離鎮政府2公里。 1937年,曾參加辛亥革命及跟隨孫中山的老同盟會員、國民黨政府銓敘簡任官張鑒初(豐順建橋人),旅暹後獨資興建中山紀念亭於豐順縣城中山公園山巔上。當時,縣長張際清(廣東五華人)撰寫了《中山紀念亭記》一文,描豐城勝概,述公園荒狀,贊張鑒初之熱心社會事業。碑石長2米,寬0.76米,厚0.11米,碑記共374字,字型俊逸清晰。1993年4月,被列入豐順縣文物保護單位。 | 豐良中山(和平)紀念亭 |
志揚革命烈士紀念碑
志揚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留隍鎮志揚村,1979年由豐順縣人民政府撥款建成。占地面積235平方米,坐西北向東南,碑高約9米。 紀念碑正面碑文寫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中共豐順縣委員會、豐順縣革命委員會,一九七九年春立。兩側碑文“永垂不朽,萬古長青”;背面碑文寫有在各時期為革命事業而犧牲的陳維揚、陳鵬志、詹才琴、林江、許池、林國、邱迎群、邱標、謝泰、張建梅、邱千得、阿本、魏鐵梅13位烈士名單。此碑紀念閩粵贛邊縱支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為革命事業犧牲先烈而建。1995年6月,被列入豐順縣文物保護單位。 | 志揚革命烈士紀念碑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埔寨火龍
埔寨火龍是廣東省豐順縣埔寨鎮村民鬧元宵的獨特傳統節目,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豐順縣誌》記載,早在乾隆六年(1741),埔寨鎮就有火龍表演的習俗。 每逢元宵節,埔寨鎮村民便舉行火龍表演活動,祈求風調雨順,年年豐收,歲歲平安,祥和吉利。火龍舞動時火花四射,場面壯觀,吸引周邊幾萬名民眾前來觀賞,如此盛況幾乎年年如是,世代相傳。 2008年6月豐順埔寨火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年3月,張世鑽同志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豐順埔寨火龍的代表性傳承人; | 豐順埔寨火龍 |
2014年中國山地腳踏車公開賽賽道
2014年“喜德盛杯”中國全國山地腳踏車公開賽賽道設在豐順公園內,一共有兩條賽道,總長11.1公里,其中一條長5.4公里的賽道,剛竣工建成,是全國同類腳踏車賽事中第一個按國際最新比賽標準建設的山地腳踏車賽道。
飲食文化
捆粄
捆粄是廣東省豐順縣的漢族特色小吃,屬於客家菜。捆粄據說是豐順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後,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麵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造,北風南味,別具特色。捆粄味道鮮美,一般肉餡有豆乾、鹹菜、香芋、韭菜、蘿蔔、瘦肉、豆角、鮮筍、蘿蔔乾等,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不同的肉餡,變換出不同的口味 。 | 豐順縣 |
薯粄
薯粄是用一種紫色的形狀奇怪的薯仔,把它磨成粉做的,因其本身含澱粉成分有黏性,所以不需額外加麵粉了,下油鍋炸。蘸上蒜醋汁,香甜爽口,風味獨特,深為當地及周邊地區民眾的喜愛。 | 薯粄 |
鹽焗雞
梅州鹽焗雞是久負盛名的客家菜餚,客家人選取當地嫩雞,宰殺後不切塊,除去內臟後涼乾,然後用抹塗少許食油的草紙將整隻雞嚴實包好,埋進炒過的熱鹽堆中,用文火鋦著半小時左右即可,取出後將其拆撕成絲肉片,放進盤內上席,再配以姜油或麻油時食,皮軟肉嫩,香濃美味,並有溫補功能。 | 鹽焗雞 |
兩熟粄
兩熟粄是客家小吃中的一種,製作過程中因要下鍋煮兩次顧名思義兩熟粄。由於該小吃製作簡單,吃起來香脆、美味可口,而備受人們的喜歡。此小吃的製作方法是:先將粘米粉盛在盆里,加少量水及油、鹽一起攪拌,然後倒進鍋里加熱並用筷子不停攪動,直至糊狀成粄團,再鏟起鍋。在鍋里放適量水加熱直至煮沸,將準備好的薑末放進沸水中,然後把起鍋的粄團捏成小塊狀放進鍋里煮,湯煮沸後撒少許蔥花即可。 | 兩熟粄 |
黃金粄條
黃金粄條主要以大米為原料,大米浸泡2小時後加水磨漿,取粄漿入鍋蒸熟,取出晾乾,壓成牛舌狀,用刀切成條狀,粄條純白、細嫩、堅韌、香滑爽口,風味獨特。 | 黃金粄條 |
湯坑炒粄
湯坑炒粄其歷史悠久,主要以大米為原料,用傳統手工製作,它的顯著特點是色澤潔白、柔軟滑爽、柔韌、富有彈性、清香可口、老少皆宜,以其獨特的風味和風格遠近聞名,成為湯坑小吃之一。 | 湯坑炒粄 |
湯坑牛肉丸
湯坑牛肉丸 | 湯坑牛肉丸是豐順有名的地方小食之一,外形與荔枝果大小的圓球狀,“圓”與“緣”同音,送“肉圓”有結緣之意,成為湯坑今天的地方習俗。 |
客家鹽焗雞爪
客家鹽焗雞爪 | 客家鹽焗雞爪(梅州客家鹽焗鳳爪)乃聞名海內外的客家小吃之一。 |
地豆糖
地豆糖(花生糖)是由本地生產的花生、蔗糖為原料,經過多道工序加工製成的地豆糖,具有香、脆、甜、酥的特色。
生魚膾
客家人吃魚生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在梅州、興寧、五華等地都有吃魚生的習慣。客家生魚膾的特點系用的配料加了田螺香蒜醋。現在生魚膾花樣更多,有河魚生、海魚生、蝦生等。
薯粉豆乾
薯粉豆乾 | 薯粉豆乾以黃豆、薯粉為原料,經過磨漿、濾渣、煮開、做漿、壓水、水煮、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薯粉豆乾經花生油炸後,味道更加可口。 |
湯南菜粄
豐順縣 | 菜粄(菜粿)即梅州豐順縣的一種用做祭祀的漢族小吃。每年的“春節”和“冬至日”還有祭祀先人都要用到“菜粄”。“菜粄”的做法通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做“粄皮”,再來就是做餡料,餡料通常是韭菜。豬肉碎末。菜脯(蘿蔔乾) 豐順毗鄰潮汕地區,飲食文化有很多潮汕特色。潮汕人擅長做各式菜粄,據說豐順湯南韭菜粄就是從潮汕地區演化而來,在製作方式上作了些許改進。湯南鎮土地廣闊肥沃,非常適宜當地人種植韭菜。一年四季,幾乎家家戶戶每天都有人做韭菜粄。製作傳統流傳下來,迄今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風味特色 |
湯南面線
豐順縣 | 在豐順縣湯南鎮,每逢嫁娶、生日、彌月、喬遷等喜慶宴會,都少不了一道菜——炒麵線。這種古老的漢族麵食小吃,便是當地的特產——湯南手工面線。長期以來,湯南手工面線以精湛的製作工藝、獨特的口味和深長的寓意,深為當地及周邊地區民眾所喜愛。 湯南面線[1]於清朝年間傳到湯南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湯南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土質肥沃,歷史上曾是小麥高產區,出產的小麥蛋白質含量高,有“烏金麥”之稱,是製作手工面線的理想原料。這是手工面線在湯南得以流傳和發展的基礎。同時,手工面線製作流程繁複,在機械未得到廣泛套用以前,每個程式都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作量大,需要較多的勞動力。而湯南鎮人多地少,富餘勞動力較多,這就為手工面線的發展提供了勞力保障 。 |
留隍雲片糕
豐順縣 | 留隍雲片糕簡介:據豐順縣誌記載,萬源齋雲片糕為廖氏花公26代裔孫廖如時於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在留隍始創製作,歷經160多年,專門製作雲片糕。到現在廖氏後裔世代相傳製作。主要原料為糯米、白糖、芝麻油,輔料是橙糖、杏仁、瓜仁、欖仁、香料、酶菜乾、阿華田等。原料優質,製作精細,具有品味清醇、香甜適口、易於消化、營養豐富等特點 。 |
黃金橙糖
黃金橙糖 | 黃金橙糖 也叫黃金“情糖”,是豐順一帶最有名的甜食品佐料。它由橙果參配白糖經過精加工製作而成,外表晶瑩透明,味道清甜可口,還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名聞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台地區。 當今,每逢結婚喜慶口子,人們仍要在每對新人吃的湯圓中加少許橙糖。“有橙”意指“有情”,圖“夫妻恩愛,白頭偕老”之意。 |
八鄉山茶
八鄉山茶 | 八鄉山地處豐順、揭西、五華三縣交界處的蓮花山脈中段,面積19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多米,年平均氣溫18。C,平均降雨量2604.6毫米,一年四季雲霧繚繞,屬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山坡地土層深厚,表土肥沃,屬赤紅壤土,自然植被良好,種茶有得天獨厚條件。據海陽縣誌記載,八鄉種茶已有400多年悠久歷史,素有高山濃霧出好茶而著稱。 |
沙田柚(梅州金柚)
一種可攜帶的小吃是糖漬柚皮,粵東客家梅州地區本就以梅州金柚聞名,柚皮的清香加上白糖的浸潤,吃後真是齒頰留香,堪稱“固體柚子茶”。
名人先賢
楊世略:隋末義軍首領,平定南疆、促民族融合。
明戊辰八賢:
• 陳元光(657—711)即入閩的陳元光。
• 吳六奇:豐良人,康熙年總兵官左都督、少師兼太子太師。御賜一品典式營造。
• 吳逸志:(1896—1962)名福勝,字錫祺、學行,豐順縣豐良鎮莘陂村人。
• 鄭國翰:南宋進士,揭陽縣藍田都六圖(即今豐順)人。
• 丁日昌:清末洋務運動的愛國革新家、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 。
• 丁惠康(1868—1909.6.17)湯坑鎮金屋圍人,丁日昌之子。有《丁征君遺集》。
• 羅大綱:湯南人,太平天國猛將、外交家:“剽迅如風,雄冠諸將”,後被天王追封為奮王。
• 羅萬傑:明朝吏部尚書。與柯化鵬(任浙江省溫州府推官)創建湯坑溫泉。亦是明代潮州後八賢之一。
工商界
• 邱偉能——深圳市匯威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CEO
• 朱拉伊——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廣東豐順商會會長
• 朱仁煉——深圳市九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 馮永超——廣州金馬模特道具製造廠總經理
• 楊國敬——廣東速度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 許少林——廣東訊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 馮小華——中國糖業協會副理事長、洋浦南華糖業集團董事長
• 譚偉龍——深圳市喜德盛腳踏車有限公司董事長
• 羅澤偉——泰華房地產[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徐旭亮——廣東梅州豐順寶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陳紹常——廣東常裕瑞實業投資集團董事長
• 朱孟依——香港合生創展集團主席
• 曾自香——香港瑞香發展有限公司、香瑞興業有限公司、康華室內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
• 何僑生——新加坡隆英私人有限公司董事主席
• 楊華嶺一一佳泰集團(國際)實業有限公司和佳兆納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塗料大王”
• 丘德威——「客家山」(Hakkasan)和「丘記茶苑」(Yauatcha) 餐飲大王
• 鄭明如——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泰國潮州會館榮譽主席
• 丁家駿——(1909-1997)廣東豐順縣人,被稱為泰國的石油巨子
• 丘細見——泰商銀行、國際工程建築有限公司 金融大王
• 陳修試——泰國中華總商會副主席、泰國東方集團總裁
• 徐廷僑——祖籍豐順縣,泰國泰克石龍軍無線電有限公司董事長
• 蔡偉文——祖籍豐順縣,香港嘉豐貿易公司董事長
• 蔡禮任——泰國知名皮革業巨擘,僑界楷模。
科技界
李國平(1910—1996)豐順縣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張軍——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
軍政界
• 李堅真——女,豐順大南人,原廣東省委副書記、書記、紀委書記、人大主任。
• 徐名鴻——豐順縣湯坑人,抗日民族英雄,“五四”時期北師大愛國運動領袖
• 胡友陽——豐順人 少將 廣西軍區副司令員
• 黃錦容——豐順人 少將 瀋陽軍區軍政治部副主任 勝利功勳榮譽章。
• 馬必強——任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
• 林才文——原廣州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少將軍銜。
• 陳勉吾——1942年2月任第七戰區高級參謀兼參謀處處長。
• 丁培綸——國民革命軍第十二集團軍師少將處長。
• 譚家潤——炮兵師少將,解放前夕隨部隊去台灣。
• 吳亮初——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師少將副師長。
• 吳署青——國民革命軍少將副師長、.代理師長,參加過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1949年去台灣。
• 張克和——歷任空軍警衛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1949年去台灣。
• 譚國箱——深圳市紀委書記。
• 丘海——深圳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 陳麗霞——梅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陳英——珠海市副市長。
• 蔡演威——泰國歸僑,為毛澤東開專機的客家人
• 他信·西那瓦——豐順後裔,中文名丘達新,泰國第23位總理。
• 英拉·西那瓦——豐順後裔,中文名邱仁樂,泰國第28位總理。
城市榮譽
豐順縣是著名的“華僑之鄉”、”溫泉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豐順埔寨火龍)”、“中央蘇區縣 ”
2014年中國礦業聯合會正式授予豐順縣“中國溫泉之城”稱號。
2014年中國老年學學會正式授予豐順縣“中國長壽之鄉”稱號。
2015年豐順通過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驗收,為2014年度驗收穫通過的24個單位(市、州、縣)之一,也是廣東省通過該驗收的唯一的縣。
2015年廣東省教育廳授予梅州市豐順縣“廣東省教育強縣”稱號
2015年豐順縣被評為“廣東省林業生態縣” 、“廣東省衛生縣城” 。
廣東行政區劃
廣東省位於中國大陸最南部,南臨南海。全省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陸地中部。大陸海岸線總長3368千米,島嶼眾多。陸地面積17.98萬平方千米,海島面積1600平方千米。2004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303.72萬人。少數民族人口約占全省總人口的1.5%,以壯、瑤、畲、回、滿等為主。廣東省轄21個地級市,54個市轄區、23個縣級市、41個縣、3個自治縣。 |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廣州市 | 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
深圳市 | 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
珠海市 | 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
汕頭市 | 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
韶關市 | 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
佛山市 |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
江門市 | 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
湛江市 | 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茂名市 | 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
肇慶市 | 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惠州市 | 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梅州市 | 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
汕尾市 | 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
河源市 | 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
陽江市 | 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
清遠市 | 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
東莞市 | |
中山市 | |
潮州市 | 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
揭陽市 | 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
雲浮市 | 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