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常熟市古里中學](/img/4/67e/nBnauM3X2UTM2UTO1YjM1kTNxITMxITM0kTMwADMwAzMxAzL2I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古里中學是一所具有現代化設施的純國中學校。學校占地面積5.3萬平方米,運動場地19500平方米,綠化面積18533平方米,硬體設施完備。現有學生824人,專任教師77人。學校堅持以“外塑形象,內重質量,加強管理,全面提高”的辦學宗旨,恪守“團結、求實、進取、創新”的校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十五”期間,國中會考成績名列農村中學前茅。2002年至2007年每年進入省市中公費人數和預備班人數分別達40人左右和10人左右,市田徑運動會成績連續三年名列市前三名,多名學生打破市紀錄。教育科研有所突破,課題研究深入普及,教師論文雨後春筍,能手帶頭人不斷湧現。學校也於2005年12月通過省示範國中驗收。古里中學已全面完成“十五”期間的各項工作,現正在我市創建現代教育名城的大潮中高歌邁進!
行政領導
![常熟市古里中學](/img/6/318/nBnauM3XzEzN2gTMxcjM1kTNxITMxITM0kTMwADMwAzMxAzL3I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校長、書記
主持學校行政工作,制訂學校發展規劃、工作目標計畫,主持人事、經濟工作。分管德育工作。
工會主席
主管學校工會工作。
副校長
分管學校教學、教科研工作。
校長助理
協助學校教學、教科研工作。
校長辦公室主任
協助校長處理日常事務,分管檔案室工作。
教務主任
工會副主席
負責教導處全面工作,主管德育工作、協助做好工會工作。
教務處副主任
協助教務主任開展工作,主管教學、教科研工作。
教務處副主任
協助教務處開展工作,主管班主任工作、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教務處副主任
協助教務處開展工作,主管成教中心校教學業務工作。
總務主任
主管學校總務工作,分管衛生、食堂、後勤工作。
黃靜華團委書記
主管團隊工作,協助做好學生思想工作。
古里中學沿革
一九五八年,全國進入大躍進的高潮,教育戰線開展“教育革命”。批判教學上的“三脫離”(脫離政治,
![常熟市古里中學](/img/9/74c/nBnauM3X2AjMyMjN3cjM1kTNxITMxITM0kTMwADMwAzMxAzL3I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脫離生產,脫離學生實際)傾向,中學生大搞勤工儉學活動和農忙田間勞動,同時實行全民辦學,增設初級中學等,於是常熟縣教育局決定在古里的市鎮上設定有史以來第一所初級中學,併名命為“古里初級中學”同時還開辦了一所“古里農業中學”,於一九五八年九月一日正式開學,古里初級中學校長王季蕙,學制三年,開設一個班,以後發展到三個班,新建校舍平房四幢,每幢可做四個教室。
一九六二年,國家處於困難時期,總結了“大躍進”的教訓,開始執行以調整為中心的八字方針,壓縮教育事業的規模,縣教育局決定把一部分新建學校進行精簡撤併,古里初級中學於一九六二年五月停辦,在籍學生併入白茆初級中學,保留了全縣僅有的一所古里農業中學。
一九六六年五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課“鬧革命”,學校教育幾乎陷於癱瘓,古里農業中學於一九六七年解散。
一九六七年,“複課鬧革命”工貧宣傳隊進駐學校,學校所在大隊管理學校,公社建立教革組,劉祥雲同志任組長,吳玉同志任副組長,統管古里公社中國小工作。強調“學校辦到家門口”初級中學競高中,部分國小增設“戴帽國中”。一九六七年,古里公社由原來的中心國小改為“雙綱學校”,學校負責人為蘇應龍,增設了國中班。一九六八年中學分開,恢復古里中學,中學負責人為蘇應龍(六九年底建立校革會,蘇應龍任主任,恢復黨支部後又任書記,“文革”後任校長書記),有二個國中班,校舍是原古里農中及部分原古里初級中學的校舍。六九年招收一普高班(18人),同時蘇尖(新勝)、南湖(曙光)、軍墩、團結、高場(八一)、沈陸(向陽)、長征等國小也紛紛增設“戴帽國中”。學制初、高中均為“二二制”。由於學生數增加,校舍緊缺,一九七六年,古里中學徵用農田6.45畝,擴建校舍及操場,建造教學用房平房二幢(八0年改作校辦工廠廠房),還建造小會堂兼飯堂一幢。師資也緊缺,民辦教師、代課教師大量增加,工人、貧下中農走上講台,實行開門辦學,學生文化知識質量嚴重下降。一九七四年底學校辦了校辦廠,工人4人,生產元釘,作為勤工儉學的基地。(七五年該廠生產電焊條,七七年集資近10萬元,搞鑄鋼,七八年增添夫蠟鑄造項目,命名為“精密鑄件廠”)。
![常熟市古里中學](/img/c/864/nBnauM3X2QjM1YzNwgjM1kTNxITMxITM0kTMwADMwAzMxAzL4I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十年動亂後,教育秩序逐步走上正規,一九七六年古里中學有6個班級,國中4個,高中2個,學生370左右,一九七八年全國恢復高考,古里中學錄取高校4名,七九年錄取高校人數大增,錄取高校、中專29名,中師6名。
一九八0年開始,調整中學規模和布局,撤掉了大部分的“戴帽國中”,到一九八四年本公社除古里中學外,還剩古里第二初級中學和蘇尖初級中學兩所點上初級中學(古里二中七六年建,八七年撤,蘇尖國中八0年建,九二年撤),國小畢業生升學率穩定在80%左右,與此同時,調整了初高中學習年限,國中八0年恢復“三三制”,高中八五年恢復“三三制”八0年本校校辦廠改名為“古里中學磁鋼廠”生產磁鋼,職工增至64人。
一九八一年六月蘇應龍同志病勢,由副校長夏武仁主持學校工作。八二年拆除原農中教室,建造辦公樓一,幢(二層樓),面積478.8m2,同年校辦廠緊縮規模,削減職工235人,並更名為“精密鑄件廠”。八三年建造教樓一幢(二層樓),面積638.4m2,八隻教室。一九八五年夏武仁調到教育局工作,由副校長陳文寶,副校長孫為群負責學校工作,同年九月開辦一機械職業班。
一九八五年十月索振達同志調任古里中學校長、副書記,八五年,陳文寶調往上海,孫為群調往縣教育局,索振達任校長、書記,一九八七年九月古里二中撤併到古里中學,年底開始第一次教師職改工作。
一九八九年三月索振達調去興隆中學,何瀏孫同志由練塘中學調往古里校長書記,潘建剛、陳艷(女)任副校長。國家頒布九年義務教育法。根據事業發展的需要,八九年校辦廠搬遷至小會堂,原廠房拆除並建造實驗樓一幢。九0年九月,胡根生同志由藕渠中學調任古里中學副校長兼教導主任。九一年八月胡根生回藕渠中學工作,九月開學,高三班撤併,十位學生併入白茆中學就讀。九二年建造176m環形跑道田徑運動場一塊,九月份拆除58年造的舊教室一幢,在原地重建三層教學樓一幢,面積1258.8m2,十二隻教室,小辦公室三隻。同年九月,蘇尖國中撤併到古里中學。下半年基本通過九年義務教育達標鄉鎮建設。九三年在校外征地,建教工宿舍一幢,面積768m2,12個套間。
一九九三年全校有22個班級,其中國中19個,高中3個班,學生1125名,教職工87人,校辦廠職工17人,年利潤近20萬元。一九九四年“合格實驗室”達標。出台了教育教學獎懲制度,出勤制度等,學校教學質量有所提高。
一九九四年三月,何瀏孫調去莫城中學,由陳艷(女)任校長、書記,同年上半年建造西教學樓(三層樓)一幢,面積892m2,9隻教室,2隻小辦公室,同時拆除了前面一幢平房(舊教室),擴大了小操場面積,增加了一個水泥籃球場。這一年召開了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九五年“校園管理先進學校”達標,下半年,在籍學生數達到第一個高峰期,全校共有26個班級,國中23個班,高中3個班,學生總數1270人,教職工94人,校舍建築面積達7709.67m2,167米跑道的田徑場一塊,籃球場二塊,校辦廠產值100多萬元,年利潤16萬元,辦學條件初具規模,但還遠遠落後於本地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一九九六年古里鎮政府決定整體搬遷古里中學,但由於缺乏經費,遲遲沒有行動。
一九九六年“德育管理先進學校”達標。
![常熟市古里中學](/img/8/ed3/nBnauM3X1ETO1gzM0gjM1kTNxITMxITM0kTMwADMwAzMxAzL4I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一九九七年八月陳艷同志調去新省中工作,石柱棟同志由藕渠中學調任古里中學任校長、書記。同年十二月份,“常熟市合格檔案室”驗收通過。
一九九八年,鎮政府決定搬遷古里中學,下半年新校舍開始征地、審批工作。
一九九九年九月份新的古里中學開始動工興建。
二000年五月市綜合督導驗收通過,同年六月新古里中學完工,八月份搬入新校,老校舍一部分讓給幼稚園。
二00一年三月十九日通過了江蘇省教育現代鄉鎮的驗收;五月份通過“無煙學校”的驗收;同年學校內部綠化工作基本完成。
二00二年古里鎮通過了國家級衛生鎮的驗收。國中教育質量獲得了好成績,有6位同學考取省市中預科班,有44位同學考取省市中,名列全市農村中第一名。
二00三年古里中學通過了“教學管理先進學校”和“省級合格檔案室”的驗收。同年學校在國中辦學水平綜合評估中獲得“A”等。有8位同學考取省市中預科班,有40位同學考取省市中。年底辦公樓和聯合體階梯教室破土動工,準備二00四年九月一日投入使用。
榮譽
二00四年九月新辦公室竣工,同年十二月份開始投入使用。有12位同學考取省市中預科班,列農村中學第一,有36位同學考取省市中。同年學校在國中辦學水平綜合評估中獲得“B”等。
二OO五年十二月通過了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的驗收,同年十二月份獲得常熟市綠色學校的驗收;有5位同學考取省市中預科班,列農村中學第一,有108位同學考取省市中(含自費)。同年學校在國中辦學水平綜合評估中獲得“B”等。
二OO六年九月被評為教育科研一星級學校,同時在市中國小田徑運動會上榮獲國中組第二名,十二月份通過了巾幗優秀示範崗和青藍文明號的驗收;有11位同學考取省市中預科班,列農村中學第一,有102位同學考取省市中(含自費)。同年學校在國中辦學水平綜合評估中獲得“B”等。
課改工作總結
國中階段的課程改革於2002年9月在我市全面展開。實施新課程以來,我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認真學習和落實《基礎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結合本校實際,制訂了課程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具體的操作要求和落實措施。回首我校走過的課改實驗之路,既有山重水複的迷茫,也有柳暗花明之驚喜。現總結與反思如下:
一、組織保障,層層落實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是我國基礎教育應對知識經濟化和全球化的
![常熟市古里中學](/img/2/0e6/nBnauM3XyYjM5ATNwkjM1kTNxITMxITM0kTMwADMwAzMxAzL5I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挑戰,順應國際課程改革的大潮,尋求素質教育新突破的重大舉措。用新課程思想武裝頭腦,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育行為,是每一個教師面對新課程的必然選擇。與新課程同行,在新課程中實現自身專業發展,這是每一位教師勝任新課程的基本要求。為了使課改實驗得以有效實施,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副校長為副組長的課改領導小組,加強對課改工作的領導。由市教研室作為專業指導機構,由學校教導處和教科室負責實驗工作的組織管理,由教研組、年級組、試驗教師具體實施。同時建立實驗的保障機制,設立課改專項經費,為課改實驗的順利實施提供有效的物質條件。
二、學習理論,更新觀念
我校按照“先培訓,後上崗”和“面向全體,骨幹先行“的原則,積極組織人員參加省、市組織的“課改”培訓。在此基礎上開展校本培訓,建立教研製度,注意培訓內容的廣泛性,培訓形式的多樣性,採取分散指導與專題培訓相結合。強調針對性、突出生成性、體現操作性、強化反饋性;並發揮已參加培訓人員的輻射作用,以匯報、交流方式向其他教師滲透。同時,以不同的形式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教育教學理論,並鼓勵教師撰寫心得體會,並且利用多種渠道向教師介紹新的教改動態,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及實踐能力。2003年9月12日舉行“新課程理論與實踐”校本專題培訓活動,對初一、初二的全體教師進行新課程知識培訓。特邀我校參加過培訓的老師開設專題講座,並結合初一年級一年來的實際情況,邀請部分優秀教師講教育教學故事,把親身經歷的事例講述出來給人以啟迪,特別是落實學習方式轉變的新觀念,做好學生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對解決部分教師存在的困惑有很大的幫助。
三、積極實踐,大膽探索
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在學校課改領導小組的帶領下,我校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教研組集體智慧,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各學科根據自身特點並結合學校實際,積極實踐,大膽探索,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新的學習方式,嘗試新的評價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突現學生主體,創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抓三個方面①正確處理教材,最佳化教學內容,
![常熟市古里中學](/img/d/c58/nBnauM3X0IjM0ATN0kjM1kTNxITMxITM0kTMwADMwAzMxAzL5I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我們從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這一戰略高度出發,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教師別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組”教學內容,對現行教材採用‘刪、看、講、補”四字方針。②大膽改革,積極推行“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轉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③鼓勵教師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多媒體輔助教學,集音、像、文、藝於一體,正確再現情景,對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其獨特的效用,學生十分歡迎上這樣的課。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做到“知識點、能力點、注意點”三點到位和“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落實,逐步形成“創設情景,激發感情,注重創新,主動發展”的教學模式特色。
比如,語文學科,教學中加強人本意識,師生構建“學習共同體”,課堂活而有序,學生動而有得,重文章的整體感知,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課前預習加強誦讀(或賽讀),共同提出問題,課上學生有問有答,慢慢培養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師只在共性的或似是而非的問題上給予點撥、引導。尤其是利用語文的特點,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網”,像在學習“我愛我家”一單元時,讓學生去蒐集自己家裡最有代表的事或物,通過自己觀察得出體會,課上進行交流,然後仿自己喜歡的課文思路將課堂所得整理成文。這樣,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良好的開端。
再如,數學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突出學生的情感、
![常熟市古里中學](/img/b/8e4/nBnauM3X3QTMwITNyAzM1kTNxITMxITM0kTMwADMwAzMxAzLwM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問題情景—建立模式—解釋與套用”的基本呈現模式,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套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另外,結合教學實際,在不影響學習目標完成的前提下,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使之更有效的為學生服務。像在“生活中的平面圖形”一節教學中,先讓同學回顧生活中的實例後,幫助學生對多邊形進行描述,同時完成對弧和扇形的概念的學習;再引導學生觀察有三角形組成的圖形,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同伴之間開展交流;最後和學生一起探索多邊形中三角形的個數的變化規律。這樣編排既能完成課本要求的各類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又能使課堂學習的內容按“由易到難”這一認知規律展開,循序漸進,提高實效。
四年來,我校先後有40多位教師開設常熟市級公開觀摩課,獲得一致好評。另外,王麗琴老師參加常熟市物理學科研修班學員評優課,獲得三等獎,譚文倩老師參加常熟市數學青年教師評優課,獲得二等獎,朱美玉、邵萍、李勇等教師獲得常熟市教學基本功競賽三等獎。先後有10位教師被評為常熟市教學能手,2位教師被評為常熟市教改帶頭人。
2、過程與結果並重,嘗試鼓勵性的評價方式。評價不應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也要關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評價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提倡“鼓勵性”的評價機制,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讚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學習興趣,進而使其積極主動的學習。
如有教師在教《颱風的防禦》這部分內容時,將全班分成四組,每組提出自己的防禦辦法。學生分析討論氣氛熱烈,暢談時集思廣益、暢所欲言。有的說:用大炮把颱風的能量炸掉,使它無法在大陸登入;有的說:想辦法改變颱風的移動路徑;有的說:把颱風的風能用來發電;有的說:在海邊植樹造林擋住颱風,減小颱風帶來的災害……學生答案不勝其多。就連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都踴躍發言了。可見,如果教師給學生以富有激勵性的話語和催其奮進的目標,進而達到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種情感也必然會喚起學生的主動性,激勵、鞭策學生完成目標。
又如歷史與社會備課組根據課標建立多元化、過程化的測評體系。對學生課業得分的評價是:試卷分數隻占
![常熟市古里中學](/img/6/66a/nBnauM3X1YDNyETM2AzM1kTNxITMxITM0kTMwADMwAzMxAzLwM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學科得分或叫“課業分”的30%-40%,其餘的“課業分”占60%-70%;各班為每個學生建立一個獨立的檔案,記憶體該學生的各種對教學有參考價值的個體信息,包括班主任評價、家長對其的評價和希望。學生檔案材料隨著學期進程不斷充實各種動態信息進去,以便全校老師尤其是該生的各科任教師給該生打“課業分”,做到因材施教而且綜合測評。
而藝術課堂評價則是: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老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評價學生的作業。先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自我介紹創作思路,交流學習心得。然後根據評價建議,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老師再在畫面上寫評語:用溫馨委婉的話語在作業上肯定成績、鼓勵個性、樹立自信心;不足之處,給予希望寄語。
3、以教科研為先導,推進新課改的實施。十五期間,我校圍繞四個常熟市級立項課題開展研究工作,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為學校主課題,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教改實驗與課題研究相結合,認真做好過程性研究工作和階段性小結。期間積極開設教師論壇,為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我校組織了“新課程、新理念”的主題讀書活動。全體青年教師在一個學期中完成了“四個一”,即讀一本好書,上一堂展示課、寫一份優秀案例,交一篇優秀論文。多次邀請市教研室、市教科室專家來校作專題講座和教科研指導,為我校的課程改革實驗和科研進行了引領。2004年12月和2006年8月,我校的三個課題通過市教科室專家組的鑑定,順利結題,其成果通過四期《常熟教育科研》向全市推廣。2006年5月,我校以較為豐碩的科研成果和課改業績,被評為常熟市教科研星級先進學校。一年一次的教學開放日活動,也充分展示了我校的課改特色和成果,受到兄弟學校同行和上級主管部門的一致好評。
四、抓住課改契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在注重改革課堂教學的同時,我校緊抓各種教育契機,推進素質教育,為實現“人人進步、個個發展”的辦
![常熟市古里中學](/img/a/734/nBnauM3XygTN3gzMwEzM1kTNxITMxITM0kTMwADMwAzMxAzLxM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學思想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1、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我們做到“五定”:定學生、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輔導老師,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近四年中,在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全國中小學生美術作品大賽、江蘇省數學、物理、化學等競賽中、共有100多位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
2、以體育教學為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三年前,我校確立了走體育特色的辦學思路,加大投入,物色人才,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各項體育工作,特別是建立了專項獎勵制度,激發了廣大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在體育訓練上肯吃苦,肯鑽研,成績顯著。在近三年的市田徑運動會上分別獲得國中組第六、第三、第二的好成績,譚青、金敏紅等同學屢破常熟市和蘇州市紀錄。
3、我們還利用各種機會和陣地,積極開設各類專題講座:健康教育、人防教育、預防愛滋病教育、安全教育、國防教育、環境教育、禁毒教育、科普教育等等,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總之,課改的最終目的落實在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上,在近四年的中考中,我校的中考人均總分、進入省市中的人數、錄取預備班的人數均列全市農村中學前茅,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
五、課改的思考與困惑
![常熟市古里中學](/img/0/63f/nBnauM3X0IjNygzMzEzM1kTNxITMxITM0kTMwADMwAzMxAzLxM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教師是課程改革實施的主體,也應該是課程開發的主體。但教師直接參與課程開發有許多現實的困難。教師工作負擔重,分數壓力大,能獨立思考與反思的空間小,也沒有把課程開發看作是份內的事情,所以課程改革的目的與教師課程改革的實踐總有偏差。
2、由於教師學習培訓的相對滯後,大多數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不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現狀不容樂觀,有的課型仍然不自覺地出現新教材老方法的情況。
3、因學生升學壓力等因素,加上現有評價體系的弊端,在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上仍無法擺脫傳統的束縛,教師或多或少有些放不開,總覺得有些地方不講不行,怕學生不理解,無法實踐真正意義上的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
4、優生發展與扶持學困生很難兼顧。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實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量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質疑、討論、交流、評價,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開拓性得到有效發展。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式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與個性品質。優生具備這一條件和要求,質疑時,他們是發現者;合作討論時,他們是組織者;發言交流時,他們是代表者,他們的潛能得到良好發揮。而學困生因為基礎的薄弱,參與性、主動性的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後優生半步,常常是問題剛想到一半,結果已被他人得出,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