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地貌
巴顏喀拉山位於中國青海省中部偏南,為崑崙山脈南支。舊稱巴顏喀喇山。巴顏喀拉(喇)在蒙古語的意思,是“富饒青(黑)色的山”。藏語叫“職權瑪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屬褶皺山,西北一東南走向。西接可可西里山,東連岷山和邛峽山。巴顏喀拉山脈是青海省境內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主峰位於瑪多縣西南、巴顏喀拉山口西北,藏語名為勒那冬日,海拔5266米。黃河發源於山脈西段海拔5202米的雅拉達澤山以東的約古宗列盆地。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下,約古宗列盆地及黃河源區的海拔在4500米左右。北麓的約古宗列曲是黃河源頭所在,南麓是長江北源所在。山勢和緩,山前遍布大小沼澤和湖泊,其中著名者為星宿海、扎陵湖和鄂陵湖。北坡平緩,南坡深切,多峽谷。山區地勢高,氣候寒冷,屬高寒荒漠草原,人煙稀少,只有藏人在此從事畜牧。山間谷地上,氂牛、綿羊遠近成群。向陽的緩坡上一塊塊草灘,像翠綠的絨毯鋪蓋大地,偶見零星牧包士房點綴其間。
山區有地下永久凍土,排水不暢,分布有濕生植物占優勢的沼澤草甸,適於放牧牛馬。排水良好的
谷地和低緩坡地則是中生草本植物占優勢的草甸,植物種類豐富,間有大型獸類出沒。牧草營養成分很高,是各類高原牲畜的理想飼料。
位於山脈中部鄂陵湖以南的巴顏喀拉山口,是唐代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
水系情況
這裡有許多終年積雪的高山,處處冰河垂懸。每年春天
以後,在強烈的日光照耀下,高山冰雪漸漸消融,融水匯成一股股溪流,滋潤乾燥的沃土,更為長江與黃河供給水源。
黃河源流細水涓涓,清澈平緩,穿過鍋形沮洳地中央,注入星宿海。在這片廣闊的沼澤流過時,速度緩慢,不成河道。從前一般以為星宿海是黃河源頭。
人文歷史
中國古代稱巴顏喀拉山為“崑山”,又稱“崑崙丘”或“小崑崙”。著名古籍《山海經》曾有記載:“崑崙山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出其東北隅,實惟河源”。可見從中國遠古時代,人們就已認定巴顏喀拉山為黃河的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是青海境內一座有名的大山。雖地勢高寒,氣候覆雜,但雨量充沛,是青海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場。這裡盛產被人們稱之為"高原之舟"的氂牛和舉世聞名的藏系綿羊,故有“氂牛的故鄉”之稱。
公元7世紀初,吐蕃贊普松贊乾布統一了青藏高原,與當時的唐王朝建立了友好
關係,並多次向唐王朝請婚。唐太宗於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派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經日月山口、巴顏喀拉山口前往吐蕃首都拉薩。以後,唐朝又遣金城公主入藏,嫁與尺帶珠丹。公主入藏及唐蕃通使都是經由這條線路。古道沿途尚存有唐蕃交往的遺蹟,流傳著美妙的傳說。
石碟之謎
大約在1937和1938年間,一個由中國考古學家齊福泰(chipu-tel)帶領的考古隊在青海東
北部的巴顏喀拉山山脈的一處洞穴中,發現了很多史前壁畫。畫有太陽能及其它星系的連線,還有頭帶圓形頭盔的人像。而且在壁畫之旁發現有許多奇怪的墓穴,這些墓空沒有任何碑文,裡面埋葬著類似侏儒人的遺骸。從這些屍骨可看出他們的身體非常纖細瘦小,但頭部卻非常大,與現今傳聞的外星人體形相似。
在墓旁更發現了多達716塊由石頭製成的碟片。這些石碟厚度約兩公分,直經約30公分,重量約一公斤,中間有一圓孔,從圓孔向外延伸出雙重螺鏇溝槽到邊緣。
到了1960年,北京大學楚聞明(tsumumnui)教授,發現那石碟上含有鈷等金屬,用超音波或電波給它一定頻率的激發後,就會有節奏的振動起來。經多年的研究成功的翻譯出石碟和的碑文。當他完成這個研究時,卻面臨到一個難題:就是校方禁止他發表這項報告。因為他的結論過於驚人,他說那些石碑是敘述一件外星太空船墜毀的事件。
但經過一番努力爭取後,這位教授最後獲得許可發表他的報告。他稱呼事件中外星人為杜立巴(dropa)族,約於一萬二千年前,他們民族的一部分(指洞穴中這些埋葬人)在長途的太空航行之後,漂流到第三行星(指地球),太空船不幸墜毀在巴顏喀拉山。大多數的族人在墜毀時死亡,少數生還者無法修復太空船隻好睏居山中。他們想與當地的原始人類友好相處,可是這裡的居民卻驅逐和追殺他們。因此,他們只好躲藏在這個小洞裡。
當然,他的這個驚人報告,立刻引起其它學者的嘲諷,認為這個故事完全是虛構而毫無意義的。可是在西藏古代的一些傳說里,有一個描述從「雲彩」中來的醜陋入侵者的神話故事。裡面所描述的令人害怕而醜陋的入侵者的外形與「杜巴立族」人卻十分雷同。
在他的報告發表後不久,因受許多學者的冷嘲熱諷,楚聞明教授只好移居日本。在完成第一部有關石碟秘密和手稿後,不幸過世。
主要景點
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間的交通大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乾布走的就是這條大道。它的形成和暢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玉樹自古是連線西藏、四川、西寧的交通要道,是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境內以古道和商路為主線,一路的名勝古蹟、風土人情,更是多姿多彩,美不勝收。若巡遊此道,你將會領略到絢麗的高原風光和神奇的江河源頭,貝溝的千年古雕尤其令人神往。
巴塘熱水溝
巴塘熱水溝位於距州府所在地結古45公里的巴塘鄉南面山谷。海拔3900米,谷內曲徑通幽,植物茂盛,野生動物眾多,風景宜人。谷中多溫泉,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據有關文字記載,巴塘熱水溝溫泉沐浴療疾的歷史非常久遠。在每個泉水池的石頭上都有藏文刻著該泉眼的療疾功能,這些藏文有的清晰可辨,有的已被風化而難以辨認。
巴塘天葬台
巴塘天葬台位於離玉樹州府所在地結古鎮20多公里的文成公主廟的東南山坡上,占地約10畝,主要建築有大小佛塔數座、小經堂,“轉經輪”堂、“更仁”佛堂、施屍台以及供僧俗民眾閉關誦經用的幾十間房屋。
巴塘天葬台是公元1100年由藏傳佛教直貢噶舉派創始人覺哇久丁桑貢選定的康區最大的殊勝天葬台之一,據說是一塊佛經中所描述的“地有八辨蓮花相,天有九頂寶幢相”的風水寶地。在天葬台中央地下有“十相自在”伏藏及上中下三個壇城等瑞相。因此,是千百年來,巴塘、結古等遠近四方信眾進行天葬的理想之地。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三江源地區位於青海省南部,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接壤,東部與四川省毗鄰,北部與青海省格爾木市、都蘭縣相接。三江源保護區的總面積為31.6萬多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土地總面積的32.7%。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保護區有四個顯著特點: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相當於兩個山東省的面積。二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據科學家初步計算,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三江源地區。三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分布珍稀野生動物70餘種。四是三江流域生態系統最敏感的地區,這一地區生態破壞將對三江流域內各省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也包括了素有“黃河源頭姊妹湖”之稱的鄂陵湖和扎陵湖,因此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中華水塔”。
旅遊指南
住宿
如果想在山上過夜,則帳篷、睡袋和防潮墊是必備的。
美食
饊子與手抓肉是青海當地老百姓一些日常食品,但是在飯店一般很難吃到,一般都是川菜口味或者回族口味,因此可以去當地的藏民朋友家,他們會很熱情地招待你的。另外酒制的無鱗黃魚味道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