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小型鳴禽。喙為圓錐形,與雀科的鳥類相比較為細弱,上下喙邊緣不緊密切合而微向內彎,因而切合線中略有縫隙;體羽似麻雀,此鵐以具有特殊的鮮紅栗色背部,及上胸的黑帶與下胸的純灰色等形態特徵,與其它各種鵐顯著區別。
藏鵐全長約16cm。雄性成鳥:頭頂、後頸、耳羽及頸側均黑色;眉紋白色,自嘴基向後伸達至頸部;眼先及前頰紅褐色;上背及兩肩鮮紅栗色,腰深灰色;後頸與上背間有一藍灰色橫帶,下延至下胸;兩翼除大覆羽與背同色外,其餘覆羽大都暗藍灰色,初級覆羽以及飛羽等轉為黑褐色,初級飛羽的外緣漸轉為與背同色;尾羽黑褐色;外側二對,除羽基及部分外翈外,純白色;頦、喉白色;上胸有一寬闊黑帶,與頸側的黑色相連;下胸藍灰色,並延伸至兩脅;腹白;尾下覆羽沾淡肉桂紅色;翼下覆羽白色;脅羽灰或灰白色。
雄性幼鳥:上體污灰,滿雜以黑褐色條紋;背、肩及內側翼羽的羽緣均似成鳥的鮮紅栗色;下體滿雜以黑褐色條紋,但較上體的為細,胸及兩脅已呈現成鳥的灰色。
虹膜黑褐;嘴黑色,腳皮黃色,趾稍暗,爪黑褐色。
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為中國特產種。分布於青藏高原青海南部扎多、曲麻萊、東南部河南縣,西藏昌都地區北部瀾滄江上游。
保護措施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