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銀川市位於黃河上游寧夏平原中部。東與吳忠市鹽池縣接壤;西依賀蘭山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為鄰;南與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相連;北接石嘴山市平羅縣,與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相鄰。其地域範圍在北緯37°29′~38°53′,東經105°49′~106°53′之間,總面積9491.0平方公里。2007年城市建成區面積為107平方公里。下轄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永寧縣、賀蘭縣、靈武市。2007年,各縣(市)區共轄23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6個鄉和204個居委會、272個村民委員會。全市總人口148.7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94.91萬人,占人口總數的63.79%,回族人口為38.61萬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25.95%。 地名由來“銀川”作為古地名,最早見於《新唐書·地理志》:“銀州銀川郡”。故址在今陝西省米脂縣東北。《讀史方輿紀要》載,宋崇寧四年(1105年),“仍置銀州,五年廢為銀川城,金為銀川寨。尋廢。”
寧夏地方文獻上出現“銀川”一詞,約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詠唱寧夏平原溝渠交織如網、湖泊珠連其間的秀美景色時,用“銀川”形容其水光瀲灩、水映晴光的水鄉風光。如“俯憑駝鈴臨河套,遙帶銀川挹賀蘭”,“連山似奔浪,黃河一頻寬。城郭渺如舫,銀川亦寥廓”,“或是天吳聊小試,暫移鰍穴到銀川”。這些詩詞中的銀川,還沒有明確的地名意義。
清雍正年間,“銀川”一詞,逐漸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義。如《惠農渠碑記》上有“黃河發源於崑崙,歷積石,經銀川,由石嘴山而北”的記載,碑文上的銀川,已泛指銀川平原引黃河灌區了。
清乾隆年間,寧夏知府趙本植在府城(今銀川城區)創立“銀川書院”,又有汪繹辰纂修《銀川小志》。“銀川”一詞的指代範圍趨於具體、明確,已初具地名意義,並逐漸成為寧夏府城的代稱。1944年,寧夏省城(今銀川城區址)改為建制市,正式定名為“銀川”。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鳳凰城”的由來:傳說有一隻鳳凰從南方飛到北方,看到一片豐盈的綠洲,鳳凰以為這裡就是江南,於是降落在此,築巢為家,從此銀川就多了一個美麗的名稱“鳳凰城”。銀川市府特別在城市西門入口處,建起了一座鳳凰碑,紀念那隻鳳凰,鳳凰碑也就成了銀川的標誌。鳳凰碑兩側南北向的大街被稱為“鳳凰街”。
城市象徵
市徽
銀川市市徽 |
設計說明:標誌由昂首展翅的鳳凰、穿越銀川平原的黃河構成了銀川的視覺符號,概括凝練了銀川精神。鳳凰這個吉祥如意的形象給銀川民眾及外界已留下了難以改變的印象,因此標誌主圖案為鳳凰,昂首向上的鳳凰代表了銀川人民銳意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其中鳳凰展開的翅膀由銀川的“川”變形而來;進取向上的軀幹由黃河變形而來,黃河是銀川平原的命脈,自古以來就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黃河與銀川有著深厚的淵源,故將黃河貫穿圖案上下。
市樹
沙棗(胡頹子科胡頹子屬),別名桂香柳,落葉喬木,小枝具刺。幼枝銀白色,老枝栗褐色。葉矩圓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花期5-6月,開花時芳香怡人,果實長圓狀橢圓形,果肉粉質可食。沙棗側根發達,有根瘤,固氮能力強,具有抗旱,抗風沙,耐鹽鹼,耐貧瘠等特點。沙棗樹是銀川的鄉土樹種,抗乾旱、抗風沙、耐鹽鹼,生命力強,最能代表銀川人民堅強不屈的精神。
國槐(蝶形花科槐屬),落葉喬木,乾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羽狀複葉,圓錐花序頂生,莢果肉質,串珠狀;性耐寒,喜陽光,不耐陰濕而抗旱,較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佳,在石灰及輕度鹽鹼地上也能正常生長,是城鄉良好的遮蔭樹和行道樹種。國槐是我市城市綠化中的骨幹樹種之一,在城市廣為栽植,1984年被市人大定為銀川市的市樹。
市花
銀川市花-馬蘭花 |
玫瑰,名刺玫,玫瑰屬落葉直立灌木,莖叢生,有莖刺。夏季4~5月開花,花單生或簇生於枝頂,花色紫紅色、粉紅色、黃色、白色等,具芳香。另外,玫瑰花還是浪漫、愛與高貴的化身。玫瑰已被瀋陽、蘭州、烏魯木齊等城市選為市花,但與其他城市種植的玫瑰有所不同的是,銀川廣泛種植的是苦水玫瑰,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也能生長,最能體現銀川的城市特色。
馬蘭花,鳶尾科鳶尾屬植物,又名馬蓮、蝴蝶花、蝴蝶蘭,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根莖短粗、肥壯。花大新奇,花色絢麗,鮮艷奪目。花有藍、白、黃、雪青等色。花期5~6個月,每次開花7—10天,頗耐觀賞。馬蘭花是幸福之花,生命頑強,它最能代表我們銀川人勇敢、善良、堅毅、寬容的品質。
市鳥
銀川市鳥-喜鵲 |
喜鵲,雀形目(Passeriformes)鴉科(Corvidae)數種長尾鳥類。最熟悉的種類是黑嘴喜鵲(Picapica),長45厘米(18寸),黑、白兩色,尾有藍綠色的虹彩。生活於西北非、整個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西部。見於農田和樹木密布的原野,食昆蟲、穀物、小型脊椎動物、其他鳥的卵和幼雛以及新鮮動物屍體;其巢大而圓,用泥黏合細枝築成。喜鵲是吉祥的象徵,形體比較美觀,在銀川市區內比較常見,做市鳥合適。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銀川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即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永寧縣、賀蘭縣和靈武市。各縣(市)區共轄23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6個鄉和204個居委會、272個村民委員會。銀川市 面積9579平方千米,人口144.68萬人(2006年)。
興慶區 面積 768平方千米,人口45.49萬人。郵編750001。區人民政府駐北京東路。
金鳳區 面積 290平方千米,人口15.37萬人。郵編750011。區人民政府駐黃河東路。
西夏區 面積 987平方千米,人口22.11萬人。郵編750027。區人民政府駐懷遠東路。
靈武市 面積4639平方千米,人口22.81萬人。郵編750400。市人民政府駐城區街道。
永寧縣 面積1295平方千米,人口20.53萬人。郵編750100。縣人民政府駐楊和街道。
賀蘭縣 面積1600平方千米,人口18.37萬人。郵編750200。縣人民政府駐習崗街道。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另: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高新區),不列入正式區劃,其核心區分布於西夏區南部及金鳳區中部。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銀川是匈奴等民族的遊牧地區。
秦漢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全國為36郡,銀川屬北地郡,並派大將蒙恬屯墾寧夏。
西漢初年始修漢延渠,9年後建成後通水。漢成帝時期,北地郡主持屯田殖穀的上河典農都尉馮參,在今銀川市榮東郊掌政鄉窪路村一帶,建起一座北典農城,俗稱呂城,匈奴等遊牧民稱之為飲汗城。
漢武帝時,開發河套引黃灌區,建設了一系列城堡,稱呂城或飲汗城。5世紀初,大夏國王將這裡改建成王家園林。北周時設懷遠郡,懷遠縣。
唐宋時期
唐儀鳳二年(677),懷遠舊城被黃河沖毀,次年城址遷至今銀川老城。宋天禧四年(1020)改名興州。寶元元年(1038),党項首領李元昊建西夏國,定銀川為國都,時稱興慶府,後又稱中興府。
元明清
元、明、清時,銀川為寧夏路、衛、府及朔方道治所。明末清初,開始以銀川為寧夏府城的別號。
設寧夏省
1928年設寧夏省,銀川為省城。1945年正式定寧夏省城為銀川市。1949年後為寧夏省會,為貫徹執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為自治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銀川市的設定,是1944年4月,國民黨寧夏省政府第130次委員會決定,呈報民國政府批准的。經3年的籌備於1947年4月正式成立。當時銀川市人口不過3萬,市下無區、街行政設定,市內的行政、司法、治安等權力,均由寧夏省警察局及其4個分局行使管理。
新中國成立後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此時的銀川市剛解放,新的政權組織當時只設定了4個區政府、21個街公所。
1951年6月,從永寧縣劃入所屬四區的6個半鄉、六區的3個半鄉;從賀蘭縣劃入北塔、登南2鄉及鎮北堡以西到賀蘭山滾鐘口、南水等溝口的地域。以原永寧縣四區的6個半鄉及鎮北堡、滾鐘口等地並為6個鄉,組建為銀川市第五區,駐新城;以原永寧六區的三個半鄉調整為4個鄉,外加原賀蘭縣劃入的2個鄉組建為銀川市第六區,駐舊滿城。
1954年,6個區合併為3個區。
1955年撤區並鄉。3個區撤銷,21個街公所整合為7個街道辦事處;12個鄉合併為1鎮5鄉(新城鎮、五里台鄉、磚區鄉、北塔鄉、民樂鄉、新民鄉)。1957年,7個街道辦事處合併為4個街道辦事處。
1958年人民公社化期間,銀川城內的4個街道辦事處組建為東街、西街2個城市人民公社;市郊以唐徠渠東、西為界組建了東風、戰鬥2個公社。此時,永寧縣望遠鄉的紅旗農業生產合作社劃歸銀川市東風公社;永寧縣永華鄉和賀蘭縣蘆花台鄉劃歸銀川市戰鬥公社。1959年,東風、戰鬥兩公社分別更名為紅花、新城公社。
1960年,銀川城內兩個人民公社(東街、西街)合併為城區人民公社,在新城組建了以工商企業和職工家屬為主體的“五一”城市人民公社。同年,新城公社更名為良田公社;“五一”公社更名為新城公社。永寧縣掌政公社(除政權大隊)劃歸銀川市管轄;將掌政公社的通貴、通南兩大隊劃出,組建為國營通貴農場,場政合一。
1961年,由良田公社分設蘆花公社;紅花、掌政兩公社各劃出一部分生產大隊組建了大新公社。1963年,從良田公社分出部分生產大隊組建為羅家莊公社。但為時不久,羅家莊公社又撤銷併入良田公社。
1964年,掌政公社劃歸永寧縣管轄。1965年,通貴農場劃歸賀蘭縣管轄,改稱通貴公社。1966年,掌政、通貴2個公社再次劃歸銀川市;同時將永寧縣望遠公社的搭橋大隊劃歸銀川市大新公社。
1970年,正式設立城區、新城區2個縣級市轄區。1972年,良田公社一分為二,組建銀新公社。同年,設立銀川市郊區,7個人民公社劃歸郊區管理。永寧縣劃歸銀川市管轄。1975年,賀蘭縣劃歸銀川市管轄。(* 資料出處:《寧夏現代政區變遷沿革》,馮茂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銀川)
改革開放以後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銀川市總人口1177613人。其中:城區283829人,新城區250627人,郊區 273031人,永寧縣191668人,賀蘭縣178458人。
2002年10月1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95號)調整銀川市市轄區行政區劃:(1)撤銷銀川市城區、新城區和郊區,設立銀川市西夏區、金鳳區和興慶區。(2)西夏區轄原新城區的朔方路、文昌路、北京西路、西花園路、寧華路5個街道辦事處和原郊區的鎮北堡鎮、興涇鎮、蘆花鄉,區人民政府駐懷遠東路。(3)金鳳區轄原新城區的鐵東、新城東街2個街道辦事處和原郊區的良田鄉、興源鄉、銀新鄉以及賀蘭縣的豐登鄉,區人民政府駐新夏東路。(4)興慶區轄原城區的行政區域和原郊區的紅花鄉、滿春鄉、大新鄉、永固鄉、掌政鄉、通貴鄉,區人民政府駐上海東路。行政區劃調整前(以下數據根據《簡冊·2002年版》):城區面積16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750001;新城區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750011;郊區面積1201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750002;賀蘭縣面積1208平方千米,人口18萬。
2002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寧政發[2002]92號)批准將靈武市由吳忠市代管變更為由銀川市代管。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銀川市區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南部較高,北部、東部較低,略呈西南—東北方向傾斜。地貌類型多樣,自西向東分為賀蘭山地、洪積扇前傾斜平原、洪積沖積平原、沖積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灘地等。海拔在1010米~1150米之間,地面坡度為2‰左右,土層較厚。銀川西部的賀蘭山為石質中高山,呈北偏東走向。全長約150公里,寬20公里~30公里。最高峰海拔3556米,是阻擋西北冷空氣和風沙長驅直入銀川的天然屏障。賀蘭山在銀川市境內近70公里,面積5.88萬公頃,山高坡陡,氣勢雄偉。土壤水系
銀川地區土壤類型分為9大類、28個亞類、48個土屬及500多個土種或變種。賀蘭山至西乾渠之間主要為山地灰鈣土、草甸土和灰褐土,東部沖積平原主要為長期引黃灌溉淤積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區有湖土和鹽土分布。灌淤土土質適中,理化性好,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適種性廣。土壤類型的多樣性非常適合發展農業生產和多種經濟作物生長。
銀川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內溝渠成網,湖泊濕地眾多。黃河是銀川的主要河流,流經銀川80多公里,南北貫穿。銀川平原引用黃河水自流灌溉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引黃乾渠有唐徠、漢延、惠農、西乾等渠,年引水量數10億立方米。配套排灌乾支斗渠千餘條,長數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溝的完整的灌排水體系,保證了13萬多公頃農田的灌溉。湖泊濕地銀川歷史上由於黃河不斷改道,湖泊濕地眾多,古有“七十二連湖”之說,現有“塞上湖城”之美稱。全市有濕地面積3.97萬公頃,主要為湖泊濕地和河流濕地,其中天然濕地占濕地面積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處,面積100公頃以上的湖泊20多處。較著名的有鳴翠湖、閱海、鶴泉湖、寶湖、西湖等。銀川濕地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濕地植物有190多種,濕地野生動物有150多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小鴇、大鴇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等19種,自治區級保護動物24種。銀川濕地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鳥類棲息地之一。
氣候特點
銀川市及其所屬各縣(市)屬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遲夏短,秋早冬長,晝夜溫差大,雨雪稀少,蒸發強烈,氣候乾燥,風大沙多等。年平均氣溫8.5℃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800小時~3000小時,是中國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最多的地區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無霜期185天左右。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銀川地區山川兼備,地貌類型多樣,受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影響,形成了多種類動植物資源。銀川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溝渠縱橫,水利資源豐富,加之日照充足,熱量豐富,自然條件優越,自古以來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重要的農林牧漁生產區。林業資源
銀川境內天然湖泊眾多,自然水面數萬公頃,水質良好,水域內水草茂盛,具備發展水產養殖的優越條件。賀蘭山區是銀川市唯一的天然林資源。總面積2.67萬公頃,有天然次生林1.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2.8%。林種主要有雲杉、油松、山楊等喬木,還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藥用植物40多種,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獐子、馬鹿、藍馬雞、青羊、狐狸等32種。賀蘭山東麓地區,其氣候、土壤、地理條件接近甚至優於法國優質葡萄產區——波爾多地區,是世界優質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態區之一。
礦產資源
銀川地區礦產資源有煤炭、赤鐵礦、熔劑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熔劑矽石、磷塊岩、水泥石灰岩、輝綠岩等。賀蘭石“石質瑩潤,用以制硯,呵氣生水,易發墨而護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盛譽,為中國“五大名硯”之一。靈武礦區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特別是煤炭儲量以及其具有的高發熱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質,在全自治區乃至全國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經濟
2002年銀川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4%,經濟總量占自治區的40.3%,第一產業增加值15.5億元,增長2%;第二產業增加值58.5億元,增長13.1%;第三產業增加值59億元,增長11.6%,一、二、三產業結構為11.6∶44∶44.4。地方財政收入13.3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9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79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34億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32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5元。糧食總產量為86萬噸,與上年持平。羊只飼養量達115萬隻,增長12%,奶牛存欄達3.2萬頭,增長22.8%,奶類總產量達8.9萬噸,蔬菜總產量達45萬噸,增長7.1%,水產品產量達2.9萬噸,增長13.6%。銀川市依託煤炭、電力、水資源、農產品和廉價勞動力及毗鄰地區煤、油氣等資源優勢,形成了以化工、機電、食品、建材、生物製藥為主導的工業體系。2002年全市工業總產值138.67億元,主要工業產品有化肥、成品油、合成洗滌劑、輪胎、工具機、軸承、變壓器、起重設備、鐵合金、活性炭、乳製品、檸檬酸、酒類、味素、清真食品、水泥、玻璃、機製紙、中西藥等200多種。銀川市商業貿易繁榮活躍,200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8億元,增長11.3%,全市批發零售餐飲業網點近2萬個,從業人員逾5萬人,擁有新華百貨集團、北京華聯、銀川商城等一批較為有名的大中型商業企業和設施。
農業發展
銀川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灌溉便利,耕地面積210萬餘畝,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盛產小麥、水稻、玉米、果菜、枸杞、淡水魚及牛羊肉等畜產品。2013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8.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0%。其中農業產值60.85億元,增長2.8%;林業產值1.58億元,增長7.2%;畜牧業產值24.15億元,增長2.6%;漁業產值7.27億元,增長15.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15億元,增長9.7%。
工業發展
1958年,上海、南京、天津等地遷入銀川市32個生產廠(組),經與地方企業調整合併,共建廠16個,全部投入生產,形成了市屬小型地方國營企業群體。1960~1965年,國家從沿海搬遷一批大中型骨幹企業來銀,建起了銀川橡膠廠、長城工具機廠、長城工具機鑄造廠、起重機器廠、銀河儀表廠等。“文化大革命”時期,工業經濟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1966~1968年的工業投產企業比1965年新增加19戶,但工業產值卻比1966年減少了。
銀川已基本建立起能源、化工、機電、建材、冶金、製藥、食品、造紙和農副產品加工等30多個門類的現代工業生產體系,是中國西部重要的工業城市之一。
截止2010年底,銀川開發區共有各類企業2800餘家,其中工業企業38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8家,高新技術企業16家,占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52%,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以22%的平均速度增長,占銀川市經濟總量的13%。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92.16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全市大中型企業完成增加值403.20億元,增長10.7%。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79.54億元,增長11.7%;重工業完成增加值412.62億元,增長12.5%。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868.10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8%;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782.39億元,比上年增長15.0%;主營業務成本1477.93億元,增長15.5%。
第三產業
2013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實現進出口總額24.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0.9%。其中,出口總額20.78億美元,增長99.1%;進口總額3.33億美元,增長15.4%。201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340.9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0%。
2013年接待國內遊客798.61萬人次,增長14.7%;接待海外遊客1.83萬人次,增長33.1%。國內旅遊收入73.11億元,增長24.9%;國際旅遊外匯收入874.51萬美元,增長1.2倍。
交通
航空
已開通銀川至北京、廣州、上海、成都、西安、昆明、重慶等地的航線,每周有40多個航班飛往全國10多個大中城市,形成了以銀川為中心,西至烏魯木齊、東連瀋陽、南至昆明、廣州的航空線。銀川河東機場(4D級)位於黃河東岸,從民航大廈前有專線大巴可達,車費15元,也可從市區打的,車費80元以上。鐵路
包蘭鐵路穿越寧夏,縱貫銀川市區南北,同時是金鳳區和西夏區的界線,東接華北重鎮包頭,與京包鐵路相連;西接西北古城蘭州,和蘭新、蘭青、隴海三條鐵路銜接。太中銀鐵路銀川聯絡線在定邊與主線連線。從銀川發出的旅客列車可直達北京、蘭州、呼和浩特、太原、石家莊、西安、鄭州、長沙、南京、上海、廣州等數十個城市。
公路
銀川汽車南站位於興慶區清河南街,汽車北站(旅遊汽車站)位於興慶區清和北街,汽車西站位於西夏區興洲北街,銀川客運站位於興慶區清和南街,多條線路連線區內各地以及區外各省市。
銀川周邊地區交通
中衛市:銀川汽車南站發車,每半小時一趟,票價15元,行程約3個半小時;從銀川火車站發往銀川以南的火車都經過中衛,票價14元,行程2小時左右。固原市:銀川汽車南站發車,票價30元,行程約6小時;銀川發往西安方向的火車都經過固原,票價27元。從中衛到固原乘汽車約20元,火車票價14元,行程約4小時。
石嘴山市:蘭州至北京、呼和浩特火車都經過該市。
市內交通
以銀川市區有四十多條公交線路,分別通往銀川三區兩縣。銀川市現有計程車數千輛,起步價5元(3公里),3-10公里內每公里1元、1.2元、1.4元。23:00-06:00起步價為6元(3公里),3-10公里內每公里上浮20%。
社會事業
教育
到2002年銀川市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中等專業、技工學校29所,成人高等和中專學校11所,中學103所,國小347所,各類學校在校學生25.95萬人。寧夏大學是寧夏惟一的綜合性高等院校,面向全國招生,還有培養阿語和宗教人才的伊斯蘭經學院。
衛生
全市現有衛生機構130個,床位8915張,醫生3883人,擁有寧夏醫學院附屬醫院、解放軍第五醫院、市第一醫院、市中醫醫院等高水平的醫療機構。
體育
有寧夏體育館、銀川體育館,湖濱體育館等體育設施,具備承辦自治區運動會和一般性全國體育比賽能力,2003年成功舉辦了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科技
銀川市是科技人才比較集中的智力密集區,是發展本地區科技、經濟的優勢所在。銀川市每萬人擁有科技人員380人,在西部地區(西南西北9省區)的城市中是最高的,比西安高2.8倍,比蘭州高21%;每千人擁有自然科技人員21名,比全國平均擁有量多12人;工程師以上科技人員2993人,其擁有量居全國295個城市中的第52位,居同類81個城市中的第15位。
銀川市立足自己的優勢特色產業,整合科技資源,積極主動與國家、自治區的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科技項目對接,申報國家、自治區創新基金和中小型科技創新基金項目12項,資金640萬元;成功申報國家清潔汽車二期工程“乾熱條件下銀川市代用燃料汽車規模化運行技術考核項目”資金100萬元;興慶區、靈武市、永寧縣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示範縣,爭取項目資金575萬元。
2011年,投入科技三項費用6500萬元,比上年增長4.2倍;實施各類科技計畫項目152項,增長23.6%。全年申請專利量637件。擁有寧夏名牌產品140種。
2013年全國縣(市、區)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名單,銀川市金鳳區、永寧縣、靈武市榮登榜單,其中,金鳳區順利實現全國科技進步考核“七連冠”。
傳媒
電視:寧夏廣播電視總台、銀川廣播電視台。
報紙:《寧夏日報》、《新訊息報》、《銀川晚報》、《都市生活報》、《現代生活報》、《華興時報》、《寧夏能源報》、《寧夏廣播電視報》、《銀川城市生活讀本》、《新知訊報》。
廣播:寧夏廣播電視總台(現有交通廣播,經濟廣播,都市廣播,新聞廣播4套頻率)、銀川廣播電視台(現有新聞綜合頻率、音樂交通頻率、都市經濟頻率和汽車生活頻率4套廣播頻率)。
新聞網站:寧夏新聞網、寧夏網、銀川新聞網、銀川廣播電視網、寧夏信息港。
雜誌:《朔方》、《看天下》、《理財世界·馨家》。
景點
西夏王陵
西夏曆代帝王的陵寢,位於西夏區賀蘭山東麓,隨地勢布列著西夏國的9座帝王陵,200餘座王侯勛臣—貴戚的陪葬墓,有佛寺遺址1處和西夏磚瓦窯10餘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蹟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西夏王陵建築風格獨特,面積大而陵墓集中。風景區共50多平方公里,其中王陵高大雄偉,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更有陳運和詩《訪西夏王陵》記敘“西夏王從歷史中策馬返回 賀蘭山在秋風裡沐浴朝暉”。西夏城
西夏城舊稱“橫城堡”,位於黃河東岸的靈武市,銀川黃河大橋附近,距銀川僅8公里,原為明代一座屯兵營,是明清河東八景之一“橫城古渡”的舊址。距今有500多年的歷史,據史書記載,康熙親征葛爾丹就在此渡河。游西夏皇城、賞西夏樂舞、品西夏美宴、觀黃河落日。城牆外還是一片現代文明景致,穿過城門便進入了800年前的“西夏皇城”,厚厚的城牆完全隔絕了塵世的喧囂,高高的角樓使人心中一下子產生了莫名的敬畏。尤其是當夕陽撒在由厚厚磚土構築的城牆上時,只要稍微閉上眼睛,就仿佛時空倒置,李元昊,唐卡,西藏佛經,佛畫,這些神秘符號,便迅速閃過腦海。
沙湖景區
沙湖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中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中國十大魅力休閒旅遊湖泊之一。沙湖旅遊區在距銀川市西北56公里石嘴山市平羅縣境內的西大灘。1990年開發建設,每年接待遊客都在60萬人次左右,已成為祖國西北地區頗負盛名的旅遊熱點,因其獨特優美的自然景觀而被選為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2007年5月8日,石嘴山市沙湖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沙湖原名紅渠窪,又稱魚湖,是河流古道型湖泊,也屬於沙漠中的湖泊,是由黃河古河道窪地經過風蝕至地下水面,地下水溢出並匯集,再接受大氣降水和地面水的補給便形成了湖泊。其特點是:湖體外形受窪地形狀的控制,呈不規則狀;湖水較深,多為2—3m。由於湖泊周圍地勢相當低洼,地下水位埋藏很淺,故土壤鹽漬化和淺育化較重。
沙湖地處銀川平原的中——北部,西依賀蘭山,東瀕黃河,其主體延伸方向向約北東10度。地面高程1088~1140m,總體地形由南向北,自賀蘭山東麓向河谷平原傾斜。沙湖分布於河湖平原上,地勢低洼,坡度平緩,溝渠縱橫,土壤沼澤化、淺育化和鹽漬化現象普遍分布。
沙湖景區及其周邊地帶屬於地下水停滯帶,逕流不暢,地下水幾乎無法逕流排泄,沙湖就成為地下水排泄的重要通道。當地下水補給湖泊之後,由於強烈地水面蒸發使地下水在垂向上排泄。這對調控湖泊周圍的地下水位,特別是湖泊西南和西側的地下水位重到重要作用。
在灌溉期間,由於整個銀北地區排水不暢,特別是汛期因黃河水的頂托作用,排水更加困難,此時沙湖可接納周圍大量農田灌溉退水。因此,沙湖在本區尚能起到一定的灌排調儲作用。
沙湖及其周圍的沼澤地可視為一若大的“滯洪區”,每當山洪到來時,可以攔截洪水,起到滯洪蓄洪的作用,因此,可緩解或減少洪水對下游村鎮和農田的危害。
湖泊除受地下水補給外,農田灌溉退水、渠道滲漏水也是沙湖的補給來源,甚至還接納部分洪水等。
總之,沙湖匯集了地下水、農田退水、大氣降水、渠道灌溉水(黃河水)及部分洪水,是地下水、地面水和大氣降水的混合體。
春季,五顏六色鳥蛋散布於沙湖間,可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處奇觀,為沙湖最佳旅遊季節。
夏季可在沙湖游泳、跳水,蘆葦飄蕩,體驗刺激水上運動。
秋天天氣較為涼爽,沙湖是個不錯的避暑地點。
冬天的寧夏比較冷,不太建議去。
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千畝荷池,盛產魚類、鳥類,這裡棲居著白鶴、黑鶴、天鵝等十數種珍鳥奇禽。以自然景觀為主體,是一處融江南水鄉與大漠風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金沙、碧水、翠葦、飛鳥、游魚、遠山、彩荷”幾大景源有機結合,構成獨具特色的秀麗景觀。
湖西四周有滑沙、騎駝、騎馬、游泳、垂釣、滑翔、沙灘排球、足球等遊樂設施,還有旅遊飛機空中觀光節目。
沙湖,南沙北湖。這裡是鳥的天堂、魚的世界、遊人的樂園。百鳥樂園景區、萬畝荷花精品園景區、尼羅河風情景區、大漠絲路奇觀景區為沙湖四大景區。沙湖水產豐富,無污染,是鳥類棲息、繁殖的理想之地。百萬隻鳥類在這裡繁衍棲息,成為沙湖絕妙一景。沙湖萬畝荷花園位於沙湖東側,每逢盛夏,荷花競相綻放,奼紫嫣紅,爭齊鬥豔。尼羅河風情景區以沙雕藝術為依託,展示了各國藝術家的沙雕作品,散發濃濃異國風情。在大漠絲路奇觀景區則能領略古老的絲綢之路、神秘的波斯文化等。沙湖還開發了許多特色水上運動項目,如水上摩托艇、衝浪、水上降落傘等等,給熱愛運動喜歡冒險的遊人提供了一個一試身手的機會。水上降落傘由大功率快艇作牽引,依靠高速行駛快艇形成張力將人帶入距離水面50米左右高空。該項目升空自然、落地平穩,有驚無險。憑高覽勝,其樂融融;陸地機車已廣為普及,但水上機車卻鮮為人知,您不妨一會一下它的風馳電掣般的快感。
鎮北堡西部影城
位於西夏區鎮北堡鎮,原址為明清時代的邊防城堡。著名作家張賢亮發現了它,並在80年代初期將它介紹給了電影界。迄今為止,這裡已拍攝了獲得國際國內大獎的《牧馬人》、《紅高粱》、《黃河謠》、《黃河絕戀》、《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等六十多部影視劇。鎮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國眾多的影視城中以古樸、原始、粗獷、荒涼為特色。在此攝製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獲得國際、國內影視大獎之多,皆為中國各地影視城之冠,被譽為“中國一絕”。因其對中國電影事業的特殊貢獻,享有“中國電影從這裡走向世界”的美稱。賀蘭山岩畫
位於西夏區賀蘭山東麓賀蘭口內,距銀川市區60公里。山口內有千餘幅岩畫分布在溝谷兩岸綿延600多米的山崖石壁上。畫面以人類畫像為主的岩畫占岩畫總數的一半以上,其次為牛、馬、羊、驢、鹿、鳥、狼等動物圖形。此外,還鑿刻有狩獵、祭祀場面的圖案和日、月、星、辰、人手、人腳及西夏文字等。為我們了解和研究古代遊牧民族的歷史、文化、經濟狀況、宗教信仰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堪稱是一處珍貴的民族藝術畫廊。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西夏區的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在近萬公頃的範圍內,高聳入雲的油松、杜松、雲杉等天然林木一望無際。吐紅的櫻桃、掛紫的丁香、披粉的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布山谷溝壑。層層林海,色彩斑斕,變幻無窮,令人叫絕。三關口明長城
位於西夏區賀蘭山東麓,系寧夏通往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的交通要道。明政府為邊防安全,在三關口築長城(明稱為邊牆)、設關隘,成為當時寧夏鎮城防的“四險”之一。後幾經重修、增築,牆體綿延山峰之巔,山陡壁峭,地形險要,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三關口綿延縱橫的長城與墩台、烽火台左右聯屬,有西控大漠、扼咽喉要道之險。海寶塔
俗稱北塔,位於興慶區北部海寶塔寺內。海寶塔始建年代不詳,據明代《萬曆朔方新志》記載,中國南北朝時期大夏國王赫連勃勃重修,是一座方形9層11級樓閣式磚塔,通高53.9米。登臨塔上,銀川塞上江南風貌一覽無餘,明清時代列為寧夏八景之一,稱為“古塔凌霄”。寺院綠樹成蔭,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景色秀麗。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寺院舉辦“盂蘭”廟會,相沿至今。鼓樓
位於興慶區解放東街和鼓樓南、北街的十字路口。鐘鼓樓始建於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通高36米,以台基、樓閣、角坊組成。整座鼓隹雕樑畫棟,雄偉壯觀。南關清真大寺
位於興慶區南部,銀川穆斯林民眾於1981年募資重建的一座具有阿拉伯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築群體。上層大殿可容1300餘人做禮拜;下層設沐浴室、小禮拜殿、女禮拜殿、阿拉伯語學校、阿訇臥室、會客廳等。樓頂正中聳立一大四小綠色穹隆頂,頂端新月高懸。殿前兩側各建30米高的“宣禮塔”,中部設一座直徑15米的噴水池。整個建築布局嚴謹,裝飾華麗,精緻典雅,宏偉壯觀。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傳統節日時,成千上萬穆斯林在此聚禮,從事民族宗教活動。鳴翠湖
位於興慶區東郊的鳴翠湖濕地生態旅遊區,距市區8公里,鄰黃河2公里,規劃面積10000餘畝,是集生態保護、旅遊觀光、會議度假、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生態示範園區。鳴翠湖有鳥類97種,其中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大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水園
金水園旅遊區位於靈武市,面臨黃河,背靠毛烏素沙地。園記憶體黃河遊船、摩托艇、內湖划船、沙灘運動場、沙浴場賽馬、汽車機車越野等娛樂項目,世界沙灘排球比賽曾在這裡成功舉行。水洞溝遺址
位於靈武市,是目前中國發現的考古資料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之一。這座1919年由比利時人肯特發現的遺址,迄今已有3萬年的歷史。在這裡發現了野驢、犀牛、羚羊、牛、豬等動物化石和各種石器1.1萬多件。“水洞溝遺址”的發掘表明:早在3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承天寺塔
俗稱西塔,位於興慶區西南部。始建於公元1050年的西夏時期,據記載,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死後,其子剛滿周歲,就登上皇帝寶座。皇太后沒藏氏為保其子毅宗皇帝“聖壽無疆”,護佑西夏江山“延永堅固”,建造了這座“承天顧命”的寺院和佛塔。它與涼州(今甘肅武威)的護國寺、甘州(今甘肅張掖)的臥佛寺同是西夏著名佛教聖地。這座外觀13層、內11層的磚樓閣式塔,呈八角形,高64.5米。登塔眺望,古城全貌盡收眼底,景色令人神往,微風吹來,塔鈴叮噹,愈顯出禪院的幽靜。寧夏博物館設在承天寺塔內,設有寧夏革命史陳列、西夏歷史陳列、賀蘭山岩畫展、回族民俗展等。
西夏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園為背景、真實形象地展示西夏王國興衰歷史的博物館。全館占地面積5300平方米,西夏佛塔密檐式建築造型,風格別致,既有現代建築之氣勢,又與陵區遺址相呼應,形成了濃郁的民族建築風格。
除上述景點外,銀川還有賀蘭山滾鐘口、玉皇閣、納家戶清真寺、華夏珍奇藝術城、銀川南薰門(南門)等旅遊景區(點)可供遊人參觀。
最佳旅遊時節
銀川深居西北內陸高原,屬中溫帶乾旱氣候區,四季分明,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乾燥、風大、沙多,年平均氣溫在8-9℃之間。銀川全年的降雨量不多,但地表水源充足,“綠洲效應”顯著,空氣濕度較大。
每年5月-10月,是去銀川旅遊的最佳季節。
文化藝術
概況
截至2013年末,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8個,博物館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廣播電台5座,電視台6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到100%,有線廣播電視用戶89.80萬戶。全年地方出版報紙19種、期刊37種、圖書2739種。
語言
銀川話,屬於中國北方方言區—蘭銀官話—銀吳片。(蘭銀官話包括金城片,銀吳片,河西片,北疆片)。
銀川國語的形成還與寧夏解放後的三次外來人口遷徙有著一定的聯繫。第一次人口遷徙1952~1954年,北京市政府組織了一批移民來銀,稱為“北京移民”,他們帶著不管是標準的北京國語還是北京土話來到銀川,與銀川地方方言發生語言碰撞,今賀蘭縣金星農場就是當年北京移民興建的,如今生活在那裡的人還說著一口京味很濃的北京話。第二次的人口遷徙是在1956~1958年,國家為支持寧夏的經濟建設,從外地調來了很多支寧幹部,僅上海支寧的“文教大隊”就來了三批,大約有一萬人。同時,沿海許多大廠也遷到內地銀川,如:銀川橡膠廠、長城工具機廠、長城鑄造廠、銀河儀表廠、西北軸承廠、銀川起重機器廠等,此次遷徙有職工及家屬達10萬人之多,為銀川最大的一次外來人口遷徙。在1956年知青上山下鄉的高潮中,浙江的一大批知識青年來到銀川和永寧縣插隊落戶,也把他們的鄉音帶到了銀川,此為第三次外來人口大遷徙。改革開放20多年來,又有大批的外來人口從東北、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遷徙到銀川。50多年來,銀川經過幾次外來人口大遷徙的融合、交流,使銀川國語逐步走向規範、標準。
飲食
銀川的飲食以漢族和回族的飲食習慣為主。漢族飲食以西北菜為主。銀川的回族飲食,兼具中原傳統和穆斯林的雙重風味,是回族和中華文明融合的結果,這裡有著正宗的清真食品和清真菜餚,同時還許多獨特回族風味小吃。
清真菜餚有清蒸羊羔肉、牛羊肉酥、手抓羊肉等,也有非常地道的回族風味小吃,如羊雜碎、羊肉泡饃、清真奶油糕點、馬三白水雞等。
飲食物產豐富,除“寧夏五寶”之一的髮菜以外,還有銀川附近沙湖裡出產的各種魚類,有鯉、鰱、鱅、鯇、鯽魚等,及北方非常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大鯢)、大鱉等,以此為基礎的菜餚有糖醋黃河鯉魚、中衛鴿子魚、金錢髮菜等。
宗教
銀川宗教歷史悠久,有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在兩晉時期傳入銀川,主要寺院有:海寶塔寺、承天寺、報恩寺、高台寺、戒壇寺、賀蘭山佛祖院、五台山寺、慈恩寺等。伊斯蘭教於元朝初年傳入銀川,主要清真寺有:納家戶清真寺、中大寺、西關清真寺、南關清真寺等。道教傳入時間不詳,但明清《寧夏方誌》記載,當時寧夏府城(銀川)道教盛行,主要道觀有關王廟、岳王廟、三皇廟、城隍廟、清寧觀、三清觀等50處廟觀。天主教於17世紀末傳入銀川,主要教堂有銀川天主教堂、北關天主教堂等。基督教於元初傳入銀川。
銀川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在回族聚集地區,建有453座不同形式和規模的清真寺。回族穆斯林民眾一般奉行五項“功課”:念、禮、齋、課、朝。回族的傳統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和聖紀節三大節日。自治區在銀川市開辦的寧夏伊斯蘭教經學院,培養有宗教學識的人才。
民國期間,京劇、話劇、歌劇在銀川逐漸興起。建國後,越劇和眉戶劇也在銀川城鄉廣為傳唱。
文藝表演
銀川市的民間文藝活動以社火為主。社火又叫紅火,是民眾自發組織的一種集體遊藝活動。每年臘月開始排練,春節期間上街串鄉,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後結束。
高蹺:踩高蹺表演者腳上綁三尺多高的柳木腿。建國前表演者多為男性,今則男女參半。一般每隊30餘人,多則60餘人。
跑旱船:旱船有的隨高蹺表演,有的也可單獨表演。船的數量可1隻、2隻、4隻。船身用木條製成架子,飾以花朵和彩綢,上搭涼棚,下面用布圍住,不使船姑娘的雙腳外露,船姑娘腰繫船體,1人扮作划船的老舶公。
浪頭車:由3人表演,1人扮作老婦在車前拉繩,1人扮作老翁在後面推車,1人則扮作少女“坐”在車中(與旱船一樣,少女腰系車身)。
跑竹馬:由民間藝人用竹片、彩紙、彩綢紮成馬的形狀,舞者腰圍竹馬道具,如騎在馬上。
民俗
“花兒”又稱少年,是青海、甘肅、寧夏等省區民間的一種歌曲。以生動形象的比興起句,格律嚴格,歌詞優美,曲調時而高亢,時而婉轉,在寧夏,幾乎隨處都聽到“花兒”,但最有民俗特點的是每年5、6月間的“花兒會”。
口弦也叫“口扣”。寧夏南部山區的回族婦女愛彈口弦。當地流行的口弦有鐵、竹兩種。
銀川精神
銀川歷史積澱豐厚,文化多元鮮明,中原文化、邊塞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等多種文化激盪交融。
“賀蘭巋然,長河不息”,巍巍賀蘭山巋然不動、滾滾黃河水奔流不息,是銀川精神,更是銀川人的精神。凸顯出銀川人意志堅定、求真尚義的精神品質。透射出銀川人包容豁達、開放開明的精神氣質。展示出新銀川人開拓創新、奮勇向前的精神風貌。
歷史名人
夏景宗,即李元昊,西夏開國皇帝(公元1038年—公元1048年在位)。西夏王李德明之子。小字嵬理,更名為曩霄。稱帝前改唐宋所賜姓,為嵬名氏,自詡為青天子,即所謂兀卒。曾受宋封賞,為難定軍節度使,襲爵西平王。宋初党項發展較快,社會各方面均較成熟,他適應發展需要,建立了党項的國家夏國。在位時繼續對宋、吐蕃、回鶻作戰,連續奪得勝利,擴展、確立了夏的疆域。實行了許多利於夏發展的政策,倡導農業生產,注重手工業,尤其是鐵冶業的生產發展。強調党項的風俗習慣,曾下令居民依照羌族原有習俗禿髮,禁止盲目學習漢人束髮習俗,下令廢棄唐宋所賜李趙姓氏,改用党項名氏;又去除宋所賜爵號,稱党項語首長名,建立自己的年號。夏的官制、軍制、禮儀均在他指導下設立起來,能不拘民族成份,任用漢人中有才能者。西夏文字也是他命野利仁榮創製的。據史書記載,元昊很有智謀,善長於法律、兵法、佛法、漢文等學問,20歲便領軍作戰,英勇機智。宋慶曆八年(1048),由於他實行的建國方略與一部分貴族的主張有矛盾,具體表現為皇族與後族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被兒子寧令哥於此年刺殺。死後謚武烈皇帝。是党項的民族英雄。
張賢亮,男,江蘇盱眙縣人,1936年12月生於南京。5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曾三次獲得國家級小說獎,多次獲得全國性文學刊物獎,獲國家與寧夏自治區“有特殊貢獻的知識分子”和稱號。有九部小說被搬上銀幕,作品被翻譯成27種文字在世界各國發行,有廣泛的國際影響。1993年初,作為文化人“下海”的主要代表人物,創辦華夏西部影視。張賢亮小說被搬上電影電視的有《靈與肉》(《牧馬人》)、《龍種》、《浪漫的黑炮》(《黑炮事件》)、《男人風格》、《老人與狗》、《肖爾布拉克》、《河的子孫》、《臨街的窗》以及《我們是世界》等。
銀川特產
寧夏枸杞
杞屬茄科,落葉小灌木。莖叢生,有短刺。葉卵狀披針形。夏秋開花,淡紫色。漿果卵圓形,紅色,是一種名貴的滋補藥材。枸寧夏栽培枸杞已有四、五百年歷史,這裡的自然條件適宜枸杞生長,所產枸杞粒大、肉厚、籽少、味正、質優,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精、助陽、補虛勞、祛風、明目等功效。特別是對人體醫療保健作用的多糖含量和有益於人體智力開發的有機鍺含量均高於其它中國省區。當地為開發枸杞資源研製了很多食品,主要有:枸杞水晶軟糖、枸杞茶、枸杞晶、枸杞藥酒。寧夏甘草
甘草,屬於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根可長達五、六尺,因含有豐富的糖分,味甚甘,故得名“甘草”。甘草是一種用途廣泛的中草藥,既能調和諸藥,又能補氣和中、瀉火解毒、強健筋骨;主治脾胃虛弱、咳嗽多、咽痛、癰腫痛、小兒胎毒等症,還能起到抗潰瘍、抗炎症、降血壓、降血脂、中樞抑制甚至抗腫瘤的作用,被稱為中藥里的“國老”,贊為“藥中之王”。寧夏鹽池產的甘草具有皮細、色紅、粘性足、味純甜的特點而名揚中外。寧夏用上等甘草為原料精製成甘草霜,在醫藥、工業、食品等領域得到廣泛套用。灘羊二毛皮
灘羊是蒙古羊的後裔,後經遊牧遷徙到寧夏黃河兩岸的草灘上繁殖,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優良裘皮羊。有人考察,寧夏草原乾旱少雨而牧草豐足,水質微鹼而礦化度高。正是灘羊繁育的天賦條件。寧夏灘羊肉營養豐富,肉質細嫩。不膻不腥,味美可口,是佳肴上品,深受美食家們的歡迎。灘羊肉,今天除供給本地區各族人民食用外,還運往外省市和出口阿拉伯國家。當然,寧夏灘羊之享盛名,主要是由於羊羔皮珍貴所致。灘羊羊羔出生35至40天時,宰殺後獲取的皮子,採用化學製劑和先進工藝精製而成的裘皮,即稱“二毛皮”。二毛皮板薄如厚紙,不僅堅韌柔軟,而且非常輕便,向有“輕裘”美稱。
二毛皮毛質細潤,潔白如雪,光澤如玉,毛穗自然成綹,紋似波浪,彎曲有九道之多,故稱“九道彎”。若將皮板輕輕抖動,毛穗順次傾垂,猶如平湖波盪,瑞雪飛落,輕盈動人,令人愛不釋手。用灘羊皮精細加工的男女冬裝、獵裝,穿著輕便,暖和舒適,美觀大方,雍容華貴,輕久耐用,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一直是國家的傳統出口商品。用灘羊毛生產的毛毯,以纖維勻長、絨毛秉松,富於光澤和彈性而馳名中外。
寧夏地毯
以寧夏盛產的羊毛原料編織而成,色澤鮮艷,質地柔軟,富有彈性。最有名的仿古地毯和美術地毯。寧夏傳統的緯密107道仿古地毯,採用優質毛做原料,特殊植色染色,手工製做,經化學洗制而成。圖案及配方仿照我國歷代古老的地毯製做,外觀古香古色,素雅大方,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實用價值。美術地毯,做工精細,結構嚴謹。圖案四面對稱,中央圖形豐滿,富有立體感,用仙鶴、花卉和神話中的龍鳳、膜磷等為圖飾,象徵吉祥如意,具有濃郁的東方民族藝術特色。寧夏地毯從明、清時期就逐漸發展起來,歷史悠久,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賀蘭石
賀蘭山出產的賀蘭石,石質細密,堅而不脆,呈天然深紫和豆綠兩色,有的還巧夾著玉帶、雲紋、眉子、銀線、石眼等結構,似雲、似月、似水、似山的國案,雅趣天成,經能工巧匠雕飾,成為上好的石硯工藝品。清末,就流傳著“一端二歙三賀蘭”之說。賀蘭硯古樸典雅,造型優美,別具一格,且具有不吸水、易發墨、不損毫、加蓋後硯內餘墨數日不乾不臭等奇效,深受歷代書法家喜愛,公認為硯中佳品。寧夏大米
寧夏大米為寧夏五寶之一,歷史悠久,其質地純正、潔白晶瑩、油潤柔軟、香甜爽口。用寧夏大米蒸飯香味飄逸、沁人心脾。同時,該產品營養豐富、蛋白含量高,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營美價值明顯高於一般大米。
城市榮譽
2006年,銀川市被國家水利部認定為國家節水型城市。
2007年,銀川市被國家愛衛會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
2008年,銀川市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2008年,銀川市被國家認定為雙擁模範城市。
2008年,銀川市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科技先進城市。
2008年,銀川市被國資委命名為中國宜居城市。
2008年,銀川市被國家旅遊覆核通過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2008年,銀川市被衛生部、中國紅十字協會授予“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
2009年,銀川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市”。
2009年,銀川市被中國城市國際協會授予“中國宜居城市”。
2009年,銀川市被中國休閒發展論壇授予“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
2009年,銀川市被中國旅遊論壇組委會授予“中國最佳生態旅遊城市”。
2009年,銀川市被中國節慶高峰論壇組委會授予“中國節慶活動2008年度中國十佳節慶城市”。
2009年,銀川市被評為“全國見義勇為好司機評選表彰活動優秀城市”。
2009年,銀川市被評為銀川市獲2009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獎 。
2009年,銀川市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2010年,銀川市被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城市”。
2010年,銀川市被評為“生活品質最滿意城市”。
2010年,銀川市被評為“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
2010年,銀川市被評為“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1年,銀川市被評為“2010中國最具海外影響力城市”。
2011年,銀川市被評為“2011中國最佳投資服務城市” 。
2011年,銀川市被國家環境保護部授予“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2011年,銀川市榮獲“中國綠色經濟十佳城市”。
2011年,銀川市榮獲2010年“中國人居環境獎”。
友好城市
國際
美國森都布魯克市2010年6月29日
美國亞特蘭大市2009年5月2日
韓國慶山市2008年1月24日
納米比亞共和國烏塔皮市2005年8月11日
日本島根市2000年9月24日
蒙古烏蘭巴托市2003年9月3日
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市2000年5月23日
國內
浙江寧波市2008年
山東濟南市2007年
山東青島市2007年
福建福州市2008年
四川廣元市2007年
江蘇南京市2009年
廣西南寧市2008年
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名單
在哈爾濱召開的第九屆中國經濟論壇公布了《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