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夏、商、周三代,今銀川市西夏區屬雍州地域,戎、狄諸古代少數民族部落在此遊牧繁息。先秦時期今銀川市西夏區為匈奴部落遊牧之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全國分為36郡,但今銀川市西夏區仍屬匈奴部落遊牧地區。
西漢元朔二年(前127年),今銀川市西夏區屬北地郡廉縣轄地,屬朔方郡。孺子初始元年(8年)今銀川市西夏區形式上屬新莽政權。東漢建立後,北地郡治由馬嶺(今甘肅慶陽西北)移至富平縣,今銀川市西夏區屬其管轄,屬北地郡所轄廉縣。
東漢延康元年(219年),曹丕廢漢獻帝,建魏國,東漢滅亡,今銀川市西夏區為少數民族鮮卑、匈奴、羌族部眾駐牧之地。
東晉義熙三年(407年),赫連勃勃建大夏政權。大夏真興八年(424年)將飲汗城(今銀川市東)改建為麗子園,今銀川市西夏區屬大夏政權控制。
北魏始光三年(426年),拓跋燾進攻大夏,立懷遠縣(治麗子園),今銀川市西夏區屬之。北魏太延二年(436年),設定薄骨律鎮,今銀川市西夏區為薄骨律鎮轄地。北魏孝昌三年(527年),改薄骨律鎮為靈州,今銀川市西夏區改屬靈州。北周建德三年(574年),以大夏時的麗子園設定懷遠郡、懷遠縣,郡縣同治,隸屬靈州。今銀川市西夏區隸屬懷遠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存州,遂廢懷遠郡,今銀川市西夏區屬靈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并州為郡,逐設定靈武郡,仍為靈州,今銀川市西夏區歸靈武郡懷遠縣。
唐初改郡為州,遂改靈武郡為靈州,今銀川市西夏區境屬靈州懷遠縣。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年),在懷遠縣西北20公里處設定新堡(原名為千金堡),堡址疑在今西夏地區南梁農場附近。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今銀川地區形式上屬北宋所轄,實則為党項族等部眾牧獵地區。北宋鹹平四年(1001年),党項族首領李繼遷攻占懷遠等黃河河外5鎮,今銀川市西夏區為拓跋党項族部眾占據。
元至元八年(1271年)三月,元廷置西夏中興等路行尚書省,今銀川市西夏區屬之。次年又改中興行尚書省為行中書省。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三月,元廷改中興路為寧夏路總管府,是“寧夏”地名之始。今銀川市西夏區歸寧夏路總管府中興州懷遠縣管轄。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改寧夏府路為寧夏府,今銀川市西夏區歸其管轄。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蒙古貴族韃靼、瓦剌擾掠,明廷廢寧夏府,徙軍民於關陝地區,包括今銀川市西夏區在內的寧夏北部大部地區成為空地。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廷置寧夏衛,今銀川市西夏區屬之。明建文四年(1402年),復置寧夏左屯衛、寧夏右屯衛。寧夏右屯衛,轄屯堡18個,部分屯堡分布於今銀川市西夏區。明永樂元年(1403年)一月,復置寧夏衛。
清順治二年(1645年),陝西三邊總督李化熙降清,今銀川地區歸清朝管轄。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清廷改寧夏衛為寧夏府,設寧夏、寧朔2縣,今銀川市西夏區隸屬寧朔縣管轄。
中華民國18年(1929年)1月,寧夏正式建省,今銀川市西夏區歸寧夏省所轄。同年4月13日,馬仲英率部過賀蘭山攻占寧朔縣城。
中華民國23年(1934年)2月25日,孫殿英部攻占寧朔縣大部地區。
中華民國33年(1944年)4月11日,寧夏省政府在寧夏省城設定銀川市。
中華民國34年(1945年)1月9日,寧夏省城正式定名為銀川市。
1949年09月24日,新城解放。
1949年09月28日,永寧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新城地區為永寧縣第七區。
1951年06月01日永寧縣第四區、第五區劃歸銀川市管轄,改為銀川市第五區、第六區,新城為第五區第一鄉,時稱銀川市第五區、第六區為“兩郊區”。
1954年01月,銀川市委、政府決定,將銀川4個區合併為2個區,將第五區改為第三區,亦稱新城區(西夏區),五區新城鄉稱為三區新城鄉。
1961年01月,銀川市人民政府決定,正式成立新城區(銀川市屬縣級區)。
2002年10月19日,國務院(國函〔2002〕95號)批覆同意調整銀川市市轄區行政區劃:撤銷銀川市城區、新城區和郊區,設立銀川市西夏區、金鳳區和興慶區。將原新城區的朔方路、文昌路、北京西路、西花園路、寧華路5個街道辦事處劃歸新設立的西夏區管轄;將原新城區的鐵東、新城東街2個街道辦事處劃給新設立的金鳳區管轄。
2016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寧政函〔2016〕82號)批覆同意設立懷遠路街道。
行政區劃
2016年,西夏區轄7個街道、2個鎮:西花園路街道、北京西路街道、文昌路街道、朔方路街道、寧華路街道、賀蘭山西路街道、懷遠路街道、興涇鎮、鎮北堡鎮。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夏區地處銀川平原西部、賀蘭山東麓。地理坐標為位於東經105°49′~106°18′,北緯38°08′~38°52′。西夏區西至賀蘭山分水嶺,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接壤,與金鳳區為鄰,南北分別與永寧縣和賀蘭縣相連,總面積1129.3平方千米。地形地貌
西夏區地貌屬寧夏北部平原和山地地貌區,由賀蘭山山地和銀川平原,由賀蘭山山地和銀川平原兩個地貌分區組成。銀川平原又分為賀蘭山前洪積傾斜平原、黃河沖積平原兩個地貌區。西山東川、西乾渠、新開渠、良田渠等繞境,湖沼鑲嵌,是西夏區地貌格局的基本特徵。氣候
西夏區屬中溫帶乾旱氣候區。全年大部分時間受高空和西風環流影響,天氣系統也多來自西邊。同時又是季風氣候區,夏季東南風帶來水氣,冬季西北季風帶來乾冷的空氣。西夏區氣候的基本特徵是:冬寒夏暑,春季多風沙,秋季雨集中;春遲、夏短、秋早、冬長。西夏區氣候乾燥,晴天多,日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量為146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039.6小時,日照率為69%。西夏區氣溫平均年較差在32℃左右,全年平均氣溫較差為13.1℃。西夏區無霜期較短,最長無霜期177天,最短無霜期129天。西夏區降水較少,1990年後,年降水量介於99.7-233.1毫米之間。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年平均蒸發量為1583.2毫米。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06年,西夏區境內的賀蘭山段儲藏的礦產種類有能源礦產、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化工原料礦產、建築原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等5大類21個品種。其中主要有煤礦、赤鐵礦、溶劑白雲岩、溶劑矽石、溶劑石灰岩、磷塊岩、水泥石灰岩、輝綠岩等。此外,西夏區還有食鹽、芒硝、磚瓦黏土及天然建材風積沙、細沙礦層、石材、石膏等礦產資源。植物資源
西夏區天然林分布於賀蘭山區。截至2006年,賀蘭山區共有天然次生林2.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0.3%,其中雲杉、油松、山楊等喬木林12227.4公頃,山榆、山杏等灌木林3865.2公頃,疏林面積7998.74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75.6立方米。除賀蘭山區天然林外,西夏區還有林地面積92010畝,覆蓋率26%,公益林面積47962畝,經濟林面積44048畝。截至2006年,賀蘭山共有野生維管植物665種,隸屬81科381屬,其中種子植物約有652種,分屬72科308屬。西夏區藥用植物主要有銀杏、大黃、麻黃、黃芪、甘草、柴胡、益母草、玉竹、遠志、肉蓯蓉等4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植物有枸杞、甘草、銀柴胡、鎖陽、黨參、黃芪、大黃等。西夏區境內的賀蘭山中段,分布有5種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植物。沙冬青、豆科常綠灌木,也是旱生荒漠區唯一的常綠強旱生植物。
動物資源
截至2006年,賀蘭山有陸棲脊椎動物182種及亞種,畜類51種,鳥類約120種。西夏區有主要經濟動物80種,其中鳥類40種,畜類10餘種,兩棲爬行類10餘種,魚類近10種。西夏區魚類主要有鯉魚、青魚、鯽魚、白鰱、鯰魚、草魚、鴿子魚等。西夏區有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多達30餘種。其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游隼、白尾海雕,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大天鵝、小天鵝、鳶、蜂鷹、蒼鷹、雀鷹、松雀鷹、兀鷲、禿鷲、胡兀鷲、鶚、豬隼、紅隼、雕號鳥、縱紋腹小鶚、長耳小鶚、藍馬雞、灰鶴、蓑羽鶴、大鴇、小鴇、石貂、兔猻、猞猁、馬鹿、馬麝、盤羊等。水資源
西夏區有黃河、農渠、山泉、降水4類,地表水礦化度小於0.5克/升。農渠主要有唐徠、漢延、西乾渠及配套乾支、支斗渠,年引進水量18.2億立方米。賀蘭山諸口常年泉水不斷,年湧水量約0.09億立方米,主要依靠大氣降水補給。除蒸發滲流的降水量外,能產生的徑流多年平均水量約0.19億立方米。截至2006年,西夏區地下水資源為2.73億立方米,水質良好,污染不明顯,pH值在7~8之間,總硬度小於250毫克/升,含鹽量0.01%~0.2%之間。區內地下水資源可分為山前傾斜和引黃灌溉區兩部分,山前傾斜平原可補給0.04億立方米,引黃灌區可補給2.65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西夏區常住總人口35.60萬人,增長1.1%。其中城鎮人口32.07萬人,鄉村人口3.5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1.14‰,死亡率為4.0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06‰。民族
西夏區境內居住有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俄羅斯族、土族、苗族、瑤族、侗族、彝族、朝鮮族、東鄉族、撒拉族、布依族、土家族、納西族、白族、壯族、黎族、畲族、維吾爾族、毛南族、錫伯族、裕固族、高山族、塔塔爾族、達斡爾族、柯爾克孜族、哈尼族、羌族、傈僳族、水族、赫哲族和哈薩克族等44個民族。政治
雍輝:書記。劉虹:副書記、區長。
黨成: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公鐵物流中心主任。
李亮:常委、公安分局局長。
馬黎剛:常委、副區長(掛職)。
李永仁:常委、人武部政委。
楊愛軍: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委主任。
楊晨:常委、宣傳部長。
路愛寧:常委、組織部長。
賀滿庭:常委、統戰部長。
邵中宏:常委、興涇鎮黨委書記。
謝樂軍:常委、副區長(掛職)。
經濟
綜述
2013年,西夏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02.27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77億元,同比增長2.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1.24億元,同比增長1.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33.26億元,同比增長10.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4903元,比上年增長14.3%。三次產業結構為2.6:53.3:44.4。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7%,衣著類上漲2.6%,醫療保健上漲2.4%,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1%,居住類和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均上漲0.7%,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下降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下降3.6%,新建住宅價格指數下降0.2%,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0.8%。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8.45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西夏區上報固定資產投資107.51億元(不含廳局項目及農戶投資,下同)。按投資主體分,國有經濟投資41.9億元,下降18.45%;非國有經濟投資65.61億元,增長10.44%。按投資結構分,第一產業投資3億元,比上年下降55.42%;第二產業投資48.5億元,下降13.9%;第三產業投資56.02億元,增長1.3%。
第一產業
2016年,西夏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全年小麥播種面積0.04萬公頃,減少33%。蔬菜播種面積0.06萬公頃,增長20%。園林水果播種面積0.30萬公頃。增長50%。全年糧食產量12.13萬噸,增產3.4%;其中小麥產量0.24萬噸,減產22.5%。蔬菜產量3.66萬噸,增長30.2%;園林水果3.17萬噸,增產13.2%。
第二產業
2016年,西夏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05.55億元,下降1.3%,規模以上大中型企業增加值102.23億元,增長0.2%。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5.88億元,下降4.3%;重工業增加值99.67億元,下降1.1%。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4.21億元,下降3.6%;股份制企業增加值94.64億元,下降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6.7億元,增長3.2%。按行業分,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6.64億元,下降4.8%;石油加工、煉焦業增加值73.65億元,下降2.7%;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加值0.81億元,增長49.9%;紡織業增加值0.02億元,下降26.6%。西夏區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增加值23.57億元,增長7.8%。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385.6億元,比上年下降1.4%,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6%;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78.19億元,比上年增長4.8%;主營業務成本267.88億元,增長2%。利潤總額22.92億元,增長277.4%。工業品出口交貨值7.8億元,虧損企業虧損7.03億元,資產負債率58.9%。
2016年具有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21個,實現建築業總產值32.66億元,下降1.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產值23.76億元,下降5.8%;建築裝修裝飾業實現產值1.12億元,下降12.6%。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8.14萬平方米,下降17.5%。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2.54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住宅開發投資21.66億元,增長14.4%。商品房施工面積262.02萬平方米,下降6.5%,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72.16萬平方米,下降13.7%;商品房銷售面積45.03萬平方米,增長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1.88萬平方米,增長0.3%;商品房待售面積72.35萬平方米,增長13.5%,其中住宅待售面積54.39萬平方米,增長4.5%。全年商品房銷售額19.76億元,下降0.4%,其中住宅銷售額16.21億元,下降9.5%。
第三產業
2016年,西夏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31億元,比上年增長7.4%。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73億元,增長7.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0.58億元,增長16.1%。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21.31億元,增長8.4%;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99億元。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實現零售額0.29億元,下降7.5%;股份制經濟實現零售額13.97億元,增長1.3%;私營經濟實現零售額3.12億元,增長22.3%;個體經濟實現零售額6.73億元,增長15.9%;其他各種經濟實現零售額0.19億元,增長16.1%。全年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14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稅收收入完成2.72億元,同比增長29.3%;非稅收入完成1.41億元,同比增長0.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4.51億元,同比增長48.8%,八項公共服務支出之和11.85億元,同比增長46.0%。其中:城鄉社區支出同比增長354.7%,節能環保支出同比增長59.4%,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長53.1%。
社會事業
科技
截至2006年,西夏區轄區內有科研機構47所,每萬人擁有科學技術人員為1203人。教育
截至2006年,西夏區共有幼稚園(學前班)57個,國小28所,中學7所,職業中專技術教育學校11所。衛生
截至2006年,西夏區衛生局下轄西夏區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所、西夏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西夏區興涇鎮衛生院、西夏區鎮北堡鎮衛生院、西夏區鎮北堡鎮衛生院蘆花分院5個直屬醫療衛生單位。轄區內有4家自治區級醫療單位,1家市屬醫療單位,1家部隊醫院,15家社區醫療服務機構,3家農牧場職工醫院,36個私營診所。交通運輸
銀川火車南站(貨站)、銀川汽車西站設在本區,包蘭鐵路縱貫其中,銀新、銀西專用線在此與其接軌。110國道沿賀蘭山由北向南穿過區境,銀川繞城高速北段、西段、南段環抱城區。截至2006年底,西夏區境內公路里程達到199.8公里。其中,國道38公里,省道20.3公里,縣道53.5公里,鄉村道路88公里。包蘭鐵路橫穿轄區而過,在境內49.7公里。110國道從轄區經過。
歷史文化
地方風俗
婚嫁按伊斯蘭教規定,男婚女嫁有4個條件:男女雙方同意;雙方父母同意;證婚人到場;有一定的聘金。婚禮中要寫“依扎布”(婚書),念“尼卡哈”。按照回族的傳統習俗,娶親之前,男方除了送一般的聘禮(麥海勒)衣物外,還要送上幾十個用彩紙包裹的禮品包,主要是一些茶、糖、核桃、葡萄乾、棗子等飲茶物品,稱為“封子”,同時要送上羯羊1~2隻。結婚時,男女兩家都要設宴待客,親友送禮示賀。鬧洞房時,只耍公婆不耍新人,以各色顏料塗抹公婆以圖吉利。
衛生
穆斯林在禮拜前必須沐浴。沐浴分為“大淨”“小淨”,以保證身體潔淨。洗手、臉慣用“湯瓶”,而極少用臉盆,認為盆里的水是“死水”,不乾淨。“湯瓶”最早由阿拉伯傳人。
服飾
回族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其主要區別在於男子多戴白帽或黑帽,宗教人士和虔誠的信教者在禮拜或參加宗教活動時,則穿上長袍、長衫,婦女按教義要戴蓋頭,一般老年人為黑或白色,中年人多青色,姑娘多綠色。蓋頭顏色不同,但樣式一致。
方言俚語
西夏區方言屬北方語系,既具備了北方語言的基本特徵,又具有其地方和民族特色。西夏區回族民眾使用寧夏方言,在語音上和漢族相比,有捲舌韻母的“兒化”韻。部分音素髮音部位靠前,有些後鼻韻母併入前鼻韻母。
風景名勝
景點有西夏王陵、華夏西部影視城、賀蘭山岩畫、蘇峪口國家級森林公園、滾鐘口、拜寺口雙塔等。拜寺口雙塔是一對磚砌佛塔山口東側的塔稱為東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築,高13層,每層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種獸頭的浮雕,西塔也是13層高,較東塔粗壯外形呈拋物線狀,曾發現梵文、西夏文題記和元代銀幣等。
滾鐘口位於銀川市境內,距市區17公里的賀蘭山麓,在西夏時期為皇家遊覽避暑勝地。滾鐘口,俗稱"小口子",三面環山,山口面東敞開,形似一口滾落的大鐘,"滾鐘口"由此得名。
賀蘭山岩畫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賀蘭山岩畫景區距銀川市56公里,在賀蘭山口山口內外分布著近6000幅岩畫,其中罕見的人面像岩畫就有708幅,它記錄了遠古人類在3000年至10000年前放牧、狩獵、祭祀、爭戰、娛舞、交媾等生活場景,以及羊、牛、馬、駝、虎、豹等多種動物圖案和抽象符號。。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金獎、“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休閒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
西夏王陵位於銀川市以西約30米的賀蘭山東麓。西夏王陵的範圍東西寬約4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西夏王陵面積約40平方公里,分布有8座王陵和附屬的70多座陪葬墓。西夏王陵距今已有700-900年的歷史。2006年,西夏王陵被建設部列入首批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名單。
中國城市4
了解中國的城市,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領略自然風光,感受地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