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情簡況
全縣轄13個鎮和1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1193平方公里,人口93萬。可耕地面積178萬畝,其中水果面積100萬畝。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六縣交界處,是徐淮地區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隴海鐵路、310國道貫穿全境,毗鄰京九鐵路、京滬鐵路、連霍高速、105、206國道,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捷。距徐州機場僅70公里,距連雲港港口200公里。
碭山縣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礦種有煤、高嶺土、耐火粘土、磚瓦用粘土、煤層氣。現已探明儲量的煤炭資源達3.2億噸,高嶺土1.5億噸。
碭山縣現有1座220KV變電所,1座110KV變電所,11座35KV變電所,容量65400KVA。電力充足,可雙迴路供電,供電可靠率大於99.9%。普通工業用電電價0.7475元/千瓦時,大工業電價0.3046—0.872元/千瓦時,實行峰谷用電。
碭山縣水果面積100萬畝,是世界上最大的連片果園,以酥梨、蘋果、桃為主,年產梨19億斤、桃2.2億斤、蘋果5.5億斤、各種雜果0.3億斤,被譽為“水果之鄉”。同時牛、羊、豬、家禽品種豐富,年牛存欄7.6萬頭,生豬存欄39.97萬頭,羊存欄126.6萬隻,家禽存欄385萬隻。
碭山縣有剩餘勞動力20―25萬人,勞動力成本:一般普通工人500―800元/月,技術工人800—1200元/月,一般管理人員1000—1200元/月。
建設中的省級開發區─碭山縣經濟開發區,位於碭山縣城東南側,規劃面積5.52平方公里,園區內南北向主幹道寬幅為45米和36米兩種標準,東西向主幹道寬幅45米,次幹道20——30米寬。園區內給水工程規劃人均綜合用水量650升/人.日,電源由220KV變電站向園區供電。
目前已形成三大支柱產業:①以匯源集團、海升果業、欣誠食品、豐原梨業等企業為代表的水果加工業;②以中林木業、佳華木業、瑞豐木業、凱榮木業等企業為代表的板材加工業;③以潤達紡織、恆祥棉業、恆瑞棉業、民鑫紡織、新雅泰服飾、新世紀服飾、宏達服裝等企業為代表的紡織服裝業。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碭山縣轄14個鎮、4個鄉:碭城鎮、西南門鎮、李莊鎮、唐寨鎮、葛集鎮、周寨鎮、玄廟鎮、官莊壩鎮、曹莊鎮、關帝廟鎮、朱樓鎮、文莊鎮、程莊鎮、良梨鎮、權集鄉、劉暗樓鄉、趙屯鄉、黃樓鄉。
全縣轄5鄉14鎮,386個行政村,總面積1193平方公里, 總人口86萬,可耕地127萬畝,水果面積70餘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55%。
鄉鎮行政區劃資料
碭山縣總面積1193平方千米。縣人民政府駐碭城鎮,郵編:235300。行政區劃代碼:341321。區號:0557。2000年,碭山縣轄14個鎮、5個鄉。總人口862356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2004年,碭山縣鄉鎮由19個調整為18個,撤銷隴海鄉,併入城關鎮,城關鎮更名為碭城鎮。2004年底,碭山縣轄14個鎮、4個鄉,10個居委會、382個村委會。
2007年底合併為十三個鎮 為最佳化鄉鎮行政區劃布局,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日前,碭山縣就全縣鄉鎮行政區劃作了調整,撤銷西南門鎮、文莊鎮、劉暗樓鄉、黃樓鄉、權集鄉、趙屯鄉,調整6個鎮,保留7個鎮,調整後全縣為13個鎮。
碭山縣此次撤銷6個鄉,其中5個鄉整建制併入5個鎮,1個鄉撤銷改為鎮。將原西南門鎮整建制併入碭城鎮,鎮政府為原碭城鎮駐地。將原文莊鎮整建制併入唐寨鎮,鎮政府為原唐寨鎮駐地。將原劉暗樓鄉整建制併入周寨鎮,鎮政府為原周寨鎮駐地。將原黃樓鄉整建制併入關帝廟鎮,鎮政府為原關帝廟鎮駐地。將原權集鄉整建制併入玄廟鎮,鎮政府為原玄廟鎮駐地。同時還將趙屯鄉撤銷,設立趙屯鎮,行政區劃範圍不變,鎮政府為原趙屯鄉駐地。保留葛集鎮、李莊鎮、良梨鎮、程莊鎮、朱樓鎮、曹莊鎮、官莊鎮。
碭山縣鄉鎮
碭城鎮 李莊鎮 玄廟鎮 唐寨鎮
良梨鎮 葛集鎮 朱樓鎮
周寨鎮 曹莊鎮 程莊鎮
關帝廟鎮 官莊壩鎮 趙屯鎮
碭城鎮
(原隴海鄉區域)
陸莊村 曹樓村 高屯村 郭劉村
白莊村 謝莊村 蘇集村 萬莊村
侯樓村 王樓村 蔡莊村 曾莊村
常莊村 宋屯村 周莊村 黃樓村
劉屯村 李屯西村 闞油坊村 邱桃園村
黃菜園村 李屯東村 毛油坊村 五里廟村
雙里廟村 趙堤口村 毛李莊村
(原西南門鎮區域)
劉樓村 李樓村 陸灣村 林屯村
王莊村 劉集村 楊廟村 拐樓村
徐井村 蔣營村 梁莊村 黃樓村
鄭樓村 常河村 汪集村 東楊莊村
西南門村 東南門村 盧徐莊村 曹官莊村
黃杜莊村 王古樓村 黃河新村
(原城關鎮區域)
毛園村 馮園村 土山村 楊樓村
屈樓村 於樓村 劉閣村 七神廟村
葦子園村
葛集鎮
鎮政府駐地:葛集村
葛集村 范集村 新華村 高寨村
土山村 楊寨村 葛套村 李寨村
常莊村 范套村 高莊村 賈寨村
仝集村 李庵村 竇集村 蔣屯村
沙灘村 毛雷莊村 韓新莊村 汪小樓村
夏黃樓村 白臘園村 張馬吳莊村
關帝廟鎮
鎮政府駐地:楊樓村
楊樓村 徐廟村 陳屯村
馬莊村 小路口 陳莊村
張閣村 邵樓村
孟莊村 曹橋村 闞寨村 刷集村
仝莊村 李屯村 薛樓村 閆莊村
劉莊村 葛屯村 趙崗村 孫莊村
關帝廟村 黃草廟村 孟飯棚村 大李樓村
趙平坊村 小毛莊村 大華樓村 汪大樓村
小王莊村 毛莊寨村 張莊寨村 楊莊寨村
八里井村
(黃樓鄉併入關帝廟)
小屯村 楊莊村 范集村 固口村
羅莊村 曹口村 周莊村 郭莊村
黃橋村 武莊村 三陳樓村 張小樓村
黃菜園村
周寨鎮
鎮政府駐地:周寨村
周寨村 張屯村 竇樓村沈屯村
金樓村 洪樓村 汪集村 吳莊村
朱樓村 孟樓村 汪莊村 趙樓村
戚莊村 孟堤口村 大孟莊村 小孟莊村
郭張莊村 龐大樓村 朱小樓村 周平莊村
段李莊村 蔣李莊村 李新莊村 張老家村
梨花灣村
(劉暗樓併入周寨)
劉暗樓村 陳集村 解樓村 胡莊村
孫集村 劉新莊村 孫老家村 孫李莊村
市力集村
程莊鎮
鎮政府駐地:程莊村
程莊村 闞寨村 石樓村 趙樓村
柴市村 吳莊村 房莊村 王集村
周廟村 宋樓村 胡寨村 王屯村
坡里村 包樓村 沈莊村 鄭樓村
魏莊村 衡樓村 李樓村 汪樓村
周集村 闞平寨村 房溝涯村王明集村
曹莊鎮
鎮政府駐地:曹莊村
曹莊村 尚莊村 徐莊村 棗園村
閆莊村 平莊村 張莊村 楊樓村
姜屯村 曹窯村 謝集村 陳樓村
汪平村 鄭莊村 蔣廟村 蔣新莊村
回民許莊村
趙屯鎮(趙屯鄉更名為趙屯鎮)
鎮政府駐地:趙屯村
趙屯村 卞樓村 蔣樓村 呂集村
洪樓村 杜閣村 陳閣村 馮莊村
楊樓村 萬樓村 王莊村 李樓村
白樓村 汪屯村 董梅村 時楊村
馮許村 范劉村 大黃村 溫莊村
薛口村 後口村 宋莊村 趙樓村
蔣莊村 丁樓村 李桃園村 杜田莊村
老張莊村 大張莊村 張新莊村 黃莊寨村
吳莊寺村 李代莊村 三座樓村
朱樓鎮
鎮政府駐地:朱樓村
尉屯村 回龍村 朱樓村 梁寨村
大房村 王灣村 杜樓村 陳樓村
邵樓村 邵寨村 邵莊村 邵橋村
陳寨村 北門村 新莊村 黃莊村
紙房村 張屯村
玄廟鎮
鎮政府駐地:玄廟村
玄廟村 花園村 王井村 白樓村
范莊村 小寨村 賈莊村 大王村
五愛村 羅寨村 大徐村 大寨村
董莊村 西劉村 陳莊村 東蔣村
蔣樓村 馬良村 紅星村 梨花村
梨園新村 五座樓村 果園場
(權集鄉併入玄廟)
權集村 朱寨村 朱莊村 季莊村
後郭村 胡套村 趙莊村 范寨村
王集村 李窪村 大李莊村 穆李莊村
郭曹莊村 張王莊村 馮老家村
良梨鎮
鎮政府駐地:李閣村
李閣村 於樓村 豐棉村 劉莊村
訾莊村 張莊村 吳莊村 單莊村
翟寺村 馬莊村 魏寨村 郭莊村
侯樓村 王莊村 孫莊村 楊集村
黃廟村 豐莊村 禮河集村 汪闞莊村
閆王廟村 華王莊村 盧王莊村 王暗樓村
張何莊村 陳馬路口村 園藝場
官莊壩鎮
鎮政府駐地:官莊村
官莊村 胡莊村 姚樓村 劉樓村
秦莊村 黃集村 張集村 段莊村
劉莊村 孫樓村 吳莊村 林場村
吳集村 龍潭村 權王莊村 張王莊村
朱李樓村 高新莊村 張老家村
唐寨鎮
鎮政府駐地:唐寨村
唐寨村 套中村 油坊村 潘壩村
山寨村 楊莊村 張庵村 戴莊村
光明村 於集村 西門村 唐集村
張樓村 馬莊村 李寨村 定國寺村
夾堤子村 大王莊村
(文莊鎮併入唐寨)
文莊村 侯口村 毛堂村 汪莊村
魏集村 倪莊村 王寨村 劉莊村
段樓村 臧路口村
李莊鎮
鎮政府駐地:李莊村
卞東村 汪閣村 三屯村夏橋村
卞西村 馮集村吳廟村 黃樓村
高莊村 汪樓村 孫觀村 於莊村
朱店村 田樓村 豐屯村 毛莊村
賈莊村 胡屯村 張樓村 邵樓村
蔣樓村 賈樓村 後唐莊村 毛堤口村
汪六樓村 曹三子樓村
以上村鎮排名不分先後。
碭山交通
碭山縣具有優越的交通優勢。東距徐州80公里,西接商丘70公里,西和西北距古都開封和水泊梁山僅有100 多公
里,自古即為戰略要道。隴海鐵路、310 國道橫貫縣境中部,京九、京滬鐵路擦肩而過。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捷,是徐淮地區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碭山有近三千年的文明史。戰國屬楚,置碭邑。秦設碭郡及碭縣。漢屬梁,改碭縣為碭山縣,一直至今。碭山縣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七縣交界處。京九、京滬鐵路,105、206國道擦肩而過,隴海鐵路、 310國道貫穿全境,百里黃河故道橫臥其間。她東距歷史名城徐州70公里,西接古都商丘60公里,芒碭山雄峙於前,黃河襟帶於後,古為汴京齒唇,徐淮門戶,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衝之稱,是安徽省連線歐亞大陸橋的唯一通道。
歷史沿革
碭山縣以原境內有芒山、碭山而得名。這裡是漢高祖劉邦斬蛇舉義之地,五代梁王朱溫故里,近代畫壇宗師齊白石祖籍;這裡有明代大將薛顯墓,有留下李白足跡的宴嬉台,有遠近聞名的清真寺,有碧波蕩漾的黃河故道,碭山以獨特的人文地理景觀而聞名遐邇。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碭郡及碭縣。《漢書·地理志》:“碭山出文石”。《水經注》:“獲水又東逕碭縣故城北,秦立碭郡,蓋取山之名。”訓詁學家顏師古註:“以有碭山故名碭郡,碭,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縣名。”《明史·地理志》:碭山縣“東南有碭山,其北有芒山”。《環宇通志》:“碭山,在碭山縣東南七十里,縣之名取此。”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建梁國,革碭郡,碭縣屬梁國。新莽時(9年),改碭縣為節碭縣。漢光武帝時復稱碭縣。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遷梁國於下邑(治所在今碭城東3里毛李莊處),碭縣屬梁國。三國(魏)革梁國,碭縣屬徐州。晉武帝泰始元(265年),復梁國,碭縣併入下邑縣。北魏孝昌元年(525年)下邑縣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526年),置碭郡、碭縣。碭郡治年在原下邑城(今毛李莊處),碭縣治所魯城(其址查無考)。北齊(555年)廢碭郡、碭縣,置安陽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陽縣為碭山縣,隋大業六年(610年)割彭城、瞧陽二郡之地置永城縣,芒碭山以北為碭山縣轄區。唐,碭山縣屬瞧陽郡。光化二年(899年)朱全叫以碭山、單父、虞城、曹州這域表置輝州。後唐碭山縣屬單州。宋,屬單州。金興定元年(1217年),碭山縣改屬歸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興定五年升永城縣為永州,轄下邑、碭山、郟三縣,芒碭山一帶又屬碭山縣年轄。宋理宗紹定年間(1228—1233年)碭山縣為洪水盪沒,遷治年至保全鎮。元憲宗七年(1257年),復置縣,還舊地屬東平路。元至元二年(1265年),降永州為永城縣,芒碭山一帶再屬永城縣。是年,碭山縣併入單父縣,至元三年,復置大氣層山縣,屬濟州,八年,屬濟寧路。明洪武八年(1375年),碭山縣屬徐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徐州為府,碭山縣屬徐州府。民國元年(1912年)碭山縣屬江蘇省徐海道;民國22年屬江蘇行政督察銅山區;民國24年屬江蘇省行政督察第九區;民國37年11月,碭山縣屬豫皖蘇三分區所轄;1949年元月,屬中原行政區商丘專署所轄;1949年10月,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縣專署。1953年2月1日,碭山縣屬江蘇省徐州專署所轄;1955年2月17日改屬安徽省宿縣專署所轄;1956年劃屬蚌埠專署。1961年,碭山縣仍劃歸安徽省宿肥專署(現稱宿縣地區行署)所轄。2000年4月屬宿州市。
碭山特產
碭山酥梨生、熟食俱佳,老少皆宜。“生食可清六腑之熱,熟食可滋五臟之陰”,更兼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數百年來受到各階層人士的青睞。《本草綱目》第三十卷有詳實的記載,臨床也證明:碭山酥梨有止渴、生津、祛熱消暑、化痰潤肺、止咳平喘、滋陰降火、涼心解毒等功效,被歷代中醫稱之為“果中甘露子,藥中聖醍醐”。明萬曆、清乾隆時就被列為貢品。解放後,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胡耀邦等同志品嘗後也給予很高的評價。至今更是聞名遐邇,譽滿四海。1985年全國優質名特產品評比會議上,碭山酥梨被評為全國名特水果;1992年獲全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最高獎;1993年獲泰國國際博覽會“龍馬金獎”;1995年、1997年連續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牌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鑑定並頒發了綠色食品標誌。產品遠銷美、澳、東南亞和全國各大中城市。
碭山是歷史古邑。碭山酥梨亦有2500年的栽培史。明萬曆修編的《徐州府志》已有“碭山產梨”的記載。可見四百年前碭山酥梨已形成規模。但大面積的發展還在解放以後。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碭山縣委、縣政府圍繞著酥梨生產大做文章,水果面積猛增到今天的75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77%。其中酥梨面積50萬畝,連片面積之大堪稱世界之最。酥梨年產量40萬噸左右,鮮果貯藏量15萬噸。
碭山縣因芒、碭二山而得名,卻因盛產酥梨而揚世。昔日不毛之地的黃泛區,如今成了世人矚目的果海綠洲,1994年被冠以“梨都”稱號。 在花海如潮的春天和碩果纍纍的金秋,碭山86萬人民熱忱歡迎海內外賓朋來“梨都”觀光、考察、貿易、投資,碭山酥梨將會使您的生活更加甜蜜。
旅遊景觀
碭山歷史悠久,位置顯著。
夏分九州,碭屬豫州之域;西周初期屬宋,為碭邑。秦設36 郡,碭郡為其一,隋開皇18年改為碭山縣。碭山自古人傑地靈、名人薈萃,千百年來哺育過無數文治武功、彪炳史冊的名人賢士。漢高祖劉邦斬蛇舉義於此;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轉戰趙、魏,死後葬於芒碭山麓;取代李唐,建立後梁的梁王朱溫誕生於碭北午溝里;碭山也是近代畫壇宗師齊白石的祖籍。歷史上檄定百夷的傅友德,理萬財而不貪的丞相申屠嘉,文武兼資的丁寬,漢時“大戴學”、“小戴學”的開創者戴德、戴聖,與司馬遷共定漢律歷的壺遂,易經專家焦贛,名重一時的葛俊清等俊傑賢士代出其間。至於文人墨客、顯達名宦慕名游斯者,更是摩肩接踵、數不勝數。這裡有唐朝大詩人李白泛舟觴詠的宴嬉台,有輪奐巍煌的清真寺,有 “三省莊”、“三省井”,有芒碭二山中的漢墓群、斬蛇碑、陳勝墓。更有每年的梨花觀賞活動中新開闢的梨花觀賞新景點—“烏龍披雪”、“鰲頭觀海”、“瑤池煙霞”、“武陵勝境”、“貢梨園”、“故黃映雪”、“古渡曉月”等,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賓朋,年年來梨都覓古攬勝,旅遊觀光。每年陽春三月,春和景明時節,碭山大地萬物復甦,故黃漲綠,數十萬畝梨花吐蕊綻蕾,競相盛開。屆時,放眼環顧,全縣雪堆雲涌,銀波瓊浪,沃野千頃,一片段預告海,景象蔚為壯觀。白的梨花欺雪,綠的麥苗凝翠,紅的桃花勝霞,黃的油菜若金,絢麗的大自然景色獨步天下。登高鳥瞰,滿目雲海花潮,一派雪的世界。這裡有全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題名的鰲頭觀海,有全國致公黨副主席楊紀珂先生題名的“梨樹王”,有夾岸繁花競逐的故黃碧水,有萬畝桃林如火如霞的武陵仙境,真是片片紅霞沉雪海,泱泱彩雲映古黃,詩情畫意,其樂無涯。到八月中秋,遍地金珠墜地,碭山又是果的世界。50萬畝酥梨碩果纍纍,20萬畝蘋果壓彎枝頭,田間地頭又成了果山果海。到處人歡車鳴,芳香鋪地。置身其間,徜徉園圃,品嘗酥梨似蜜之甘甜,令人樂不思歸,留連忘返。
發展現狀
梨都碭山是全國生態試點縣之一,她環境優美,資源豐富,交通便捷,通訊設備先進,各種服務設施齊全。在改
革開放,涌身於市場經濟的今天,碭山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新一屆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搶抓機遇、銳意改革,全面實施“高效農業、民營突破、商貿搞活、水果富縣”的發展戰略,大力弘揚“團結奮進、務實創新、負重拼搏、振興碭山”的碭山精神,使梨都碭山煥發出勃勃生機。碭山是塊充滿希望的土地,熱情好客的86萬梨都兒女,熱誠歡迎中外賓朋來梨都觀光、考察、貿易、投資;熱誠歡迎國內外有識之士到梨都碭山來共商發展大計。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更多安徽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安徽百科 | |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 |
合肥市 | 廬陽區| 瑤海區| 蜀山區| 包河區| 長豐縣| 肥東縣| 肥西縣| 巢湖市| 廬江縣 |
蕪湖市 | 鏡湖區| 弋江區| 鳩江區| 三山區| 蕪湖縣| 南陵縣| 繁昌縣| 無為縣 |
蚌埠市 | 蚌山區| 龍子湖區| 禹會區| 淮上區| 懷遠縣| 固鎮縣| 五河縣 |
淮南市 | 田家庵區| 大通區| 謝家集區| 八公山區| 潘集區| 鳳台縣 |
馬鞍山市 | 雨山區| 花山區| 金家莊區| 當塗縣| 含山縣| 和縣 |
淮北市 | 相山區| 杜集區| 烈山區| 濉溪縣 |
銅陵市 | 銅官山區| 獅子山區| 銅陵縣 |
安慶市 | 迎江區| 大觀區| 宜秀區| 桐城市| 宿松縣| 樅陽縣| 太湖縣| 懷寧縣| 岳西縣| 望江縣| 潛山縣 |
黃山市 | 屯溪區| 黃山區| 徽州區| 休寧縣| 歙縣| 祁門縣| 黟縣 |
滁州市 | 琅琊區| 南譙區| 天長市| 明光市| 全椒縣| 來安縣| 定遠縣| 鳳陽縣 |
阜陽市 | 潁州區| 潁東區| 潁泉區| 界首市| 臨泉縣| 潁上縣| 阜南縣| 太和縣 |
宿州市 | 埇橋區| 蕭縣| 泗縣| 碭山縣| 靈璧縣 |
六安市 | 金安區| 裕安區| 壽縣| 霍山縣| 霍邱縣| 舒城縣| 金寨縣 |
亳州市 | 譙城區| 利辛縣| 渦陽縣| 蒙城縣 |
池州市 | 貴池區| 東至縣| 石台縣| 青陽縣 |
宣城市 | 宣州區| 寧國市| 廣德縣| 郎溪縣| 涇縣| 旌德縣| 績溪縣 |
(參見:安徽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