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大運),由“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英語: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法語: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u Sport Universitaire)主辦,只限在校大學生和畢業不超過兩年的大學生(年齡限制為17-28歲)參加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始辦於1959年,其前身為國際大學生運動會,素有“小奧運會”之稱。 截止至2009年3月,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已舉辦過25屆。2011年8月7日,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城市火炬傳遞在深圳舉行。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21年8月8日至19日在成都舉辦。

基本信息

歷史發展

基本概況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辦的世界性綜合運動會,它由三大賽事組成,即“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和“世界大學生體育錦標賽”。

上世紀20年代初,當時的國際大學生組織就已開始計畫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1923年5月,在巴黎召開了世界大學生體育代表大會,會議決定次年舉行第一屆國際大學生運動會。1924年,首屆國際大學生運動(InternationalUniversities'Games)在華沙舉行,設田徑、游泳和擊劍3個比賽項目。此後,運動會不定期舉辦,至1939年共舉辦了8屆。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運動會被迫中斷,1947年恢復舉行。但從1951年起因國際形勢的變化,分裂成東西方兩個運動會,西方的名為“國際學生體育運動會”,東方的叫“青年學生運動會”或“青年友好運動會”。兩個陣營各自組織和舉辦自己的大學生運動會。

早期概況

(1924-1949年)

屆次 舉辦時間 舉辦地點
1 1924 華沙 ( 波蘭 )
2 1927 羅馬 ( 義大利 )
3 1928 巴黎 ( 法國 )
4 1930 達姆施塔特 ( 德國 )
5 1933 都靈 ( 義大利 )
6 1935 布達佩斯 ( 匈牙利 )
7 1937 巴黎 (法國 )
8 1939 摩納哥 ( 摩納哥 )
9 1947 巴黎 ( 法國 )
10 1949 布達佩斯 ( 匈牙利 )

計畫時期

1924華沙大運會場景1924華沙大運會場景
上世紀20年代初,當時的國際大學生組織就已開始計畫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1923年5月,在巴黎召開了世界大學生體育代表大會,會議決定次年舉行第一屆國際大學生運動會。1924年,首屆國際大學生運動會(InternationalUniversities'Games)在華沙舉行,設田徑、游泳和擊劍3個比賽項目。此後,運動會不定期舉辦,至1939年共舉辦了8屆。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運動會被迫中斷,1947年恢復舉行。但從1951年起因國際形勢的變化,分裂成東西方兩個不同的運動會,西方的名為"國際學生體育運動會",東方的叫"青年學生運動會"或"青年友好運動會"。兩個陣營各自組織和舉辦自己的大學生運動會。

1957年,為了慶祝法國全國學聯成立50周年,在巴黎舉行了國際性的大學生運動會和國際文化聯歡節。經與會30個國家的代表一致同意,決定以後定期舉辦世界性的大學生體育比賽,定名為"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原則上每兩年舉行一屆。

冷戰時期

(1951-1957年)

舉辦時間 舉辦地點
1951 柏林( 民主 德國) /盧森堡(盧森堡)
1953 布加勒斯特( 羅馬尼亞)/多特蒙德(聯邦德國)
1954 布達佩斯( 匈牙利)
1955 華沙( 波蘭)/聖塞瓦斯蒂安(西班牙)
1957 莫斯科( 蘇聯)/巴黎(法國)

首屆開賽

1959年,第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義大利都靈舉行,來自45個國家的985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此後,每兩年舉辦一屆,至1999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已舉辦過20屆。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正式規定的比賽項目一般有田徑、游泳、跳水、水球、體操、擊劍、網球、籃球和排球等9項,但東道國有權再增加1項。例如1977年的東道國保加利亞增加了摔跤,1979年墨西哥增加了足球,1985年日本增加了柔道。

發展經歷

1960年,仿奧運會賽制,又在法國夏蒙尼舉辦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起初,夏季運動會和冬季運動會分別在單數和雙數年舉行,從1981年起改為在同一年舉行。至199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已舉辦過19屆,比賽項目有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冬季兩項、冰球、北歐兩項、滑板滑雪。

中國參賽

1959年第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國參加了部分田徑項目的比賽。從1961年第二屆起至第八屆,中國均未派團參加。1975年,中國被接納為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正式會員。從1977年第九屆起,中國派團參加了迄今為止的歷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各國反響

由於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規模僅次於奧運會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自1959年舉辦第一屆比賽後,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紛紛派出最優秀的運動員參加角逐。從60年代以來,在歷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上,共打破了18項田徑和游泳世界紀錄(參見以下)。

舉辦地

夏季大運會

第一屆·1959年·義大利·都靈(Turin)

第二屆·1961年·保加利亞·索非亞(Sofia)

第三屆·1963年·巴西·阿雷格里港(PortoAlegre)第四屆·1965年·匈牙利·布達佩斯(Budapest)第五屆·1968年·日本·東京(Tokyo)

第六屆·1970年·義大利·都靈(Turin)

第七屆·1973年·蘇聯·莫斯科(Moscow)

第八屆·1975年·義大利·羅馬(Rome)

第九屆·1977年·保加利亞·索非亞(Sofia)

第10屆·1979年·墨西哥·墨西哥城(MexicoCity)第11屆·1981年·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Bucharest)第12屆·1983年·加拿大·埃德蒙頓(Edmonton)第13屆·1985年·日本·神戶(Kobe)

第14屆·1987年·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Zagreb)第15屆·1989年·聯邦德國·杜伊斯堡(Duisburg)第16屆·1991年·英國·謝菲爾德(Sheffield)

第17屆·1993年·美國·布法羅(Buffalo)

第18屆·1995年·日本·福岡(Fukuoka)

第19屆·1997年·義大利·西西里(Sicily)

第20屆·1999年·西班牙·帕爾馬(Parma)

第21屆·2001年·中國·北京(Beijing)

第22屆·2003年·韓國·大邱(Daegu)

第23屆·2005年·土耳其·伊茲密爾(Izmir)

第24屆·2007年·泰國·曼谷(Bangkok)

第25屆·2009年·塞爾維亞·貝爾格勒(Beligrad)第26屆·2011年·中國·深圳(Shenzhen)第27屆·2013年·俄羅斯·喀山(Kazan)

第28屆·2015年·韓國·光州(Gwangju)

第29屆·2017年·中國·台北(Taipei)

第30屆·2019年·義大利·那不勒斯(Napoli)

第31屆·2021年·未定

冬季大運會

第一屆·1960年·法國·夏蒙尼(Chamonix)

第二屆·1962年·瑞士·韋爾勒斯(Weierlesi)

第三屆·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什平德萊魯夫姆林(SpindleruvMlyn)第四屆·1966年·義大利·塞斯特里(Saisiteli)第五屆·1968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Innsbruck)第六屆·1970年·芬蘭·羅瓦涅米(Rovaniemi)第七屆·1972年·美國·普萊西德湖(LakePlacid)第八屆·1975年·義大利·利維尼奧(Livigno)第九屆·1978年·捷克斯洛伐克·什平德萊魯夫姆林(SpindleruvMlyn)第10屆·1981年·西班牙·哈卡(Harcar)第11屆·1983年·保加利亞·索非亞(Sofia)

第12屆·1985年·義大利·貝納通(Benetton)

第13屆·1987年·捷克斯洛伐克·什特爾布斯凱普萊索(StrbskePleso)第14屆·1989年·保加利亞·索非亞(Sofia)第15屆·1991年·日本·札幌(Sapporo)

第16屆·1993年·波蘭·扎克潘

第17屆·1995年·西班牙·哈卡(Harcar)

第18屆·1997年·韓國·全州(Chonju)

第19屆·1999年·斯洛維尼亞·布萊德(Bled)

第20屆·2001年·波蘭·扎克潘

第21屆·2003年·義大利·塔爾維希奧

第22屆·2005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Innsbruck)第23屆·2007年·義大利·都靈(Turin)第24屆·2009年·中國·哈爾濱(Harbin)

第25屆·2011年·土耳其·埃爾祖魯姆(Erzurum)

第26屆·2013年·義大利·特倫蒂諾(Trentino)

第27屆·2015年·西班牙·格拉納達(Granada)/斯洛伐克·什特爾布斯凱普萊索(StrbskePleso)第28屆·2017年·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Almaty)第29屆·2019年·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Krasnoyarsk)

歷屆簡要

第19屆

1997年8月19日至31日,第19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卡塔尼亞舉行。來自16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跳水、網球、擊劍、足球、籃球、排球、水球和體操(含藝術體操)10個項目的比賽。在獎牌榜上位居前三名的國家是:美國(20金、19銀、22銅)、烏克蘭(17金、6銀、4銅)、日本(14金、8銀、11銅)。中國派出116名運動員參加了除游泳和水球之外的8個項目的比賽,獲得了10枚金牌、9枚銀牌和7枚銅牌,名列第五。

第20屆

在大冬會大運村里運動員體驗中國文化在大冬會大運村里運動員體驗中國文化
1999年7月3日至13日,第20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西班牙的帕爾馬舉行。來自114個國家的5776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柔道、帆船、跳水、網球、擊劍、足球、籃球、排球、水球和體操12個項目的比賽。比賽結果,美國以30枚金牌、19枚銀牌和15枚銅牌居金牌榜首位,俄羅斯以14枚金牌、18枚銀牌和12枚銅牌排位第二,古巴以12枚金牌、3枚銀牌和12枚銅牌名列第三。日本以11枚金牌、13枚銀牌和17枚銅牌位居第四。中國派出174名運動員參加了除帆船、足球和水球以外的9個項目的比賽,共獲得了9枚金牌、6枚銀牌和10枚銅牌,名列第五。

本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未打破一項世界紀錄,僅刷新了10項大運會紀錄。究其原因,或許同80年代中期以來競技體育不斷受到職業化、商業化大潮的強烈衝擊,一些頂尖運動員未參加沒有出場費的大運會比賽有關。

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FISU)1999年7月公布的一份統計資料表明,90年代以來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仍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就像60年代至80年代許多奧運明星最初都是在大運會上嶄露頭角的一樣,如今在奧運會上奪取獎牌的運動員仍有許多人都是參加過大運會的優秀選手。在1992年的巴塞隆納奧運會和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曾在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組織的比賽中“披金掛銀”的優秀大學生選手,總共奪得了80枚金牌、84枚銀牌和62枚銅牌(參見下表)。在這些從大運會走向奧運會領獎台的運動員中,比較著名的有田徑運動員麥可·詹森(MichaelJohnson)、邁克·鮑威爾(MikePowell),籃球運動員拉里·伯德(LarryBird)、查爾斯·巴克利(CharlesBarkley)、阿維達斯·薩博尼斯(ArvidasSabonis),腳踏車運動員讓·隆戈(JeanieLongo),擊劍運動員喬萬納·特里利尼(GiovannaTrillini),體操運動員維托爾·謝爾博(VitorSaherbo)等。儘管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面對新聞媒體的評論,否認大運會水平逐漸下降、今不如昔,但在國際體壇形勢不斷發展變化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合理的商業運作吸引頂尖運動員參賽,提高運動會的觀賞性和整體運動水平,確實是在21世紀繼續辦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關鍵。

第21屆

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以一系列新紀錄而載入史冊。這是北京對世界的一次熱情擁抱,是北京向世界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北京向世界的一次有力證明……中國體育代表團以54金25銀24銅的戰績排名首位,美國隊以21金13銀13銅排在金牌榜第二位,俄羅斯以14金19銀20銅排第三位。

第22屆

第22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於2003年在大邱世界盃體育場落下帷幕。中國體育代表團以41金27銀13銅的戰績排名首位,繼上一屆北京大運會之後再次獲得金牌第一,俄羅斯隊以26金22銀34銅排在金牌榜第二位,韓國隊以26金11銀15銅排第三位。

第23屆

第23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於2005年8月23日在土耳其第二大港口城市伊茲米爾舉行。中國體育代表團以21金16銀12銅的戰績排在金牌榜第二位。俄羅斯隊以26金16銀23銅排在金牌榜第一位,日本隊以18金18銀20銅排第三位。

第24屆

第24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於2007年8月8日在泰國首都曼谷的華目國家體育中心舉行,也是北京奧運會迎來倒計時一周年的大日子。當中國代表團步入開幕式現場時,一幅“WelcomeToBeijing-8Aug.2008”(英語,意為“2008年8月8日,北京歡迎你”)的巨大橫幅引人注目,中國大學生在曼谷向全世界發出了奧運邀請。這是一屆中國“領唱”的大運會。平均年齡不到22歲、全部以在校大學生組成的中國隊以33金30銀27銅的驕人戰績登頂大運會金牌榜,大大超越了上屆的21金,譜寫了一個與青春有關、與榮譽相伴的美妙篇章。俄羅斯、烏克蘭分別以29金26銀38銅和27金22銀17銅列第二、三位,東道主泰國隊以15金排第六。

第26屆

深圳大運會吉祥物UU深圳大運會吉祥物UU
深圳大運中心深圳大運中心
深圳大運會宣傳牌深圳大運會宣傳牌
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將於2011年8月12日到8月23日在中國深圳舉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一項供大學生運動員參加的國際綜合性體育活動。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將於2011年8月在中國深圳舉行。舉辦這種世界性大型賽事活動,是深圳走向世界極好的機遇。深圳市政府將投入巨額資金進行相關的場館建設,各種直接或間接的資金投入,預計將超過1800億元人民幣。

在市場開發方面,除了將參照奧運會的運作模式開發出的7大領域的35個項目,深圳藉助大運會還將推出世界大學生的文化月、世界大學生的校園之星評選、世界大學生音樂節、世界大學生夢想銀行、世界大學生狂歡節等項目。在2011年大運會舉辦前期,深圳市還將開發一批參與性較強的電子競技項目,舉辦世界大學生線上運動會;此外,還將舉辦世界教育博覽會、世界大學生科技創新博覽會、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等項目以及世界名校校長峰會、世界大學體育事業發展論壇等項目一系列主題論壇活動。

深圳大運會共設24個大項、306個小項。參加大運會的各代表團已陸續抵達,據介紹,深圳大運會組委會共收到152個代表團註冊信息,註冊人數為11901人,其中運動員7865人,隨隊官員4036人。中國隊參賽人數最多,共有505名運動員。目前世界各國的在校大學生有1.25億人,中國全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超過2500萬人,到2011年,這個數字可達3100萬左右。可以預見,這一群體及其他們的家庭將構成大運會市場最直接的消費群體。另一方面,我國體育愛好者已達4億,這部分人群對世界大運會也有較高關注度,他們的群體價值同樣是不容忽視。

在發展機遇方面,深圳舉辦大運會將瞄準現代服務業的上游競爭,並圈定了八大重點領域,即創新金融、現代物流、專門專業、網路信息、服務外包、創意設計、品牌會展和高端旅遊。而大運會的需求對上述多項服務有“協同效應”。整體而言,深圳借著大運會將獲得不錯的發展機會。

第27屆

大運會中國男足傳喜訊4:1勝巴西:7月13日,以北理工為主組成的學生軍中國大運男足與俄羅斯、墨西哥、愛爾蘭同分在A組,中國隊在0:1落後的情況下以4比1戰勝巴西隊。這是繼中國國足慘敗給泰國隊後,在眾球迷情緒低迷時終傳來一喜訊,精神為之一振。喀山大運會將成為大學生運動員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體育賽事,此次共設定了27個大項、351枚金牌;而2012年倫敦奧運會也只設定了26個大項、302枚金牌。

第28屆

會徽會徽
吉祥物吉祥物
2015年夏季大學生運動會主辦城市在2009年5月23日選出,比賽定於2015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2日在韓國光州廣域市舉行。

會徽:2015年光州大運會會徽WingsofLight“光的翅膀”整體像大運會首字母“U“的形狀,也像是一張展開的翅膀,代表超越界限:是運動員在比賽中超越個人的界限,也是大運會超越國界,通過促進和諧和理解把世界各地的人們團結在一起。“光的翅膀”與光州的市名(意為“光的城市”)的理念是一致的。這種翅膀也代表地球的五大洋六大洲,翅膀透出疊彩的光象徵即將通過大運會聚在一起的青年人之間的和諧和友誼。

吉祥物:2015年光州大運會的吉祥物叫“Nuribi”,它是光是信使,是世界各地年輕一代溝通的橋樑。傳遞光州大運會的“EPIC”理念:即環境友好、和平、信息技術和文化。

【比賽項目】

預計共有21個競賽項目,其中包括13項必選項目和8項自選項目。一、必選項目田徑、足球、網球、籃球、排球、檯球、柔道、韻律體操、競技體操、擊劍、水上項目(游泳、跳水、水球)二、自選項目跆拳道、羽球、高爾夫球、手球、射箭、射擊、划船、棒球

深圳大運會

簡介

2011深圳第26界世界大運會體育圖示2011深圳第26界世界大運會體育圖示
深圳大運中心位於龍崗中心城西區龍翔大道旁,距離市中心約15公里,建築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場內擁有約6萬座位,是深圳舉辦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主要館區,也是深圳實施文化立市戰略、發展體育產業、推廣全民健身的未來中心區。其中開幕式、閉幕式、籃球比賽、田徑比賽、游泳比賽都在此舉行。

場館

寶安體育館

地址:寶安區新安街道,裕安一路與新湖路的交匯處特點:寶安體育館是新中心區三大標準性建築之一。本館建設規模是目前深圳最大的體育館,本館建設規模位居廣東第二。

面積:建築面積47400平方米

座位:8188個座位(僅供參考)

賽事:籃球、排球桌球體操等項目比賽

大學生體育城

地址:龍崗區龍城街道龍翔大廈與銅鼓嶺之間。

特點:大學生體育城依山傍水,神仙嶺、銅鼓嶺構成了一道天然綠色屏障,龍口水庫碧波蕩漾。周邊區域道路交通網密集,完全能夠滿足舉辦世界級大型運動會的交通需要。

面積:總占地面積13.7萬平方米

座位:20000座位(僅供參考)

賽事:桌球比賽、足球預賽、游泳比賽

深圳灣體育中心

深圳灣體育中心深圳灣體育中心
地址:南山後海中心區東北角、深圳灣15公里濱海休閒帶中段。

特點:深圳灣體育中心是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主要分會場,在設計上也是體育建築的一大創新,名為"春繭"的獨特設計。

面積:總建築面積達25.6萬平方米

座位:20000座位(僅供參考)

賽事:桌球比賽、足球預賽、游泳比賽

深圳體育館

地址:福田區上步北路與筍崗西路交匯處

特點:深圳體育館是深圳最早的大型體育場地,也是中國足球超級聯盟球隊深圳的主場。

面積: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座位:3.2萬座位(僅供參考)賽事:游泳比賽、足球比賽、田徑比賽

深圳游泳跳水館

深圳游泳跳水館深圳游泳跳水館
地址:福田區筍崗西路體育發展中心內

特點:深圳游泳跳水館按照國際泳聯盟最新標準建設的場地和競賽設施,為運動員創造佳績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面積:總減租面積41167平方米

座位:4000個座位(僅供參考)

賽事:跳水比賽

龍崗腳踏車賽場

地址:龍崗區橫崗街道龍口水庫旁。

特點:龍崗國際腳踏車賽場是世界上第一個按國際自盟2001年最新標準建設的賽館,是國內第一個採用木質賽道的腳踏車賽館。

面積:主賽場建築面積10355.24平方米

座位:2000個座位(僅供參考)

賽事:腳踏車比賽(場地賽、公路賽、山地賽)

羅湖體育館

地址:羅湖區羅沙公路旁,經工路48號

特點:羅湖體育館是深圳市建市20年以來羅湖區新建的第一座體育館,它是為迎接2002年第十一屆省運會在深圳舉行,並為將來承辦國內外體育賽事而建。

面積:總建設面積24231平方米

座位:3000個座位(僅供參考)

賽事:籃球、排球、羽毛球、桌球、跆拳道、武術、體操等比賽西麗體育中心地址:南山區西麗街道龍珠一路西麗珠光村

特點:西麗體育中心遵循“服務社區民眾、豐富文體生活、退隊全民健身”的知道思想,滿足社區居民健身、休閒、娛樂的需求。

面積:建築面積11400平方米

賽事:羽毛球、桌球、自由搏擊、跆拳道、網球、籃球深圳大學體育館地址:南山區深南大道南山科技園附近

特點:位於深圳大學校園內,是該校學生的體育場所,同時也對外開放,各種體育設施及項目齊全,擁有高爾夫練習場、足球場、跆拳道、網球場等場館。

面積:總占地面積13.7萬平方公里

賽事:羽毛球、田徑、籃球

火炬傳遞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2011年8月7日,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城市火炬傳遞在深圳舉行,這是繼北京大學、深圳大學以及廣州大學城三站高校火炬傳遞後,再次舉行的火炬傳遞,此次城市火炬傳遞的主題是“創意快樂海濱線”。

上午7:30,火炬傳遞點火儀式在深圳灣畔的海韻公園舉行。國際大體聯首席執委梅·麥可表示,深圳通過舉辦大運會,將成為中國的使者,將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於此。

第一棒火炬手是來自深圳的義工代表孫影,最後一棒是來自大運組委會福田賽區委員會的梁海州。昨日的火炬傳遞共有211棒,個人和家庭火炬手共約267名。火炬手以深圳市民為主,宋祖英、郎朗、霍啟剛、曾志偉、孫楠、周濤、張靖依、邢傲偉等社會各界名人也參加了昨天的火炬傳遞。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火炬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火炬
火炬傳遞里程約14公里,從濱海休閒帶海韻公園起跑,途經濱海大道、濱河大道、新洲路、福華路、民田路、福華三路、金田路,最後於上午10:20左右到達位於蓮花山的深圳經濟特區30周年紀念公園,並舉行了收火儀式。

參與過奧運會和亞運會火炬傳遞的火炬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表示,深圳大運會提倡“健康生活、積極運動”的宗旨與前兩者沒有差別。但大運會是一項年輕人的賽事,它與深圳這座城市、市民的年輕富有活力的氣質是相一致的“如果深圳大運會有需要,我願意做更多事情”。

花車巡遊是昨天火炬傳遞的另一特色活動。為了讓更多的市民參與,達到更多的娛樂、互動的傳遞效果,傳遞過程中配有花車巡遊、馬隊表演以及現場街舞表演等,希望通過比較豐富的文藝內容增添火炬傳遞歡樂氛圍。浩蕩的花車隊絢麗多彩,“花車寶貝”更是讓觀眾流連忘返。

閉幕式

青春盛會締結五洲友誼,活力特區演繹別樣精彩。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閉幕式23日晚在深圳世界之窗景區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閉幕式並宣布深圳大運會閉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席克勞德·加利安等出席閉幕式。

“從這裡開始,不一樣的精彩”。在過去12天裡,中國的青春之城與世界青年共赴青春之約,同享青春歡樂。來自世界15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大學生運動員青春激揚,豪情綻放,追求卓越,廣結友誼,見證了世界大學生體育運動發展的新高度,攜手譜寫了世界青年團結、奮進、友好的新篇章。深圳市踐行創新簡約、和諧包容的辦會理念,出色的組織服務工作贏得了大體聯大家庭和國際社會的好評。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了75枚金牌、145枚獎牌的優異成績,居金牌榜和獎牌榜首位。

濃縮了世界各地標誌性景觀的深圳世界之窗今晚流光溢彩,歡聲笑語,處處洋溢著快樂和青春的氣息。來自各國各地區的大學生運動員、教練員和來賓在景區內五個具有五大洲特色的分會場歡聚後,匯集到環形的閉幕式主會場世界廣場內就座,在輕鬆、歡快、熱烈、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慶祝深圳大運會取得圓滿成功。閉幕式“推開世界之窗”與開幕式“打開世界之門”相呼應。這是具有52年歷史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首次在主題公園落幕。20時許,閉幕式正式開始。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響徹夜空,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告訴世界,我們是朋友,在同一個世界把夢想尋求……”伴隨著激昂歡快的歌聲,廣場內地球形狀的舞台徐徐打開,旗手們手持各代表團的旗幟從中依次走出。舞台上的電子螢幕呈現出過去12天中的一個個精彩和感人瞬間。

以《深圳PARTY》為主題的閉幕式文藝表演拉開帷幕,共分為《歡聚》《追夢》《告別》三個篇章。激情奔放,快樂歡暢,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運動員在這裡放飛他們的夢想,追逐他們的理想。展現中國多民族大家庭多彩和睦的歌舞《歡聚》熱情澎湃,身著152個參賽國家和地區運動服的演員組成的花式管樂隊和五大洲歌手聯袂表演的《來吧》動感十足,由愛爾蘭式踢踏、美式踢踏、中國式踢踏共同演繹的《青春節拍》鏗鏘有力,匯聚了京劇、武術、雜技等中國國粹的《中華神韻》神采飛揚,不斷將表演推向高潮,演員與運動員零距離互動,讓現場成為世界青年狂歡的海洋。運動員、志願者、工作人員、媒體記者、設計師,深圳市民等各界代表走上舞台,深圳大運會組委會向他們贈送鮮花和紀念品,感謝他們為大運會圓滿成功所做出的貢獻。深圳大運會組委會副主席、深圳市市長許勤致辭。他對為大運會圓滿成功做出重要貢獻的全體人員和協助方表示誠摯的感謝。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席克勞德·加利安致辭,高度評價深圳大運會的組織工作。他說,來自全世界的青年被邀請到這裡創造“不一樣的精彩”,我們將攜手共創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20時50分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宣布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閉幕。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會旗緩緩降下。

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會旗交接儀式開始。大運會組委會副主席、深圳市市長許勤從執旗手手中接過會旗,交給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席克勞德·加利安。加利安將會旗交給下屆大運會舉辦城市俄羅斯喀山市市長伊爾敘爾·邁欣。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相約喀山再見。

俄羅斯聯邦第一副總理、2013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組委會主席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舒瓦洛夫致辭,祝賀深圳大運會取得圓滿成功,盛情邀請全世界參加下屆大運會。

隨後,喀山大組委為觀眾帶來10分鐘的精彩表演,生動展現了俄羅斯青年風采、民族風情和喀山市貌。

21時15分許,別具一格的熄火儀式開始。世界廣場環球舞台電子螢幕上實時顯示出矗立在深圳灣畔的大運會火炬塔,隨著背景視頻上火焰緩緩熄滅,現場舞台中央用飛舞的紅紗呈現的“火焰”同步熄滅。作為深圳圓滿承辦大運會的一個見證,火炬塔將作為深圳市的又一標誌性景觀永留深圳灣畔。舒緩悠揚的告別音樂聲響起,各國各地區運動員走上舞台,盡情舞蹈,熱烈相擁,依依惜別。

難忘深圳,友誼長存!擁抱未來,喀山再見!出席閉幕式的外國領導人有:俄羅斯聯邦第一副總理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舒瓦洛夫,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副總理阿桑·勞里,亞美尼亞共和國副總理阿爾緬·格沃爾基揚等。出席閉幕式的領導同志還有:周鐵農、萬鋼,以及中央軍委委員常萬全等。國際大體聯主要執委也出席了閉幕式。

台北主辦

30日(2011年11月)凌晨,第5次提出申辦的台北市擊敗競爭對手巴西利亞市,獲得2017年第29屆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主辦權。

對於台北獲得世界大運會主辦權,島內多方表示肯定。一位李姓計程車司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此次能勝出,除了台北市的軟、硬體優勢,一大有利因素是近年來兩岸關係和緩。下一步,台北市面臨的嚴峻挑戰是,現位於市區的體育場館相對較小,除了改擴建,需要考慮在郊區另建大型體育設施。

成都大運會

成都大運會成都大運會
葡萄牙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3日10時許,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與成都市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共同簽署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辦權意向協定,標誌著成都市成功獲得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辦權。三方將於2019年3月1日在俄羅斯召開的國際大體聯執委會會議上正式簽署成都2021世界大運會舉辦契約。

此次盛會初步定於2021年8月8日至19日舉辦,共設籃球、排球、田徑、游泳等18個體育項目,屆時將有來自約170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餘名運動員及官員匯聚蓉城參賽。

綜合運動會列表

綜合運動會類型綜合運動會名列表
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
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Special Olympics)
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Deaflympic Games)
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Youth Olympic Games)
有年齡限制的綜合運動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World University Games)
世界中學生運動會(World Middle School Games)
世界青年運動會(World Youth Games, en:World Youth Games ru:Всемирные юношеские игры)
地區類綜合運動會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運動會(Central American and Caribbean Games)
大英國協運動會(Commonwealth Games)
葡語系運動會(Lusofonia Games)
亞洲運動會(Asian Games)
東南亞運動會(South East Asia Games)
東亞運動會(East Asia Games)
中亞運動會(Central Asian Games)
地中海運動會(Mediterranean Games)
非洲運動會(African Games)
泛美運動會(Pan-American Games)
泛阿拉伯運動會(Pan-Arab Games)
其他綜合運動會世界運動會(World Games)
友好運動會(Goodwill Games)
世界同性戀運動會(Gay Games)
紅色運動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