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領檔案《二十五點綱領》
條文內容
第一條,我們要求基於民族自決的權利,聯合德意志人為大德意志帝國。
第二條,我們要求德意志民族應與其他民族享有平等的權利,廢除凡爾塞條約和聖日爾曼條約。
第三條,我們要求國土和領土(殖民地)足以養育我們的民族及移植我們的過剩人口。
第四條,只有德意志同胞,才能取得德意志公民的資格;凡屬德意志民族血統,不管其職業如何,方能為德意志國民。因此猶太人不能為德意志國民。
第五條,凡在德國的非德意志公民,只能視為僑民,應受治理外國人法律的待遇。
第六條,只有德意志公民,才能決定德意志國家的領袖和法律的權利。因此,我們要求一切公職,不管何等種類,不管它是聯邦的,還是各邦的,或是市區的,必須由德意志公民擔任。我們反對腐敗的議會制度,因為議會政治只根據黨派利益,任用私人,而不顧及品德和能力。
第七條,我們要求國家應供給公民工作及生活為其首要任務。如果國家不能養育其全部人口,則應驅逐外國人(非德意志公民)出德國國境。
第八條,禁止非德意志人遷入德國。我們要求將1914年8月2日以後遷入德國的一切非德意志人應驅逐出境。
第九條,一切德意志公民應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條,每個德意志公民的首要職責是從事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個人的活動不許損害全體的利益,而應受全體的制約並對所有人有利。
因此,我們要求:
第十一條,取締不勞而獲的收入,廢除利息奴隸制。
第十二條,鑒於每次戰爭都給人民帶來生命財產方面的巨大犧牲,必須把戰爭橫財看作對人民的犯罪。因此,我們要求完全沒收一切戰爭利潤。
第十三條,我們要求將一切托拉斯收歸國有。
第十四條,我們要求分配大企業的利潤。
第十五條,我們要求大規模改組養老設施。
第十六條,我們要求建立並維持一個健全的中產階級。我們要求立即將大百貨商店收歸國有,廉價租賃給小工商業者,要求國家或各邦在收購貨物時特別要照顧一切小工商業者。
第十七條,我們要求一種適合民族需要的土地改革制度,要求制定一項為了公益而無代價的沒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廢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機活動。
第十八條,我們要求嚴厲鎮壓那些危害公共利益得人;對於危險的民族犯罪、高利貸者、投機者等,不管其信仰及種族如何,必須處以死刑。
第十九條,我們要求用德國的教材代替為唯物主義世界秩序服務的羅馬教權。
第二十條,為使一切有能力而又勤奮的德意志人有高等教育、並能有機會走上領導崗位的機會,我們要求改革現存的教育制度。一切教育機關的課程設定,必須適應實際生活的需求。兒童一到有理解能力時,即應啟發他們的民族觀念。我們要求貧寒子弟特別優秀者,不論其父母職業及社會關係如何,應享有國家免費教育。
第二十一條,國家必須保護母親和兒童,禁止僱傭童工,制定獎勵體育運動和進行體格鍛鍊的法律,大力支持一切增進青年體力的團體,以提高國民的身體的健康水平。
第二十二條,我們要求取締僱傭軍,建立國民軍。
第二十三條,我們要求制定法律,禁止惡意的政治謠言及其在報紙上的宣傳。我們要求德意志機關必須做到:
1.凡德文報紙的編輯及工作人員應為德意志公民。
2.凡非德意志報紙,應經德國的特別許可,才能發行,但不許其用德文印刷。
3.凡非德意志人,而參與了德意志報紙的財政,或企圖使德意志報受其影響,必須依法禁止,違犯者應關閉這類報社,並且立即驅逐與該報紙有關的非德意志人出境。違反公共利益的報紙,必須堅決取締。
我們要求制定法律,堅決禁止對於我國人民生活有不良影響的藝術與文學,並封閉與此種要求相衝突的機關團體。
第二十四條,我們要求在不危害國家的生存,或不違背德意志民族的風俗道德的範圍內,承認一切宗教、信仰的自由。本黨主張積極的基督教,但不為任何宗教所約束。本黨反對國內外的猶太人的唯物主義的思想。本黨深信只有以“先公後私”為原則,才能致力於我民族的永久的復活
第二十五條,我們要求在聯邦內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以便實現本政黨所主張的一切;中央和國會對於整個及其各種機關,應有絕對的權威;為了實施聯邦所頒布的法律,應創設各種職業會議。本黨的領導者,誓為完成上述目的而奮鬥,必要時,即犧牲征途,也在所不惜。
政治主張
納粹主義萌芽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魏瑪共和國,是德國內外矛盾尖銳的產物,所以人們又叫它德國納粹。當時的德國面臨承擔戰爭責任和戰爭賠償,以及遷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問題,經濟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仇恨和經濟危機爆發的絕佳時機,將民族主義演變為民族復仇主義,使納粹主義得以形成。德國納粹主義首先把矛頭指向國內的猶太人,宣稱北歐雅利安—日耳曼人是上蒼賦予了“主宰權力”的種族,而猶太人是劣等民族,應予淘汰和滅絕。反猶主義得逞後,納粹主義又主張世界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叢林,各民族必須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求勝,實行對外侵略擴張,將全世界引向戰爭和災難。
政治圖譜
絕大多數學者都認為,納粹主義是一種極右翼政治勢力。如此歸類最明顯的原因在於,納粹狂熱地主張由一部分“高等人民”來統治其他人,並且要求對那些社會中的“低等分子”(猶太人)進行清洗。
社會階層
1922年,阿道夫希特勒批評其他政黨脫離了民眾,特別是底層人民,包括工人階級和青年人等。但實際上,儘管有很多工人階級的支持者,納粹黨人活動更受到中產階級的歡迎。特別是192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後,德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狂熱的納粹主義得到廣泛傳播。
性別政策(3k主義)
納粹主義聲稱婦女應該遠離政治,婦女的活動要被限制在“Kind, Küche, Kirche(兒童,廚房,教堂)”之中。
對於同性戀者,納粹的做法是無情鎮壓。希特勒說:“我們必須根除這些人……同性戀者必須被消滅。”
1936年,海因里希·希姆萊建立了“打擊同性戀和墮胎帝國中心辦公室”,整個1930年代,納粹共逮捕了約10萬名同性戀者,其中有60%死於集中營。
種族政策
希特勒將種族視為社會階層的組成部分。在他的觀念中,日耳曼人是最高等的人種,猶太人和吉普賽人是最低等的人種。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頻繁鼓吹“猶太人敵對”論,聲稱“猶太人是對我們純正血統的破壞者……作為社會主義者,我們必須反對猶太人,因為他們濫用國家資源,他們是資本主義的化身。”
為了維護日耳曼人的“血統純正”,納粹力圖消滅猶太人、吉普賽人、殘疾人和精神病人。而其他一些種族或團體,則被視為“退化”種族而被歧視和隔離,包括同性戀人、黑人、耶和華見證會人和社會異議人士。
基於這樣的政策,納粹德國開始有組織的屠殺“落後分子”,其中猶太人大約有3分之2慘死於這場納粹大屠殺。
不過,如今有部分人士不承認大屠殺,認為這沒有確鑿證據,不過這並未成為社會主流。
反對共產主義
雖然納粹人自稱是“社會主義者”,但實際上納粹對於追求絕對平等的共產主義的態度是敵對的。納粹支持一種帶有社會階級的社會主義,在這裡階級是由個人才智和品性所決定,允許個人擁有一定的私人財產。並且,希特勒本人強烈反感身為猶太人的馬克思創造的馬克思主義,他曾表示:“我們的‘社會主義’與所謂‘馬克思社會主義’沒有任何關係。”
反對資本主義
納粹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傷害了國家,原因是資本主義需要國際貿易往來、資本主義有商業壟斷以及資本主義被猶太人影響等。希特勒在很多場合都表達了對資本主義的厭惡,他反對財閥階層、反對自由市場,他希望發展國家經濟應該先考慮社會利益。
戈培爾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如果要我從布爾什維克主義和資本主義中選擇的話,我會選擇前者。”
政治投機
納粹主義是政治投機者可恥地偷換了社會主義的概念,操縱病態的民族主義,演變成的極端化、惡質化的民族主義。納粹主義稱自己為“社會主義”自稱效仿共產黨“武裝奪取政權”,玩弄軍隊謀取權力,卻與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本質背道而馳,主張通過對內獨裁和對外侵略謀求發展,實質是極端野蠻的帝國主義、種族主義和恐怖主義,必會對人類文明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第三帝國
第三帝國(1933.1--1945.5)為德國納粹政權的正式名稱。1923年由德國民族主義作家布魯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帝國》中首先提出,後被希特勒採用,1933年1月納粹執政後正式命名。其含義有二:(1)表明納粹德國繼承“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即第一帝國962-1806)和“德意志帝國”(即第二帝國1871-1918),系德意志民族歷史上可以延續千年的最大國家;(2)因在中世紀神話傳說中,“第三帝國”被視為持續千年的太平盛世,所以以此來美化納粹政權。
動物權益
在納粹黨統治德國時期,動物福利是納粹黨人的關注話題之一。1933,納粹德國通過了當時歐洲地區最全面的動物福利法規。在納粹黨的黨規中,可以找到明顯的有關的物種保護和動物福利的觀點。但這些觀點和現代動物權利運動觀點存在不同之處——他們的動物保護做法是從強度人類中心論出發而且和納粹追求種族純正相關的。包括很多納粹黨領袖在內的許多納粹黨人都是動物保護的支持者,希特勒就是一個動物愛好者,這在納粹黨的宣傳中占有重要的影響,赫爾曼·威廉·戈林也是動物愛好者,並且還是一個動物保護管理論者。
時代背景
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於是創建了魏瑪共和國,但是,由於對德國苛刻的凡爾賽條約的原因,德國不得不割地賠款,而且還要縮減其軍備.在魏瑪共和國後期,1929年10月末從華爾街開始的經濟恐慌迅速蔓延,導致了一場世界性經濟危機。德國的經濟是靠美國發展起來的,所以受害最大。企業倒閉,產銷蕭條,失業人數直線上升,最高時達600萬。戰敗的德國無力賠償。於是,德國人在失業,通貨膨脹,外交屈辱的困境中,民族心理轉趨極端。從1930-1933年期間,魏瑪共和國不得不由所謂的“總統內閣”來治理,經濟危機更使社會各階層的矛盾不斷激化,人民民眾對魏瑪共和國政府極為不滿,強烈要求建立一個拯救德意志民族、給社會帶來安定,給人民帶來幸福的新政府。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為國家社會主義展開更強大的宣傳,對各階層人民不斷做出符合其願望的慷慨許諾。一方面又通過納粹黨的宣傳機器,宣稱該黨不是一個階級政黨,而是“大眾黨”,並重點向中下層的中產階級發動討好攻勢,以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這種宣傳不能不打動處在絕望之中的德國人民,他們相信希特勒的諾言能夠兌現,因而紛紛聚集在納粹的旗幟下。危機前,納粹黨只有10.8萬人,到了1932年,人數超過了100萬。從1930年開始,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不斷獲得勝利,1932年4月10日舉行總統第二輪選舉,希特勒竟然獲得了36.8%的選票。1932年7月31日舉行國會選舉,納粹黨獲得了37.3%的選票,獲得230個議席,一躍成為國會中最大的黨派。從此開始興起。
思想來源
納粹主義最重要的來源被認為是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
費希特作為德國愛國思想家,一生不斷地宣傳要求民眾覺醒、抵抗法國侵略者。1806年,柏林被拿破崙占領期間,費希特發表了數篇《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激發了德國國家主義。文中,他繼續他早期作品中對宗教和法國大革命的辯論,並提出德國民族比其他民族更為優越。在他其它的早期作品中,他稱猶太人將侵蝕德國,公開表示希望將猶太人驅逐出德國。他還對波蘭表示厭惡,宣稱他們的文化是野蠻的,波蘭人都是尚未開化的蠻族。
納粹主義主要的來源不是法西斯主義,而法西斯主義經典著作《我的奮鬥》只能算是它的舊約而已。納粹主義此一歷史現象前所未有。它不像法國大革命,前仆後繼地由一大堆「哲學家」來為它做準備;法西斯「思想家」可謂鳳毛麟角。事實上,法西斯一詞本身明示此一現象的本質:它是種種不同勢力的統合,其一致性、甚而其理念,都是先有事實然後成立的。法西斯獨裁者全憑經驗;「領袖」高高在上,他的行動就是民眾的表率,他的言語就是真理。法西斯主義者到處都在對抗、揭發真正的或虛構的敵人,由他們所定義的敵人來印證自己;他們的爭鬥主要是為了某種排斥。與此同時,他們也會追求一些目標,明定規劃,研擬出多少有一致性的思想。所以法西斯是有共同理論基礎的,它是一種由所排除的與所建議的融合而成的混合物,類似某種複雜總體的最低要求,而在這個要求之上盡可有所變卦。
如果說法西斯主義曾是一種國際性現象,曾經為控制全世界而奮鬥;如果說以它為名的所有國體和政權都擁有某種“共同背景”,共同到令人尋思;如果說各個都自命反共卻並沒有組成另一個新「國際」,無論如何,在各種不同的國家,社會,種族環境下,主義到底是進展出來了,也有其實行的作法。
所以說法西斯主義(的性質)是單一的,同時也是多樣的。全都因國家主義的昭示而成,也可因國家主義而彼此敵對--要不是在希特勒的鐵腕控制下,匈牙利的箭形十字團與羅馬尼亞的鐵衛隊一定會為特蘭西瓦尼亞而大打出手;義大利法西斯和德國納粹黨也曾長年彼此敵視,在奧地利與多瑙河盆地有所爭執;而在法國法西斯里,各派從來無法團結;墨索里尼所攻打的希臘竟然也是法西斯政權,等等。
各個法西斯主義達到執政的方法都有所不同,雖然他們都受到同類的支持;共同的特徵在各國里都有不同的重要性,為求有所節制,僅舉一例:反猶太主義在義大利出現得很晚,如同是從德國進口的一般。而我們想要研究出來的也就是這些法西斯主義的種類。
代表人物
希特勒納粹德國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第二次世界大戰頭號戰犯。出生於奧地利北部布勞瑙鎮一個海關職員之家。中學畢業後夢想當藝術家,去維也納報考美術學院,結果名落孫山。1913年遷居德國慕尼黑前無固定職業,成為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的狂熱信徒。1914年8月加入德國陸軍,在巴伐利亞預備步兵第 16團服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軍銜至下士。戰後退役,曾一度在慕尼克為國防軍反諜機關當密探。為尋生活出路,於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黨。該黨於次年改名為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1921年,希特勒成為納粹黨的魁首,隨即組織黨的武裝衝鋒隊。1923年11月在慕尼克發動"啤酒館暴動",企圖仿效墨索里尼建立 法西斯政權。失敗後,被捕入獄。他在獄中口述了《我的奮鬥》一書,鼓吹廢除《凡爾賽和約》,奪取生存空間,擴充領土,征服世界,宣揚復仇主義,種族主義,民族沙文主義和反蘇反共思想。1924年底,希特勒出獄。
出獄後,他改用合法手段奪權。經多年組織工作和苦心經營,待到1933年1月,終於在壟斷資本集團和軍界支持下,將納粹黨發展成為國會中的第一大黨,他本人也因此登上了總理的寶座,開始實現其稱霸世界和使德國納粹化的計畫。1934年總統興登堡死後,希特勒得以集總統和總理的大權於一身,廢止共和國,改稱德意志第三帝國,自稱國家"元首"。他解散國會,取締納粹黨以外的其他一切政黨,迫害和屠殺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猶太人,實行法西斯獨裁專政。1935年,他撕毀凡爾賽條約,宣布重整軍備,為發動侵略戰爭做準備。他在構成對德國有利的國際形勢後,便於1936年3月進軍萊茵蘭非軍事區,接著於同年 7 月夥同義大利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進而在 1938年3月和1939年3月,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實施兼併,完成了不流血的征服。
1938年,希特勒進一步獨攬陸、海、空三軍指揮權,擔任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1939年9月,出兵閃擊波蘭,正式點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烈火。1940年春,把戰火燃燒到西方,只用6個星期就打垮了英,法聯軍,占領了西歐和北非廣大地區。1941年6月,又突襲蘇聯,妄圖在6個星期到2個月內打敗蘇聯。但是,在蘇聯和世界反法西斯國家人民的共同打擊下,在嚴寒下的莫斯科城外,擊潰了曾經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國,最終也難逃復滅的命運。同盟國軍隊很快在各個戰場轉入全面反攻,德軍節節敗退。1945年4月28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56歲的希特勒眼看滅頂之災降臨,便於30日15時30分,同他的妻子愛娃·布勞恩一起,在德意志帝國總理府地下掩體—地堡飲彈自殺,至此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總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結束了他的一生。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保羅·約瑟夫·戈培爾(德語:Paul Joseph Goebbels,1897年10月29日-1945年5月1日),德國政治家。其擔任納粹德國時期的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擅講演,被稱為“宣傳的天才”,以鐵腕捍衛希特勒政權和維持第三帝國的體制。
戈培爾1921年于海德堡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關於19世紀浪漫主義喜劇。他先後作為記者、銀行出納和證券交易所傳喚員。他也撰寫小說及喜劇,但不被出版商認同。1923年法國比利時聯軍占領魯爾區期間,戈培爾與納粹黨開始接觸並於次年入黨,他被任命為在柏林地區的領導人。在位期間,他充分發揮了他的宣傳技能,在納粹報紙和納粹準軍事組織褐衫隊的幫助下,與當地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政黨聯合。1928年,他已成為了黨內數一數二的人物。
1933年,希特勒及納粹黨執政後,他被任命為宣傳部長。上任後第一件事即是將納粹黨所列禁書焚毀,他對德國媒體、藝術和信息的極權控制隨之開始。
戈培爾直至最後一刻始終陪伴在希特勒身邊,在希特勒自殺不久後,戈培爾在毒殺自己的六個孩子後隨即自殺。
希姆萊海因里希·希姆萊,1900年11月7日出生在德國慕尼黑。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人之一,曾任命他為自己的接班人。第—次世界大戰之時在第11巴伐利亞步兵團服役。1923年11月參加啤酒館暴動。歷任納粹黨衛隊隊長、黨衛隊帝國領袖、德國秘密警察(音譯為蓋世太保)首腦、警察總監、內政部長等要職,先後兼任德國預備集團軍司令、上萊茵集團軍群司令和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1945年5月21日,希姆萊被英軍俘虜。5月23日,希姆萊在檢查口腔時,咬破藏在口腔的氰化鉀膠囊而自殺。在希姆萊的組織領導下,黨衛隊由當時的僅200人的弱小機構發展為控制著整個納粹帝國的龐大組織。黨衛隊擁有貌似莊嚴的黑色制服以及由令人恐怖的骷髏和神秘莫測的SS組成的標誌。1939年11月,作為緊跟恩斯特·羅姆的旗手參加慕尼黑啤酒店暴動。第三帝國末期因背叛元首而被免除職務並開出黨籍,帝國戰敗後潛逃時被盟軍俘虜,最終咬破口中"氰化鉀"膠囊自殺身亡。
赫斯魯道夫·赫斯1894年出生在埃及亞歷山大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是一名飛行員。1917年,他在前線司令部碰到傳令兵阿道夫·希特勒。六年後,希特勒因慕尼黑啤酒館暴動而被囚於蘭德斯堡監獄,對希特勒佩服得五體投地的赫斯,特意從奧地利回來和希特勒一起吃官司。在獄中,希特勒口授,赫斯記錄整理,寫成了一部日後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書:《我的奮鬥》。從此希特勒視赫斯為心腹,自1923年納粹黨發軔起,赫斯就是希特勒的私人秘書,後來被任命為納粹黨的副元首。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進攻波蘭後,赫斯又被指定為希特勒的繼承人。1941年5月,赫斯單獨秘密飛往英國倫敦,企圖促使英德和談,結果失敗,遭軟禁一直到二戰結束。
威廉·弗蘭茨·卡納里斯卡納里斯早在1914年就是德國海軍的一名副艦長,後在軍隊從事間諜工作。1923年在慕尼黑啤酒館暴動中他結識了戈林,並向戈林表示,自己可以利用軍隊里的情治單位協助希特勒
上台。很快他向希特勒送交了有關德軍全體軍官的政治傾向,人品素質和經濟情況的材料,這對希特勒日後控制德軍軍官層極為有用。1933年1月,當時的魏瑪共和國末任總理馮?施萊歇為了應付經濟危機,想透過一項立法取消容克地主的津貼,減輕失業問題。這一改革方案具有極大風險,施萊歇把它鎖在總理辦公室的保險柜內。卡納里斯居然把這一檔案的副本偷了出來轉交希特勒。希特勒拿到後把它攤到興登堡總統面前,指控“政府機構里窩藏著布爾什維克”。為了保護容克地主的利益,興登堡把施萊歇趕出內閣,任命希特勒為總理。卡納里斯從此飛黃騰達,被授以海軍上將軍銜,委以德軍最高統帥部諜報局長的重任。
里賓特洛甫
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1946),於1893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國韋塞爾的軍人家庭。在梅斯和格勒諾布爾接受外語教育之後,里賓特洛甫赴加拿大獨立經商4年。
1914年返回德國,志願入伍服役,後晉升為中尉。大戰結束之時,里賓特洛甫臨時赴駐伊斯坦堡的德國軍事使團任職,戰後在柏林經營主要面向英國和法國的酒類出口。1920年,里賓特洛甫與德國香檳酒製造大王亨克爾之女安娜利斯·亨克爾結婚,開始步入上流社會。1925年,里賓特洛甫過繼給擁有貴族頭銜的姨媽,從而擁有貴族姓名前綴。戰後,里賓特洛甫被英軍抓獲。1946年10月1日,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納粹戰犯里賓特洛甫絞刑。15天之後,里賓特洛甫被絞死。值得一提的是,里賓特洛甫是第一個走上絞刑架的納粹高級領導。這是因為原本應第一個被執行死刑的戈林在刑前吞服氰酸鉀自盡,於是里賓特洛甫成為第一個被執行死刑的納粹高級領導。
戈林
赫爾曼·威廉·戈林(Hermann Gö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納粹德國空軍元帥,德國納粹黨的二號人物,德國進行侵略戰爭的元兇之一。他既是德國法西政治、經濟與軍事的首腦,也是制定奴役勞工計畫、鎮壓殘殺猶太人和其他種族的主謀,因此,紐倫堡審判判定他是“僅次於希特勒而集全體被告罪惡活動之大成的人物”。1893年1月12日生於羅森海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空軍上尉,任飛行中隊長,得過最高戰功勳章。戰後在丹麥任民航試飛員。1921年學習國民經濟和歷史學。1921年與阿道夫.希特勒相識。1922年加入納粹黨,希特勒委以整編和領導衝鋒隊重任。
1923年參加希特勒暴動,失敗後逃往奧地利。1927年回國,參加納粹黨競選活動。1928年為國會議員。1932年任國會議長。1933年任不管部長,航空總監、普魯士總理、內政部長、狩獵部長,利用國會縱火案鎮壓共產黨人和反法西斯主義者。建立國家秘密警察(蓋世太保)和集中營。1935年兼任航空部長和林業部長。1936年任擴軍備戰的“四年計畫”的全權總代表。1938年獲陸軍元帥稱號,1939年被希特勒立為繼任人,1940年獲德國元帥稱號。戈林是納粹黨的主要領導人,納粹法西斯國家的重要設計者,第三帝國建立空軍、重整軍備和實行戰時經濟的主要主持人。他多次充當希特勒的巡迴大使,利用職權搜刮猶太人的財產,並大肆掠奪被占領國家的財富和藝術珍品。戰爭末期試圖取代希特勒與同盟國談判,1945年4月因被希特勒懷疑通敵而撤職。同年5月8日被美軍俘獲。1946年10月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刑前於10月15日在紐倫堡服毒身死。
獨裁政治
納粹主義或國家社會主義指1933年至1945年間統治德國的獨裁政治,即“第三帝國”。儘管納粹通常聲明支持極權民族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形式,但納粹主義通常與法西斯主義有關聯。
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成為國家社會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縮寫為NSDAP)這一政黨的領袖。這一時期的德國也稱為納粹德國。納粹主義也稱為國家社會主義(德語Nationalsozialismus)。納粹主義的信徒稱為納粹。當代德國已取締納粹主義,儘管有少量的殘餘份子仍在德國和其他國家活動,即新納粹。一些歷史修正主義者仍然散布否認和淡化大屠殺及其他納粹行徑的宣傳,並努力美化納粹政權的政策和行為。
標誌象徵
“卐”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在古代中國、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國的歷史上均有出現,後來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們把它看成是太陽或火的象徵,以後普遍被作為吉祥的標誌。
隨著古代印度佛教的傳播,“卍”字也傳入中國。這個字梵文讀“室利踞蹉洛剎那”,意思是“吉祥海雲相”,也就是呈現在大海雲天之間的吉祥象徵。它被畫在佛祖如來的胸部,被佛教徒認為是“瑞相”,能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中國佛教對“卍”字的翻譯也不盡一致,北魏時期的一部經書把它譯成“萬”字,唐代玄奘等人將它譯成“德”字,強調佛的功德無量,唐代女皇帝武則天又把它定為 “萬”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右鏇(“卍”),—種是左鏇(“卐”)。佛家大多認為應以右鏇為準,因為佛教以右鏇為吉祥,佛家舉行各種佛教儀式都是右鏇進行的。這個被佛教徒視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號,竟被德國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用來做了他的黨旗標誌。當然這與佛教毫無關係。希特勒親自設計的黨旗為紅底白圓心,中間嵌一個黑色“卐”字。希特勒對他們設計非常滿意,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象徵”。他在《我的奮鬥》一書中說:“紅色象徵我們這個運動的社會意義,白色象徵民族主義思想。‘卐’字象徵爭取雅利安人勝利鬥爭的使命。”後來,希特勒還為他的衝鋒隊員和黨員設計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錦旗。
新納粹
新納粹主義是全球化現象。大規模移民引起已開發國家本土居民對外來人口的不滿是新納粹近些年來興風作浪的主要現實背景。
新納粹主義是二戰後產生的一種政治思潮,旨在延續納粹精神,保持種族純粹,強調民族優越。
20世紀90年代,新納粹主義勢力的活動日益猖獗,再次引起世人矚目。蘇聯、東歐劇變引起的思想混亂,經濟全球化導致人口向已開發國家大流動,引起已開發國家對外來人口的不滿等,是造成新納粹主義興起的主要現實根源。種族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等極右思想是新納粹主義的衣缽。美國由於有種族主義的背景,再加上該國立法有一定的問題和漏洞,因此,成為當今世界新納粹主義傳播的“溫床”。在歐洲被禁止的極右思想的網站,都紛紛遷往美國。2000年全世界約有800個散布極右思想的網站,其中90%是在美國和加拿大註冊的。
“光頭黨”是新納粹主義的代表組織。俄羅斯是全世界“光頭黨”人數最多的國家,其成員已超過5萬。俄羅斯“光頭黨”成立於1992年,創建人是亞歷山大·巴爾卡紹夫。希特勒誕生日4月20日為該黨的建黨日。該黨奉行極端民族主義,認為俄羅斯白人至上,崇尚暴力,自稱是“本民族和本種族的戰士”,排斥外國人,尤其是非洲黑人和亞洲人。目前,俄羅斯“光頭黨”遍布全國80多個城市,成員人數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
相關律法
1994年9月,根據聯邦德國議會關於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禁止使用任何具有納粹象徵的口號和敬禮儀式,禁止使用任何具有納粹象徵的標記符號、標語和徽章,對同情納粹、對猶太人進行誹謗、攻擊和惡意傷害者,或宣揚種族歧視、否認希特勒第三帝國大屠殺犯罪行為者,可依法判處3—5年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