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詞

致詞,亦作"致辭",指用文字或語言向人表達思想感情,現一般指在舉行會議或某種儀式時請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講話。作家冰心著有詩歌《致詞》,是在1922年即詩人22歲時寫下的一首向親愛的母親的莊嚴《致詞》,這是一首偉大母愛的多情頌歌。

基本信息

詞語

【詞目】

致詞

【拼音】zhì cí

【釋義】亦作"致辭"。

1、指用文字或語言向人表達思想感情。

2、猶致語。

3、現一般指在舉行會議或某種儀式時請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講話。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晏子手捧

玉爵,恭進魯侯之前,左右獻上多桃,晏子

致詞曰:‘桃實如斗,天下罕有;兩君食子,

千秋同壽!’”

文學作品《致詞》

基本信息

篇名:

致詞

體裁:

現代詩

作者:

冰心

創作時間:1923年2月4日

作品原文

致詞

假如

我走了,

彗星般的走了——

母親!

我的太陽!

七十年後我再回來,

到我軌道的中心

五色重輪的你時,

你還認得這一點小小的光明么?

假如我去了,

落花般的去了——

母親!

我的

故枝!

明年春日我又回來,

到我生命的根源

參天

凌雲的你時,

你還認得這一陣微微的芬芳么?

她凝然……含淚的望著我,

無語——無語。

母親!

致詞如此,

累你

淒楚——

萬全之愛無別離,

萬全之愛無生死!

寫作背景

1922年22歲的

冰心寫了一首向親愛的母親的莊嚴《致詞》,給我們留下一首偉大母愛的多情頌歌。全詩把中國古詩之美和現代新詩之美融為一體,詩中,

冰心 繁星春水冰心 繁星春水
冰心把母親比作太陽,比作

故枝,而自己,則是陽光映照下的彗星,

故枝結出的落花。這比喻新穎而奇特,蘊含著哲理。

作品賞析

詩中,

冰心把母親比作太陽,比作故枝,而自己,則是陽光映照下的彗星,故枝結出的落花。這比喻新穎而奇特,蘊含著哲理。

彗星不會永遠遊行在太陽系,落花脫離

故枝也是必然的結局。

然而彗星,比如哈雷彗星,將按一定的周期返訪太陽系;同樣,來年春風吹拂的時候,花兒將重新開放。

當彗星重返太陽系——“軌道的中心”,當春日花兒怒放於

故枝——“生命的根源”,這也是太陽母親、故枝母親的盛大節日。

太陽當然認得彗星“這一點小小的光明”;

故枝也認得春花“這一陣微微的芬芳”。

儘管和小小的彗星相比,太陽閃耀著“五色重輪”,光焰萬丈;

故枝搖曳著茂枝密葉,“參天

凌雲”,她們還是把自己的兒女緊緊、緊緊地摟抱懷中,然後,繼續放兒女去闖蕩世界,遨遊天地。

致詞》一詩的主體——每節八行的前兩節的內容,看來就是這些。然而,母親對兒女那無限的摯愛,以及兒女對

母愛那深深的依戀,卻在詩的意境中升華。每個人,無論是當父母的,還是做兒女的,讀到這首詩,都會有源於自己生活的聯想吧!

我敢肯定,

冰心就有她自己的聯想!

當以需要凝鍊而成的詩難以完全表達這種聯想時,

冰心會運用別的手法、別的形式的。

就在

冰心創作《致詞》一年之後的1923年,她所寫的《寄小讀者·通訊十》,就是這種聯想和表達的集中反映。文章一開頭便是:“我常喜歡挨坐在母親的旁邊,挽住她的衣袖,央求她述說我幼年的事。”

於是,在母親輕吟細敘中,慈母嬌女的形象便躍然而現:“三個月”的小女兒多病,乞憐的眼光似乎認得人群里的母親;“

彌月”時,母親因為女兒豐滿紅潤的面龐而傲立於姊妹妯娌群中……母親充滿感情的講著,說著;女兒滿懷幸福的聽著,想著;“臉上堆著笑,眼裡滿了淚”。直到幼年的女兒忽然仰著臉問,“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母親溫柔地、毫不遲疑地說,“不為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

多么樸實真切,多么委婉感人!這就是

冰心對

母愛的聯想和表達吧。

當然,這決不是

冰心對

母愛的唯一聯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冰心對親愛的母親、偉大的母愛的文字多極、感人至極!在日本的

神戶碼頭,舟中寂然,她心緒忽起:“倘若此時母親也在這裡……”在美因威爾斯利美麗的湖畔,她卻想到了海──“海好像我的母親,湖是我的朋友。我和海親近在童年,和湖親近是現在。海是深闊無際,不著一字,她的愛是神秘而偉大的,我對她的愛是歸心低著的”。

啊!明白了,母親的愛“神秘而偉大”,兒女對母親的愛“歸心低首”。這愛是人世間最崇高、最純潔、最神聖的啦!

好啦,我們用

冰心自己的《

寄小讀者》通訊七和通訊十,對她自己的短詩《

致詞》作了明白無誤而詳盡的注釋與講解。

還有一句話要說,當詩中的我,如彗星般再回到“我軌道的中心”,問五色重輪的太陽,“你還認得這一點小小的光明么?”當詩中的我,如春花般再回到“我生命的根源”,問參天

凌雲的

故枝,“你還認得這一陣微微的芬芳么?”太陽母親、故枝母親是怎樣回答的呢——

她凝然……含淚的望著我,

無語——無語。

這和

冰心在《通訊七》中說的“海(即母親)是深闊無際,不著一字,她的愛是神秘而偉大的”有異曲同工之效。一個是“無語——無語”,一個是“不著一字”。

此時無聲勝有聲,千言萬語化母情…

詩的結尾是富有哲理、富有情感的“小結”。

冰心滿懷女兒之情地訴著,“母親/

致詞如此/累你

淒楚”,母女之間這“

萬全之愛”不受別離、生死的隔閡,將永存於兩人之心和天地之間。就在這一年——1923年,

冰心將要離別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遠渡重洋,赴美留學三年。她在此刻寫下對“母親”的《

致詞》絕非偶然信筆之作。

在藝術風格上,《

致詞》的音韻、節奏,簡直把中國古詩之美和現代新詩之美融為一體了。默讀完這首自由體小詩,人們會驚訝地發現,將前兩節各八行詩句一一對照,不但每行字數一樣,

標點一樣,而且主、動、賓、謂、副詞都一樣,卻無半點刀刻斧削之痕。也許正因如此,當我們把這首詩朗讀出聲時,它的內在音樂美是難言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