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簡介
《焦點訪談》所進行的輿論監督推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民主法治的進程。在節目形態上,《焦點訪談》采 用演播室主持和現場採訪相結合的結構方式,使報導有著落、評論有依據,述與評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幾年來,《焦點訪談》推出的一批較為觀眾認可的記者和主持人,如方宏進,敬一丹、水均益、方靜、翟樹傑、張泉靈、張羽等。
《焦點訪談》目前有從業人員80人,由製片人、主持人、記者、策劃和製作人員組成,分為策劃組(負責節目的策劃和協調)、記者一組、記者二組、記者三組,從事《焦點訪談》節目的日常採制和播出。
作為一個電視欄目,《焦點訪談》曾得到共和國三任總理的題辭和贈言。1997年12月29日,李鵬總理視察中央電視台時題詞“焦點訪談,表揚先進,批評落後,伸張正義。”1998年10月7日,朱鎔基總理專程來到中央電視台,與《焦點訪談》的編輯記者座談,並鄭重贈言“輿論監督,民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2003年8月26日,溫家寶總理視察中央電視台,在《焦點訪談》演播室贈言“與祖國同在,與人民同行,與世界同步,與時代同進。”
2010年6月11日,《焦點訪談》痛批婚戀節目造假,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成反例。
節目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 隨著社會的變革,在由社會主義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過程中,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了中國社會結構由總體性社會向分化性社會的轉變;國家對資源控制的弱化以及人民公社的解體,城市企業的純經濟性加強,使中國行政性整合能力下降;國家與組織的關係也發生了轉變,組織已不是國家的“部件”而是具有獨立性的“整體”;此外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區域型格局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地方成為利益主體,地區差異性增強……舊的計畫經濟體制下的中國新聞傳媒體制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腳步,新的新聞傳播樣式也就應運而生。《焦點訪談》正是在這樣一個複雜的背景下產生並脫穎而出的。
在中央對地方剛性指揮減弱的情況下,中央需要大眾傳媒作為監督渠道,及時完善不同側面的反饋,及時彌補工作中的漏洞。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主要依據兩個剛性任務的達標來實現。一是在經濟建設上,中央向地方要硬的指標和速度,二是在政治上中央要求各地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這樣的要求結果,往往使各地在上報中央政府的材料中報喜不報憂,隨意誇大成績,對問題避而不談。朱鎔基曾坦言:“中國這么大,各地幹部都在乾什麼,想什麼,怎么乾,上邊的眼力不夠,無法有力監督。”《焦點訪談》的出現正好成為擔當此任的最佳選擇,成為中央政府懲辦部分中間層行政故意偏離行為的理性選擇。
歷史沿革
創建之初
1993年底,中央電視台對《東方時空》欄目開始了實質性的改革――成立新聞評論部,同時籌備在晚間黃金時段創辦一個新聞深度評論的日播節目,以填補中國這個最大的電視台歷史上沒有自己旗幟與號角的空白! 推出《焦點訪談》無疑是個創舉。
1994年2月初,《焦點訪談》的創業者們,在北京的梅地亞會議中心舉行了第一次正式的籌備會議。擔任新成立的新聞評論部主任的孫玉勝、副主任袁正明、製片人張海潮、梁建增、張步兵等人對這個即將創辦的新欄目進行了首次把脈。
1994年4月1日晚上19點38分,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傳出一段渾厚的男中音:“時事追蹤報導,新聞背景分析,社會熱點透視,大眾話題評說,每日請看《焦點訪談》。”伴隨著激昂的音樂,電視螢幕上,出現了一個矗立在地平線上的簡潔的城市樓群,一隻由紅、綠、藍構成的大眼睛標誌從中升騰而出。
從此,這段為人熟悉的《焦點訪談》片頭,每天呈現在億萬觀眾面前;而成為《焦點訪談》欄目標誌的大眼睛,從此時刻注視著觀眾,關注著社會。
開播19年的《焦點訪談》迎來開播以來首次大改版,新改版《焦點訪談》的時長增至17分鐘,每期不再只關注一個焦點,而是關注兩個乃至多個熱點,並增加了新主持人勞春燕。
早報記者從《焦點訪談》節目組了解到,改版後的節目將堅持輿論監督特色,更貼近民生,並會強化“有深度、有銳度”的評論功能。在看完首期改版的節目後,許多觀眾都覺得新版《焦點訪談》親民時尚,甚至連郭德綱的相聲也上了《焦點訪談》。
新年改版
讓普通人自拍說心聲
央視的王牌新聞欄目《焦點訪談》創建於1994年,可以說是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這一對中國社會有重要 影響的輿論監督節目,長期以來只是對節目進行了些小的調整。2012年9月開始,央視大規模預告這個老牌新聞節目要進行大改版,改版方向就是加強突發性新聞的深度報導,加大社會民生類節目的比例,並在主持人播報方式、演播室包裝等多個方面進行調整。
2013年第一天,《焦點訪談》正式改版了,時長由原先的13分鐘增加到了17分鐘, 之前每期節目只是一個話題,開始就增加到兩個話題,未來還將可能會出現3個話題以上。播出的兩個話題都與民生相關,首先是梳理2013年開始實施的新規新法,特別聚焦了新的交通法規。第二個是開設了一個小板塊——百姓“連連拍”,採用普通人採訪普通人的方式,回顧2012年,展望2013年。此外,還增加了白岩松、楊禹兩位評論員。
從首期改版節目來看,許多觀眾對於《焦點訪談》的選題偏民生表示認可,覺得很接地氣。特別是央視記者不再高高在上地採訪別人,而是把攝像機交到了百姓手裡,讓他們說自己最想說的話,讓許多觀眾覺得很難得。一個小男孩面對鏡頭說:“2012年我上學了,太累了,每天要早起,還要寫作業,那么難的題……幹嘛啊,我才6歲。”這個採訪,許多觀眾大讚很真實,說出了很多小孩的心聲。
新主持站著主持
除了內容和話題選角上的變化以外,這次《焦點訪談》的包裝和主持人的變化也很大。《焦點訪談》節目組就在網上曝光了節目的新片頭,新片頭顯得很時尚,吸引了許多網友的目光,在微博上短短半天就有幾千條的轉發。開播後,新加入的主持人勞春燕更是改變了以往坐著主持的方式,首次站立主持,播報時還用了觸屏導播。勞春燕早前主持中央電視台12頻道《中國法制報導》和《大家看法周末版》欄目。
此外,節目內容的包裝也很輕鬆、很親民。節目內容加入了flash動畫,還有郭德綱的相聲出現在節目中,這是以往《焦點訪談》從來沒有過的。有觀眾調侃:“《焦點訪談》是和春晚搶郭德綱亮相央視首秀嗎?”不僅如此,在討論交通新規時,居然舉例有人遮擋車牌,車牌號是“親O 594SB”。節目播出後,許多觀眾表示當場笑噴了,嚴肅的節目變得輕鬆自在了,看起來也更津津有味。
電視新聞改革的信號
針對《焦點訪談》改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常江博士表示,《焦點訪談》的改版其實是央視新聞轉變語態和文風“大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與《新聞聯播》的改版其實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不可孤立看待,這一變化釋放出電視新聞改革的信號。
常江表示,其實電視新聞節目的改革通常要沿著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進行:先是觀念的鬆動,然後是形態的調整,最後才能衝破重重阻力,進入到內容層面的變化。觀念的變化,是從1993年5月1日《東方時空》逐漸積累下來的,到了“質變”的程度。因此,到了2013年,電視新聞節目的變化應該可以全面進入形態調整的階段。常江指出,按照國際慣例和趨勢來看,下一步形態上的變革應該是將播報類新聞節目(如《新聞聯播》)和新聞評論節目(如《焦點訪談》)整合為一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電視新聞雜誌。這一思路,其實在觀念上並不存在什麼障礙了,但央視內部的權責劃分和部門設定等因素,也許會形成阻礙。
人民日報新年增版
就在新年第一天,人民日報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2013年,周六、周日人民日報由每天8版增至12版,節假日由每天4版增至8版。周一到周五,每天推出一塊評論版,要在社會轉型的斑駁底色中凝聚共識。人民日報在該條微博中表示,“新一年,將努力說真話、寫實情,讓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更具親和力感染力,更有可讀性可視性,實實在在服務讀者。”
有資料顯示,人民日報上次改版為2009年7月1日起的擴版,由16版擴為20版,周六、周日仍為8個版。
節目主持
主持人:侯豐、敬一丹、勞春燕、李小萌、張泉靈、張羽
歷任主持人:白岩松、方宏進、方靜、水均益、王志、翟樹傑
註:以上名單按照拼音順序排列。
節目概況
《焦點訪談》誕生至今已,它迅速成長為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電視欄目,也是中央電視台收視率最高的欄目之一。
焦點訪談節目開播以來,受到了上至黨和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每天有上千名觀眾給這個欄目打電話、寫信、發傳真和電子郵件,反映他們的收視意見,提供大量的報導線索。
《焦點訪談》採用演播室主持和現場採訪相結合的結構方式,使報導有著落、評論有依據,述與評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焦點訪談》的輿論監督節目多年來為人們所關注和喜愛,選擇“政府重視、民眾關心、普遍存在”的選題,堅持“用事實說話”的方針,反映和推動解決了大量社會進步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許多《焦點訪談》的報導成為有關方面工作的決策依據和參考。
欄目分析
看定位
它所要作到的就是“時事追蹤報導、新聞背景分析、社會熱點透視、大眾話題評說”這四句每天都會看到的廣告宣傳語。《焦點訪談》第一任責任人孫玉勝曾在內刊中寫道:“根據欄目定位,‘焦點'節目不可能迴避問題,而同時又要堅持正面報導為主。所以新聞部全體工作人員中灌輸一種指導思想,即不要以在野黨、反對派,甚至持不同政見者的角度觀察社會,分析問題,選擇題目。在這裡,不允許渲染個人好惡,一切報導要有利於團結、穩定、鼓勁。”
看選題原則
就是體現了創辦者所要求的“領導重視,民眾關心,普遍存在”。“領導重視”和“民眾關心”是分別著眼於社會的管理決策層和普通行為層說的,它們反映出了不同社會群體在某個社會事件和社會問題上的意見的交匯,體現著不同的社會群體的共同利益和價值觀。此外,從大的巨觀角度來看,國債的發行與運作也從本質上反映出中國的經濟模式向市場轉型的趨向和力度。
看報導原則
正面報導的分寸把握突出地表現在角度的選擇上,也就是聚焦在哪裡。聚焦不準,正面報導也會有負面效應。
選題者構思精巧地將焦點對準為高校為何要實行收費這樣一個溝通講理的角度,並引鑒了國際慣例上大學都是自費的相關背景,並補充說明了學生如果用功學習,得到的獎學金要比付的費用還多,而那些有困難的學生還可以申請貸學金等等一系列大家關心的問題,起到了為政府與民眾進行溝通,評說時事、解釋背景、緩解矛盾的作用。由此可見在報導原則上選擇角度的重要。
在負面報導方面,“硬焦點、軟著陸”是《焦點訪談》一貫堅持的策略,也就是不管批評什麼,批評誰,有一點是必須明確的,就是“不能把矛頭指向黨和政府,不能以偏概全,影射攻擊,挑動矛盾,渲染情緒”。作這類節目時要把握住分寸,出發點應是積極的、善意的,批評性報導要爭取起到正面效應。
報導原則
正是基於這樣的出發點,《焦點訪談》提出了自己的報導原則:
第一,要力求事實準確,記者不能先入為主,更不能偏聽偏信。記者要作到冷靜的觀察,不能感情用事,主觀意識太強。在對有爭議的的問題採訪時,要聽取多方的意見,不要輕易下結論。
第二,在評點時要就事論事,不要引申發揮,擴大批評面。
第三,要最大限度地去爭取得到主管部門和權威部門人士的表態或得到他們的更深一步的合作。
第四,問題要有普遍性,做到選題為客群所關心,有典型性。
第五,要選擇好時機,把握好時事的動態走向。
第六,要有結果,給自己和客群一個可回味的空間。
獲得榮譽
《焦點訪談》在這些年的新聞評獎中取得了突出成績,其中,《“罰”要依法》、《巨額糧款化為水》、《難圓綠色夢》、《和平使沙漠變綠洲》、《“糧食滿倉”的真相》、《吉煙現象》、《鏟苗種煙 違法傷農》、《河道建起商品樓》、《洗不掉的惡行》、《追蹤礦難瞞報真相》、《想要通知書 先拿十萬來》等節目曾經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反響,並獲得每年度中國新聞獎評論類大獎。《焦點訪談》曾兩次被評為“中央主要新 聞單位十大名欄目”,1999年和2001年獲首屆和第二屆中國新聞名欄目獎,1994年至今,連續獲中央電視台優秀欄目一等獎。
2010年8月28日揭曉的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焦點訪談》欄目喜獲中國新聞名專欄獎。此次評獎匯集了國內有影響力媒體的優秀欄目。《焦點訪談》從眾多新聞欄目中脫穎而出。評審認為《焦點訪談》欄目特色鮮明,在國內媒體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作為一個已經運行十幾年的品牌欄目,《焦點訪談》既保持欄目特色,又不斷開拓創新,不斷提高節目的核心競爭力,拓展選題領域,改進表達方式,最佳化傳播效果,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推出一系列導向正確、監督力度大的單體和系列節目,保證了欄目在收視率、收視排名等指標上始終名列前茅,保持了強勢的影響力。
2010年9月26日,在全國關注森林活動總結表彰大會上,中央電視台獲得多項榮譽。中央電視台獲第三屆“關注森林”活動組織獎,《焦點訪談》製片人餘偉利獲第三屆“森林獎”;中央電視台另有14件作品獲關注森林新聞獎。其中《焦點訪談》選送的《尋找回來的神農架》等四件作品獲一等獎,《縮水的濕地》獲二等獎。《焦點訪談》1名個人、4件作品喜獲大獎,成為此次全國關注森林活動總結表彰大會上的一大亮點。
首期節目
《焦點訪談》播出的第一期節目是《94國債發行第一天》,報導了當天開始的1994年度國庫券發行的情況、有關人士的評說和民眾的反應。
新欄目開播的第二天就得到來自社會的好評。《人民日報》在1994年4月2日的《今日談》欄目中,發表署名文章,題目叫《“焦點訪談”開了好頭》。文章說,這次國庫券發行不僅數額大,而且對全國的經濟大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有關方面在發行的措施上做了許多調整和改進。了解這些情況的民眾踴躍前去購買,而有一些民眾一時還不太清楚,很想了解這次國庫券發行到底是怎么回事,聽聽人家是怎么看這件事的。所以,第一次的《焦點訪談》節目,確實抓住了當前民眾關心的一個“焦點”問題。可以說,開頭開得不錯,值得祝賀。
使觀眾感到新穎的不僅僅是節目的主持人是一些幹練沉穩、目光敏銳、口才犀利、有較高學識水平的記者,他們集編、導、主持於一身,很快地成為觀眾喜愛的電視明星,同時在節目的演播室里請來了許多專家、學者。更使觀眾聞之振奮的是這個《焦點訪談》推出的許多節目,是大家關注的國內外焦點問題,而且一開始就打出了“時事追蹤報導、新聞背景分析、社會熱點透視、大眾話題評說”的口號,對一些腐敗現象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將輿論監督的字眼寫在了億萬中國電視觀眾的面前,而不再是寫在新聞教科書上!
欄目評價
第一個輿論監督的節目
從1994年4月1日《焦點訪談》開播至今,創造了中國新聞界輿論監督方面的一個“奇蹟”。
之所以說它是個“奇蹟”,是因為這個“奇蹟”真的不容易創造,它難就難在是運用新聞報導的形式,通過在新聞媒體上公開曝光的途徑,對社會失范行為進行監督。
毫無疑問,《焦點訪談》要監察人的言行是否符合國家法規和工作紀律,是否符合做人的原則和社會的道德,也就是說要“揭短”,要“亮醜”,而且這“短”,這“醜”,絕不是一般的“短”和“醜”,而是事關大局、事關大理、事關大德的“短”和“醜”。最為嚴重的是《焦點訪談》的輿論監督要通過可靠的事實,不僅使受監督的人的不良言行公諸於眾,而且把負責管理這些人、這些事的人和機關,或點名或不點名地公諸於眾。
第一個敏感話題的介入
在《焦點訪談》準備播出前夕,沒有任何現成的節目和樣式可以借鑑,許多的記者就是憑著一顆對電視新聞事業的熱愛,用紮實的業務本領進行著大膽的探索,他們在選題上精益求精,反覆取捨,而在節目的格調上則追求高品位,精良製作。
這個選題獲得大家一致認可,欄目組為了慎重起見還專門給台里打了一份極其正規的書面選題報告,報告中建議分上下兩集製作,上集重點報導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流浪兒童問題的現狀以及產生的原因,下集重點報導針對這些問題中國各級政府採取的具體做法以及需要改進的方面。
欄目影響
《焦點訪談》從一 開始就旗幟鮮明的將欄目定位在輿論監督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如何監督,怎樣監督,這個度如何把握,這對於初創者來說是沒有現成的路可走的,更沒有範例可尋。儘管《焦點時刻》有過一些探索,但它畢竟是更多地針對社會新聞而言的,何況它是在早間播出,收視率不高,影響自然也不會太大,人們對它的印象還更多的停留在對一個社會新聞事實的報導上,而像《焦點訪談》這樣一個在黃金時間播出的、專“揭人家老底,亮人家的老醜”的欄目,採取《焦點時刻》的做法顯然是不行的,那樣不會有太大的反響,而一上來就“萬炮齊轟”,先聲奪人,欲速則不達,同樣有夭折的危險。人常說:“萬事開頭難。”一旦開頭第一炮就遭到了非議,引起了恐慌,那么這個欄目就有可能半途而廢。因此慎之又慎,從長計議是當時創辦者們最真實的心態。 《焦點時刻》的欄目存在,初創者們便自然想到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遇見拿捏不準,或者曝光程度嚴厲的節目,先在早上的《焦點時刻》上播出,然後看看反響,如果沒有什麼非議,那么就在晚上播出,如果有不同的聲音,那么就修改,如果有反對的意見,就放棄不用。由於早間時段收看的觀眾不是很多,社會影響不會太大,因此即使播出後有反對的意見,反對者也不會大動干戈的,即使有大發雷霆的,那也不會傷及《焦點訪談》這個剛剛創辦的新欄目的。這個策略有些像象棋中“丟卒保車”的戰術,多少顯得幾許悲壯,但卻是穩妥的,更是有效的。從中看到的是初創者們在輿論監督方面不息探索的勇氣,以及勇氣掩隱下的智慧。
《打擊武鋼“鋼耗子”》這幾乎是個口號式的標題,像報紙社論文章的題目,而標題的重點放在了“打擊”上,單從題目上理解,儘管該說的主要內容都在標題中得以展現,但是怎么看怎么不會讓人想到這是個輿論監督的節目,以為又是一期配合時下政策的述評節目,是在表現打擊盜竊的過程、打擊的結果,裡面有什麼內幕根本無法從標題上得知。到晚上《焦點訪談》播出時,標題馬上變成了《血汗白流——兩萬多鋼鐵“耗子”蠶食武鋼》,一點都看不到“打擊”的影子,完全是在揭露一起讓人觸目驚心的事件,是在告訴觀眾一段記者採訪出來的鮮為人知的過程,而且這種“蠶食”的過程正在發生,並還將繼續發生,尤其是“血汗白流”四個字,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表達一種義憤,再輔助以小標題的補充,更加讓人震撼,更加顯得事件的嚴重性,當然也更加符合輿論監督節目的特徵!
兩會焦點
首播時間:2010-3-3 19:38:00
首播頻道:CCTV-1 產 地:中國大陸
年 份:2010
語 種:漢語
欄目簡介:
“兩會”期間,《焦點訪談》推出特別報導《兩會焦點訪談》,節目通過“一丹代表觀察”、“輿情看板”、“議論風生”三個版塊,緊跟會議議程,及時傳遞兩會聲音。
優秀作品
金獎
沒有結果的“學術成果”(2010.3.20)
足協工作人員導演假球案(2010.1.27)
“毒奶粉”流出的背後(2010.3.25)
銀獎
安置房何以被套取(2010.3.17)
青島海利豐“吊射門”揭秘(2010.2.24)
打了折的獎勵資金(2010.3.24)
維和英烈 今天回家(2010.1.19)
排污費竟成“人頭費”(2010.1.25)
銅獎
普祝福中國 祝福大家——回眸2009(一)(2010.1.1)陽鋼鐵公司瞞報事故追蹤(2010.1.16)
新北川迎新春(2010.2.15)
共商國是 共克時艱 --科學發展 改善民生(一)(2010.3.3)
文化產業逆勢而上--科學發展 改善民生(二)(2010.3.4)
單項獎
最佳編輯獎:龐小薇 《沒有結果的“學術成果”》
最佳攝像獎:孫國明《用青春詮釋責任》
最佳演播室言論: 《青島海利豐“吊射門”揭秘》
最佳時效: 《維和英烈 今天回家》
最佳選題:張天賀 《沒有結果的“學術成果”》基本信息
焦點幕後
背負責任上路——記《焦點訪談》攝像記者孫國明
《新聞聯播》《焦點訪談》被評為最受觀眾喜愛的電視欄目
《焦點訪談》榮獲中國新聞名專欄大獎
《焦點訪談》喜獲多項“關注森林”大獎
有些人的日子不好過
在主題宣傳中運用輿論監督
監管缺失 裸舞瘋狂
暴力取證法不容
又見礦難瞞報
《清河三問》的三問
三進疫區/張自力
[焦點訪談]遊戲工程師(新職業·新創造四)
“仙姑”的面紗是如何被揭開的
一個欄目的誕生(孫苗青)
艱難的臨汾礦難曝光(曲長纓)
雙重舞弊?!(魏驅虎)
闖 關(岳廣鵬)
直播的魅力(徐 斌)
死豬也是肉(毛初明)
<一年又一年>紀事(楊 紅)
《焦點訪談》暗訪故事之六(喻曉軒)
《焦點訪談》暗訪故事之五(宋 薇)
《焦點訪談》暗訪故事之四(再 軍)
《焦點訪談》暗訪故事之三(劉 濤)
《焦點訪談》暗訪故事之二(肖 津)
《焦點訪談》暗訪故事之一(黃 潔)
大案採訪札記之三(範本吉)
大案採訪札記之二(再 軍)
大案採訪札記之一(王 志) 《焦點訪談》記者的一本地圖冊(劉 寧)
其他信息
[焦點訪談]講文明 說道德(一)長假考驗文明素質(20121009)
[焦點訪談]共建美好家園(20121008)
[焦點訪談]國慶的禮物(五)我愛你中國(20121007)
[焦點訪談]高速路上別添堵(20121006)
[焦點訪談]國慶的禮物(四)通訊天地間(20121005)
[焦點訪談]國慶的禮物(三)光影寫春秋(20121004)
[焦點訪談]關注香港南丫島撞船事故(20121003)
[焦點訪談]國慶的禮物(二)東風展紅旗(20121002)
[焦點訪談]國慶的禮物(一)方寸見巨變(20121001)
[焦點訪談]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解讀(二)為民謀利 為民解憂(20120930)
[焦點訪談]大醫忠誠(20120929)
[焦點訪談]“免費”之後 如何“高速”(20120928)
[焦點訪談]“草根書記”的“草根經”(20120927)
[焦點訪談]“五個一工程”:傳遞正能量(20120926)
[焦點訪談]中國首艘航母面世(20120925)
[焦點訪談]歷史真相不容否認(20120924)
[焦點訪談]一位院士的最後時刻(20120923)
[焦點訪談]科普就在我們身邊(20120922)
[焦點訪談]生活在一起(20120921)
[焦點訪談]毒梟糯康今日在中國受審(20120920)
[焦點訪談]湄公河慘案的真相(20120919)
[焦點訪談]警鐘長鳴 勿忘國恥(20120918)
[焦點訪談]最美女教師的至高榮耀(20120917)
[焦點訪談]反美浪潮緣何而起(20120916)
[焦點訪談]釣魚島:歷史作證(20120915)
[焦點訪談]“購島”鬧劇背後的陰謀(20120914)
[焦點訪談]“購島”鬧劇該休矣(20120912)
[焦點訪談]釣魚島:中國主權不容侵犯(20120911)
[焦點訪談]新醫改 三年回眸(20120910)
[焦點訪談]為了“中國的驕傲”(20120909)
[焦點訪談]彝良地震 各方救援(20120908)
[焦點訪談]宜昌的“格格”們(20120907)
[焦點訪談]生命的“動能”(20120906)
[焦點訪談]坑農的假農資(20120905)
[焦點訪談]用勇敢和善良詮釋最美(20120904)
[焦點訪談]假雞精傍名牌(20120903)
[焦點訪談]網購敲詐 生財有術(20120902)
[焦點訪談]極端天氣襲擾全球(20120901)
[焦點訪談]搶險肖家灣(20120831)
[焦點訪談]架起溝通的橋樑(20120830)
[焦點訪談]廉租房 怎么分(20120829)
[焦點訪談]把住“地溝油”流向(20120828)
[焦點訪談]農田裡的職業經理人(20120827)
[焦點訪談]謀財害命的“神醫”(20120826)
[焦點訪談]圍剿粘蟲(20120825)
[焦點訪談]奧運啟示錄(五)永恆的財富(20120824)
[焦點訪談]奧運啟示錄(四)走出去 請進來(20120823)
[焦點訪談]奧運啟示錄(三)規則之惑(20120822)
[焦點訪談]奧運啟示錄(二)金牌的分量(20120821)
[焦點訪談]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20120820)
[焦點訪談]奧運啟示錄(一)眼光與心態(20120819)
[焦點訪談]為孩子築起安全島--關注兒童安全(三)(20120818)
[焦點訪談]山裡的“追星”族(20120817)
[焦點訪談]十八大代表選舉側記(下)永葆黨的先進性(20120816)
[焦點訪談]十八大代表選舉側記(上)發揚民主 選好選優(20120815)
[焦點訪談]在“治理”的名義下(20120814)
[焦點訪談]鏇轉的危險--關注兒童安全(二)(20120813)
[焦點訪談]莫讓驚險變危險--關注兒童安全(一)(20120812)
[焦點訪談]微博上的醫囑(20120811)
[焦點訪談]破解“血荒”之困(20120810)
[焦點訪談]抗颱風(20120809)
[焦點訪談]烈火中的選擇(20120808)
[焦點訪談]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解讀(一)統一思想 明確方向(20120807)
[焦點訪談]舟曲的重生(20120806)
[焦點訪談]酒色陷阱(20120805)
[焦點訪談]用良心樹品牌(20120804)
[焦點訪談]種糧大戶的“種糧經”(20120803)
[焦點訪談]審計摸清社保家底(20120802)
[焦點訪談]防汛總動員(20120801)
[焦點訪談]假證傍上網際網路(20120731)
[焦點訪談]周恩義的“上”與“下”(20120730)
[焦點訪談]男科門診的秘密(20120729)
[焦點訪談]鐵甲“兵王”(20120728)
[焦點訪談]腳踏實地的載人航天路(20120727)
[焦點訪談]倫敦:奧運來了(20120726)
[焦點訪談]野三坡大救援(20120725)
[焦點訪談]體驗紅土情(20120724)
[焦點訪談]丹佛槍聲的背後(20120723)
[焦點訪談]北京抗擊特大暴雨(20120722)
[焦點訪談]和諧氛圍 大家營造(20120721)
[焦點訪談]昂貴的紀念(20120720)
[焦點訪談]我們的價值觀(20120719)
[焦點訪談]挖掘機為何管不住(20120718)
[焦點訪談]你找工作我幫忙(20120717)
[焦點訪談]千里追緝販嬰團伙(20120716)
[焦點訪談]用腳步丈量民情(20120715)
[焦點訪談]全國試行階梯電價(20120714)
[焦點訪談]醫改:讓農民享有更多保障(20120713)
[焦點訪談]跨國緝槍(20120712)
[焦點訪談]說事點裡說點啥(20120711)
[焦點訪談]尿中取寶有點難(20120710)
[焦點訪談]是是非非臍帶血(20120709)
[焦點訪談]荒唐的選擇(20120708)
[焦點訪談]讓“青蘋果”變成“紅蘋果”(20120707)
[焦點訪談]求真務實話熱點(20120706)
[焦點訪談]神秘的運米車(20120705)
[焦點訪談]“萬能”原料造假貨 (20120704)
[焦點訪談]“消防鐵軍”是怎樣煉成的(20120703)
[焦點訪談]香港十五年特別報導(三) 香港電影再迎春天(20120702)
[焦點訪談]香港十五年特別報導(二) 紫荊花正艷(20120701)
[焦點訪談]香港十五年特別報導(一) 國與家緊相連(20120630)
[焦點訪談]科技助推神九飛天之旅(20120629)
[焦點訪談]創先爭優 促進發展(20120628)
[焦點訪談]審計報告:揭問題 補漏洞(20120627)
[焦點訪談]快樂體育 幸福人生(20120626)
[焦點訪談]警惕高速路上的“殺手”(20120625)
[焦點訪談]著作權保護 網路有責(20120624)
[焦點訪談]我們的端午(20120623)
[焦點訪談]糧站保“收” 農民才能保收(20120622)
[焦點訪談]老曹的三顆“定心丸”(20120621)
[焦點訪談]商場流行“洋馬甲”(20120620)
[焦點訪談]不停駛的“雷鋒車”(20120619)
[焦點訪談]進駐天宮(20120618)
[焦點訪談]上合軍演:真槍實彈練反恐(20120617)
[焦點訪談]神九升空 約會天宮(20120616)
[焦點訪談]飛天三人組全新亮相(20120615)
[焦點訪談]托舉向善的力量(20120614)
[焦點訪談]火箭飛天“引路人”(20120613)
[焦點訪談]人權發展新計畫(20120612)
[焦點訪談]“油條哥”和他的“良心油條”(20120611)
[焦點訪談]我的青春我做主(20120610)
[焦點訪談]網上斂財黑幕(20120609)
[焦點訪談]糯康是如何落網的(20120608)
[焦點訪談]“無情”的駕考(20120607)
[焦點訪談]假手續 真逃稅(20120606)
[焦點訪談]莫讓旅遊變歷險(20120605)
[焦點訪談]從農民工到發明家(20120604)
[焦點訪談]最後的剎車(20120603)
[焦點訪談]理論的自覺與自信(20120602)
[焦點訪談]李春蕊的春天(20120601)
[焦點訪談]傾情傾力 對口援疆(20120531)
[焦點訪談]電信詐欺團伙落網記(20120530)
[焦點訪談]不環保的“環保磚”(20120529)
[焦點訪談]援夢西海固(20120528)
[焦點訪談]“詐彈”背後的真相(20120527)
[焦點訪談]高考臨近補品熱(20120526)
[焦點訪談]招聘“有戲” 掙錢“沒戲”(20120525)
[焦點訪談]打擊“兩非” 非常行動(20120524)
[焦點訪談]為人民而歌(20120523)
[焦點訪談]再訪門巴將軍(20120522)
[焦點訪談]讓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20120521)
[焦點訪談]最美教師張麗莉(20120520)
[焦點訪談]用生命守護碧水藍天(20120519)
[焦點訪談]你的平安是我最大的守候(20120518)
[焦點訪談]誰在出賣我的信息(20120517)
[焦點訪談]個人信息被出賣之後 (20120516)
[焦點訪談]防災減災 預警先行(20120515)
[焦點訪談]走了樣的培訓(20120514)
[焦點訪談]探礦人的“精神富礦”(20120513)
[焦點訪談]防災減災 守衛家園(20120512)
烏龍事件
3月28日,央視《焦點訪談》節目字幕疑似出現烏龍,在節目約30 秒及3分43秒處出現同一人,但是字幕卻顯示為兩個身份:一個在北京,一個在長春。網友吐槽:失散多年的“雙胞胎姐妹”在《焦點訪談》里奇蹟重逢了。
30日晚上19時左右,《焦點訪談》節目在騰訊微博發表致歉聲明:我欄目3月28日播出的節目“養老金‘虧空’了嗎?”中,因工作失誤,將長春市某商場職工王維 第一次出現時的字幕錯打成了“北京市民姚春芳”。經網友提醒,我欄目已對央視網上的視頻進行了更正。特此我欄目向王維女士及廣大觀眾表示誠摯的歉意!並感謝網友的提醒,歡迎大家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