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奧林匹克火炬接力是奧運會主辦國組委會提升公眾對奧運會認知度和創造宣傳點的最有力的傳播活動。火炬接力使主辦國人民有機會全面感受奧運會的力量,也為舉辦國家和城市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
奧林匹克聖火
奧林匹克聖火是經國際奧委會授權在希臘奧林匹亞點燃的火焰。奧林匹克火炬是經國際奧委會批准的、用於奧林匹克聖火燃燒的、可手持的火炬。
傳統的奧林匹克聖火取火儀式從古希臘而來。火在希臘神話中是神聖的,在古代奧運會,每屆奧運會聖火要在赫拉神廟前點燃。這個傳統被保留下來,在4年一次的奧運會前都要舉行這個儀式。由女演員們扮演祭司在奧林匹亞赫拉神廟遺址前點燃奧林匹克聖火。她們在取火儀式上表演的舞蹈和身著的服飾均源於希臘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
聖火採集方式也遵循古希臘的傳統,通過將太陽光集中在凹面鏡的中央,產生高溫採集奧林匹克聖火。首席女祭司負責採集火種,然後將點燃第一名火炬手手中的火炬。這是採集奧林匹克聖火的唯一方式。火種採集的方式是聖火純潔度的重要保證。
火炬接力
奧林匹克聖火以接力的方式被傳遞至當屆奧運會主會場。
奧運會開幕式最為精彩的時刻之一就是奧林匹克聖火被帶入主體育場。最後一位火炬手(通常是本屆奧運會主辦國的公民)的身份通常直到最後一刻才會被公開。這位火炬手一般是體育界的名人或者是一位代表著未來、象徵著希望的年輕人。最後一位火炬手在用奧林匹克聖火點燃主火炬之前手持火炬繞場一周。伴隨著放飛的和平鴿,奧運會在一片祥和的氣氛正式開始。聖火在奧運會期間將一直燃燒著,直到在閉幕式上徐徐熄滅。
奧林匹克火炬接力是奧運會的前奏,是古代奧運會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間強有力的連線,是世界上僅次於奧運會的重要傳播工具,擁有無與倫比的美好形象與價值。國際奧委會對火炬接力全球範圍的調研報告顯示,奧林匹克火炬接力所代表的價值觀被全世界人民普遍接受和讚美,人們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像奧林匹克火炬接力那樣將世界聯接在一起。火炬接力傳遞著充滿希望的信息,人們用和平、團結、友誼、和諧、理解、希望、平等、莊嚴、神聖、純潔、光榮、古典、光明、積極、歡樂、熱情、喜悅等的辭彙形容奧林匹克火炬接力對世界的影響。
接力的起源
火炬接力起源於希臘的奧林匹亞,古希臘人崇敬力量和聖火,而奧運會聖火來自太陽神阿波羅的賜予。
古希臘人在奧林匹亞的赫拉神廟前朗誦歌頌太陽神的頌詞,由主持取火儀式的祭司用一個類似凹凸鏡的容器將太陽光線聚焦引燃聖火,點燃聖廟前的火炬塔。聖火在固定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希臘,號召人們放下武器、停止戰爭,來參加奧運會。在古代奧運會期間,聖火一直在奧林匹亞赫斯提女神(希臘神話中的女灶神)祭壇前的城市公共會堂中靜靜地燃燒。作為純潔、理性與和平的標誌。今天,當年的神廟已不復存在,但是現代奧運會火炬接力的取火儀式依然按照古代的傳統得以延續。
現代奧運會火炬接力的誕生
聖火被再次帶入奧林匹克運動是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上。當時只是點燃了主體育場的火炬塔,沒有舉行火炬接力活動。
1936年柏林夏季奧運會,第一次舉行了現代奧運會火炬接力活動。柏林奧組委的秘書長、歷史學教授卡爾•戴姆建議把火炬接力作為古代奧運會與現代奧運會的連線,把火炬接力再度帶入奧林匹克運動。聖火在希臘的奧林匹亞點燃,先在希臘境內傳遞,之後傳遞至德國的柏林,點燃主火炬塔成為1936年奧運會開幕儀式的一大亮點。
在現代奧運會中,奧林匹克聖火是人類價值的重要象徵,也是人類與火息息相關的重要表現。正如當年宣布“神聖休戰”的傳令兵,今天的火炬手,手持奧運會火炬,傳遞奧林匹克聖火,鼓勵全世界為了奧運會放下武器。選擇奧林匹亞作為奧運會火炬接力取火儀式的舉辦地,象徵著奧林匹克的偉大傳統和古代奧運會和現代奧運會之間緊密連線和奧運聖火的純潔。到目前為止,一共舉辦了16屆夏季奧運會火炬接力活動。
火炬接力的傳統和禮儀
只能有“一個聖火、一條傳遞路線、一個傳遞活動”是奧林匹克火炬接力的重要禮儀和特徵。她體現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與古代奧運會之間的關係,從而顯示奧運會具有歷史傳統和精神內涵;強調了奧林匹克聖火的唯一性,體現火炬接力的莊嚴和神聖感,並在宣傳上創造萬眾追隨聖火的足跡來到奧運會開幕式主會場的情感效果。這是奧林匹克火炬接力不同於其他火炬接力的獨特之處。這一規定由國際奧委會和希臘政府以協約形式確定下來,成為奧運會火炬接力的傳統。
古代奧運會火炬接力
起源
火,在人類的生活中火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掌握對火的使用,是人類歷史上取得的重要進步。在世界眾多民族的信仰之中,都有關於對火崇拜的內容。
以古希臘人為例,他們認為火在世界上的出現,源自普羅米修斯的神話。
火的起源使之成為神聖的元素。希臘人在主神廟前燃燒著永不熄滅的聖火。火種採集的方式是聖火純潔性的重要保證。聖火是通過一個叫skaphia的半圓形凹面鏡將陽光集中採集而成的。(凹面鏡也在今天被用於奧林匹克聖火的採集。)
奧林匹亞採集的聖火
在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地——奧林匹亞,聖火一直在赫斯提女神(希臘神話中的女灶神)祭壇前的城市公共會堂中靜靜地燃燒。這裡的聖火同樣是通過使用凹面鏡匯聚陽光採集而成,它還被作為火種去點燃其他神聖場所的聖火。
古希臘人也會在宙斯和赫拉神廟前舉行聖火採集儀式,以顯示對神的敬意,並在儀式上向諸神獻上祭品。今天,當年的神廟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現代奧運會火炬接力的取火儀式依然按照古代的傳統予以延續。
古代的火炬接力
在雅典,古希臘人會組織手持火炬的跑步比賽,以表示對特定神靈的尊敬,其中就包括普羅米修斯。這種比賽被視為是對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同時向人類傳授智慧和知識的紀念。運動員手持火炬參加比賽,第一個到達神廟的選手將獲得點燃祭壇聖火的榮譽。
神聖休戰的訊息傳遞
古代的泛希臘奧運會從來沒有組織過火炬接力或手持火炬賽跑。但是在正式比賽開始之前,頭戴橄欖枝環的傳令兵在各城邦之間奔走相告運動會正式開始的準確時間。他們邀請各城邦的公民前往奧林匹亞,並宣布“神聖休戰”的開始。“神聖休戰”是指各城邦有義務在運動會舉辦期間暫停一切戰爭,這樣可以使各地的運動員和觀眾安全的抵達奧林匹亞。
奧林匹克聖火是人類價值的重要象徵,也是人類與火息息相關的重要表現。正如當年宣布“神聖休戰”的傳令兵,今天的火炬手,手持奧運會火炬,傳遞奧林匹克聖火,鼓勵全世界為了奧運會放下武器。選擇奧林匹亞作為奧運會火炬接力取火儀式的舉辦地,象徵著古代奧運會和現代奧運會之間緊密連線,並強調兩者共有的深遠意義。
現代奧運會火炬接力
聖火、火炬、火炬手和傳遞路線是構成火炬接力活動基本要素,是火炬接力活動的中心和焦點,火炬接力的運行以此為核心展開。
聖火
奧林匹克聖火是經國際奧委會授權在希臘奧林匹亞點燃的火焰。奧林匹克聖火來自太陽神阿波羅的賜予。奧林匹克聖火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最高象徵,代表希望和夢想,光明與歡樂,友誼、和平、平等以及奧林匹克精神所倡導的堅韌不拔、奮鬥為樂的價值理念。
聖火通常於奧運會開幕前幾個月在奧運會的發源地-希臘奧林匹亞的赫拉神廟前點燃。聖火採集方式遵循古希臘的傳統,由首席女祭司在奧林匹亞的赫拉神廟前朗誦致太陽神的頌詞,然後通過將太陽光集中在凹面鏡的中央,產生高溫引燃聖火。這是採集奧林匹克聖火的唯一方式。聖火點燃後,火種置於一個古老的火盆中由首席女祭司帶到古代奧運會場內的祭壇,點燃第一名火炬手手中的火炬,隨後開始它前往奧運會主辦城市的行程。
為保持奧運聖火的純潔性,在整個火炬接力中只能使用從奧林匹克採集來的聖火進行傳遞,聖火不能與具有任何象征意義的火焰混合,也不能將聖火分開同時進行一個以上的傳遞活動。
火炬
奧林匹克火炬是經國際奧委會批准的、用於奧林匹克聖火燃燒的、可手持的火炬。
火炬是奧林匹克聖火的載體,每屆奧運會都會誕生一支符合高科技要求的新火炬,並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遺產。火炬應保證聖火在接力期間持續燃燒,並能在各種惡劣的天氣條件下使用(例如:大風,雨雪和高溫天氣),以及適用於特殊的傳遞方式。隨著科技的發展,火炬的重量更輕、燃燒系統更方便完善。通常是將燃氣罐置於火炬內部,保證燃燒時間在15到20分鐘。
北京奧組委將在2006年底完成火炬設計並提交國際奧委會審核批准。火炬的設計將充分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和本屆奧運會火炬接力“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主題,體現中國文化特色。
火炬手
火炬手是傳遞聖火、傳遞奧林匹克理想的使者。基於奧林匹克平等、反對任何歧視的原則,國際奧委會規定世界上每位任何有能力手持火炬跑完400米的公民都有機會成為火炬手。
成為火炬手是一種榮耀。他們將以自己人生故事為聖火增輝,並以高舉聖火的形象激勵和鼓舞世界。往屆奧運會的火炬手包括了各行各業的人士,殘疾人同樣有成為火炬手的權利,他們可以坐在輪椅上或以他們特有的方式傳遞。火炬手由火炬傳遞車隊和護跑手陪同前進。最後一位火炬手的身份通常在最後一刻才公布。當他/她進入奧運會主會場並點燃主火炬塔後,當屆奧運會正式拉開帷幕。
只有火炬手有資格穿著火炬手制服。火炬手也有權通過購買或組委會贈送的方式擁有自己傳遞的那支火炬。
北京奧組委負責確定火炬手人數和火炬手選拔的標準,確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奧委會以及國際奧委會、贊助商等火炬手名額的分配比例,對火炬手名單進行資格審查並提交國際奧委會批准。
傳遞路線
傳遞路線是火炬接力活動的基礎。在總體傳遞規模確定之後,首先要確定具體的傳遞地點,然後通過路線編制將所有的傳遞地點連線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傳遞路線。火炬接力路線選擇不是在奧林匹亞和主辦城市之間畫一條直線那般簡單,歷屆奧運會火炬接力路線的設計都努力嘗試最大限度的體現本屆奧運會的特色和舉辦理念,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和展示舉辦國的形象。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傳遞路線將是一條展示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壯麗秀美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生機勃勃的建設成就以及13億人民精神面貌的路線。
基本傳遞形式
奧林匹克聖火的基本傳遞形式是通過火炬手們手手相傳的接力方式被傳遞至當屆奧運會主會場。每天的傳遞活動通常持續6至10小時,傳遞長度40至50公里,按照每個火炬手傳遞400米,大約有120名火炬手參與傳遞。每天的第一支火炬由存放在特製火種燈中的取自奧林匹亞的聖火點燃。每位火炬手手持火炬跑完一個接力段後用自己手中的火炬點燃下一位火炬手手中的火炬直至到達傳遞終點的慶典現場。
按照奧林匹克禮儀,每天傳遞終點的慶祝活動簡單隆重,通常為1小時,由點燃慶典會場聖火台的火炬手及當日接力主辦城市和奧組委代表講話,播放火炬接力宣傳片以及展示當地文化特色的文藝表演組成。在傳遞活動結束後,聖火火種被保存在火種燈里,直到第二天火炬接力再次開始時用其重新點燃第一支火炬。
為了保證聖火的尊嚴和火炬接力的純潔性,火炬接力進行期間要保持聖火持續燃燒。聖火火種要妥善保護,一旦火炬熄滅,必須仍用聖火火種引燃火炬。
點燃和熄滅主火炬塔
聖火進入主體育場是奧運會開幕式最為精彩的時刻之一。最後一位火炬手通常是本屆奧運會主辦國的公民,一般是體育界名人或者是一位代表著未來、象徵著希望的年輕人。最後一名火炬手通常手持火炬繞場一周,用奧林匹克聖火點燃主火炬塔。主火炬塔點燃的瞬間是世界矚目的時刻,點燃方式也應出其不意地給全世界帶來驚喜。
聖火點燃標誌著奧運會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正式開始。聖火在奧運會期間一直燃燒著,直到在閉幕式上徐徐熄滅。
2000年6月30日,悉尼奧運會火炬傳遞到澳大利亞布魯姆,火炬手騎著駱駝沐浴在夕陽下。
豐富多彩的奧運會火炬傳遞方式
早期火炬接力只採取跑步的傳遞形式。隨著奧運會舉辦地遍布全世界,奧林匹克聖火在傳遞過程中出現航空運送的方式。為了體現火炬途經地區的特色,各舉辦國家和城市還創造了多種傳遞方式。
在奧斯陸1952年冬奧會中,擅長滑雪的挪威人用滑雪方式傳遞聖火。
在蒙特婁1976年奧運會火炬接力期間,加拿大為了顯示其科技能力,利用人造衛星完成了雅典到渥太華的奧林匹克聖火的傳遞。
卡爾加里1988年冬奧會則利用雪橇在北極圈內進行聖火傳遞。
阿爾貝維爾1992年冬奧會火炬接力,從雅典到巴黎的聖火傳遞中使用了超音速協和飛機。
亞特蘭大1996年奧運會火炬接力期間,美國人利用在其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交通工具如印第安人的獨木舟、傳送快遞的驛馬、密西西比河上的汽船、世界上第一條貫穿大陸的聯合太平洋公司鐵路等進行火炬接力。
悉尼2000年奧運會使用駱駝在澳大利亞中部沙漠地區傳遞聖火,還在著名景點大堡礁第一次進行了水下火炬接力。
傳統上,火炬接力採取跑步的傳遞形式(例如:柏林1936年奧運會,倫敦1948年奧運會和莫斯科1980年奧運會都採取了這種形式)。最初,主要在運動員中選拔火炬手,但隨著此項活動的發展和逐步推廣,兒童、老人和殘疾人等普通人也開始擔任火炬手。
隨著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地遍布全世界,奧林匹克聖火在傳遞過程中需採用航空運送的方式。為了體現火炬途經地區的特色,火炬傳遞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
雪上傳遞
奧斯陸1952年冬奧會——挪威的傳奇滑雪者(或他們的後裔)在雪上滑雪轉遞聖火。
卡爾加里1988年冬奧會——利用雪橇在北極圈內進行奧林匹克聖火的傳遞。
騎馬傳遞
卡爾加里1988年冬奧會由一名騎手騎馬進行火炬接力。
在駝背上的傳遞
在悉尼2000年奧運會的火炬接力中使用駱駝完成了在澳大利亞中部沙漠地區的火炬傳遞。
奧林匹克聖火在美國西部的傳遞 。
在亞特蘭大1996年奧運會火炬接力期間,美國人利用在其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交通工具進行火炬接力,例如:印第安人的獨木舟、傳送快遞的驛馬、密西西比河上的汽船、聯合太平洋公司的鐵路運輸(世界上第一條貫穿大陸的鐵路)等。
水上和水下傳遞
在墨西哥城196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中,一名游泳運動員手持火炬以游泳的方式,從船上將奧林匹克聖火傳遞至岸邊。
格勒諾布爾1968年冬奧會火炬接力期間,一名游泳運動員手持火炬游過馬賽港。
在悉尼2000年奧運會火炬接力中,一名潛水運動員在大堡礁進行了水下火炬接力。
巴塞隆納1992年奧運會火炬接力期間,奧林匹克聖火由卡塔倫娜(Cataluna)號從希臘傳遞到西班牙的Empuries——大約在公元前600年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古
希臘王國的門戶。
通過衛星完成的火炬接力
加拿大為了顯示他的科技能力,在蒙特婁1976年奧運會火炬接力期間,利用人造衛星完成了雅典到渥太華的奧林匹克聖火的傳遞。
比音速還快的火炬傳遞
阿爾貝維爾1992年奧運會火炬接力,從雅典到巴黎的聖火傳遞中使用了超音速的協和飛機。
空中傳遞
利勒哈默爾1994年冬奧會火炬接力在奧運史上第一次使用降落傘進行聖火傳遞。
由母親完成的傳遞
在漢城198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過程中,12名母親和她們在1988年出生的孩子在從韓國的忠州到江陵途中擔任了火炬手。
特色火炬接力主題
以和平為主題的火炬接力
倫敦1948年奧運會是二戰結束後的第一次奧運會。火炬接力以和平為主題,傳播奧林匹克和平的理念。希臘軍人科普爾•迪米特里斯作為本屆奧運會的第一名火炬手在傳遞火炬之前脫下軍裝。火炬接力的路線選擇了途經國家之間的邊境線,人們在火炬接力期間慶祝和平的到來。
以讚美古文明為主題的火炬接力
1960年羅馬奧運會火炬接力著重體現奧運聖火在雅典和羅馬兩個象徵著古代文明的城市之間傳遞,設計了一些體現兩國文化的活動。這一以讚美兩大文明為主題的傳遞活動,再一次使孕育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地區受到世界的關注。
以新大陸為主題的火炬接力
墨西哥城196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使奧林匹克聖火首次抵達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這一理念體現了地中海文明和拉丁美洲文明的連線,以及古希臘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的交融。因此,奧運會選擇偉大的航海家的後裔成為最後一名火炬手。
以東方文化為主題的火炬接力
漢城198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體現了韓國的傳統文化。傳遞路線是一個連線韓國東西部之間的“Z”型路線,體現了道家思想陰陽兩極的平衡統一。
以澳洲文化為主題的火炬接力
悉尼2000年奧運會的火炬接力有兩個目標,一是與大洋洲國家分享奧運聖火,從而確立澳大利亞在大洋洲的地位;二是宣傳澳大利亞文化和傳統。為此聖火到訪了全部13個大洋洲國家,火炬接力的起點安排在澳大利亞內陸中心澳洲原著民的聖地、著名景點艾爾斯岩,第一名火炬手為原著民曲棍球運動員諾瓦,最後一名火炬手是著名原著民運動員凱茜•弗里曼。
以奧運回家為主題的火炬接力
2004年雅典奧運會以奧運回家為主題,慶祝奧林匹克百年後重新在希臘舉辦。為此雅典火炬接力前往百年來所有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和城市(計27個國家34個城市),並將聖火帶到非洲和南美洲,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個傳遍五大洲的火炬接力。國際奧委會認為這一傳遞活動空前傳播了奧林匹克精神,也達到了雅典奧運會通過火炬接力宣傳希臘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貢獻的目的。
往屆奧運會最後一名火炬手
誰是最後一名火炬手?誰來點燃主火炬塔?已經成為奧運會開幕式上最令人期待的懸念,也是奧運會組織者保守最嚴格的秘密。成為開幕式中點燃主火炬塔的火炬手是一個運動員莫大的榮幸。多年來,點燃主火炬塔這個環節,給奧運會的歷史奉獻了一些最具象徵意義的瞬間。
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最後一位火炬手是坂井義則。1945年8月6日,他就在核子彈爆炸時出生在廣島。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四年之後,在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西班牙航海家的後裔恩里克塔•巴西里歐成為奧運史上第一位點燃主火炬塔的女性火炬手。
1972年在日本札幌舉行的第11屆冬奧會開幕式上,最後一位點燃主火炬塔的是日本在校學生高田英紀。當時,還處於戰後重建時期的日本人想通過一個普通的中學生寄託他們對明天的希望。
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上點燃主火炬塔的一般為冬季項目運動員,而1992年法國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的開幕式上,最終點燃主火炬塔的卻是帶領法國足球隊奪得歐錦賽冠軍的普拉蒂尼和法國男孩弗朗希斯。普拉蒂尼在法國體育界的地位無可爭議,但是從未參與過冬季項目的普拉蒂尼為冬奧會點燃主火炬塔卻顯示出了法國人的浪漫情懷。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穆罕默德•阿里用雙手緊握火炬,當這位曾經是全世界最偉大的運動員,如今身患帕金森症的昔日拳王用顫抖著的雙手點燃主火炬塔時,全場爆發出如潮的歡呼聲。
1998年長野冬奧會上,反殺傷性地雷行動的倡導者克里斯•穆恩和一群孩子們一起跑進體育場,手中高高擎起火炬。他在莫三比克一個小村莊試圖排除地雷時被炸掉了右臂以及右腿的部分。他把火炬交給阿爾貝維爾冬奧會花樣滑冰銀牌獲得者伊藤綠,後者身穿日本傳統和服點燃了主火炬塔。
2000年,當奧運聖火傳到澳大利亞的時候,它成為國家和諧、希望以及為土著居民治療心靈創傷的象徵。悉尼奧運會最後一位火炬手選擇了由土著血統的運動員凱茜•弗里曼。她站在水中央,將火炬伸向水中,一個燃燒的火圈在她周圍形成,環形的聖火從弗里曼的周圍緩緩升起,點燃主火炬塔。
8月13日,第28屆夏季奧運會開幕式在奧林匹克主體育場隆重舉行。圖為希臘火炬手尼科拉奧斯•卡拉馬納基斯點燃主火炬。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2004年雅典奧運會,希臘的最後一名火炬手是亞特蘭大奧運會帆船金牌得主尼科拉奧斯•卡拉馬納基斯,他用手中的火炬點燃了紡錘形的主火炬塔,奧運聖火在奧林匹克發源地熊熊燃起。
1936年7月20日,柏林奧運會聖火在奧林匹亞點燃,希臘人康斯但丁成為現代奧林匹克火炬接力歷史上的第一位火炬手。此後,火炬接力成為每屆奧運會的一
部分,成為奧運會的一個傳統。 火炬接力活動歷時13天,穿過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抵達德國柏林。3187公里的接力活動全部通過火炬手跑步傳遞完成。1931年1500米運動項目的世界冠軍弗里茨•希爾根被選為最後一名火炬手。1936年8月1日,他高舉著火炬跑進主體育場點燃主火炬塔。
1948年倫敦奧運會火炬接力活動開始於7月17日,歷時13天,途經希臘、義大利、瑞士、法國、盧森堡、比利時和英國。
為了體現當屆奧運會火炬接力和平的主題,在從奧林匹亞到倫敦的接力過程中,舉行了很多體現和平象徵意義的活動。如第一位火炬手季米特洛在接過火炬之前脫下軍裝,放下武器,換上運動服開始傳遞聖火等。
1952年6月25日,芬蘭奧運會聖火在奧林匹亞點燃,並第一次使用飛機將火種從雅典空運到丹麥。從丹麥經瑞典到達芬蘭的路程採用了跑步、騎馬、腳踏車和獨木舟等傳遞方式。火炬接力歷時25天,由3372名火炬手完成傳遞活動。
墨爾本奧運會聖火於1956年11月2日在奧林匹亞點燃,由350名火炬手從奧林匹亞傳遞到雅典。沿途設計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動。如在雅典的衛城兩名戰士身著戰裝在傳遞路線上擋住火炬手的路,只有當火炬手說“聖火是我從奧林匹亞帶來的”才允許通過。
聖火火種被存放在兩個火種燈里飛往澳大利亞。中途在加爾各答、曼谷、新加坡和雅加達舉行了慶典儀式。墨爾本奧運會火炬接力是當時奧運史上行程最長的火炬接力活動。總距離約20470公里(包括航空距離),實際傳遞距離4912公里,火炬手數量3608名。最後一名火炬手是世界青年田徑冠軍羅恩•克拉克。這是第一次在南半球舉行的奧運會火炬接力。
由於1956年奧運會的馬術比賽在斯德哥爾摩舉行,因此還舉行了從奧林匹亞至斯德哥爾摩的火炬接力。途經丹麥抵達瑞典,共有330名火炬手參與傳遞活動,其中約有160名騎手。
1960年羅馬奧運會聖火於8月12日在奧林匹亞點燃。聖火從奧林匹亞傳遞到雅典再到齊娥港口,乘船運至義大利的錫拉庫扎市,再由火炬手跑步完成到羅馬的傳遞。
1964年8月21日,東京奧運會聖火在奧林匹亞點燃。火種通過飛機運載前往日本,途中經停伊斯坦堡、黎巴嫩、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和台灣,並舉行了展示活動。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火炬接力的主題是“新大陸”。為此聖火由希臘的驅逐艦“納瓦里農”號運送到哥倫布的誕生地義大利熱那亞市。
聖火穿越大西洋,沿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路線航行。在維拉庫茲,由17名火炬手在海中接力將火炬傳到岸上。2778名火炬手參與了傳遞活動。西班牙航海家的後裔恩里克塔•巴西里歐成為奧運史上第一位點燃主火炬塔的女火炬手。
1972年7月28日,慕尼黑奧運會聖火在奧林匹亞點燃。聖火穿越7個國家抵達慕尼黑,沿途受到熱烈歡迎。當聖火進入奧地利時,一架直升機向火炬接力的路上撒放鮮花。貫穿5532公里的接力活動使用了腳踏車、機車、馬等傳遞方式,並第一次有殘疾人使用輪椅進行傳遞。
蒙特婁奧運會聖火於7月13日在奧林匹亞點燃,由希臘火炬手傳給加拿大火炬手後,通過感測器將聖火的熱能轉換成電波並經衛星傳至加拿大,然後使用雷射在蒙特婁點燃火炬。火炬接力只進行了5天,1214名火炬手參加了傳遞活動。為了表示對奧運聖火發源地的崇敬,使用了橄欖油作為火炬的燃料,並第一次由一對男女手舉火炬跑入奧運會場共同點燃火炬塔。
莫斯科奧運會聖火於1980年6月19日在奧林匹亞點燃。傳遞活動歷時31天,行程4915公里,途經了4個國家。
1984年奧運會聖火於5月7日在奧林匹亞點燃,由於雅典抵制洛杉磯奧運會火炬接力商業化的做法,沒有舉行雅典境內的傳遞活動,聖火火種由直升機運到雅典後直接飛往美國紐約。
5月8日在紐約舉行歡迎聖火抵達美國的儀式後開始傳遞活動。火炬接力歷時83天,穿越33個州,到達美國41個城市,由3636名火炬手完成傳遞。這一屆奧運會的火炬手是第一次採用公開選拔的辦法產生的。
漢城奧運會聖火於8月23日在奧林匹亞點燃。完成雅典火炬接力後,聖火用飛機從希臘運送到韓國南端的濟州島,然後用船運到釜山。火炬接力歷時26天,前往全國所有地區。傳遞方式包括跑步、騎馬、船、腳踏車、飛機和機車。火炬接力里程全長15250公里,有1469名火炬手參與了傳遞。
巴塞隆納奧運會聖火於1992年6月19日在奧林匹亞點燃。火炬接力歷時51天,全長6307公里,途經652個城鎮,包括所有自治區首府和奧運會的分賽場。
亞特蘭大奧運會火炬接力歷時92天,這是奧運史上一次規模巨大的火炬接力活動。聖火到達了美國重要的城市並途經許多村鎮。火炬手選拔以“社區英雄”為主題,通過公開選拔產生。13267名火炬手參與了傳遞。
2000年悉尼奧運會在希臘舉行聖火交接儀式後,途經11個大洋洲國家抵達澳大利亞。13300名火炬手將聖火傳遍澳大利亞。
點燃開幕式主會場火炬塔的火炬手凱茜•弗里曼是澳大利亞原著民運動員,曾在1996年奧運會上獲得獎牌,並在隨後舉行的悉尼奧運會上獲得女子200米金牌。為了反映火炬設計的元素—火、水、土,組委會在奧運會開幕式上設計了弗里曼浮出水面的效果,並在水中點燃了主火炬塔。
悉尼奧運會火炬接力被國際奧委會評價為最成功的一次。由於良好的宣傳工作和對商業化的控制,創造了火炬接力神聖、美好的形象。沿途公眾對於奧運會火炬接力的熱情不斷高漲,待聖火抵達悉尼之際,上百萬的悉尼市民走上街頭,歡迎聖火的到來。火炬接力空前的調動了澳大利亞人民的自豪感。
根據本屆奧運會“奧運回家”的主題,雅典奧運會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在五大洲進行的傳遞,前往所有舉辦過奧運會和即將舉辦奧運會的城市,以感謝這些城市對奧林匹克運動做出的貢獻,並將奧林匹克聖火第一次帶到非洲和南美洲。途經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中國、印度、埃及、南非、巴西、墨西哥、美國、加拿大、比利時、荷蘭、瑞士、法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瑞典、芬蘭、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保加利亞、賽普勒斯、希臘,總距離7.8萬公里,歷時78天,傳遞火炬手12102名。最後一名火炬手是希臘籍帆船運動員尼科拉奧斯•卡拉馬納基斯。
希臘總統將出席儀式
年近八旬的希臘總統帕普利亞斯2月27日做客中國駐希臘大使官邸,這是中希建交三十六年來,希臘在任總統首次做客中國大使官邸,也是在任總統首次到外國大使官邸做客。
總統不僅破例到訪,而且總統本人確認,他將親自出席於3月24日在奧林匹亞舉行的北京奧運會聖火採集儀式。因為希臘總統只在2004年出席過本國雅典奧運會的聖火採集儀式。這個破例讓中國駐希臘大使羅林泉分外高興,用他的話就說“這是希臘政府給予中國的特殊禮遇”。
帕普利亞斯表示,希臘非常高興將奧運的接力棒交給中國。他祝福北京奧運會取得圓滿成功,並期望在奧運年訪問中國。
不是第一棒的“第一棒”
雖然希臘奧委會否認了將第一棒火炬交給中國人的傳言,但希臘奧委會新聞部主任帕帕赫里斯多在接受記者訪問時並沒有否認,走出奧林匹亞遺址後的第一個火炬手可能會是一位中國人。他甚至無意間透露:這個人是誰要由中國駐希臘大使館和中國奧組委來確定。
根據慣例,北京奧運會聖火採集儀式上,從最高女祭司手中接過聖火的第一位火炬手是一位希臘運動員,而且一定是位男性。在這名希臘男性火炬手手持火炬走出奧林匹亞遺址後,其向下傳遞的火炬手似乎並沒有規定一定是希臘人、一定是男性。
據報導,在二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採集火種的儀式上,曾經有一位二十歲的澳大利亞女孩走過這段路,但她手中沒有火炬。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屆時果真由一名中國人手舉火炬跑完遺址外的“第一棒”,則也是奧運史聖火史上的一個“破例”。
取火者是個“新手”
瑪利亞-娜芙普利都無疑是一匹黑馬。沒有人想到在舞台劇和影視界都十分活躍的她能當選最高女祭司。
瑪利亞沒有畢業於有著“最高女祭司搖籃”之稱的希臘國家劇院戲劇學校,由於沒有師從資深儀式編導霍斯女士,而從未入選過聖火祭司表演隊。而自從一九六四年開始,參與奧運會聖火採集儀式的希臘女演員都是該校畢業生,並都接受過霍斯女士的調教。歷任最高女祭司都有過參與聖火採集儀式表演的經歷,並從普通祭司成長為最高祭司。
娜芙普利都改寫了這個傳統,此次她以首次參與聖火儀式的新手身份,一舉成為最高女祭司,擔當起取火者的重任。
臘奧組委與喊出“新北京,新奧運”口號的北京奧運會不期而遇,此次聖火活動力圖在“新”上下功夫。不僅儀式的編導換人,連“取火”的最高女祭司也推出新人。這又是希臘聖火活動中近五十年來的一個破例。
這次希臘奧委會大規模地起用新人,二十二人組成的祭司表演隊僅保留了原來不到一半的老人,更多的新面孔進入了祭司表演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