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樓

花石樓

花石樓位於第二海水浴場東端一處伸入海中的岬角上,黃海路18號。據說是1932年由一位俄羅斯人格拉西莫夫修建,它的建築風格是典型的歐洲古堡式,又融入了希臘式和羅馬式的風格,也有哥德式的建築特色。由圓形和多角形組合而成的建築物正面造型,別致有序。而既可用於栽花,亦可用作晚間燃火照明的樓門台階下花崗岩石尊,足見設計者之匠心。樓下石階分為兩層,上層六級,下層九級,有石徑通往鐵欄大門,庭院內廣植花木。

基本信息

簡介

花石樓花石樓

花石樓位於第二海水浴場東端一處伸入海中的岬角上,黃海路18號。由於是用花崗岩和鵝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樓。是八大關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融合了西方多種建築藝術風格的一棟歐洲古堡式別墅,如果按近代歐式建築傳統模式去套它,好像並不十分貼切。此樓建築面積753.7平方米,院內面積4.5畝。樓的主體共5層,頂層為觀海台,側有鐵頂尖。由於樓內由大理石貼面,樓外又砌有鵝卵石,多年來人們一直稱之為“花石樓”。花石樓據說是1932年由一位俄羅斯人格拉西莫夫修建,它的建築風格是典型的歐洲古堡式,又融入了希臘式和羅馬式的風格,也有哥德式的建築特色。由圓形和多角形組合而成的建築物正面造型,別致有序。而既可用於栽花,亦可用作晚間燃火照明的樓門台階下花崗岩石尊,足見設計者之匠心。樓下石階分為兩層,上層六級,下層九級,有石徑通往鐵欄大門,庭院內廣植花木。

結構

花石樓花石樓
花石樓由一圓型和一多角型的石質小樓組合而成,圓型小樓共五層,第五層為觀海台;多角型小樓為四層,第四層外有小樓與觀海台相通。建築物的東、西、南向分別設有出入口,主要入口朝南,一層為半地下室,入口直通二層,入口前方的層層階梯為建築物造成了鮮明的台基氣勢。建築物組合平面呈不對稱方形。內部由規則的矩形、圓形、多角形構成。西南角布置圓筒形樓梯間,直通頂部觀海台。

特點

正門兩側設有高大簡潔的古希臘陶立克式立柱,支撐起二層突出的小陽台,並一起構成了遮蔽風雨的門廊,裝飾性與功能極其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窗格細密的拱券式門窗也被大量採用,牆面窗的大開間和塔身窗的窄長開間有序組合、尺度適宜,檐口均有石條裝飾。
石材的誇張運用,使建築在融合多種西方建築藝術的同時,整體呈現出渾厚沉穩的歐洲古堡風格。建築底部和轉角處鑲嵌蘑菇石,大幅牆面由原色花崗岩砌成,局部貼有細密的鵝卵石,而樓內11處主次房間也多用大理石貼面。“花石樓”因此得名。
花石樓體量雖小,建造卻極其精美,庭院內廣植花木,觸目又是碧海波光,是非常精美的休閒觀賞建築。歷年來許多名人曾滯留於此,影視創作也前來取景。近年來開闢旅遊景點後,遊人皆可登樓望遠,許多新婚年輕人也到這裡拍照紀念。
與迎賓館有兩點不同,花石樓是私人住宅而不是長官府邸,建築風格靈活多元而不再是紅瓦黃牆;與迎賓館又有兩點相同,青島本地花崗岩的運用淋漓盡致,作為經典建築都被開放為旅遊景點。

影響價值

從建築單體來看,花石樓有著獨特的個性魅力,其感染觀者的影響力至深;從時代背景來看,又代表了20世紀30年代前後青島住宅建築的典範。這一時期是青島建設高峰的第二個峰值,宗教、商業、公建等功能性建築之外,住宅建築主要集中體現在太平角、八大關及大學路、登州路、榮成路一帶。

以花石樓、公主樓等建築為代表的設計理念,後來演繹成為“八大關庭院式建築”,被廣泛套用在基地條件允許的低密度住宅中。其主要特徵就是,住宅建築風格開始追求多元化,大多模仿歐美“田園式”的自由設計理念,平屋頂和平坡結合的別墅式樣出現了。花園和主入口選在臨海和陽光充足的一面,建築體量一般控制適中或小巧,每棟400平方米以下為主,周邊基地開闊,儘量把更多的面積留給庭院綠地。

內部景觀

花石樓花石樓

相傳解放前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曾在此住過,也有老百姓說蔣介石也在此避過難等等,總之關於花石樓的傳說是太多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花石樓前立著兩塊截然不同的標誌牌。其中一塊花崗岩石碑,是青島市文物事業管理局於1984年7月27日設定的,將花石樓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上註明花石樓1903年由德國人所建。另一塊不鏽鋼製作的標誌牌,是1997年6月青島市旅遊局設定的,註明199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正式將花石樓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花石樓與影視藝術頗為有緣,電影《神聖的使命》《白霧街兇殺案》《總統行動》 等的內外景拍攝都是在這裡完成的。現在花石樓已對外開放。

青島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