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武鋼博物館位於青山區冶金100街坊的武鋼劇院,外牆是頗具金屬質感的鐵灰色,內部用武鋼自產鋼板隔出一個個展區,立體感很強。武鋼博物館建築面積約11000平米,展出面積6000多平米,館內採用高科技設備引導觀眾參觀,共設定了17個觸控螢幕和22個液晶顯示屏,滾動播出各個時代有關冶金的信息資料。武鋼博物館展陳策劃設計師吳向陽說,展館有4層樓,一樓主要有冶金區、特展區、漢冶坪歷史展現區等,二樓重點展示武鋼的50年發展歷史,三樓採用全套的聲光電模擬體系,為您重現從採礦到煉鐵、煉鋼,再到熱軋、冷軋鋼的出鋼全景,取名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前世今生
武鋼劇院拆掉後,原址建中國武鋼博物館武鋼劇院地處青山冶金大道於工業四路的十字路口,對面是武鋼總醫院和青山青少年宮。“九一三”是為了紀念毛主席1958年9月13日視察武鋼這個武鋼劇院原來叫九.一三劇院興建於1979年,興建過程中發生了一場大火,建成後的武鋼劇院,即成為武鋼的一個重要的會議場所80年代至90年代,武鋼的一些重要的職代會、黨代會等公司級大會,都在這裡召開。這裡還承辦了一些重大的演出,一些演藝界名人,都在這裡留下了足跡。
三大亮點
館內處處“武鋼造”一條三米寬、百米長的“鋼鐵大道”,從門前廣場一直延伸到博物館內,所用材質全部是武鋼優勢產品——熱軋薄鋼板。
博物館內的所有鋼鐵材料,幾乎全部“武鋼造”,包括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地面上的螺紋鋼板、各種鋼鐵門窗等。
綜合展廳內有不少栩栩如生的場景雕塑,如一樓介紹青銅時期冶煉的展區內,20多個30厘米高的陶俑向人們展示了冶煉青銅器的全過程。這些藝術作品,有很多來自武鋼藝術家之手。
武鋼人捐出輝煌50年
一幅老照片、一件舊工裝、一頂安全帽、一個醫藥箱……數千件印證武鋼歷史的物件,是武鋼50年光輝歲月的縮影。這些珍貴的藏品,全部是武鋼人自願捐獻的。
一位老工人捐獻的藍灰色工裝上,還有斑駁的油污和補丁。工作人員請教了很多老工人才知道,這是煉鐵廠在上世紀70年代時期的一種工裝,能保留到現在的已經沒有幾件了。一張1958年9月13日的《人民日報》上,頭條是《新中國第一個國家投資建設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投產》,報紙已經發黃,需雙手捧起來才不會弄破。
2小時玩轉紅鋼城
參觀完整個博物館需要多少時間?就算粗略瀏覽,也至少需要2小時,但2小時內能了解整個武鋼的大致情況,還能了解中國鋼鐵冶煉歷史和鋼鐵工業發展歷史。
在博物館內,你能按照歷史順序梳理武鋼發展的全部歷程,哪一年從聯邦德國、日本引進一米七軋機,具備通用鋼板生產能力;哪一年兼併襄樊鋼鐵集團公司;哪一年武鋼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這些情況都能一目了然,還有很多武鋼產品實物和設備模型展出,能讓你大致了解武鋼的生產情況。
兩大揭秘
鎮館之寶是武鋼第一爐鐵
早在去年武鋼博物館籌建時起,什麼是“鎮館之寶”就一直受到各方關注,是代表武鋼誕生的第一爐鐵水,還是見證武漢近代工業發展的“定漢神鐵”?昨日,這個謎底終於揭開。
1958年9月13日,武鋼的一號高爐煉出了它的第一爐鐵水。當天下午15時25分,毛澤東健步登上爐台,目視著第一爐鐵水從爐內順利流出來,火光映紅了他欣慰的笑臉。
這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幕被攝入鏡頭,照片保存在博物館的櫥窗里。此外,幾份當天的報紙也一同陳列在案,略顯發黃版面上,頭條全是武鋼第一爐鐵水的報導。
《集結號》技師打造仿真展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高科技仿真區,是目前國內最頂尖的高科技仿真展示廳,這裡的一切都讓你真假難辨。
一進展廳,就仿佛置身一個幽暗的礦洞中,這是按大冶鐵礦礦區1∶1的比例仿製而成的。一車車鐵礦石,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響,從深邃的礦洞中運出來,幾台仿真挖掘機械正緊張工作,站在旁邊,甚至可以感受到挖掘時的抖動。
轉過礦區,就來到煉鐵和煉鋼車間,轟鳴的機器、火紅的鐵水、飛濺的火花,讓人感覺置身火熱的車間內,走過“鐵水包”旁邊會不由自主地閃躲,擔心會被“鋼花”燙到。不過不用擔心,這裡的一切都是用聲光電系統模擬出來的。
隨後參觀的將是武鋼的“二熱軋車間”和“矽鋼生產車間”,所有模型均能全程模仿生產過程。據介紹,為了達到真實的效果,負責展覽陳列的深圳海外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幾十名工程師,到現場觀察上百次,集合了模型製作、光電效果、布景繪製等多種電影技術,電影《集結號》的2名繪景師也參與了製作。
武漢旅遊景點盤點
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之一,中國中部地區(華中)的最大都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萬,其中城鎮人口537萬。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 稱“江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