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慈惠街道辦事處(慈惠農場)是東西湖區十二個國營農場中的一個重要蔬菜專業生產農場。1998年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確定為“國家級萬畝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示範區”,2002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第一批100家“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基地”之一。2004年11月農場十大骨幹蔬菜品種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認定為綠色食品級蔬菜。
地理
慈惠街道辦事處(慈惠農場)東與漢口的橋口區接壤,南臨漢江,北靠107國道,幅員214平方公里。農場距市中心15公里,距天河國際機場20公里,距漢口火車站10公里。漢渝鐵路貫穿全場,武漢市中環線、外環線(京珠高速公路)從農場東西部穿過。是少有的集鐵路、公路、水運於一體的交通樞紐。
經濟
農場現有常住人口14萬人。轄4個功能區,即生態農業區、新型工業區、現代物流區、康樂居住區。2005年,全口徑稅收收入7400萬元,可用財力1900萬元,是東西湖12個農場中的“三強”農場。生態農業園區環境幽雅,氣候宜人,農業基地氣勢磅礴。
文化
2009年10月,東西湖第二屆石榴節在慈惠農場石榴紅村盛大開幕。以石榴為主題的各類趣味活動是本次石榴節打造的重頭戲,趣味剝石榴比賽、百人吃石榴比賽、石榴盆景觀賞、石榴知識展等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與。一個個顆粒飽滿、色澤鮮艷的石榴果也著實吸引市民目光,農民擺設的石榴攤前,前來品嘗、購買石榴的遊客絡繹不絕。據慈惠農場有關負責人介紹,石榴紅村每年吸引近20萬人次前來度假消費,農民人均年收入持續翻番,達到1.5萬元。
新農村建設
悠遠與年輕交織,千古詩韻與時代浪潮疊映。在大武漢雄渾的臂彎,在東西湖的襟抱,在漢江飄逸的玉帶,東西湖慈惠街"四季吉祥"景區驀然崛起。作為武漢市鄉村旅遊示範點、江城首屆十大特色社區,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區,"四季吉祥"的田園風光與生態美景,優美社區與優雅生活,共同構建了一幅幅現代都市鄉村文明的亮麗畫卷。
打"安全牌",慈惠牌蔬菜實現三級跳
1998年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確定為"國家級萬畝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示範區",2002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第一批100家"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基地"之一。2004年11月農場十大骨幹蔬菜品種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蔬菜。2008年1月15日,武漢慈惠有機蔬菜基地通過國家有機農業產品認證機構--北京五嶽華夏技術管理中心認證並授牌,成為華中五省第一家有機蔬菜的生產基地。自此,"慈惠牌"蔬菜完成了由普通蔬菜到最高品質的"三級跳"。作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慈惠街工委認真打好綠色食品A級蔬菜基地這張"安全牌",對"蔬菜基地"進行高科技地投入與培養,科學合理地制定"蔬菜基地"的發展方向和收益目標,把這個"綠色食品A級蔬菜基地"的牌子打得更響。為保證慈惠綠色品牌"不變色",東西湖慈惠農場建立綠色蔬菜生產檔案4000多份,涵蓋所有蔬菜種植戶。種什麼菜,用什麼藥,農藥殘留是否超標,要求菜農們一一記錄在案。為保證慈惠綠色品牌"不變色",農場專門派人在生產過程中全程監控農藥的品種和用量,防止農戶提前採摘,能為綠色蔬菜把好“最後一關”。自2005年開始,慈惠農場致力於有機蔬菜的開發,以八向大隊為試點,拿出200畝與武漢市奧格有機蔬菜研究所聯合共同開發有機蔬菜。種植15-20個國內外名、優、特蔬菜品種。通過2年的有機轉換階段,於2007年12月正式通過有機認證,實現了由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到有機蔬菜的"三級跳"。2006年、2007年"慈惠牌"綠色A級蔬菜連續兩次被中國武漢農博會組委會授予"農產品金獎"稱號。這一蔬菜基地的建成填補了華中地區沒有有機蔬菜產地的空白,年上市蔬菜498噸。除此之外,慈惠以萬畝綠色蔬菜基地、沿江綠化帶和村灣內的大量經濟果林為平台,引導社區居民大力發展庭院生態經濟,著力發展以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和觀光蔬菜瓜果、花卉盆景為特色的綠色產業,目前已建設了一批以蔬菜為主體的蔬菜觀光園、有機蔬菜示範基地和蔬菜科技園等,重點培育生態農業、體驗農業和認養採摘農業,帶動農民增收。
打"旅遊牌",漢江邊崛起"石榴紅"旅遊名村
慈惠街所轄的石榴紅村原叫鴉渡大隊,在一馬平川的江漢平原,曾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偏僻小村,73戶人家200多畝耕地,這裡沒有區位優勢,沒有資源優勢,更沒有產業優勢,多年來,蔬菜種植一直是這裡的主導產業,農民種菜一直囿於投入大、耗工多、收效少的格局之中,生產生活水平和居住條件嚴重滯後,脫貧致富一直是老百姓的最大夢想。2005年5月,武漢市委、市政府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啟動了"農村家園建設行動計畫",提出了"致富門道明晰到家園、基礎設施完善到家園、社保體系建立到家園、社會和諧穩定到家園"的建設要求。如強勁東風,掠過了古老的原野,給慈惠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慈惠街工委一班人到江浙、成都等農村考察,發現不少鄉村農民將農業和旅遊相結合,走上了快速致富道路。回來後,經過論證,慈惠街決定結合本地特色改造新農村,既要讓農民住的好,還要富起來。不到一年,鴉渡大隊完成化蛹成蝶的蛻變,變成了石榴紅村:泥巴路變成寬闊的水泥路,破農舍變成古色古香的徽派小閣樓。建設了拱橋、牌坊、戲台等景觀,小小的村落內盡顯徽風楚韻,連片成帶的石榴林、桃林等綠化景觀更顯生態古樸。自2005年"十一"黃金周開始,整舊一新的石榴紅村迎來了絡繹不絕的休閒旅遊群,區街兩級因勢利導,引導民眾發展“農家樂”,為73戶農戶舉辦免費的餐飲、禮儀、客房培訓班,推廣"認養一分地,當回莊園主"等主題活動,農民的收入由最初單一蔬菜種植增收拓展為住宿、餐飲、認種菜地、土特產、採摘菜果和打工勞務七種渠道,收入大大增加。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石榴紅村主業為農業,旅遊收入為零,人均收入僅3700元;自2005年以來,全村主業為旅遊,共接待遊客78萬人次,旅遊收入98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是四年前的4倍。石榴紅村也因此被評為“全國綠色小康村”和“全國巾幗示範村”。
打“生態牌”,“四季吉祥”引領農村社區建設新模式
在石榴紅紅遍荊楚、唱響神州後,東西湖區慈惠街迅速集結智慧,在石榴花開時節開始了深化新農村建設的大工程:四季吉祥新項目的謀篇布局。以往的鴉渡、八向、蔡家、知青四個村子消失了,一個沿漢江綿延18公里的"四季吉祥"社區橫空出世。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鄉村構想,一個洋溢著武漢氣派的藍圖,就這樣以大手筆出現在漢江北岸。按照“更富、更美、更和諧”的發展理念,四季吉祥這一新型鄉村生態文明社區,以石榴紅生態旅遊模式為放射源,滲透和輻射到附近的桃源村、丹桂村和梅林村三個自然村落,組合成“春桃、夏榴、秋桂、冬梅”的“四季吉祥”生態新景觀,形成“川西、安徽、湖北”三大古民居建築特色。按照武漢“兩型社會”建設目標,“四季吉祥”將打造成湖北省首個“生態文明農村社區”。“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在四季吉祥社區初步顯現新生機、新氣象。887戶民居的外觀改造率達到100%,村內道路硬化率達100%,838盞太陽能路燈照亮了寧靜的村灣,887台太陽能熱水器爬上了農家屋頂,石榴紅村濕地污水實現了生態化處理,秸稈氣化系統屹立於綠野之間,已為300農戶供氣。生態污水處理系統、太陽能綜合利用系統、垃圾收集利用系統、秸桿氣化系統、有機循環農業系統、社區便民服務系統和社區文化服務系統等"七大系統工程"讓四季吉祥透射出現代鄉村文明的新曙光。總投資3億元、按照國家4A級風景區標準規劃、按照國內首個生態文明農村社區藍圖建設的"四季吉祥",在未來的三年,將沿著十八公里漢江,形成氣勢恢宏的濱江休閒旅遊觀光帶和新農村建設示範帶。江水文章的靈動嫻逸,弦歌和曲的溫婉綿麗,曉風殘月的意蘊情致,翠堤春曉的人文雅韻,襯托出"四季吉祥"旅遊景區的新意境、新格調。今年四月底,,武漢市首屆新農村文化節暨第三屆蔬菜節將在這裡隆重登場。風景如畫的"四季吉祥",將以自己充沛的活力,展現全國第一個村級生態文明社區的綽約風姿,更將以昂揚的改革創新激情,為武漢都市鄉村文明的創建揚帆遠航。
武漢旅遊景點盤點
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之一,中國中部地區(華中)的最大都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萬,其中城鎮人口537萬。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 稱“江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