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ué jì
引證詳解
1. 亦作“絕跡”。
1.不見蹤跡。
《莊子·人間世》:“絕跡易,無行地難。” 郭象 註:“不行則易,欲行而不踐地,不可能也。”
《南史·梁吳平侯景傳》:“州內清靜,抄盜絕跡。”
明 王鏊 《震澤長語·仙釋》:“君有畫鶴之誣,隱壁仙逝,則君之墨本絕跡矣。”
郭沫若 《沸羹集·答編者》:“大抵在初期,詩歌是最流行的,獨幕劇次之,小說則幾乎絕跡。”
2. 無人跡處。
漢 王充 《論衡·道虛》:“況 盧敖 一人之身,獨行絕跡之地,空造幽冥之語乎。”
3. 形跡與外界隔絕。
《後漢書·杜根傳》:“周鏇民間,非絕跡之處,邂逅發露,禍及知親,故不為也。”
唐 王建 《送人》詩:“與君俱絕跡,兩念無因由。”
清 顧炎武 《贈路舍人澤溥》詩:“絕跡遠浮名,林皋託孤詣。”
4. 指卓越的功業事跡。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揆厥所元,終都攸卒,未有殊尤絕跡可考於今者也。”
《晉書·劉頌傳》:“樹國全制,始成於今,超 秦 、 漢 、 魏氏 之局節,紹五帝 三代 之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