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來源一
《雞峰》卷十八
處方
熟地黃1兩,赤芍藥1兩,當歸1兩,赤茯苓1兩,桃膠1兩,鹿茸半兩,血餘4兩。
製法
上為細末、白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淋。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燈草湯送下。
摘錄
《雞峰》卷十八
處方來源二
《魏氏家藏方》卷十
處方
鹿茸([火監]去毛,酥炙)3兩,續斷(洗,乾炒)3兩,山藥3兩,白艾(醋炒)2兩,五味子(去枝)2兩,白薇2兩,卷柏2兩,阿膠(銼,蛤粉炒成珠)2兩,黃耆(蜜炙)2兩,澤蘭2兩,厚朴(去粗皮,姜制,炙)2兩,熟乾地黃6兩(酒浸),肉蓯蓉4兩(酒浸,去土)。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虛調經。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十
中藥方劑之地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