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地踏菜。
【製法】曬乾為末。
【功能主治】湯泡傷。
【用法用量】豬油調敷。
【摘錄】《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中藥方劑之地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地耳散用於湯泡傷。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地耳蕨,叉蕨科植物。植株高10-20厘米。根狀莖長,橫走,纖細,粗2-3毫米,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約3毫米,先端纖維狀,邊緣有疏睫毛,膜質,褐棕色並稍有光澤。
簡介 國內分布: 國外分布: 形態特徵防風散用於破傷瘡瘍風邪,或身體疼痛,風邪攻注攣急,及皮膚瘙癢,麻木不仁,頭昏悶,牙關緊,欲成破傷風者。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石耳為地衣植物門植物,因其形似耳,並生長在懸崖峭壁陰濕石縫中而得名,體扁平,呈不規則圓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絨毛。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種微量元素,具有養...
植物形態 生長環境 營養成分 藥理作用 栽培每服1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 風輕易治者,日再服。 五月五日多取陰乾之,著大瓮中,稍取用之。
參考資料耳氏族人分布於今浙江省的溫州市,山西省的臨汾洪洞縣辛村鎮登臨村,北京市的通州區、昌平區,河北省的邢台市、保定市,天津市的寶坻縣,雲南省的哀牢山地區等地。
耳的構成 耳的聽覺形成 按摩耳位於眼睛後面,它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後傳給大腦。在腦中,這些信號又被翻譯成我們可以理解的詞語、音樂和其他聲音。
耳的構成 耳的聽覺形成 按摩若吐逆可蜜和為丸,每服十丸,進前計一方寸匕數也,風輕易治者日再服。 若時氣不和,舉家服之。 不得全密,則溢出,又不可和馬肉食之,空心暖服酒妙。
卷耳:又名蒼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呈棗核形,上有鉤刺,名“蒼耳子”,可做藥用。嫩苗可食。
種屬概述 形態特徵 歷史考證 化學成份 套用價值金箔散主要由金箔50片(細研),銀箔50片(細研),鐵粉2兩(細研),人參1兩(去蘆頭),龍齒1兩半,琥珀1兩(細研),犀角屑1兩,茯神1兩半,酸棗仁1...
簡介 鎮心 安神 祛風解表 處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