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地膚子一分,瞿麥、冬葵子各三分,知母、黃芩、豬苓、海藻、橘皮、升麻、通草各一分半,大黃八分。
用法
上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量兒大小與服。
功用
清熱利濕,通小便。
主治
小兒小便不通。
方義
方中地膚子味甘性寒,主入膀胱經,善清利下焦濕熱濁垢,並使之從小便排出,故有清濕熱,利小便之功,故以為君。大黃、黃芩清熱瀉火,知母滋陰清熱,瞿麥、冬葵子、通草清熱利水,俱為臣藥。豬苓利水滲濕,海藻清熱消痰,橘皮理氣化濕,升麻升清以降濁為佐。諸藥合之,有清利濕熱通小便之效。
運用
《千金要方》謂本方能治“小兒熱毒人膀胱中,忽患小便不通,欲小便則澀痛不出,出少如血,須臾復出”。此方雖為小兒而設,然用於大人亦無不可。
使用注意
《千金》有枳實三分。
附註
附方1 地膚子湯
組成 地膚草、車前子各一錢,知母(去毛,炒)、黃芩、赤茯苓、白芍藥、枳殼(麩炒黃色)各七分,升麻、通草、甘草各三分。
主治 妊娠子淋,小便澀數。
出處 《醫學正傳》卷七引《驗方》
附方2 地膚子湯
組成鮮葦根30g,地膚子,連翹,知母,地骨皮,黃柏,焦梔,牛膝,滑石各9g,白芷3g,銀花,蒲公英各12g,薄荷,黃芩各4.5g,石決明18g,鮮荷葉1個,鮮藕30g,紫雪丹1.2g(分沖服)。
功用疏風清熱,利濕止癢。
主治風包風疹。症見身發風包,面部浮腫作癢,身燒,脈弦滑而數。
出處 《孔伯華醫集》
附方3 地膚子湯
組成防風、地丁各9g,蒼朮、浮萍、豬苓各12g,桑枝24g,茵陳、地膚子各18g,薏苡仁、金銀花各30g,皂刺6g。
功用 疏風利濕,清熱解毒
主治蕁麻疹
出處《趙錫武醫療經驗》
中藥方劑之地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