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樓玉鑰》卷上。
【異名】內消散(《重樓玉鑰》卷上)。
【組成】小生地6克 京赤芍2.4克 蘇薄荷1.8克 牡丹皮2.4克 桔梗2.4克 生甘草1.8克 淨茜草3克
【用法】上藥加燈心20根、紅內消(即茜草莖,五月五日採取,陰乾)3克,與紫正散合用,開水泡藥蒸服。
地黃散
【來源】《衛生寶鑑》卷十。
【組成】生地黃 熟地黃 枸杞子 地骨皮各等分
【用法】上藥焙乾為末。每服6克,蜂蜜調溫開水送下,每日三次。
【主治】血分虛火,鼻中衄血,反覆發作,久治不愈。
地黃散
【組成】生乾地黃(焙)2兩,大黃(銼,炒)2兩,朴消(研)2兩,沒藥(研)半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五。
【主治】飛血赤脈,及血灌瞳人疼痛。
【用法】上為散。每服1錢匕,食後、臨臥溫水調下。
地黃散
【組成】乾地黃(搗末)。
【來源】方出《千金》卷二,名見《產孕集》卷上。
【主治】漏胞,妊娠血下不止。
【用法】以3指撮,酒送下,不過3服。
中藥方劑之地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