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一般認識
所謂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相對比例上升,按國際通行的標準,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超過10%和7%,即可看作是達到了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屬於人口結構問題,它同人口數量問題一樣,也是世界眾多國家和地區目前乃至以後要面臨的重大的社會問題,同樣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發展,需要全社會乃至全社會的力量協同解決.老齡化問題的一般特徵
1老年人口規模不斷增大
老年人口在1990年達4.85億,在25年時間里,老年人口淨增3.18億,比1965年翻了近3倍。在這些老年人口中,高齡老年人也呈現出不斷增多的趨勢。1950年,全世界80歲及80歲以上人口有1500萬,占總人口的0.6%;1975年,全世界80歲及80歲以上人口有3200萬,占總人口的0.8%;2000年世界80歲及80歲以上的老年人總數為6000萬人,占總人口的0.98%。截至07年初80及90的老齡人口為6900萬。預測到2025年,世界80歲及80歲以上的老年人總數為11100萬人,占總人口的1.35%。
2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1965年世界人口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5.0%,1981年上升到6.0%,1987年已超過6.0%。隨著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的進一步下降和人均壽命的提高,已開發國家的人口老齡化進程繼續加快,到1990年,已開發國家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13.6%,60歲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已達18.6%。
3老年型國家數量不斷增多
1865年法國第一個成為老年型國家,隨後,挪威和瑞典於1890年加入老年型國家行列,英國於1931年才進入人口老齡階段。這表明在20世紀中葉之前世界上老年型國家數量還不多。但進入本世紀70年代以後,世界範圍內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1984年已有42個老年型國家,1991年已達48個,幾乎所有的已開發國家均加入老年型國家的行列,而且,許多開發中國家也在朝著老齡化社會的行列邁進。
4老齡化社會將成為所有國家的歸宿
據預測,到2025年,全世界的老年人口絕對數將達到112.1億,占總人口比例的9.5%,世界人口老齡化趨勢將繼續發展,範圍將更為普遍,速度將明顯加快。老齡化社會將成為所有國家的歸宿。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的已開發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都是一個自發的、平穩的、緩慢的過程,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轉變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大概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在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直至到二戰後由於低出生率出現人口嚴重失衡現象,人們才開始對人口老齡化進行研究。西方已開發國家從人口老化到高度老齡化的發展需要經歷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而我國進入高度老齡化社會的速度要快得多,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占總人口的7%上升到14%僅用27年。
老齡化問題對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
1老齡化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家庭結構、社會關係、價值觀念、以及社會生產和消費結構的變化。老年人在社會經歷、生理、心理以及利益等方面需要等方面與其他年齡段的人群存在著某些差異,因此,各種制度的設定和社會安排應適應該群體規模的變化
2老齡化給價值觀和制度上帶來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不僅是老年人增多,而且也是老年人的老齡化過程,即在老年人中,高齡老年人越來越多。高齡老人一般是需要照顧的群體,同時他們又可能是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群體。因此,個人、家庭、政府、和社會需要在價值觀、規則、立法和制度上加以調整,以滿足高齡老人群體的需要,以確保社會關係得協調發展。
解決好老齡化問題對社會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
從一定意義上講,可持續發展的中心是人,人才資源不僅能開發自然資源,還能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創造新的物資資源。人口問題事關環境、資源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局。老齡化人口的養老保障問題,是順利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關鍵。可持續發展需要有利的人口環境,即:適度的人口數量,優良的人口素質,合理的人口結構。只有解決好人口老齡化問題,才能確保社會經濟的穩定、協調、可持續發展。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不僅是關係到老年人的自身,而且還涉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人際關係等各個領域,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關係到社會的穩定、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應給予高度的重視,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於唐山市老齡化問題的分析
唐山市人口概況及老年人概況分析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重工業城市,地處環渤海灣地區中心地帶,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毗鄰京津,素有“京東寶地”之稱,現轄2市6縣6區和4個開發區、1個管理區,總面積13472平方公里,總人口714萬。市區面積3874平方公里,市區人口296萬,每年的自然出生率為4.60‰。
唐山老年群體的基本構成特點是:男性46.5%,女性53.5%,60-69歲的老年人58.3%,70-79歲的老人占33.2%,80歲以上的老人占8.5%。經濟來源狀況為:靠工資和離退休金的71.3%,子女供養的22.1%,靠國家接濟的、國家或社會幫助、老伴和其他來源者為6.6%。目前唐山包括各縣市區在內,唐山市60歲以上老年人共有92萬,約占唐山市總人口數的13%,其中市區的老齡人口總數和百分比已經嚴重超過了唐山各縣。市區老齡化最嚴重的是路北區,老齡人口已經占到了全區人口的的17%。按居住方式分,有50多萬老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另外單獨居住的老人有6萬多人,與配偶共同居住的有33萬多人,同時還有7500人居住在各種養老機構內。
老齡化給唐山市帶來的社會後果分析
1老齡化使唐山市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
人口老齡化進程中,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少年兒童比重相對下降,勞動力人口年齡結構將逐漸趨於老化。這種變化會對生產產生不利影響。第一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勞動力老化以後,勞動力中青年勞動力比重低,中老年勞動力比重高,而人到中年以後生理機能開始衰退,眼花手拙,動手能力下降,心理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接受新事物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不如年輕勞動者,工作效率也會有所降低,因而勞動力老化以後不利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第二是不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新興的產業和行業不斷湧現,傳統的產業和行業逐漸衰退消失,勞動者的職業變換日益頻繁,老化的勞動力對職業變動的適應能力較差,較難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在人口老齡化進程中,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勞動適齡人口比重不斷下降,待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勞動力的不足,從而影響生產的發展。
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是勞動力,勞動適齡人口規模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勢必從各個層面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日本經濟之所以在戰後較短時期內獲得迅速發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擁有充足、優質、廉價的勞動力。1990年以後經濟發展的持續低迷,不能不說是日本社會老化的一個結果。所以老齡化必定也會給唐山帶來巨大的影響。
2人口老齡化使政府用於老人的財政支出增加,財政負擔加重
由於人口老齡化速度過快,老年人口數量大幅增加,需要社會贍養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用於退休職工養老金、老年人口的醫療費用等開支都將迅速上升,從而社會負擔日益加重,給財政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政府難以拿出更多的資金來發展生產,從而必然影響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同時,政府因財力所限不可能惠及太多的老年人,因而,如何保證“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將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唐山市的老齡人口已經占到全市人口的13%,已經成為一個絕對不能忽視的團體。唐山市每年用於牢靠齡人口的支出已經成為財政上支出上的一個重要內容。
3人口老齡化是家庭結構複雜化及贍養功能弱化
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目前家庭養老仍然是解決老有所養的主要模式。實行計畫生育後,家庭結構發生了變化,唐山市不少地方已成了“4-2-1”的家庭結構,一對夫婦要供養4個老人,不論是目前的家庭收入,還是夫婦能夠用於贍養的精力和時間,都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傳統的家庭結構由於老齡化的加劇,由過去的家長和子女的雙代人一起生活的家庭結構轉變成三代乃至四代人在一起的家庭結構。並且,持續下降的生育率,使家庭戶規模進一步減少,趨向小型化、核心化。家庭結構的脆弱,使負擔老人的能力大大降低,難以承受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口高齡化的衝擊。
隨著唐山市計畫生育政策的影響,獨生子女開始面臨著贍養老人的問題,老年人對社會養老的需求和意願必將進一步擴張和強烈。事實上,年輕的一代也已缺乏為長輩提供各種養老資源的能力,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唐山有將近90%的老年人與子女生活在一起,這一比例在農村會略高一些,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的機率越大,對自己的後代的經濟依賴性更大。
4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不安定因素
由於老齡工作剛剛起步,基層服務網路薄弱,專業工作人員缺乏,老齡工作資源不足。城鄉社區針對老年人的服務項目少,服務水平低,服務對象覆蓋狹窄,老年人參與率和收益率不高,侵害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的事情現象還會時有發生。這都將給老年人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隨著老年人口的高齡化、高齡老人喪偶率的上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數增加,家庭養老的經濟負擔和生活照料負擔日益加重,但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中青年夫婦常常難以兼顧老人的贍養和子女的撫養。這對逐漸增加的獨居老年人來說,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問題就更加突出。
如果我們在養老工作上作的不到位,增加了老年人的心理憂慮。那么占全市人口高達13%的老年人帶來的社會不安會大大增加。所以老齡化工作的好與壞,不單單是關係到老齡人口,還會影響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影響到社會的長治久安。
唐山市老齡化問題的幾點對策
1完善唐山市老年醫療健康保險制度,逐步實現健康老齡化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挑戰最為直接。老年人是一個容易患病的特殊群體,他們對醫療保險的需求將會急劇增加。由於中國目前離退休人員醫療費用實行國家與單位共同負擔,因此,在離退休人員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人口老齡化對整個醫療費用的承受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
唐山市應在全市範圍內建立健全老年人醫療健康保險制度,逐步實現健康老年化。如唐山市可以在一些經濟條件好的農村實行養老金制度為老年人按月發放養老金或養老生活費,在城鎮社區建立醫療服務網點。雖然唐山市區的醫療保險制度已經建立並逐步得到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著不足。所以唐山市政府必須在保障退休職工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的前提下,逐漸擴大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把市區里生活沒有保障符合最新調整的醫療保險制度的人口納入了醫療保險,讓不少老年人減少了後顧之憂。
2結合唐山退休工人結構,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優勢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要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科技強國的戰略,開發利用好老年人才資源。老年退休職工有著在工作崗位上總結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是我們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寶貴財富。
老年勞動力供給充裕。一方面,唐山市老年人口的基數大,增長快。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年齡結構比較輕,一般而言,在70歲以下的老年人口中大多數人的身體健康或比較健康,對自身健康的評價也比較樂觀,加之老年人由於工資低,退休金少,年齡的增長對勞動生產率影響不明顯,所以許多老年人退休之後,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大都願意再就業。這為“老有所為”提供了強大的人力支持。
針對唐山市工業城市的特點,在退休老年人中最廣泛的就是煤礦、鋼鐵業、陶瓷業及其他工業的企業員工。在這些產業的某些工作崗位是需要從業人員有著多年的工作經驗為依託的。如在鋼鐵煉製的過程中那些在煉鋼爐從事鋼爐指揮調度的人員,需要有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這類人員退休往往成為各企業返聘的對象。對一些老年人實行第三年齡教育,讓他們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促進老年人力資源的利用。
3在農村實行家庭養老為主與社會扶持相結合的養老制度
老年人家庭贍養、扶養和社會養老服務工作有了較快發展。唐山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唐山市90%以上的老年人仍是與子女或親屬一起共同生活。同時,隨著人口高齡化、家庭空巢化比重不斷上升,老年人對社會照料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大。所以積極探索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社會福利機構養老為補充的社會養老新模式,初步形成了縣、鄉、社區和民辦養老機構相互補充的養老服務網路。如灤縣在社區試行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並由勞動部門對從事養護員的下崗女職工給予一定生活補貼。豐潤開展示範化試點,初步完善了老年公寓、老年康復中心、為老服務站、家庭托老所四級養老服務網路,實行政府出錢,購買服務的方式保障“三無”老人、特困老人基本生活,創新了養老服務形式。許多地方還推進道德與法制相結合的家庭養老模式,在農村廣泛開展了簽訂《家庭贍養協定書》活動。
農村老齡工作基礎落後,近年來由於大量農民進城務工,加快了農村人口老齡化,出現了許多“留守老人”,削弱了家庭傳統的養老功能,加之農村尚未建立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所以在農村步能單方面的去依靠家庭或者社區都是不行的。我們在農村的養老應事實求是建立一種社區與家庭養老相結合的一種養老制度。
4政府應提倡和鼓勵慈善事業,辦老年公寓,建立老人求助系統
“一對青年夫婦將奉養4位老人,即便他們孝順也有一定的困難。”這是唐山市政協委員劉景和委員和董志遠委員在政協會議上提出的一個嚴肅的話題。
為了解決這個社會普遍存在的難題,就需要一些慈善家為社會辦些社會福利事業,如敬老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等,把這些無人照顧無人扶養的老人收容起來,精心照顧他們讓他們歡度晚年,讓他們體驗到和諧社會的優越性。
唐山市的一些老年公寓由於條件有限,辦的規模不大條件不好,因此好多老人要求來,但是沒地方不能收留,老人的問題解決不了,政府應提倡和鼓勵慈善事業。為此,唐山市政府在啟動了“星光計畫”、“時間儲蓄”等幾項措施的前提下,還應逐步建立家庭和社區聯合養老制度。讓老人留在家中,使其接受來自家庭和居住地區的多種照顧,是適應老年人身心需要和減輕龐大社會開支的經濟需要的“兩全其美”的方式,它將家庭為主體的照顧老人的方式變為以家庭成員照顧為主同時能吸收更多的社會支持,能彌補老年人家庭照顧方式的不足。
整合社區資源,政府出面協調,整合、開發、合理利用社區內企業、機關、學校的資源,如人才、資金、場地等,為老年人提供開展學習、文體活動場所。
5在社會中培育尊老愛老風氣,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好的養老環境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歷代中華兒女所遵循。老年人曾經是國家建設的先驅,他們的無私奉獻鑄就了共和國的今天,他們的辛勤努力為我們青年人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他們人生步入老年之時,國家和年輕人應為他們承擔起什麼責任呢?如何讓他們享受老年幸福生活,感受社會主義的溫暖,已成為建立和諧社會不可迴避的問題。
人到老年,最大的幸福莫過於身體健康,家庭和睦,而家庭的和睦程度直接影響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幸福指數。唐山市應在全市範圍內培育尊老、愛老、敬老的社會風氣,讓老年人在好的風氣下度過晚年,也為唐山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做出貢獻。人們應尊重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興趣愛好、價值取向等,不排斥老年人的社會作用。尤其是社會上比較敏感的老年人再婚問題、財產繼承問題上,需要社會在法律和道德上加以約束,保障老年人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