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是指政府、社區居委會以及數字社區等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為社區成員提供的公共服務和其他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務。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成份、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和就業形式的日益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轉為“社會人”,大量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流動人員進入社區,社區居民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趨勢,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民眾的多方面需要給社區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有利於擴大黨的執政基礎、體現政府的施政宗旨;有利於擴大就業、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有利於不斷滿足居民民眾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當前要重點開展好的社區服務是:面向民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特殊群體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保障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社區服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探索的一條貼近基層、服務居民的社會化服務新路子。

基本信息

社區服務釋義

社會學上的解釋:社區服務,就是一個社區為滿足其成員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需要而進行的社會性福利服務活動。

特徵

1.社區服務不只是一些社會自發性和志願性的服務活動,而是有指導,有組織,有系統的服務體系;

2.社區服務不是一般的社會服務產業,它與經營性的社會服務業是有區別的;

3.社區服務不是僅由少數人參與的為其他人提供服務的社會活動,它是以社區全體居民的參與為基礎,以自助與互助相結合的社會公益活動。

作用

1.對社區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2.可以使社區成員擁有更多的公共服務、社會福利和閒暇時間,讓人們從沉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3.可以使人們更集中精力從事生產勞動和其他社會活動,創造出更多社會財富;

4.通過廣泛民眾參與,會培養出一種高尚的社會道德與社會風氣;

5.有利於早期人們的主體意識,協作意識,法紀意識和文化意識,有利於提高人的素質。

發展現狀

自1986年民政部倡導社區服務以來,社區服務已從最初探索社會福利社會辦和職工福利向社會開放,向社會生活更廣泛的領域拓展和延伸,這對於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社區服務範圍和內容得到拓展。目前,社區服務的項目和內容已基本涵蓋廣大居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服務內容由10多項發展到200多項,包括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青壯年人和優撫對象、駐社區單位等各類群體,社區衛生、社區文化、社區環境、社區治安、社區保障等服務項目普遍展開,多種便民生活服務圈不斷湧現,社區居民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尤其是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些社區服務企業開始為社區內居民和單位提供送餐、存車、物業管理等後勤社會化服務,開闢了社區服務業發展的新領域。目前初步構築起以社會救助為基礎的集家政服務、物業管理、職業中介、心理諮詢、健康保健等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

---服務設施和網路初具規模。目前,我國有城區852個,街道6152個,社區79947個。各城區、街道普遍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各居民委員會大都建立了社區服務站,形成了區、街道、居委會三級社區服務網路,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目前,我國已建成社區服務中心8479個,各類社區服務設施19.5萬個,便民利民網點66.5萬個。2001年至2003年,各級民政部門通過實施“星光計畫”,籌集134.8億元在全國城鎮建立起了3.2萬個老年活動之家,有效改善了為老服務條件。目前全國40%的社區組織服務用房已達到100平方米以上,87%的社區有社區服務中心(站),93%的社區有勞動保障所(站),80%的社區有警務室,85%的社區建有衛生服務站(點),70%的社區有圖書室。初步形成了以社區服務中心為紐帶,廣泛聯繫各類社區服務企業、服務人員的社區服務網路。

---吸納就業和維護社會穩定作用突出。各城區、街道和社區以社區服務為載體,認真做好社區就業崗位開發、社區再就業服務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加快社區服務業的發展,推動社區再就業工作融入到社區,服務到社區,落實到社區,促進社區再就業工作與社區建設同步發展。積極拓寬社區就業門路,引導和幫助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服務領域實現再就業,2005年底,我國現有社區服務從業人員357.8萬人,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38.8萬人。特別是一批大中型工業企業通過剝離後勤服務、利用閒置資源、興辦社區服務實體等,實現了人員分流,增加了職工收入,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穩定。

---改進了社區服務的方式和方法。全國許多地方在街道層面開展 “一站式”服務,為居民提供便捷優質的辦事服務。一些地方還加大了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在社區配備了勞動保障、計畫生育、衛生保潔、社會治安等協管員,使社區服務的社會效益明顯增強。許多城市社區還建立了陽光超市、慈善超市、扶貧超市等扶貧幫困載體,積極為社區困難群體排憂解難。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把計算機信息網路技術套用於社區服務,一些地方的城區和街道普遍建立了信息網路平台,並與社區居委會的社區服務站實現聯網,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目前,全國60%的城區建有社區管理服務信息網路,例如太原市廟前街社區創建的《社區服務網》,在方便社區居民隨時獲取社區服務信息的同時,促進了社區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社區服務APP

社區服務APP是指在原有社區的管理基礎上而建立的一個APP,集業主家庭互動和社區居家生活服務於一體,為業主們提供各類生活、居家服務的一站式服務移動APP,可有效幫助用戶解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

傳統的社區商業模式已經逐漸被淘汰,新的APP生活和商業模式正在顛覆人們的傳統思維,以“價值和服務”創造認可的方式更為有效,社區服務APP正用另一種途徑演繹全新生活方式。以彩之云為例,一個為彩生活社區業主服務的一站式服務平台,可有效幫助用戶解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一個包含物業服務、B2F商業服務、虛擬服務、商品服務、智慧型管家和連鎖經營的社區服務APP。包含繳物業費、繳停車費、投訴報修、有獎問答、幸福中國行、小區通知、周邊優惠、天天特價、生活超市、充值中心、機票、旅遊酒店、火車票、推薦好友、招商加盟、彩票等,旨在為業主提供衣、食、住、行、娛、購、游的等全家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產生背景

傳統物業面臨困境

傳統的物業管理往往僅是對小區內公共場所、公共設備進行管理和服務的一種模式,主要提供保潔、保全、保修等服務,依賴收取管理費而生存。由於服務不到位、不及時,以及溝通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往往會容易形成物業公司與社區居民之間對立的局面。此同時,不斷攀升的物業管理成本與日漸微弱的盈利成為很多物管企業的巨大困擾。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開啟

當時代飛速發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無線技術以及移動終端的普及,使得後網際網路時代加速來臨,進入後網際網路時代的人們用新的社交和商業模式開啟了全新的生活。在這個時代中,直接、高效的連線成為發展的重心,“中介”的傳導作用變得薄弱,企業的競爭優勢必須發生改變,傳統社區服務行業一樣如此,擺脫過去的付酬計量工作方式,以“Community(社會群體生活)”為主的模式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推介,服務的重心發生轉移。
APP套用要產生作用就必須有足夠規模,小型社區服務公司業主少、影響小、服務商緊缺,難以成氣候,在時代發展大潮中必將遭受淘汰,而行業的版圖,終將由具備競爭力和相當規模的重量級企業來決定,比如彩生活服務集團研發的彩之雲APP,它將物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融入到社區生活中,在為社區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更為整個行業開啟了新局面。

國外經驗

當前,我國正以“民生優先”為導向,大力推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改革開放成果為全民共享。社區作為城鎮中最基層的組織,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戰場,社區服務的快速發展也應當成為實現“民生優先”的重要抓手。國外已開發國家在發展社區服務中的有益經驗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

——吸引多方參與社區服務供給。在已開發國家,社區服務由政府單一主體壟斷供給向政府、市場、個人及第三部門多元互動模式演進,對維護社會資源分配公平和社會公正有著積極作用。多元主體的引入,既有利於政府將有限資源用於社會核心公共服務及設施的供給,同時有利於形成社區服務供給的競爭機制,目的在於為居民提供更優質、更充足的社區服務;

——確保政府的有效監管。在北歐國家,社區服務具有高度的制度化特徵,政府將對社區服務提供工作規範、進行技術指導甚至要求服務提供者接受專業培訓,從而保證社區服務供給到位。在多元服務供給主體的新形勢下,政府不再是公共服務及設施的壟斷提供者,而是多方利益的協調者,因此要提高監管水平和利益分配的協調能力,形成激勵機制,促進多方合作鏈最優運作 ;

——提高公共財政投入比例。從已開發國家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來看,挪威用於家庭養老、福利、衛生以及就業等社會發展方面的投入占政府總支出的67%,美國聯邦政府在社保、貧困、衛生等方面的投入占政府總支出的60% ,我國在社保、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投入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在社區層面,一些福利性公益性的社區公共服務項目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加劇了社區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