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1
【處方】伏龍肝30克,生地黃15克,生薑15克,甘草,艾葉,赤石脂,桂心各6克
【製法】上七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勞傷沖任,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成如豆汁,臍腹冷痛,口乾食少。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取600毫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四
方劑2
【處方】伏龍肝禹餘糧(燒通赤,濕土內培一復時)赤芍藥,生乾地黃(焙),地榆,白茅根各30克,龍骨,當歸(切,焙)各45克甘草(炙),麒麟竭(細研)各15克
【製法】上十一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主治婦人經血不止,臍腹撮痛,或時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每日三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方劑3
【別名】伏龍肝散
【處方】伏龍肝(如彈丸)7枚,生地黃4升(1方5兩),生薑5兩,甘草2兩,艾葉2兩,赤石脂2兩,桂心2兩。
【功能主治】崩中,去赤白,或如豆汁。
【用法用量】伏龍肝散(《普濟方》卷三三○)。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此以伏龍肝、赤石脂固脫,而兼桂、艾溫經,地黃滋血,甘草、生薑開提胃氣,以和寒熱之性也。
【摘錄】《千金》卷四
方劑4
【處方】伏龍肝5合,甘草2兩(炙),乾薑2兩,黃柏5兩,黃芩2兩,牛膝根2兩(木解)2兩(炙),燒頭髮屑2合,阿膠2兩。
【製法】上切。
【功能主治】下焦虛寒損,或先見血後便轉,此為近血,或利不利。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下阿膠更煎,取膠烊,下發屑,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錄】《外台》卷六引《刪繁方》
方劑5
【別名】伏龍肝散
【處方】伏龍肝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芎窮1分,桂(去粗皮)1兩,白芷1兩,乾薑1兩(炮),芍藥1兩,甘草1兩(炙,銼),吳茱萸(湯浸1宿,與大豆同炒,去豆)1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鼻衄。
【用法用量】伏龍肝散(《雞峰》卷十)。
【摘錄】方出《千金》卷六,名見《聖濟總錄》卷七十
方劑6
【別名】伏龍肝散
【處方】伏龍肝(如雞子)1枚,生竹茹1升,芍藥2兩,當歸2兩,黃芩2兩,芎窮2兩,甘草2兩,生地黃1斤。
【功能主治】五臟熱結,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伏龍肝散(《大全良方》卷七)。《千金翼》有桂心。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二,名見《千金翼》卷十八
方劑7
【別名】伏龍肝散
【處方】伏龍肝5合(末),乾地黃5兩(1方用黃柏),阿膠3兩,發灰2合,甘草3兩,乾薑3兩,黃芩3兩,地榆3兩,牛膝3兩(1作牛蒡根)。
【功能主治】下焦虛寒損,或先見血後便轉,此為近血,或利不利。
【用法用量】伏龍肝散(《聖惠》卷四十七)。《外台》引《崔氏方》有生(木解)皮,無地榆。
【注意】忌海藻、菘菜、蕪荑。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黃土湯於中除術、附,加乾薑、牛膝、地榆、發灰以散血中之滯;緣其人榮血既傷,下焦雖有虛寒,但需乾薑之溫散,不勝術附之燥烈也。可見治血但取歸經,不必究其先後遠近耳。
【摘錄】《千金》卷二十
方劑8
【處方】伏龍肝(淨揀,篩)2兩,甘草(炙)1兩,乾薑(炮裂)2兩半,生乾地黃(焙)2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牛膝(酒浸,切,焙乾)1兩,亂髮(燒灰)1分。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下焦虛寒,或先血後便,此為遠血成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生薑1分(拍碎),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
方劑9
【處方】伏龍肝1兩,桑寄生1兩,續斷1兩,芎窮1兩,龍骨3分,當歸1兩(切,焙),阿膠(炙燥)1兩,乾薑1兩(炮),甘草(炙)1兩。
【製法】上為粉末。
【功能主治】妊娠胎動不安,腹內疼痛,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3片,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四
方劑10
【處方】伏龍肝1兩,禹餘糧1兩(燒通赤,濕土內培1復時),赤芍藥1兩,生乾地黃1兩(焙),地榆1兩,白茅根1兩,龍骨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甘草半兩(炙),麒麟竭(細研)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婦人經血不止,臍腹撮痛,或時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日2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方劑11
【處方】伏龍肝半升,乾地黃2兩,乾薑2兩,牛膝2兩,阿膠(炙)3兩,甘草(炙)3兩。
【功能主治】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納膠,分3服。
【摘錄】《千金翼》卷十八
方劑12
【別名】伏龍肝散、伏龍肝飲、伏龍散
【處方】釜下土5升。
【製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中風,中惡,中蠱毒,衄血,血崩。
【用法用量】伏龍肝散(《普濟方》卷二五四)、伏龍肝飲(《濟陽綱目》卷六十)、伏龍散(《外科大成》卷三)。
【摘錄】方出《肘後方》卷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一
中藥方劑之F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